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坐公共巴士请家长收起婴儿车

前不久一个周末在Commonwealth坐巴士196号,上来一个父亲,手里牵着一个孩子,婴儿车里坐着一个婴儿,上了车,来到车中部。也许是没有多余的手,婴儿车不折叠起来。司机只好走过来,命令他把婴儿车收起来。可是这位来自中国的(听口音判断)男性成年父亲很强硬,拒不听从巴士司机的指令,奏是不收车。司机也只好向他摊牌,说你不收起车,俺奏不开车。两个人奏这样僵持起来。全车的人都傻傻地在那干等这位父亲采取行动,遵守公车的规定,可他迟迟不动,嘴里还嚷嚷不停。最后这位父亲看司机来真格的,才骂骂咧咧地很不情愿地把婴儿车里孩子抱出来,婴儿车还是没收起来。司机看他稍微让一步,只好摇摇头,回到驾驶座开车了事。

借贵版提醒一下新来的中国父母,请不要把这里当中国,请听从公车司机的指挥,并尊重其他乘客的权利,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做守法的表率,做守法的外国人。谢谢啊!


太拥挤了,得腾出点空间


SMRT的BUS已经在车门边贴提醒了,太多人因为这个规定抱怨了,实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现在好了,你上车就表明你接受这个条款,要不就不要上车。


请问坐轮椅的上车是不是也应该收起来呢?


顾得了孩子,就顾不了车子,妈妈带宝宝出门不方便了。
乘地铁也有同样的规定吗?
德士的生意会受益。


地铁没有此规定。

因为公交车有时会紧急制动,不收起来的婴儿车会失控冲向前方,可能会造成车里的婴儿或对其他乘客造成伤害。

所谓入乡随俗啊,如果是事先不知道此规定的,可以不怪;但如果司机已经提出不准这样,再不遵守,那是神马行为?

不能因为自己的不便,奏可以造成不安全的隐患,这更不是违反规定的理由。


上车的轮椅必须由司机亲自固定在车身壁上,方可行车;下车时也必须由司机解开,并打开车门处的延伸地板。

而那种高地板的公车(老车)根本不准上轮椅。


再请问, 遇到紧急刹车的情况, 小孩子是坐在婴儿车里安全还是抱在你手里安全?


如果只是以安全为理由,加几个安全扣,把婴儿车锁住就好了。
应该还是因为车子太挤了,怨声载道,而想出的下策。


敢跟司机对着干估计来的时间挺长,很可能拿公民了。


空间太拥挤,人太多。停办新的pr,旧pr到期不再renew,问题就解决了。


听本地人说多少年前坡人一样为争德士大打出手。


公共汽车拥挤是不可避免的,可以控制外来人口达到减少乘客的目的,可是后果呢?

现在和15年前比,公交车司机的工资涨了约一倍,油价涨了一倍多,车资只涨了大概20%-25%(从过去的6角+起涨到现在的7角多),之所以现在的巴士公司还能勉强做到不亏损,主要是靠因外来人口而使得乘客的人数增加(可能比过去多了70%左右)维持的。如果车辆恢复15年前的宽敞程度,本地人就要面对其中的一个后果:

1. 车资要再起70%左右,也就是从70分+~1元70分+涨到1元20分+~2元90分+。如果一个人一年乘700次车,那大概要多花个600元左右。
2. 如果不起车资也不要亏损,那车的频率要降低,如果一辆车目前是平均10分钟一辆,那就要降到大概平均17分钟一辆,而如此每辆车的乘客还是会拥挤。
3. 如果1和2都不做,那最后的选择就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去补贴运营亏损。到时候,所有工作的纳税人平均都要每年要多缴个800-1000吧,因为目前有80%的人在乘搭公共交通,但是只有60%+的人是纳税人。如果选择3,就是工作的人养活全社会,如果走福利社会的路线,那就是整个国家从低税收低福利转型为高税收高福利体制。


我分明记得15年前没空调的巴士起价3毛5。


不太可能,1998年,10个按钮出纸票,有空调的是55-60-65-..没空调的是45-50-55-…

有空调的车,1998年学生票磁卡是40,现金是45


我也记得97年来玩是三毛多一张短程车票。但是到了2000年来新读书,就五毛五六毛了。


其实政府控制外来人口,已经有后果很多方面我有亲身体会了,不过大多数都是负面的:

