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两套房子成交状况。
13年十一月:west coast drive blk511,高楼,move in condition。估价460K,成交455K
14年一月:bukit panjang,segar road blk478,move in condition。估价460K,成交400K!!!
第一个房子确实老,但是地点好啊。
第二个地点确实偏,但是比较新啊。
何况两个房子状况都还可以,虽说不是土豪装修,但是基本都是搬进去就能住,地砖墙壁灯具都还不错。怎么都低于估价了呢?楼市寒冬来了吗?
补充,都是四房
个例无法代表全局吧。
新闻不是报过了,上个月20%转售组屋低过估价
少见多怪。
不太真实哦。
segar那的四房现在估价有46万???
社论
新闻
就是这样了, 前些时候我贴过我的4房,
“3分钟到地铁, bus interchange, 商场, 超市, 高楼角头, 10楼以上, 安静, 明亮, 落地窗, 无西晒, 优质组屋, 愿意低过估价卖. 现在空房, 无人住”
终于以-8k卖掉了… 我翻看了所有历史成交, 此价格比2011, 2012年的低楼的还少了3万. 要卖的同学赶紧卖吧, 等到valuation 降下来. -8k 没准等于 +2k了.
下个月估计80%?
这是在回归理性,回到合理价格罢了。
以新加坡人的收入,一个99年居住权的单位,本来就不该这么贵的。
大概是急于出手。要是不急慢慢卖,应该不会是这个价格。
同学你低估了现在房市的冷清.
这就是现实,还有很多人抱着宁死不信的态度,等今年的30000套新的HDB(是2013年的2倍)交了钥匙,未来三年80000套交了钥匙,他们会相信的;P
就像现在的二手公寓,以低于2013售价的10%出售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1月份成交的价位部分已经可查。尽管如此,很多看房的依然不敢给最终价钱,怕万一房主答应了,过两个月一对比,自己又处在了价格高位:L
有些干脆给中介报了报价的10%off,好像还真到了越降价也不敢买的程度了?
一直都唏嘘有些童鞋关于政府不会让房价跌,政府不会让组屋跌的调调。
俺一直搞不清政府将怎么阻止组屋下跌。
现在准备搬进BTO的人目前住着或租着的屋子全部都将要释放出来,谁来接手?
可以计算下未来三年的当量。
开闸放水;P
没用啊,PR三年内不能买。
政府把造成组屋下跌的政策取消或调整一部分,就能阻止组屋下跌了。就像开车一样,以前开快了,现在还在刹车阶段,等刹过头了,就要踩油门了。
趋势确定的话,很难转了。
放点水提高房屋租住率,减少空置率,租金能高点更好,有的屋主能租出去(公寓和部分组屋)就不卖了,这样就变相增加了需求
如果还止不住,只能取消这个限制政策了
房价趋势确立了,买家的心态容易理解。
眼见价格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低,只有两种做法1)不买,纯观望;2)买,侃价15%+,因为预期在那里
早说了,新加坡人都去买BTO了。HDB还是要有人接手的。一旦现在买了二手HDB,以后卖给谁啊?买的时候,十几年房龄的房子,卖的时候都快二十年了,BTO买的时候,就是新的,还便宜,卖得时候,肯定比HDB有竞争力。
HDB,明摆着,谁接手,谁亏。跌到BTO的价钱,才能理性。。。
希望以自住为目的买HDB的同学,买房子的时候,请注意一点:
很有可能,将来有一天,你要卖了你的HDB,买其他的房子,这个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我觉得,在新加坡买房子,首要考虑是否容易转手。
现在的经济情况好到能支持大量放水嘛?
我家Lucky姐夫告诉我说经济危机又要来了
姐夫能给点依据吗,什么性质的经济危机?
Lucky姐夫是感觉派, 经常不靠谱. 我这是抛砖引玉, 等金同学来谈谈经济危机来不来.
最近有人买房吗?
正常的情况下,永久地契的房子,价格年度上涨应该比通货膨胀多一到二个百分点。
而有地契的房子,价格应该再算入地契年数的减少,应该和通货膨胀一样或再低一到两个百分点。
有地契的房子,买的时候越旧,价格涨得越慢,甚至不涨反跌;这方是正常、合理的。
就新加坡的HDB来说,只要是BTO或房龄在20年以下的房子,5~10年後,价格应该会比现在高的。
但是不大可能会有类似这五年来的离谱暴涨。除非政府不想继续执政了。
首先,两套房子都不是急着用钱转手。第二个房子楼层也是七八楼,房间都还是木地板
公寓还没有这个跌幅吧?
