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幸福”致歉!此文不读,后悔终生
1988年4月,24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博士霍华德金森对121名自称非常幸福的人进行调查,得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二十年后,他回访了这121人,结果却让他陷入了深思….. 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 1988年4月,霍华德金森24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博士。他毕业论文的课题是《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为了完成这一课题,他向市民随机派发出了一万份问卷。 卷中,有详细的个人资料登记,还有五个选项:A非常幸福。B幸福。C一般。D痛苦。E非常痛苦。历时两个多月,他最终收回了五千二百余张有效问卷。经过统计,仅仅只有121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 接下来,霍华德金森对这121人做了详细地调查分析。他发现,这121人当中有50人,是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事业的成功。 而另外的71人,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妇,有的是卖菜的农民,有的是公司里的小职员,还有的甚至是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这些职业平凡生涯黯淡的人,为什么也会拥有如此高的幸福感呢? 通过与这些人的多次接触交流,霍华德金森发现,这些人虽然职业多样性格迥然,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对物质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平淡自守,安贫乐道,很能享受柴米油盐的寻常生活。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霍华德金森很受启发。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论文总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 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过修炼内心、减少欲望来获得幸福。如果你是杰出者,你可以通过进取拼搏,获得事业的成功,进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 他的导师看了他的论文后,十分欣赏,批了一个大大的“优”! 毕业后,霍华德金森留校任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霍华德金森也由当年的意气青年成长为美国一位知名终身教授。 2009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翻出了当年的那篇毕业论文。他很好奇,当年那121名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现在怎么样呢?他们的幸福感还像当年那么强烈吗? 他把那121人的联系方式又找了出来,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对他们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反馈回来了。当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两人去世以外,共收回69份调查表。这些年来,这69人的生活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有的已经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过着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于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们的选项都没变,仍然觉得自己“非常幸福”。 而那50名成功者的选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有9人事业一帆风顺,仍然坚持的当年的选择——非常幸福。23人选择了“一般”。有16人因为事业受挫,或破产或降职,选择了“痛苦”。另有2人选择了“非常痛苦”。 看着这样的调查结果,霍华德金森陷入了深思,一连数日,霍华德金森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 两周后,霍华德金森以《幸福的密码》为题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论文中,霍华德金森详细叙述了这两次问卷调查的过程与结果。 论文结尾,他总结说: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无数读者读了这篇论文之后,都纷纷惊呼:“霍华德金森破译了幸福的密码!”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华盛顿邮报》一天之内六次加印!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霍华德金森一脸愧疚:20多年前,我太过年轻,误解了“幸福”的真正内涵。而且,我还把这种不正确的幸福观传达给了我的许多学生。在此,我真诚地向我的这些学生致歉,向“幸福”致歉! 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知足常乐,
贪,嗔,痴,是烦恼的根源。
看了以后本想多了解一下就去搜索了一下,发现哥伦比亚大学没有这个人(Howard Jensen), Washington post上也没有类似的关于幸福的文章。继续搜了一下,发现了别人也尝试寻找来源(http://jiawangdong.lofter.com/post/edcee_4660b8)。结论是这篇文章是中国人编的,伪造的心灵鸡汤。
再回头仔细看,其实这篇文章细节上漏洞百出,
1. “霍华德金森24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博士”, 我猜作者是从Ph.D. 直译过来的,大概不了解phd不都是研究哲学的。
2. “他的导师看了他的论文后,十分欣赏,批了一个大大的“优”!”, 作者大概以为博士的论文是大学老师批卷一样吧? 对科研有一点了解的人都会认为很搞笑。:lol
看来我是属于只看《读者》活着的人。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最好不要去量化或者解码
幸福是心态,看着别人不爽的人,一定没有幸福可言!
这种鸡汤99%都是骗人的。
你会想到去查验一下说明你很聪明。
其实心灵鸡汤,包括某专家解读过的论语,说白就是阿Q精神,不过是包装过的阿Q精神。
基本内容就是:
1.成功者(有钱人,富豪,之类)其实不幸福,普通人没钱(或者没房子没事业没美貌。。。)但很幸福。
2. 物资(金钱,外在,名誉,地位。。)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内心。内心幸福,你就是幸福。
结论:咱们普通人才是最大的人生赢家。oh yeah!!!
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人看破红尘。
出家人是最幸福的了。
活在假象中的人(自以为)最幸福。
我的幸福定义,就是家庭美满。
幸福可以这样理解。
路人甲:大师,我看隔壁那家伙开宝马,我只能骑自行车,我很不幸福。
大师:别这样想,宝马开着不一定舒服,遇到小胡同就只能抓瞎了,你自行车哪里都能去,还能顺便锻炼身体,比宝马强多了。
路人甲:感谢大师指点,现在我感觉到幸福了。
阿Q最幸福
大师还可以找出一些宝马车出车祸的新闻:看吧,开宝马就是这种下场。
于是骑自行车的觉得自己很幸福了。
又出来骗人了。。。专家又出来忽悠了,还给个大大的优!!太厉害了。很像啊
为了社会安定,我们需要被幸福,那些开宝马的吃可以安心开宝马。不然会被刮花或玻璃破裂什么的
古代还有皇帝不做出家做和尚的,看来那个时候就有人领悟了幸福的真谛
我觉得吧,阿Q和那种看开之后的放下有个最基本的区别,就是自己能不能做到。一个人做到了上市公司的CEO,然后发现家人才是最重要,激流永退,那是人家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平民屌丝根本就看不到出头的希望,安慰自己知足就是幸福,自己有时间那些成功人士没有,那就是啊Q。不过阿Q也能让当事人内心“幸福“,只要别影响到别人那也不错
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
那就讓物質支持一直保持幸福的狀態!!