1. BTO的建造时间,EC的建造时间,MRT的建造时间都开始延长。以前这类项目都是提前半年甚至更多完工的,现在大多是预计最多提前3个月,甚至不提前或者需要延期。

2. 某学校大门要修个铝合金转门,但是建筑公司派不出足够的劳工。一个原本1个月就可以完工的转门,现在要3个月。连校长都在早会上感慨控制外来人口政策的影响。

3. Food Court的摊位最近一两年涨价很快,其实原材料的成本涨价也就是不到10%,但是很多助手是外国劳工,现在更新不了准证了,只能请本地人做。原来1个月2000可以请2个外国人做的工作量,现在要花3600请3个本地人来做。人工成本上去了,价格从原来3-4元飙到4.5-6元也不足为奇了。


都是地方小闹的。人口不算多,在这么小的地方,人显得拥挤:

  1. 加快人工填海,再建一个新加坡来;
  2. 想法收买几个太平洋岛国,扩大国土面积;    3.还有新的土地能殖民吗?
  4.  资金人员外派搞房地产开发、旅游、教育培训、技术输出等?


不知道油价和人工占公交的运营成本的比例是多少? 如果只有3-40%, 那票价涨幅也很不少了.

而且公交还有社会服务的性质, 不能完全向赢利看齐.


事实上,车价(包含COE)比起15年前,涨幅更大。应该说,运营成本涨幅这15年涨幅是超过100%的。

所谓的社会服务,不是说不赚钱,而是少赚钱。事实上,政府已经严格控制了SBS和SMRT的年盈利,SBS全年的盈利只有几百万(2009)到1000万出头(2013)。也许外人看几百万不少。但换个角度看,全国500万人(含游客)如果平均每人每年乘搭400次公共交通(有的多很多,有的几乎不搭),总计就是大概20亿次。如果每张车票少收1分 ,一年就要少收入2000万,盈利马上就会变成亏损。每次涨价,运营商的涨价幅度,是经过政府审计部门严格计算的,门槛就是,如果涨2分赔钱,涨3分赚钱,那就让你涨3分,想涨4分是不可能的。

当然就和我说的第3点一样,政府可以选择让运营商在车票里赚不回成本,但这样政府就必须拿税收去补贴运用商,少给车票钱就意味着多交税。区别只是,涨车票是坐车的人多交,不坐车的不交;涨税收是工作的人多交,不工作的不交。政府甚至可以走欧洲某些国家的路线,所有公共交通都免费,然后每个工作的人每年多交2000税就是了,工作的人负担所有坐车的人的开销。
中国几乎所有的公交车公司都是靠国家用税收补贴的,人民币1元(非空调)/2元(空调)的票价根本不够回本。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所以中国的税率要比新加坡高很多。

如果我是老板而政府既不让我在车票里回本,也不补贴我因此的损失,那是要我掏自己腰包去填补亏损的部分么?这样这个公司索性不开了。


跑题跑得够远的. 回到正题吧. yishun同学没有说当时车里有多拥挤.

如果是拥挤的情况, 如果是我, 根本就不会选择搭那辆巴士.

如果不拥挤, 我带着婴儿/婴儿车上了车 也一定会选择把婴儿车推到车中间的位置, 人站在一旁扶住, 即便有空位子我也不会把孩子抱出来去坐.

不幸遇到一个脑子不太好的司机, 我也没办法, 会照他的要求做, 但是并不意味着他是对的. yishun同学换位思考一下, 这跟是否新移民有关吗?


这个安全说法无法统一。你说把婴儿抱在手里安全,他说放在婴儿车里安全,她说放在椅子上安全,我说不上那拥挤的公车最安全,大家众口纷纭,都木有用。只有巴士运营商和LTA说的算,他们认为怎样安全,奏安全。如果乘客不认同,可以完全不使用他们的服务。既然上了车,奏要遵守规定,即使这规定有人认为脑残,无理,胡闹,你若不遵守,请下车,请不要耽误其他愿意遵守这项“无理”规定的乘客的宝贵时间。

之所以写在这里,奏是因为这里来的新移民多,普及一下新加坡“无理”的规章制度,不要因为自己多正确,奏和“脑残”的司机ARGUE, 耽误其他愿意服从“无理”规定的乘客的时间。

