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咨询一下宝宝已在新加坡读书的爸爸妈妈们:新加坡教育…

本人年底有可能被派到新加坡工作,目前正在考虑新加坡的教育环境是否适合。如果不适合,就不想申请外派了。

孩子7岁半,男孩,上海一家民办小学一年级,学校氛围挺好,校内活动多,也不要求家长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孩子挺开心的。我们也没有给孩子报任何课外辅导班,还是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男孩子发育晚,想等他慢慢长大,等到他自己能发力的时候自己努力。

这两天一直在这个论坛学习,新加坡小学几次分流还有GP考试,把我吓得够呛,好像感觉新加坡的教育氛围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轻松,甚至比国内还恐怖。一旦分流,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就不能享受了,后期即使有转变的机会,可需要比前期耗费几倍的精力。在这一点上,我感觉特别残酷。在国内,从小学一直到初中毕业,都是对口公办学校(孩子将来的中学还不错),即使小学成绩不好,也能进到不错的公办中学。男孩子一般到了初二后期,开始慢慢知道主动学习了,这样至少还能有机会和其他人一起享受这个资源。

对于新加坡这个分流机制,我开始有点恐惧,怕一旦进到这个环境,就不得不逼着孩子去读各种课外辅导课,或像个书虫一样天天学习。有点担忧。

所以,想咨询一下宝宝已在新加坡读书的爸爸妈妈们:新加坡教育的优点有哪些,能让我放弃自己认为还算安全的国内教育环境。
非常感谢。


女儿在国内读了近一年小学,然后过来读了近一年半,
两相比较,这里小学低年级的学习比国内轻松太多了。
这里教育的最大好处是,竞争比国内小多了,
稍微好点的,很容易拔尖。


小学几次分流? 你看的是什么时候的帖子啊, 仅有一个小四分流也若干年前就废除了。GEP是选精英的, 你不必担心, 选上了高兴, 选不上正常


各学校从三年级起开始按成绩分好班、差班。
如果想让孩子以后说英语比说中文流利,新加坡还是不错。


好像小一第二学期就开始给按科给母语分班,什么高级华文之类的 。


女儿学校只是上华文课时按成绩分班,其他课没有按成绩调整的。


分班这个以前大家也讨论过,如果你的孩子学习能力尚可,很可能会觉得把学习进度不同的孩子分在不同的班级对老师和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效果更好的办法。否则老师为了迁就绝大多数孩子拉缓教学进度或者降低难度,难道对比较学有余力的孩子就是一件公平的事吗?
举我自己儿子的例子可能有点太炫耀,他之前在的也是邻里名校最好班了,也的确不是班上最出色的孩子,勉强算中上吧,但他说数学课老师把一个概念讲了三遍以上班上还是有些孩子听不懂,他们那帮也没补习自己看遍书就明白了的孩子只好百无聊赖在下面做小动作。今年去了GEP,终于觉得上课有事情做需要动脑筋。就这来说,我还是觉得分班好,怕只怕大多数家长担心失去好资源,非赶鸭子上架。所以说白了还是家长心态问题。

就说一开始落后的孩子,我家对门有一个,我以前也说过,学东西比较慢,小学一直在最差的几个班混着,当然也还没沦落到foundation的程度,PSLE考190,进了邻里中学普通学术而非快捷源流,人家前年也还是拿到N水准的全国状元,去年的O水准也拿到不错的分,虽然出于本地人的务实想法选了poly,不过和他聊天他也说会争取以poly前百分之五的成绩申请大学。他自己觉得在普通学术班那几年其实很有价值,因为他不用和超出他水平太多的同学比,老师也更有针对性地帮他弥补了基础的薄弱处。顺口一句,他也从来没有补习过,偶尔拿了题目来问我和我老公。

好或不好,在乎家长一念之间。你列出来那些,心里其实已经有算盘,在论坛上问,每个家长针对自己的情况对这个问题都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其实没什么太多参考价值的


谢谢。我是只通过这个论坛了解新加坡小学教育的,所以有很多自己片面的理解。就因为这样才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谢谢。国内的竞争其实也没那么残酷,很多时候是家长在竞争,呵呵。往往是看了别的孩子在学课外的,自己就不淡定了。


