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上周想发个帖子提醒大家一下’应该就快要出降温措施了’要买房的趁早打算好(不一定是趁早入场)结果回国忙就想下周再发帖’没想到再一次输了速度。
去年凑了一回热闹’放弃了被疯抢的Bedok residences’不久来了外国买家税新政;
今年又凑了回热闹又放弃了热卖的Eco,结合之前被爆抢的parc centro,当时就隐约有感觉快要再出新降温了’
这次明显针对房市火热的核心原因–贷款太容易!既然利息不能一下加很多’只好在年限’条件上做文章。这些限制最大的就是中年中产要多套房的阶层’看来应该是贷款人资料统计的数据给了政府很好的切入点。
因为刚买房’上周惊悉银行被勒令停止提供律师费津贴’火险和估价费’遂迅速签下贷款配套’加上前几天新闻也说了预计未来3年房产市场会继续稳升’今天出此政策实在无需意外。
来点实际的善意提醒’个人拙见:
这轮降温跟往常一样’不会造成实际的’全面的价格下降’因为政府本意不是如此’说到底只是风险控制’甚至可以说是"让房地产可持续发展"。所以空头不要盲目乐观’刚需的不要盲目等待降价。
其次’要入场的朋友’如果不受新的贷款政策影响’可以现在开始认真看房’几个月内可以考虑买入。因为目前形势综合看’是不会跌的’再来一次等大家都接受了’调整好策略了再纷纷入场的时候’就是再一次错过了冷却期的机会。
再有:现在不是买升值套现赚钱’现在是买安全入场点’资产保值。只要3年无大跌’就相对安全。反正是房子’什么时候买都不会觉得便宜的’针对自己的情况’正确的投资=魄力+审慎+清晰的策略+特别有卖点的潜力房。
许多准备入场的朋友与我探讨过”包括两次与我一起"团"房的朋友们’这些经历让我其实有许多的感触’其实有时候单纯的信心能让自己抓住机会’有空再细八。
以下是我的评论;
1)这是给年轻人一个赶超的机会。这次打击最大的就是中年人和老年人。他们已经拥有了HDB,现在很有实力买多套condo。这次新政使这些人丧失了机会。年轻人能够贷款,虽然势力弱, 也能和中年人打个平手。从而使新加坡缩小不同年龄人间的财富差距。
2)这次新政,对于新移民的父母影响最大。他们正在考虑用自己或者子女的名义买condo。自己贷款难了,子女也因多套房无法凑足首付。这次不容易办了。
3)对于房价影响不会特别大。 毕竟利息还是很低。 这其实也是给中年新移民一个提醒,和给他们危机感。你的财富可能再增加,但是你买房却会越来越难。小瓶瓶说得对,别犹豫,早下手为强。
在纠结于心动的房子价格却偏高时’早就听中介说过不止一次”现在你还可以考虑价格’之后是你还能否买到的问题。他当时说得很诚恳’几年过去’回想起来还是多亏了经常跟这些每天在市场上冲浪的人交谈。虽说人家是赚钱’我省下的还是大头。
这个政策会打击第二套房产购买者跟高端私宅购买者.第一次购房子的影响应该不大,第一次购房者贷款年限一般都在30年以内.影响有限吧
说实话, 今天这政策一出台, 我就松了口气, 前几天我还一直担心政府继续在ABSD上做文章, 比如PR第二套公民第三套以上统统提高到10, 那就彻底没戏了。新政府还是挺有创意的, 每次房产降温新政都能精准打击到重点人群。
“这次明显针对房市火热的核心原因–贷款太容易!”
应该是核心原因之一吧,最主要是租售比太高,大家投机心态重,应该降到2-3%。
现在的情况本来世界经济大盘不好,但是新加坡房地产就是不停火热,政府无奈出台各种降温政策。现在每个人都用简单的数学算算低利率,算算通胀,又来了个QE3,都觉得买房稳赚不亏。就是忽略了风险。我一朋友就说,能贷100万,不贷50万。问题是你失业了咋办?一个月3000多贷款怎么还啊? 利率低不一定一直低;租金高是外来人口多,这受到经济和政治因素双重影响。地产泡沫破了,有破产的,跳楼的,跑路的,但最后埋单的还是政府。我看新政府是在提前做好止损准备呢吧。
路过
跟我关系不大,目前还买不起第二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