分类
投资理财

转帖~~投资理财7大误区

有关经济学家认为,人的很多投资行为都会受到个人偏好、从众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所以,人们在投资的时候,如果不慎察,这种非理性因素会使即便是理财能力高超的人也会犯下代价不小的错误。通过对那些影响人们投资行为心理误区的剖析,就可以减少或避免这些错误。  

误区一:过分担心损失。如果有人给你一张免费的足球票,而那天晚上一场暴风雪使驾车前去体育馆很危险,这时你去还是不去?假如换一种情形:同样的足球赛,同样的暴风雪,但票是自己花100元买的,这时你去还是不去?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的研究,如果票为自己所买,那么人们很可能愿意冒着风险去看比赛。他特别指出,人们在考虑看比赛收益和为之所冒的风险时,花去的100元并不重要。在这里有两种心理定势在起作用:一是成本陷入倾向——认为既然为之花了钱,那么最好不要浪费,而不管结果是什么;二是损失厌恶倾向,人们通常把损失看得比收益重要2倍。

理财建议:评估投资只能依据将来的损失或收益的多少。所以问题不在于你过去花了1000元买股票是否遗憾,而是你现在愿意不愿意持有只值500元的股票。

误区二:不考虑通货膨胀。王平、李林、赵华分别花了40万元各买了一套房子,一年后又先后卖掉了。在王平卖房子时,当时有25%的贬值率——商品和服务平均降低25%,所以王平卖得30.8万元,比买价低23%。李林卖房子时,物价上涨了25%,结果房子卖了49.2万元,比买价高23%。赵华卖房子时,物价没有变,他卖了32万元,比买价低20%。那么三人谁做得最好呢?
调查表明,几乎60%的人都认为李林做得最好,而王平做得最差。但事实上,王平是唯一赚钱的一个。因为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他所卖得钱的购买力增加20%,他是唯一再买这样的房子而不需要贴钱的人。

理财建议:为避免通货膨胀,要尽可能减少货币性资产,增加持有实物性资产。实物性资产包括不动产、动产、商品、贵金属、企业产权、股票基金等。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轻易把大量的资金存进银行,就当前的存款利率和税率,考虑到通胀,存款实际在以每年5%的速度损失。其次,没必要储备粮油肉蛋,也不可能储备足够应付整个通胀时期的粮食。
  

误区三:货币幻觉。这是人们最常犯的错误之一。人们把货币名义上的变化(钱数的多少)和真实的变化(货币购买力的多少)混淆了。真实变化是要把通货膨胀(或贬值)考虑进来。

理财建议:要牢记你的购买力。大众家庭投资常见的误区是家庭资产呆滞,多数家庭出于安全考虑,会将大部分积蓄进行储蓄,殊不知储蓄投资安全有余、增值不足,在利息敌不过通货膨胀的增长速度时,家庭资产的价值无形之中被通货膨胀蚕食掉,名义上我们得到正的数字变化,实际上,我们经过漫长的等待,得到的却是实际的亏损。

误区四:随波逐流。小吕和爱人买了一辆新车,可不久又想卖掉它,来打听价的人很多,但其报价却越来越低,虽然车子没有任何变化,但小吕夫妇却开始考虑以半价卖出这辆车了。他们应该不应该这样做呢?
别以为这是玩笑,在你看来,谁会将新车以如此低的价格出售呢?但假若把车换成100份股票,就会有很多人说“卖”——越快越好。这种现象叫随众现象。在炒股的人群中,有很多人是因为随波逐流而丧失良机。

理财建议:要坚持自己的投资理财原则。投资随大流、盲目跟风是理财的大忌。因此,要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理财的目标,时刻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不断调整资产配置,选择相应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

误区五:过分自信。过分自信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尤其是当人们有过某些经验或者知道一些具体信息时,无论所知是多少,都倾向于自作主张。这就是一些小的投资商根据有限的信息或者某人透露出的一点情况就抢购股票,结果却一败涂地的原因。同样,这些信息也不足以让你成为股票分析家。

理财建议:要把握住你大笔投资和财务的底线——包括你买或不卖的决策。有位财务专家曾说过:如果你记住了自己可能成功的底线,你就会大大降低失败的可能性。

误区六:只听进想听的话。假设有两家饭店,甲饭店的晚餐是在一个点着蜡烛、装有大理石的壁炉的餐厅里,服务也很周到,上的菜非常可口;而乙饭店则是在雅致的餐厅,有细致的服务和可口的饭菜。你会在哪儿就餐?分不出来吧?的确如此,这些描述是差不多的。但心理学的研究却表明:如果人们比较上述描述中的形容词“点着蜡烛”与“雅致”,“周到”与“细致”等,那么有84%的人选择了他们在比较第一组形容词时就喜欢的那家饭店。心理学上称此为优先性偏见,当人们在形成一个偏好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歪曲另外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偏好。这就是许多对成本敏感的投资者被共同的基金高于平均收益的回报所吸引之后,往往忽略它高出一般支出费用的原因。