同意,即便是到了中学低年级,还是比较轻松的,据朋友孩子的情形,到了中四和JC会比较辛苦一点。


各国的教育体制不同,在不同的体制间转换,对许多孩子来说是恶梦。如果过来了,最好读完高中,不要中途再带回去,也不要把孩子一人留在这边,外派的工作能否长久稳定,应该考虑进去。如果是我,环境污染问题,也会考虑进去。
说到压力,我认为压力应该主要是家长给的。
我的孩子上幼稚园时过来,一直没有给他请补习,也没有给他压力,从小学到初级学院,看他始终是玩的时间比读书的时间多得多。小学一开始在家门口的邻里学校,小四后被挑去南洋小学,之后就进入莱 佛士,现在大学进的是Stanford。不是为了炫耀,我只是想说,觉得学校并没有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家长怕输,给孩子补习太多,有可能使孩子厌恶学习,不如家长注意早期引导出孩子对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他自己会找着学习。


网上看到的:研究显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万小时——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好像大脑需要这么长时间,以吸收达到精通所需要知道的东西。

自己也听到过一些故事,某个学校的gep学生,某些JC学生在外面说自己玩了什么什么,回到家关上门猛K书。


看你的头像以为你的孩子还小,原来已经上大学了!恭喜恭喜!对能进斯坦福的孩子都充满了敬意,因为录取率太低了!你孩子现在大几了?


就是不知在stanford是否是玩的时间比学的时间多?


我看大多数进了名校的家长都这么说, 以前论坛就争论过放养,精养的问题, 可以说二头的都没什么参考意义, 就象大学生毕业起薪的二头一样没意义, 还是要看大多数人如何做。


本不想把孩子的经历拿到网上来说,知道说出后会遭人吐槽,只是看太多人说新加坡的教育压力多大多大,忍不住才说一点不同意见,觉得应该是家长的压力大过学生的压力,更多的压力是来自于家长。
孩子确实是从小玩到大的,在小二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一台电脑,他自此迷上了它,自己从图书馆里借来厚厚的电脑专业书,居然捣鼓出了自己的网站,一开始我还满高兴,后来发现他玩游戏的时间太多了,就担心会影响学业,对他用电脑的时间开始限制,但是我平时不在家,让我母亲帮助监督,母亲心软,也是左眼开,右眼闭,制度定得如同空设。限制和反限制的战争,在我和孩子之间一直没有停止过。直到他上中学后,我看他也没有影响到学业,就放手不管了。原先是我一进他的房间,他就赶紧关电脑,不管他之后,在我面前也照旧继续玩他的游戏。孩子玩游戏的时间真是很多,朋友问我教子的经验,我总是说,不要提了,不可借鉴。
和儿子讨论过,他说他许多的知识是从网上学到的,玩游戏是一种休息方式。
人跟人不同,我儿子的情况也许只是特例,但是如果学校的课业足够多,他应该是挤不出时间玩游戏的。
学习的成效不在于花了多少时间,而在于有没有乐趣,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花了多少时间在学习上,而在无意中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回头看来,我很庆幸自己当初没有剥夺孩子“玩”的权力(有想过是否该收回电脑),不管孩子天资如何,考试成绩如何,成长过程中都该有“游戏”伴随。因为学习没有给孩子带来压力,使他至今还保持着浓郁的求知欲,这是他可以受用一生的财富。多年前整理东西,看到了儿子在小学时的一篇作文,作文的题目中有问到“你的父母对你有什么期望?”,我孩子有写到“我的妈妈对我没有什么期望,她只要我高兴就好。”看了后我暗自发笑,哪有父母对孩子没有期望的。其实我的期望都在陪他玩乐的时候实施的,他没有发觉就是了。从小给他讲故事,哪天不是讲得口干舌燥的?每周必去的图书馆,为了调动他的兴趣,去完图书馆,必去卖当劳,使得去图书馆也成为他期盼的事。。。。
没有给他压力,所有事情都变成,“是他自己要去做的,而不是我要他去做的”,我想,这可能是我得出的育儿经验吧。


还不如谈谈你家是如何进Stanford的, 比如A水准成绩, SAT成绩, 还是有很强的CCA或leadship什么的, 还更有参考意义?是拿政府的钱去的?还是自费?看Stanford的介妱,好象给国际学生很多资助似的。


我看你的头像也没想到你的娃已经大三了呢!

