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谈

听说这里和尚多?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一个人最害怕什么?”

“你以为呢?”老和尚含笑看着徒弟。

“是孤独吗?”

老和尚摇了摇头:“不对。”

“那是误解?”

“也不对。”

“绝望?”

“不对。”小和尚一口气答了十几个答案,老和尚都一直摇头。

“那师父您说是什么呢?”小和尚没辙了。

“就是你自己呀!”

“我自己?”小和尚抬起头,睁大了眼睛,好像明白了,又好像没明白,直直地盯着师父,渴求点化。

“是呀!”老和尚笑了笑,“其实你刚刚听说的孤独、误解、绝望等等,都是你自己内心世界的影子,都是你自己给自己的感觉罢了。

你对自己说:‘这些真可怕,我承受不住了。’那你就真的会被打败。

同样,假如你告诉自己:‘没什么好怕的,只要我积极面对,就能战胜一切。’那么就没什么能难得倒你。何必苦苦执著于那些虚幻?傻徒弟啊,一个人若连自己都不怕,他还会怕什么呢?所以,使你害怕的其实并不是那些想法,而是你自己啊!”
  
小和尚恍然大悟


不是和尚的和尚路过


不是和尚不是和尚路过。。。


这里还有唐僧


坐等各路大师


唐僧路过


贫道来了……


这里有数个唐僧。。


真唐僧闭关中,马甲来代表了~
此两僧不同时出现,有同一个人的嫌疑!:P


假和尚泛滥~


喃莫。。。喃莫。。。。主爱世人。。。love love love~


貌似猪悟能


路过~~~这里克隆的太猛了~~


最怕的当然是隔壁的师太拉。。。

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边有座尼姑庵。。。
“师太,你就从了老衲吧。”。。。。。。“师太,你就饶了老衲吧。”。。。。


祝xdjmssaydydm工作顺利,学业轻松,身体健康,事业成功,心想世成,无师自通,家庭和睦,百病不侵,同志更好,爱侣同心,木有单身,光棍连姻,回帖光荣,来…亲亲


拜读, 借LZ宝地传一编来自百度网友- 湘西山民也学佛摘的文章, 与有缘者共赏. 文章如下: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俺再摘抄别人博客里面一篇文章:

  
读《金刚经》启示之忍辱篇

忍辱篇
     忍辱在六度称为忍辱波罗蜜。用通俗的话说,忍辱在佛法里也可称为大智慧的体现。而对于世间法来说,忍辱往往是不被世间人所接受的。很久以来,诸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雪恨’“人不欺我,我不欺人”。“人若欺我,我必欺人”等诸多词汇大多以褒义的形式出现在世间。像忍气吞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老实人等,在当今社会,这些词汇近乎于成为了“没出席”“窝囊废”的带名词。由于人们的惯性思维,不知克制,不懂忍让,发生摩擦时,轻者口角相争、互吐恶言;重者拳脚相击、兵器来去。结果是因小失大,头破血流,为己为彼都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在《金刚经》里,佛陀给予了“忍辱”以很高的评价。
佛言:‘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佛告诉我们:‘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所得之福固然不可限量,但仍然不及‘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所得之福。)
     佛言: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假如受持经的人罪恶不应坠落恶道,但因今生受人家的轻贱,他知忍,能忍,他的罪业便都消除,而且可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一方面消除罪业,另一方面种了成佛的因,这个利益非常大。)
     佛言: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我们在理解这两段经文的时候,有一个故事是和其紧密相连的,现摘录如下:佛于过去生中,在富单城外树下修习禅定,当时有个暴君叫做歌利王,带著很多宫女去游玩,有些宫女发现修定的行者,就跑过去看看,行者就向他们说法,她们也听得非常有趣。可是恶王却不高兴,便走过来问行者说:‘你是阿罗汉吗?’行者老老实实地说:‘不是。’恶王又说:‘你的年纪这样轻,又不是阿罗汉,怎么能和我的宫女讲话?’行者说:‘我对一切事物都没有贪心,和你的宫女讲话有什么关系。’恶王因此大怒,而且要试试他的功夫怎样,于是就把行者的耳朵、鼻子、手、足,一样一样地割下来,看他怎样。可是行者毕竟是通达了无我的,所以一点也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可是四大天王却过意不去,就用飞沙走石来打击恶王,恶王知道自已的行为错误,就来向行者忏悔,并问恨不恨他?行者却说:‘我是没有嗔恨心的人,怎会恨你?如我不是说假话,我的身体,将会马上恢复原状的。’结果行者的身体真的恢复了。接著又向恶王说:‘我不但不恨你,而且将来我成了佛,还会先来度你。’佛成道后,首先度的陈侨如,就是以前的恶王。
      佛陀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如何对待仇人,如何把仇人转化为恩人。这一点很难做到,但至少别人打我骂我时,我们应该想到,他并没有砍我的膀子,歌利王砍佛陀的膀子,佛陀还要度他。那么打、骂,我们就不应该起嗔恨心了。这样想,心量就开阔,思想境界就能提高。由此以上几段经文和故事可见,忍辱之法有多么重要,有多么难行。但在成佛道路上“六度”之行是缺一不可的。
昌臻法师在《学佛必须忍辱》中告戒了我们忍辱有八种好处:1.忍辱有利于自利利人,自行化他。2.修忍辱有利于持戒,有利于得定,有利于开发智慧。3.忍辱有利于消除业障4。忍辱能培植福德5。忍辱能解除烦恼,利于修清净心6。忍辱有利于精进修行   7.忍辱有利于广结善缘,有利于处理人际关系。8.忍辱能得相好庄严。
      忍辱的好处真的很多。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让我们一起来忍辱,一人能忍辱,一人无烦恼;一家能忍辱,一家能和好;人人能忍辱,世界变和平。
      都说忍辱难上难,
      学佛终须过此关。
      若能识得无我法,
      纵有风雨也等闲。


口味比较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