论坛今年流行词,感觉派~~~
这基本去了近20%啊
预计将来三年hdb会持续下滑,太多不得不卖的房子将要推出市场
不好说啊,羊。
老马曾经把新组屋直接推到转售市场去,应该是非常激进的做法了。
后来用了BTO政策,这个BTO政策其实并不比老马当年先盖再卖政策高明。
减低了政府资金风险,但是风险转嫁给买家,并且增大转售市场风险,是个双刃剑。
老马一直背负98玉郎溪空城的骂名。 其实可以用BTO模拟一下。
如果玉郎溪空城在当年是BTO,交付时,买主必须在危机时抛售现屋,肯定加大当时对市场的冲击。
特别的不同意你这个观点。HDB谁买谁亏?但是不是每个人一上来都能买BTO的,那么那些不能买的都去买公寓么?
新的房子当然都喜欢,但是大部分的新建房都距离MRT/LRT不近,而且估价肯定也跟老一点的房子不同。
不同房子,不同人选择,前两年不管什么样的房子都一群人抢,不要房价一跌就来说这里不好那里也不行了
有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在政府网站查最近的成交数据
组屋先行,公寓马上就到(目前是个案,慢慢就会成为普遍现象)
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搞懂各种政策的真正目的
限制PR3年内买房 以及ABSD 不只是房价 更重要是针对本地人对移民政策的不满 本地人对移民政策的不满才是现在政府最怕的
增加贷款限制 最主要的目的是控制金融风险 控制房价只是其中的效果之一
如果HDB价格跌得惨 我个人估计 政府不会取消PR3年买房限制 而会增加公寓的买房限制 比如30%贷款收入比要求扩展到私宅 进而把需求量从私宅逼到HDB去 同时增加HDB升级condo的难度减少resale HDB供应量 原因很简单 如果政府真的怕房价影响选票 那怕的更多的也是HDB价格而不是私宅价格变化 原因大家都清楚
除非允许拥有2套及以上HDB而且还要能保证多出的房子能租出去才有用,不然怎么从公寓市场压缩回来呢:lol
话说现在公寓市场也很冷
才刚刚开始, 大家就怕成这样, 没见过大市面啊。
为了2016年不丢掉2到4个集选区, 及10到20个议席, 房价不跌回到2010年以前的水平是不行的。为了保住自己的巨额工资, 只有不让其他人进国会。本来房价下跌是利好, 结果车资一涨, 事故一来, 全清零了。还得重来。
2010年前.. 同学们看跌也是一个比一个狠
不同意,就买HDB呗, 当然不同的人买不同的房子了,如果可以买BTO,谁去买二手HDB?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新加坡人买BTO,就是要有人去接手HDB嘛。
如果目前形势对自己不利,没办法买BTO或者其他的房子,那就想办法让自己少亏些, 就买相比较来说,更容易出手的HDB。
半年前,大家疯买HDB的时候,我就说过HDB风险成本很大,不如公寓,但是还是很多人非要说HDB完爆公寓。
你这个是引入了经济危机的例子。无论是BTO政策还是先盖再卖政策,在经济危机时都会冲击转售市场,无非一个是卖家承受风险,一个是政府承受风险。
在当前经济形势尚好,买房需求依然旺盛的情况下,房价下跌基本上是由于政策压制买房需求造成的。一旦放开这些政策,如PR三年,ABSD,30%收入贷款等等,在近期无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不说房价会疯长,至少是很容易就恢复了。现在政府没有放松政策,可能是因为房价还没下跌到政府预期值。
这是羊的一点看法。星,你说呢?
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有首歌叫“跟着感觉走”。。。
一个喊, 羊~ 一个喊, 星~ 我觉得好暧昧
剔除经济危机这一块不说, 老马当年玉郎溪黑锅对比今天BTO制度其实是个冤案。 相反的BTO制度对民众的伤害是更大的。
当年订金制度其实有效缓解了很大部分卖压。
BTO的设计只着重考虑买点,而不太注重卖点。 组屋整体制度的设计必须要很小心卖点。
那是因为,如果你拥有的是私宅,你可以自行决定持守还是出售。
但是组屋有逼售政策,这个逼售政策会造成组屋比私宅更为明显的周期效应。
如果某些年份的BTO数量巨大,那么在交付期,也就是买家旧屋限售期就会造成集中释放,这点在私宅并不存在。
集中释放当量如果达到一定数量,将显而易见对转售市场造成冲击。
如果碰上房价下滑或者市场冷淡,那将造成供需失衡。卖家卖不出的情况。
这种情况和限售期政策叠加作用会造成卖家恐慌,提前出售而进一步增加市场压力。
这说的不是ABSD不是PR 3年,是BTO政策本身现象。
如果真的发生,政府能做的是宽限限售期。 并调整BTO政策,那么对未来市场又是新的冲击。
低于估价买是对的 正在考虑要不要买一个低于估价2万的 不过是4楼 纠结中
主要现在BTO位置也不好 靠地铁的5房好少 所以一次买个5房是比较合适的,有钱了就上公寓
星~ 好奇一下, 限售期内卖不掉, 会怎么样? 新房收回?