事后可以找议员诉苦,找LTA投诉, 找报社反映,上网站呼吁等等,去改变这个“无理”规定。但在“无理”规定没被取消前,在公车上,请各位服从“脑残”司机的指挥。

对了,196号公车是出了名难等到的,当时乘客还是不少的,但周末还是无法与早高峰时比。


俺20年前来的时候,巴士司机奏可以赚到2000了。这20年来,巴士工资没有涨,反而下降了。那时没有外来司机,都是本国或马来西亚的。

工资张了多少,车资奏应该涨多少。这个理论听上去好像没错,但细想一下,奏知道没道理了。试想一下,如果每一样消费都要比工资涨幅一样或更高,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是要下降吗?况且房价已经翻倍了!

本地高车资的原因主要是:
1。两家公司运作成本太高,overhead 成本太高;比如那个SMRT的前CEO,年薪180万,是180个外籍司机的年薪收入总和。
2。没有做到LEAN。为神马一定要买世界上最贵的公交车?为神马半夜了,还要双层巴士拉两三个乘客在路上跑?为神马没有耗油低的小巴?
3。为神马只有这两家上市公司做?政府控股啊,垄断啊。。。为神马不给低成本的小公司运营?
4。为神马拥车证ERP等天价收费不大量补贴公交?
5。为神马不在公车里放置移动电视赚取广告费用?俺估计是他们两大公司嫌麻烦,木有涨价来得容易,反正政府控股嘛。


楼主当时在车上被耽误了时间,一定很气恼,能够理解。
司机以不开车为要挟,感觉不够专业,侵犯到了其他乘客的利益。
公司既然有规定,就应该在乘客上车时就要求收起婴儿车,不收不准上车,也不至于耽误大家的时间。


俺倒赶脚司机这么做很专业啊,也许公司奏是这样规定的。

如果他不闻不问,照样开车,出了事情他可能轻则被公司开除,重则被告上法庭,赔偿各种损失,甚至坐牢。他能把自己的职业,财产和自由开玩笑吗?


以为您不喜欢这样的争执场面,为您叫屈呢,如果您不介意,在场的人都不介意,我更没意见了。


这是巴士公司的解释,你可以认为一文不值,但可是,你坐的是他们公司的车啊?

For safety reasons, we do not allow open prams on board our buses. This is because in an emergency braking situation, an open pram/stroller can be thrown about, causing injuries to the child. Fellow passengers on board can also get hurt by the hurtling pram/stroller in such a situation. Furthermore, an unfolded pram/stroller obstructs the movement of passengers on board which makes it harder for boarding and alighting passengers. This will hold back the journey for all passengers. In an emergency, an open pram/stroller will also pose a safety hazard as it restricts the movement of passengers.


俺当然叫屈了,因为俺与他人的时间奏这样毫无价值地被耽误。

俺不认为巴士司机有神马错,错在那个不服司机指令的固执的父亲 – 入乡不随俗啊。


你提到一个细节,奏是司机应该在有婴儿车的乘客上车瞬间及时提醒,乘客在车上要折起婴儿车,否则请勿上车。

关于这一点,俺没注意这个司机有没有提醒。即使他在乘客上车时没提醒,而是上车过后提醒,俺也不认为司机有过神马过错。也许当时乘客上车时,司机可能还以为这位乘客懂新加坡的乘车规矩,上来后会自觉地把婴儿车折叠起来。

要求司机提醒乘客在车上不能做什么,比较不切合实际。


个人道德素质问题,与是否外国人无关, 因此来这里指责想像中的中国人没素质,不妥。

人家带着两个小孩, 没准都是新加坡国民呢? 应该问问他的国籍,再这样说,避免把坏事都推到外国人身上。
个人觉得,也有中国人素质还行,还算守法,也有新加坡国人素质不行。


所以说嘛,公共交通,遇到不服从指挥的乘客,让交通瘫痪来讲道理,是不是妥当?
既然有规定,让乘客拿着没有收起的婴儿车上了车,就是司机的疏忽。
严格来说,在顾客已经接受了你的服务(刷卡)之后,才告诉他你的规定,也是你的错。
所以,司机应该在看到有婴儿车要上车之前,就告之其新的规定。


这一点俺无法确定。不知道当时发生了神马(司机有无问),也不知道巴士公司是否规定司机一定要事先提醒,否则有权拒绝乘客上车。

你的意思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影响乘客或交通拥挤,司机不应该不开车,而应该照常开车,是吗?如果这样,如果出了事情,比如那婴儿车中的孩子受伤,那父亲可不可以状告司机没遵守公司的规定,由司机来负责?