楼主现在可以体会出理财版和子女教育版的巨大差别了吧。
以前貌似学过一篇文章叫寒号鸟….前半部分跟这个差不多吧
看了一楼,有领悟,,,顿觉很幸福;
看了打假的评论,又幸福了一次;
so,要更幸福,降低自己的智商是关键。。。。。
:handshake:handshake俺也是这类人, 床头一直放的就是这本书, 从很年轻就喜欢, 一直持续到现在, 感觉篇篇精品。。
初次在微信中看到这片文章就很喜欢,虽然心灵鸡汤看了很多, 但依然很喜爱。。
无论真假, 只要看了, 心里有共鸣, 就会有快乐的感觉,。。
幸福就是那么简单, 包括我们对现在生活的满足, 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每天都会感觉到喜悦, 满足, 感恩, 富足,充满。。的心里感受。。
幸福就是一种感觉,
一种心的感觉。。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这几天一直在为自己的愚钝而沮丧:L
握住您温暖的手,有点幸福的感觉了。:handshake
一定是看了对我们有启发的, 我们才会分享,
所以我们不用在乎看的网友的观点。。支持,同意,反对, 贬低。。
每个人都是个体,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看问题都有不同的角度。。
所以感受也不尽相同, 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想分享,我要分享, 我要尊重我自己的感觉;P;P
对于喜欢的就是收获, 不喜欢的你可以无视。。。
再次握住你的手:handshake:handshake
迎接幸福吧!!:hug::hug:
理财版的都是人精,想要用这个来忽悠人,基本不可能。
要是发到亲亲宝贝那边,估计收获一大堆感动。
经常有三种人:忽悠者,被忽悠者,围观者。。。。。。。前两者通常会开心,而围观者则或选择开心,或选择不开心。
就像看魔术表演,开心就好。
我总是被忽悠。
友人发给我的文章,没有细想,就转来这里。
第一时间就被发现是编排的故事,原想删除,但是,也想听一听精英们对幸福的感言,所以就保留下来了。
没有想忽悠谁,不希望大侠们只对“忽悠”这个话题感兴趣。
先说一声以下评论不是针对楼主,而是针对文章的原作者。如果楼主看了不舒服,请莫怪。
鸡汤有毒。
除了忽悠之外,这类鸡汤文章其实暗含着不良的思想。
就拿转帖的这个文章来说,文章中说到:
“而那50名成功者的选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有9人事业一帆风顺,仍然坚持的当年的选择——非常幸福。23人选择了“一般”。有16人因为事业受挫,或破产或降职,选择了“痛苦”。另有2人选择了“非常痛苦”。“
为了突出普通人的”快乐“,不惜抹黑捏造扭曲成功者。通过捏造的例子,告诉读者说大部分成功者不幸福。因此做人不需要追求成功。
这种文章否定了人们对成功的追求,采用的做法是贬低他人(成功者),来抬高其他人(普通人)。
我的看法是,谁喜欢追求”内心的快乐“,那是个人的自由。但为了证明自己”内心的快乐“,不惜捏造事实来贬低别人,否定别人,这种做法证明不了”内心的快乐“,只能证明作者内心对成功者充满了嫉妒,以至于到了心灵扭曲的程度。
需要通过贬低别人来证明自己”内心的快乐“,恰恰证明了自己其实内心并不快乐。
真正内心快乐的人,不需要贬低别人来证明自己。
鸡汤根据疗效也分两种:
一种是兴奋药, 一种是麻_ZUI_yao
共同点: 喝了都让人觉得挺舒服.
我很少去教育版。
个人看法,这种鸡汤文章,其实就是糖衣包装的毒药(具体分析请看30楼我的评论)。表面是提倡”内心的快乐“,其实是对成功者的嫉妒。
而且手段恶劣,捏造事实,抹黑他人。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校园,普通学生看到成绩优秀的学生,就造谣抹黑优秀学生,那就糟糕透顶。现实中这种校园事件是存在的。
孔子曰“见贤思齐”。看到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成功的人,要向人家学习,反思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而不是靠”鸡汤”来麻醉自己。
著名作家刘墉就是这么教育他子女的。他儿子是哈佛大学博士毕业。
只能说:男人理性,女人感性!感性的文章在理财版不受欢迎!现在网络太发达了,每个人都可变成”方舟子”。
“感性的文章在理财版不受欢迎”
不是这样的。我向来鼓励和支持网友发文章中多点感性,多点故事性,而不是干巴巴的说教。也许我自己做不到,但我希望网友做到。比如小黑哥的文章,就很受欢迎。
感性是好事,励志也是好事。感性的文章很多种,励志的文章很多种。但很多鸡汤文章是打着励志感性的旗帜,说是励志,实际上是洗脑。
孔子曰“见贤思齐”。为什么我们不去听从中国老祖宗大圣贤的教诲,而是去喝不知哪里的人的“心灵鸡汤”?
知音那本杂志更加离谱,总是什么穷的兜里只有几毛钱了,然后凭自己能力打拼短短几年成为副总裁啥的。还有在一个公司干到了高层,然后公司遇到了困难,宁愿降为普通员工也不愿去别的公司任高层,然后咸鱼翻身,进入了更高的高层。
看得我都要吐,这估计都是住地下室的那帮子盲流子一边抠着脚吃着泡面写出来的。
聪敏人太多,看破不说破
hehe, 我笑笑,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本坛冤死的高人应该不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