HDB跌是大概率, 没有单一的原因, 多重条件的共振.
买新卖旧也只是一个因素, 我不知道有数据说BTO里面买新卖旧占了多大比例.
HDB 跌,对执政也不一定是好事, 因为RESALE一跌, 就损害了BTO的RESALE预期, 买BTO人就不爽了, 而这部分人还不少吧.
16看来继续坎坷啊.
酌情宽限,宽限还卖不掉俺就不知道了。 可能俺HDB价收回。
跌不跌 跌多少 都不是致命的 致命的是市场恐慌 那就是一落千丈了 大家一起抛,现在很多买主还是HOLD住的
hold不住了 就。。。。 hold不住主要原因是时辰到了 ,刚刚卖主还要重新做VALUATION,超过3个月了 低于估计1万的地铁房还是没卖出去
hdb 价是什么? valuation 价? 我觉得那是皆大欢喜. 反正valuation 是政府说这房值多少, 那就应该收回去, 然后进balance sale pool
对于买房的人来说 市场恐慌是多么好一个入场的机会啊
以前是屋主吊着卖 每天看房一大群人 大家在那里彪COV 卖主卖的高COV的时候还在想 我是不是卖便宜了
现在 买主一天看一堆房 买了负COV的时候还在想 我是不是买贵了
以前中介都是说 赶紧彪 要不COV更高
现在中介都是说 赶紧脱手 要不新报价书 价格更低
这个是我这个月买房的体验
有 楼主买了 我正要买
我站在高岗上往下望~~
谁说政府会以估价收回去的。。。。。。。那都是放到市场拍卖 有人出就卖 要不大家不用急了 卖不出去卖给政府撒。
真的嘛? 请问都是去哪儿拍卖, 好想去参观一下.
那也太欢乐了。
补贴从政府手上买了BTO,再以市场价卖给政府。 政府不成了提款机了。
具体你可以打电话咨询HDB 很多延期没卖出去的就一起拍
政府不是说bto本来都是亏钱卖的嘛? (还是我错觉??) 那不是一样, 别造新房了, 亏的钱拿来补贴补贴 .
买房途中还碰到一个离婚的 男的不肯签字 女的急死了 已经过了法院期限了 好不容易通融一个月 又碰到这档事 现在正申请让女的一个人签字 如果按照luky姐说的 她就不用急了 估价53万的房子 她只要卖46万
这么可爱的事情, 有没有要一起去参观的同学? 就当一日游吧.. 星弟~ 有兴趣么? 羊弟~ 有兴趣么? 一起去参观?
孑然一身的人好买,如果有屋的人,买完还得加入空战部队。组屋不好玩的。
wah… -70k, 这房哪儿的?
不是没来, 已经在了, 差导火索。
对于自住的人来说 就是心理爽而已 哈哈 也不能去套现
我在考虑 等我买完了告诉你
的确,组屋半年的逼售政策会对转售市场造成冲击。那么在这几年BTO大量建成,二手组屋大量进入转售市场的时期,房价应该会由市场调节而稳定下来,政府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政策限制。在房价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这些压制政策就要逐渐放松了。
星~你好棒哦!(难怪姐妹们都那么喜欢你)
买涨不买跌,新加坡这么大点儿地方现在就这样了,不知道天朝一旦蹦起来是多么壮观
师太,请不要和贫道抢和尚。
延期没卖出去,不能再延期吗?
看美国就知道了 要不人民破产 水深火热 要不政府破产
天朝一般来说都是。。。。。
四大银行一起倒 政府宣布救市
这不跟 CITI倒了 被老美救起来一样嘛
想当初宣布CITI倒了 吓了我一身冷汗 幸好老美还是有点责任心的 救了起来
这个看你律师的能力了
。。。。。。如果一再延期 这个期限定的有啥意义。。。。。。
我碰到这个是 女方以男方不肯签字为由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宽限一个月
我同意你的看法。政府通过外国人额外印花税打压高档公寓价格。目前又用永久居民限购打压HDB价格。基本上每个政策都有明确目的和效果。
都没听说过拍卖组屋这种事啊!这种拍卖的组屋价格和二手组屋价格相比是高还是低呢?