理财建议:在做出任何重要投资决策之前,一定要和持异议的朋友或专家讨论一下,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受了蒙蔽。

误区七:认为某些钱比另外的钱值钱。假设有两种情况:给你30元,然后给你一个机会掷硬币,如果硬币正面朝上,你就赢9元,否则你就输9元,你掷不掷?其二,你或者只得到30元,或者还用掷硬币来决定:正面朝上你可得39元,反面朝上你可得21元,你掷不掷?

事实上两种情况的机会都是一样的:或者不掷,拿到30元;或者是赌运气,获得39元与获得21元,它们各有50%的机会。美国经济学家泰勒和营销学教授厄里克。约翰逊的研究发现:在第一种情况下,有70%的人愿意赌一赌;而在第二种情况下则只有43%的人愿意。简而言之,当人们认为他是在用飞来之财——奖金或补助之类赌博时,他们更愿意冒风险,但他们忘记了,哪来的一块钱都是一块钱。

因此,对钱的来源不同而认为他们具有不同的价值,会带来不幸的结果。人们可以把一大笔津贴花在十分奢侈的地方,却不愿意从自己积蓄中拿出这么一笔钱来。

理财建议:对于捐赠财产等一定要三思而后花之。当钱在你手中停留的时间越长,你就越可能认为它归你所有。


这些误区,大多数人都有。


今天学习了。真好


很好,很强da


“一是成本陷入倾向——认为既然为之花了钱,那么最好不要浪费,而不管结果是什么;二是损失厌恶倾向,人们通常把损失看得比收益重要2倍。”

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买了车的,有事没事都要开:反正不开车贷也是要付。。。


刚买可能会这样,开久了谁没事开车啊!


嗯,是啊。
原来也是一个误区。


既然买了车,还是会大事小事都用车。
有时候,只有5分钟的路,可是还是会开车去买一点儿东西。


学习了,:victory:
特别是:
要牢记你的购买力。大众家庭投资常见的误区是家庭资产呆滞,多数家庭出于安全考虑,会将大部分积蓄进行储蓄,殊不知储蓄投资安全有余、增值不足,在利息敌不过通货膨胀的增长速度时,家庭资产的价值无形之中被通货膨胀蚕食掉,名义上我们得到正的数字变化,实际上,我们经过漫长的等待,得到的却是实际的亏损。。。。。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轻易把大量的资金存进银行


吴加万,人在天堂,钱在银行


我觉得这么说他有点不公平。

这个心脏病可能即刻死,也可能活到100岁。 我们正常人也有旦夕祸福。

不能因为怕死,就把钱都花光吧。

如果吴加万真的花光,又没死,不是神经病吗?


人生一大悲哀, 人走了,钱没花完。。
人生更大的悲哀,人没走,钱花完了。。


没有啥不公平啊。我又没有说他这样做不对。有些人本来就是以赚钱存钱为乐。
求仁得仁。


更更大的悲哀,花钱的人不是你
更更更大的悲哀,钱给了你应该恨的某些人。。。


好吧,人在天堂钱在银行的还有马驰。

800多万流动资产加房产,再加不知道多少的海外资产。


写份遗嘱,不能让更更更大的悲哀发生。。


他未必可以进天堂。。


表太唯心,谁死了天堂地狱都去不了。 就是完全没有了。


我到现在还是搞不清这钱哪里来的。那些报道都语焉不详的
金老的意见?


天堂和地狱是两个地方。。


这个管他呢。不偷不强的财都是好财,只要是游戏规则允许的,即使走偏门也是合理利用现实。总是没白活一场。

至于对他年轻就能赚这么多钱就不要羡慕,且不说他这结果。 就算过程也是经年累月体力脑力外加不明因素挣来的。

所以不如羡慕他老婆。 不过他老婆奉献这么多年,这些本来也是她应得的。

所以不如羡慕他老婆的下任老公。 人财2得,还买1送2.


我怎么觉得他老婆不一定会改嫁了


迟早吧。 这么年轻,没道理就这么孤独终老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