这让俺想起最近国内的一则新闻,说乘客在飞机里(厕所内和机仓门内部)抽烟,其他乘客举报机组后,机长木有尽责,还说”俺说没事奏没事“的话,飞机照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你觉得不对, 就去投诉吧。。


我的意思是:如果在上车的时候要求收起婴儿车,没有人会置之不理的,也不会有后面的争执和耽搁。
公共交通,除非是重大事件或刑事案,否则,应该以保证交通顺畅为首要任务,相信司机们都有相应的培训。


对的,飞机照飞,不是也没掉下来? 乘客闹事的每人给1800元,也就平息了。

主要责任在安检和吸烟人,安检竟然没查出来,好像也没人追究,吸烟人竟然也没抓起来!

机组是次要责任,大半夜的一味跟机组人员闹,机长自杀性坠机怎么办?

在中国很多时候主要责任人不受惩处,次要责任人也不会服气,人人一肚子气。

最主要的是一批带头老大极度腐败、不作为,社会风气能好了?


我觉得这纯粹跟个人性格有关, 与素质品德什么的无关.

要是我, 第一, 只要车上放得下, 我也不收婴儿车; 第二, 遇到司机过来跟我较真, 我就收了, 咱不和司机一般见识.

碰到一个倔强点的, 不愿意接受司机的无理”规矩”, 争执一下, 也无可厚非.

其他乘客被耽误了几分钟, 如果真心受不了, 当时就赶紧催促双方解决. 事后提升到”新移民””素质”之类的高度没必要.


180万是不公平,但是这个成本几乎是忽略不计的。500万人,每天有的人不坐车,有的人要坐4次,就算平均只是2次,一天就是1000万次,一年就是36亿次。这个概念就是,即使总裁不拿任何工资,每张车票成本也就是降低0.05分。

车可能是买贵了,或者说其实有些旧车根本就不需要淘汰,旧的空调车,甚至是过去的非空调车,我个人都可以接受。但是一般只所以要换车,不是公司想换,而是以前民众反映车不好,噪音大,总出故障,甚至是座位不舒服,冷气晴天不够凉,雨天太冷等等,过去LTA都收到这样的投诉,然后要求巴士公司改进,当然最后的结论就是-换好车。既然楼主来了20年了,也知道过去公交车抛锚有多频繁。我98-07在新加车坐公交车,经历过至少10次抛锚的情况,然后就是下车走嘛,司机给打印个免费票,坐下个公交车免费,不过最近5年我是没经历过抛锚的情况了。我是个人不太在意走路的,但并不代表他人不在意。

夜间小巴省油钱我也是觉得有道理的,但买大车的钱省不了,毕竟买大车是为了应付白天的人流的。多花钱去买小巴而省油钱,到底划不划算我不清楚,一个大巴和小巴每天跑1个夜班省出的油钱,一年能差3万以上的话,也许多买小巴跑夜班是划算的。

ERP不便宜但也算不上贵,是个收过路费的国家,几乎就不太可能收的比新加坡少。拥车证是天价,但楼主不能忘了这类税收补贴交通,主要补贴的是公路建设和地铁建设。修一条新公路,无论是bukit brown的那条,还是orchard后门的那条,花费都是以亿甚至10亿计的,地铁更不必说。如果涉及到动迁,动一个condo小区也是上亿的花费。每年这些收上来十几亿ERP和拥车证钱,也就够修一小段公路和盖几个地铁站的。新加坡计划了那么多条新地铁线路,却只能一条一条慢慢盖,有的甚至要10年后才能动工,不止是因为人力不足,更重要的是因为每年交通方面的收入不够一起开工的。中国国内修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政府是根本不会自己去修的,因为一条动则就要几百上千亿,靠税收的钱根本不够。都是给私企去贷款修,然后允许他们收过路费,最后也是很多后遗症。