3年后房价跌30%进场:25%房价+5%ABSD
这位贫道, 你要和尚有什么用途?
师太须知:佛本是道。
14年,许文远不是说了,将有6千套2手HDB要卖掉,因为BTO房子好了,这还不包括买CONDO提升要卖掉的,而且这将持续3年。
13年最后3个月,每月成交才1500套不到,就是说14全年如果和13年一样,就18000套,实际,如果政策不变,可能还要少,那么可想而知,在14年不到18000套成交,里面有1/3的HDB是被逼卖掉的,会对HDB的市场带来多大的冲击。
好戏应该才开始吧。
道长有所不知。
贫僧自从入鸟空门,是严守清规戒律,从不近男色。。。
太高深了, Lucky姐理解不了. 但是Lucky姐有个好习惯, 理解不了的东西就google.
From google: 《佛本是道》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是种马泛滥,情爱滋生的小说界的一抹重彩。
哇噻, 不妨碍星弟和羊弟了..
年底是淡季, 旺季会不会好点儿?
坐等中介同学们来扫盲
之前有人说延期还卖不出去的二手组屋就要拍卖,那么请问拍卖的二手组屋价格和转售市场上的二手组屋价格相比是高还是低呢?
等今年首3个月的数据好了,看了基本就知道了。13年成交18100套,12年是25000套,据报道13年是20年HDB成交最少,但这个态势,如果价格僵持的话,也可能14年会更少。
现在政策基本上贷款都把购买需求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价格上了,而且PR3年不能买的政策,基本锁死之前可以PR购房比例中70%购房的需求。
外加每年6千套HDB(3年将近2万套)的被逼出货量不是闹着玩的,还不包括因为升级到公寓可能要卖掉HDB的人士(当时这部分人人比较少)。而且15,16年要卖掉的HDB的卖家如果看情况不妙,也可能加入14年卖房大军的,因为下跌趋势很吓人,一旦形成的话。
所以14年应该有好戏看的。
大家没事可以多关注许文远部长的博客 一般他的做法都是先放风 然后就执行
他说了 一个沉寂的房产市场才是新加坡所需要的
HDB涨跌 政策 许部长说了算
沉寂我的理解就是
买卖都少 且起伏不大 跌也不会暴跌 跌到合理水平
现在大家都觉得跌不可思议 是因为以前太不理性 到一个合理水平 控制着 这样对买卖都好
现在房价再跌20%都还算合理范围内
你如果真想知道HDB收回去的房子如何处理 你可以致电HDB 这个没啥的 开放的消息
我只能告诉你个事实 现在我这边是向3套房子出价 每套都低于估价 卖方中介都不来PUSH我 都去PUSH卖主 也就是都去做卖主的思想工作 你觉得这代表啥意思呢
跌倒2013年那个月份了?
现在HDB应该跌到2012年的价格了,只是哪个季度的问题,看地段,第4还是第3季度。
目前政府也是再看首1季的价和量,是否可以到13年首季4300套的交易,预计应该是到不了,那就是许部长沉寂的市场。13年就是20年来HDB最低交易量,是够沉寂的,看14年是否还要更加清淡了。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是还有6千套要出笼,而且15,16年的各6千套,其中并没说一定要等到那时候才可以卖,比方如果看到14年本身HDB可以卖50万的,而15年只能卖45万,到16年卖40万,那些本来要在15,16年的人会怎么动作?