请教,小四被挑去南洋小学, 是通过GEP考试还是别的途径呢?


孩子的成绩:
SAT Critical Reading   800Math                     800Writing                 710Math Level 2       800Physics                800Math Level 1       800Chemistry           800US Hist                740
A  LevelGeneral Paper     AJapanese             AMathematics       APhysics                  AChemistry             AContemporary Physics         DISTProject Work                           A
O LevelHigher Chinese                       B
日语能力认定       1级
Stanford 是儿子最想进的学校,申请时必须选择要奖学金,还是不要奖学金,在申请之前,他有去请教他的数学老师,问他有没有机会进去,老师说他没有机会,搞得他也没什么信心了,为了增加入取的机会,他选择了不要奖学金。很快,就收到Stanford的录取通知。接着,就收到政府的PSC奖学金录取通知,我知道参政本不是儿子的兴趣所在,申请政府奖学金,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理由伸手要钱上学,纠结了一阵子,没有去签合约。我跟儿子说,我不想绑住你的翅膀,要给你完全自由的天空,任你飞翔,希望你不会让我,为自己今天的决定而后悔。这是我第一次给他压力。


不好意思,母语没有教好,日语能力反而比华语强。
日语是他喜欢日本动画片而引发的学习兴趣。
大学的申请作文也至关重要,儿子说他申请Stanford的作文写得最认真,花了很多心思。还好,他的英文写作能力是拔尖的,在莱佛士初院时,名字(单科成绩最好的学生)被收在校长那边。


真是那么牛吗?我还不知道呢。
没有去注意过SAT,一切都是孩子自己去安排的,他跟我说没有难题,都是一般性的问题,所以对他得满分,也没有夸一下。
只是对他美国历史也能考得好,有一点惊讶,问他有学过吗,他说没有, 是在考试前翻了一下,只记下大事件,时间,地点,名字是绝对记不住的,因为是选择题,所以可以蒙。现在听你们一夸,我这做母亲的,心里真美滋滋的,谢谢了!
读小学时,他就开始自己定”TIME”,“NEWSWEEK”和“PC Magazine“,一直没有间断过。也定过“Reader’s Digest”。不知他是先有了对时事政治的兴趣,才定时事杂志,还是因为机缘巧合,先定了杂志,才慢慢对时事政治感兴趣,他甚至曾经有过当专业时政评论员的想法。零用钱,他除了买电脑软硬件,就是买书了。相信这么长期大量的阅读,对他知识面的丰富,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艺体方面找好老师就比国内难多了。

朋友的小孩6岁,学钢琴不到一年,左右手就配合得很好。朋友两年前从新加坡搬去澳大利亚,教孩子钢琴的是一个俄罗斯移民去的教授,一小时50澳元。开销跟新加坡差不多,但教学效果差别就太大了。


你家这个定是有高人指点了, 即使象你说的父母没管太多, 可以是从RI的同学,校友中了解到相关信息。这就是在名校读书的好处, 正如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到北大清华后受到相关信息的熏陶,到美国去一样。看你家报读的SAT就指向性明显。


如果真要说有高人,那个高人就是“网络”。孩子从小就是网络活跃份子,他有自己的网站,并且还满有名气,他的朋友不只局限在新加坡。因为在网上经常要解答网友的问题,所以相信他懂得如何去找需要的资料。他 曾经跟我讨论过教育问题,说应该废除中小学教育,因为所有知识都可以从学校以外的地方得到,他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大部分都不是学校教的,有很多是从网上学来的。我说他太偏激了,如果没有学校,不愿自己去找东西学的人,不就会荒废了吗?至少我知道,他是信息量非常充足的人。


我儿子说他们上课时有一个讨论,让他们设想未来十年将会消失的日用品和职业。大概是这个意思。
他们老师说十年前有一个同学说老师这个职业将会消失,老师们都会失业,幸好他现在还站在这。

哈哈,不是你儿子吧?


呵呵,哪个学校的老师?


日语能考1级很厉害。很多国内大学生,大学学了4年都不一定过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