移动电视06-07年搞过,被民众骂得狗血淋头,说严重打扰休息,最后在压力下取消了。

私营的后果更严重,因为任何私有公司都不可能接受如此低的利润(一年30亿+的运营成本利润1%都没有),真的发生肯定是想方设法在各个方面偷工减料。以前,政府曾经尝试开放一些线路过给市场竞标运营的,当然前提是票价要按着定价来,结果根本没有公司愿意接。出租车市场,政府也在监管,例如价格,但是不会说出租车的频率不够高,就强迫出租车公司买车保证频率,公司计算再买车利润不升反降就不会再买。像comfort这样的公司,只靠出租车和私人租赁业务,一年的利润就是SBS的接近10倍,不赚钱还挨骂的活谁愿意接。

当然我不觉得目前的巴士公司做的完美无缺,但很多东西不是做了123就解决了,问题A解决了不代表不会产生新的问题B。


我在我的岗位上,做的就是尽量让本地的年轻一代能够去接纳外来的新人口,而同时也让外来的新人口能尽快的融入这个社会。就算从自身的角度,我在给本地人老年人让座的时候,可以用标准的普通话,希望能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点点本地人对外来人口的看法。我觉得新移民不是应该选边站,要么加入本地人的行列数落国人素质低,或是觉得本地人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有的人适应新环境只需要几个星期,有的人可能要1年半载。我刚作为学生过来的时候,也做过车上大声说话,或者挨着别人站的国内带来的习惯,也看不起本地人用纸巾占位置,车上坐座位坐在外面的习惯,现在也被同化了。


发这个帖的目的,是提醒新移民,新加坡有很多被人认为”脑残”“胡闹“或”不讲理“的规定和某些人认为”不想与其一般见识“的人,尤其在公共场合,请遵守服从,不要当面质疑并拒不遵守,影响在同一场合的其他人。如想改变现状,请事后去投诉建议解决。

正所谓”入乡随俗” 。如不” 随俗” – 当面被告之后还要违反,为何当初要“入乡”?


守规矩,很重要。


关于管理层成本,你轻描淡写了。俺只是举了个最高职位的例子,而她下面的人,神马这个副总裁,那个总监的,工资能低吗?

为神马小私人公司不愿做?哪些线路?如果把一条不赚钱的线路给他做,他哪里有钱赚?

俺不知道多少COE ERP 资金用于基础建设。那那么多卖地(HDB, 公寓,商业用地)的钱用在哪里?个人赶脚,如果ERP COE特别巨大,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补贴公交,车资会大幅降低。可惜啊。。。

小巴无论从购车成本还是日常费用,都远低于北欧大车,尤其是那种双层车。

本人乘公交汽车无数次,没经历公车抛锚。只有一次,新车由于空调问题(不是不能开了),司机让乘客下车。

移动电视一定要有声音吗?俺在欧洲看到的都是无声的,还播广告,难道不赚钱?

除了爆长的人口,关键是公交垄断体制,在加上政府控股,私不私公不公的,造成今天的现状。


楼主的描述当中,爸爸带个大的,推个小的,你觉得,如果上车前折车,一手那个车,一手抱个孩子,还可能有包,还一个孩子要零着,还得刷卡。可行吗,如果换作你?
如果上了车以后,爸爸开始折车, 把孩子丢地上?通常的婴儿车一个手折不起来,如果车下有东西,估计要10来分钟折腾好,你们会白眼这个爸爸吗?另外有的车上有挂住车的地方,有的车上没有。如果没有得看这车还得抱着孩子摇来晃去的,你觉得俩腿的人在急刹车的时候容易摔,还是4个腿的车容易摔? 同理下车的时候还得在折腾一下。省空间一说,我看也站补助脚啊。
我在奇怪你们在责怪爸爸的时候,为啥没人帮忙一下呢?你觉得人心冷吗?
你要爸爸在孩子面前做表率,做个守法的人?反过来看,说不定在孩子的眼里爸爸是在跟社会冷漠做斗争的英雄呢?
规矩死的,人不能也没思想。你为啥不考虑有那么一个群体出行不方便,去建议社会关注,呼吁公交改善呢?
非要盯着一中国爸爸,呼吁论坛人呢?证明你是遵纪守法的新加坡政府拥护者?