所以趋势一旦形成,到时很可怕。
便宜了3年后能买房的PR们。。。
难能可贵的是坡政府能收得住手,那些赚得红了眼的估计不会有这么高的觉悟。
我认为是不可能的,政府怎么可能让PR占便宜,这不符合他们的政策,他们有的是政策。
最多比13年高位买房的PR少吃亏点罢了。
现在买房的,买了就天天跌不是更郁闷。不过租房子也不便宜,看谁熬得住了。
+1 对于公寓来说,跌30%都算合理区间
现在这行情 能不卖的都不会卖的 卖的是必须卖的 不是谁熬得住的问题。。。。。
许部长说了
这些房控政策就犹如 一群人在party 然后你把装酒的瓶子拿走
那party就没法继续了,各回各家 各找各妈
投资客也纷纷撤离
大家恢复正常的生活
杀伤力大的是每年至少6000套“刚抛”,外带BTO那么多,1年2万套,本地人会买2手DHB需求少了大半。以及贷款限制,贵2手HDB不好卖了。PR3年不准买房,又被限制住了,灭掉基本3000套PR的刚需,
对比一下就是14年,少了3000套PR刚需,多了6000+套的刚抛,而13年基本上PR刚需约4000-5000套,而且刚抛才2800套而已。
多重打击下,2手HDB的天平开始不平衡了。
我就是能买BTO不买,反而买RESALE HDB的,刚卖了到MOP的HDB(各家有各家的原因卖房子), 拖家带口的还去租房子等BTO? 仅仅是朋友圈里跟我差不多状况的好多,为了能买大HDB(EA/EM/JUMBO),为了更便利的交通、生活设施、学校等成熟社区,二手HDB还是好多人的菜啊
最近看的几套房子,几乎都是bto要到手了才卖的。有的老了退休了要搬去跟女儿儿子住,自己房子卖掉的,可以等好几个月都不卖,一定要求15k以上cov。我看大概到现在都没卖,反正不急可以等。
有的等卖掉才准备买房子的更不急,仗着自己房子的位置还可以,装修还可以,漫天要价。一般诚心卖的cov都在5000以内。
不要忘了,刚‘抛’最多的是老人死后必须卖屋的。
2012 年18000人死亡,70% 住组屋。按每两人卖一屋(子女一般这时已不住在一起), 所以大概是18000*70%/2=6300套 , 6300+6000 =12300刚抛, 已接近一年的成交量。
这样算来,跌10%可能止不住。
这个年年都是这个数量,所以就不计算了。
13和14年差别比较大的是一个PR的刚需被抑制住了,减少3000套的需求,一个是BTO的钢抛,比去年起码多了3000多套。
还不算那些本来买2手的新加坡人转为买BTO的,这几年有至少一半的人SC又考虑去买BTO了。
老年人死掉的数量差不多的,14年不会比13年死太多老人吧。
跌多跌少,我认为是政府说了算吧,随时可以改政策的嘛。
你这样算当然没错。 我想强调的是 总的刚抛12300 已经接近一年的成交量(去年18100)。这样对量的感觉比较直接。
大家都很兴奋很欢乐啊,揣着新币等HDB暴跌,呵呵
大家不要忘了老板说过了,HDB是公民的福利,是公民的居住地也是公民的增值资产,新加坡政府需要确保这个承诺。
能买BTO的都是公民,政府能让公民吃亏,把好处给PR吗?新加坡政府的精英一夜之间变慫了吗?哈哈
大家继续。。。
看好多人都说房价应该回归到合理价位,请问谁能告诉我合理价位是个什么概念?举例说4房15年房龄应该多少钱
看看历史就知道了, 有时侯是挡不住的
恩,刚抛量是非常大的,14年按照你这么算法就有1万多套了,整个13年才成交了18000套,我估计14年可能还不到这个数,那么这样看,14年HDB非常不乐观了,这还不包括15,16年肯定要卖掉的1万多套刚抛会提前抛的,如果行情不好,不排除早点卖掉,落袋为安的卖家的想法。
当然新政府救市的方案也很多,所以2手HDB是涨是跌,包括多少程度,看政府怎么想了,不过13年,政府总算摸到命门了,就看摸得紧不紧了。
HDB看位置,看装修,看环境,看房龄。看QUOTA。很难说一个具体合理价位。 主要是现在HDB 供求严重不平衡,想卖的人多,买的人很少。
一般大众公寓,很难跌破1200 一尺,1200一尺,基本每月租金就和房贷等其他费用持平。
高端公寓,很难说涨跌。。
用脚趾想都知道,新加坡政府当然不会让利给PR,前面说的是2手HDB,不是BTO,BTO会不会跌,只有问新政府,谁知道呢。
我们讨论的是2手HDB的情况,看新政府的意思,他是想让2手HDB往下走的。
跌到2006年水准我把我那套送给你^_^
跌到40万也不可怕,五六年前买房的人只花了30万,还是赚10万,还白住五六年^_^
问这个问题主要是怕自己几年前高价买的组屋到卖的时候赔的稀里哗啦,现在都不敢看BTO了。
不是SC们怕不怕,是SC们不爽了,人造的跌势,让他们就白白损失了10万新币,又不是什么经济危机来了。
到16年大选,PAP或许又要碰到麻烦了。
当然怎么跌都不亏的,很多SC持有成本,只有现在的50%价格,或许都还不到。
升不爽降也不爽,到底要闹哪样
SC们比较难伺候,又不是第一天才知道的事情。
他们就是看外国人不爽,影响他们的生活了,当然外国人是影响到他们了,这也是事实,然后就怪在ZF身上,因为他们有选票嘛,否则11年选举,怎么会有部长下台呢。
当然ZF前几年弄了太多外国人进来了,而且也造了比较少的房子,忽略了SC们的感受,造成房价一路飙升,对高房价也是有责任的。
如果HDB跌20~30%,公寓会不受有影响吗?以前同地点公寓大概是hdb 的1.5倍,现在是2倍左右,HDB再跌25%,就差不多3倍了。虽然两个市场不同,但他们的租金市场是相通的,同地点两者租金差别应该不会超过50%
涨也好跌也好都是自住不做他想。而且新加坡很多老组屋已经步入40年,估计HDB也会慢慢拆了重建。毕竟新加坡不容许永无止境的盖房。如果那些刚抛的正好在HDB要重建的区域内说不定直接就收购了,免去高赔偿。
都在说HDB大跌,我上HDB网搜了一下JURONG EAST 的EM, 因为我比较关注。
过几年女儿可能会买二手组屋。
发现,BLK285,16楼以上, 2013年的成交价是78万,2014年1月刚成交的是87万。
吓我一跳。
按说,大型组屋应该领跌的,为什么还涨呢?
去年12月的成交价是81。5, 和2013年比较,也涨了。
还是看地点。
房价保持百年不变最爽^_^
更正:去年12月和去年年初以及年中相比。
地点很重要吧。。
那个小区还有好几个80多万卖掉的。。
还有医院和一个shopping mall还没建好。。 建好之前觉得都不会往下掉。。。
说的比较中肯, 两者租金都在掉,考虑到公寓在熊市的下跌速度较快,公寓/组屋的倍数有望回归合理值。现在同地段同楼层同面积的公寓大约是组屋价格的两倍或超两倍,请教比例合理吗?
房价再跌的话,我要选反对党了。老子花了几万cov才买到房子,现在跟我说要低于估价卖。房价只有稳定上涨才是健康的。
还有很多新加坡人觉得房价涨了孩子买不起了,所以再涨就投反对党了
公寓真不一定跌。
三年前,政府就已经说明白了HDB和公寓出租,是有本质区别的,现在已经落实了,而且越来越明显。
目前,HDB的比较对象,已经变成了BTO,和公寓基本没有什么可比较的了。
奇怪, 公寓怎么就不一定跌呀。
外部内部经济变化会导致房价跌,
利息上涨, 供过于求会导致房价跌,
跌多跌少,跌多久的问题。
没有一直涨不跌的道理呀
公寓也有很多嘛。还有会有公寓跌的,但是个人愚见,总体来说不会跌的。
利息近几年应该不会涨。三个月前,UOB就已经给出新公寓1.3%的三年定期利率了。SIBOR 1.2% 左右。再看看最近美国推出QE,是不是没啥大影响?
租屋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因为每家一套罢了,新加坡的这种小地方,公寓总体占了不到10%,而且可以买很多套,而且以后的趋势就是,HDB五年+公寓 无悬念。第二套房子,必须是公寓阿。不清楚现在公寓算不算供过于求?????
”房子没有只涨不跌的“ 基本就是伪命题,只对于已经买了房子的人有作用,对等着房子跌,买房子的人来说,没啥意义。
你是说今年不会跌, 这个季度不会跌, 还是什么?
判断涨跌也是要给出一个时间段的。而不是笼统地说, 要跌要涨的。
我个人觉得最近今年整体公寓房价会跌一些的。
这其实是一个好事,很多手中有现金准备进场的是一个机会,
同时对市场也是好现象,可以消化掉一些新建公寓。
最近几年
今年公寓一定跌^_^,洋房也一定跌^_^ 祖屋也一定跌^_^
那你说说,今年为什么跌阿?
你上面说的 什么利息涨,供求关系,我都说了嘛,要不你说说,为什么利息涨?为什么供大于求?
还是说说,内部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是个啥意思?怎么个变化法?
只说跌,不说理由?我们已经有司令了,在来这套,也不新鲜了。 说不定一会,司令就来了
哈哈哈哈哈,来了来了,
2014年,COE 跌,BTO跌,公寓跌,HDB跌,李连杰的洋房,也要贱价卖了。两元鸡饭将大面积占领各大foodcourt。
杂菜饭 加饭也将不要钱了。
受政府的限制, 喜欢投资的人群因为有几套房子,已经买不动了。
而很多手中有钱, 因为错过第一轮的人们,虽然他们都不在政府的限制之内,
可是他们很谨慎, 一定要等到房价跌下来才会进场。
现在只有年轻人在买房,他们的购买力局限与薪水和现金不高,
只买得起100万以下的房子。
现在这半年甚至一年里, 转售市场非常安静。
接下来TOP的房子很多,买家少。
你是否准备卖房子?
如果不准备卖房子, 跌一跌怕什么呀
+10086,经济、资金流、收入等都会导致公寓升或跌,欧美日本亚洲都经历过,坡坡现在也在下行通道
不过无须较真了,有公寓在手当然不想跌,理解吧。
涨跌是个必然的结果吧?
谁说我不想让公寓跌了?我也想让公寓跌阿,最好暴跌个90%阿。多好!几万买个公寓。
问题是:我想跌公寓就跌了吗?还是你想跌就跌了?
还是大多数人想跌,公寓就真的跌了?咱研究研究涨跌的原因难道不好嘛?
所以呀,先跌让那些人进场买,消化掉前几年积累的新公寓,才有接下来上涨的动力。
如果是稍微长线投资,就不要害怕调整。
其实调整越多,下一轮上涨的力度越大。
如果原来打算卖掉的,可以先卖掉,等机会再买也可以。
不过,我不原意这么做。一来,不一定能判断准确,
二来,进出一次的税和经纪费都不少的。
麻烦。
纠正一下观众盆油普遍误解。
银行定期贷款利率不是银行对未来x年的利率预测。
银行业务是灰常保守和简单的。就是x年多少利率的定期存款,加上头寸出售x年的定期贷款。 银行稳赚差价,从不搞利率预测。
国外有些较激进的银行搞利率预测,很快就倒闭了。
其实很清楚嘛,
那看跌的同学,就等明年,后年再进场贝~
看涨的,就现在进场贝~
看跌的说说跌得理由,分享给大家。
看涨的说说涨的理由,也分享给发家
这样不是很好嘛!分享了依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涨跌观念。我相信,每个人的结果和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整天乱喊跌,瞎喊涨,不说依据,或者,盼着跌,盼着涨,有什么意思?
多谢金老指正。。
银行既然给出1.3%的固定利率,稍高于SIBOR的浮动利率,说明他们预计浮动利率不会变化很大。
如果接下来一年大众预计浮动利率涨到5%,银行会给出1.3%的定期利率吗? 岂不是所有人都回去选定期利率?
解释过啦,银行是左手收钱,右手放贷。 利率涨跌和他没有关系。
为什么3年定期给1.3%贷款利率,不是看sibor,去查查UOB 3年定期存款利率。
貌似还是有很多人死咬房价不会跌,个人认为14年至少跌20%
说说今年一定跌20%的理由。
是整体房价跌20%, 不分地区,房型吗?
再说说,跌不到20%,你打算做什么,跌到20%你打算做什么。
不要喊口号哈
如果真跌个20%,那13年高位买进的,银行会不会来催补交差价?
那是一定的,不然银行准备金就不够了
补差价分HDB 和 公寓吗? 还是说公寓补 hdb不补
貌似非如此简单吧!市场将要走的是一个确定的一种方向,而不是对看多且数据翔实的就给他走多。对看空的喊的声音大的就给他走空!每个人现在的操作顺应了未来的趋势,个人资产直接增加,若相反则减少,绝不含糊。(买,卖是操作,不动更是一种操作)。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觉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如可能也决定自己的操作买或卖。左右市场因素多多,每个因素不同的人看来权重都不一样,这就决定了感觉不一样。就算你再提数据找原因,怎么看都像盲人摸象。摸到耳朵就预测将是蒲扇,摸到尾巴就预测将会是蛇,这也失偏频。目前短期跌势已成(包括公寓),你却一直在找支持多的理由,怎么看像走夜路吹口哨,给自己壮胆呢。
看看这个版面这么多人关注, 这么多人不厌其烦回贴,就已经说明很多人关心在意房地产投资, 随时准备伺机而动成为未来抬高市场的新兴大军.
政府的降温措施,更象一道闸门把水拦腰截住而水位不断抬高,..但大家都知道水位不断上涨的后果是什么…
听听别人的看法和意见,让你说成盲人摸象。还有失偏颇?闭着眼镜喊涨喊跌就准确?
听听别人的意见,有什么不好?谁能100%的预测涨跌?不管是看涨的还是看跌的,只要说出自己的看法,给出起码的依据,有什么不好?
总比那些乱喊跌,瞎喊涨,猛灌水的人强多了吧?
我说的很清楚了已经,不知道是不是你太狭隘,非要说我怕跌。你倒是说说我为什么怕跌????
我也希望公寓,HDB,BTO,EC,全都赶紧的,嘛溜的跌,跌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几万块钱买个公寓,多好!每个人发一套,给你发两套!
我这么说,您满意吧?
我也以娱乐灌水为主?
淡定,淡定。瞎喊也没什么不好,大家只是表达自己一个观念,感觉也好,分析也好,没谁强求你信或者跟风,只是大家讨论而已,没必要强求别人跟你一样认为。火药味没必要那么浓
消消火先。闭着眼睛喊跌,若就认为他准确,肯定是脑袋锈到了,但你拿出一两个理由就结论不跌,结果也是一样地。我说过看涨看跌大多是个人的感觉,也可能是多种原因在自己头脑中综合的结果,真要一二三列出原因,亦非易事。且因素多多,每个因素不同的人给的权重都不一样,当然结果不一样。同是半杯水,有人看到还有半杯,不错。有人看到已经没了半杯了,危险。这都是感觉啊。喊跌的就是喊出感觉,怎么非得拉出图表,摆出原因,才能说跌?
就是80%还是高过估价,希望Q1只有60%高过估价^_^
灌水娱乐好,2016大选前每家每户分发一套公寓外加一套BTO^_^
有没有09年房产讨论的帖子?是不是和这个一样大惊小怪呢??麻烦大家找一下
跌到水下了,1)就是放弃掉,停止还贷款。因为贷款欠100万,但是用90万可以买相同的房子了,为什么还要去还100万,2)选择1会损失个人信用,也有人硬抗着等出水。
水下的房子很难卖,因为卖掉的钱不够还银行贷款,必须自己掏现金补足差价才能完成交易,有人没有这点现金就只能看着跌不能卖。08-11年美国就是这个情况。
放弃的话是foreclosure,还有一种选择是distressed sale或叫short sale,就是银行同意以低于贷款欠款的价格卖出去,比如欠了100万,但市场只值90万了,银行同意就90万卖了,当然这90万全部归银行。那么房屋原owner欠的这10万以后还要不要还,看各个州的法律。
涨过头,必然跌过头
如果大家认为现在是涨过头了,那就做好跌过头的准备
98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还是会到来,毕竟已经过去16年了,健忘是人类最大的优点
但是就有人利用这点在洗牌
别乱说,新加坡不兴这个,这么干要么被宣布破产,要么被强制执行还款
somebody feel the rain, some just get wet.
还是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吧,没人试图说服你涨跌。
那年的金融危机不是房价造成的~
这两个地点一个比一个坑,当然卖不上价钱了~只不过回归应有价钱罢了
但是如果一旦发生经济危机
房价下跌在所难免
那是肯定的
据一个中介朋友说, 14-16年,这三年,建成的所有新屋超过20万套。不知道谁有更加精确答案吗
房价下跌的时候,银行会向房主提前还一定比例的现金。例如,假如还有贷款100万,现价只有90万,那么银行会要求屋主多还30万现金。一半还没有跌那么惨就开始最讨了。
我也想放弃bto,买resale。
去许部长的博客看,大概12万祖屋加8万公寓^_^
看部长的博客好了,我依稀记得,这几年BTO造好的量大概有10万套,私宅也非常多,具体没有统计过。
前2年看数据就觉得,这么猛造房产,在出房产政策,限制人口政策,2020年又690万不可能了,当然这是再抑制泡沫,所以房价要不跌也难了。
符合要求的买家有限了。
房价跌…
外面租房子租金 不見跌..
我亲戚的hdb卖了几个月了都卖不出,听说才一组人来看而已,
哎呦呦,涨涨跌跌,起起伏伏不就是人生嘛。
斗胆劝劝同志们,少些长篇大论,先知先觉的人终究是1%不到,99.9%都是专家,嘎嘎,砖头的砖,包括俺李美美丽丽。
真的要放弃? 你有没有sign agreement of lease?
我只是举例子,如果估值九十万,那么英国不会给你贷款九十万,而是80%
对的,所以发财的就那1%,发大财的就那么0.1%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