再举个例子,在地铁里不能喝水,不能吃东西,我身边一孕妇,一工作高压男,在地铁里都晕过去摔倒地上过。男的脸上已经挂花了。
而这个时候如果可以吃快巧克力,喝点水,有可能可以避免。按照你的理,你先守规矩先,死了也不能吃喝。
事发后,摔了也要先守规矩的交了罚款再看医生?


一个婴儿车折了剩2/3的空间,多出写包包还要解决2孩子,省不了多少,但是人多折车更费时间。
估计大家更怨声载道了
婴儿车都有自锁功能,比抱在手上安全的多。


谁说MRT没有紧急制动?
如果你把婴儿车非要横摆在靠出口对面的那快空地,孩子在里面有安全带。。。
如果有怕失控,你该建议公交车上都装上安全带。


当时是这位父亲自己不想折车,不接受规定,不是他没能力折不起车,他没有寻求帮助,更不是没人帮他。他不想把他的婴儿从车里抱出来。最后他也没把车折起来,只是把婴儿抱出来。

那个父亲当时态度嚣张,他孩子还在婴儿车里,谁敢上去帮他折车啊? 说不定挨骂甚至还可能挨打。如果他服从司机劝告,寻求在场的乘客帮助,有人会伸出援手。可惜,他的反应是很defensive,态度愤恨,别人无法施助。


你说的理论上存在。

但现实中,地铁没有关于婴儿车的规定。婴儿车可以推上地铁,不用折起,地铁司机不会把地铁停下来与乘客沟通。请不要把地铁该如何等话题牵扯近来。

而在公交车上,规定婴儿车必须折起来。司机有义务保证婴儿车里的婴儿和其他乘客的安全。

你可以说这规定真坑人,你可以去投诉;但请遵守规定,不要影响他人。

请不要以自身的困难为借口不遵守规定。

本贴的目的不是讨论这个规定对不对,应不应该;而是呼吁遵守规定,那怕那个规定你看是“错的”,无法执行的。难道不是如此简单吗?


司机呢?
如果说,司机说,先生,来我帮你把车折起来,你自己带俩也满难收的。不过我们规定必须收起来。sorry 啊,你抱孩子我帮你收吧。
还是司机在爸爸带俩孩子已经觉得听烦的时候,还要命令他?


这个不是借口,而是不可以忽略的存在的事实。
我也不存在困难。
我觉得人缺少的是换位思考。

规矩大多时情况是成立的,但是也有不适合的时候。不是机械的执行。


这还是归结到新移民课题上了,那个爸爸的情况真的很难做到折婴儿车,规定是有的,规定是死的,但人是活的,那个司机真的耐心解释并帮忙的话,我想那个爸爸也不至于那样僵持,毕竟带着孩子呢?


俺认为如果俺是那位父亲, 在上公车前, 会考虑一下, 自己能否控制住局面, 如两个孩子, 一个手推车, 随身包, 打卡, 折车, 等等可能遇到的局面, 会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如果巴士人多, 可能会放弃乘坐巴士。

上了车, 如果不知道规定, 人家司机亲自过来告诉俺, 命令俺收起车, 俺会马上感到歉意, 知错就改, 决不会强辞多理, 与司机争辩, 而是尽量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 把童车收起来, 并为由此给大家带来的不便(如不必要的等待)感到抱歉。如果实在做不到自己收车, 会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一定会有人愿意伸出援手, 因为俺知道, 新加坡的热心人士蛮多的。俺若抱着小的, 也一定会有人让座给俺。


各种设计有它的安全道理。原理复杂,不是一句两句能解释清的。所以有规矩尽量要遵守。有特殊的情况,真的腾不出手,也要好好解释,骂骂咧咧不怎么好。当然不知道司机当时的语气怎样。总之就是尽量守规矩吧,对自己和别人都有好处,大家相互体谅。


义顺的这个看法我比较支持,既然规矩在那里,就要遵守,如果觉得不合理事后去投诉。要是搞不定,那就打车,连车都打不起,生孩子干啥呢。
但是呢,一味的强调来自中国让人心里不舒服,就事论事就行了,没必要扯国籍。没素质的人哪里都有,上次我也看到类似的事情,那个坡女也是不愿意折叠婴儿车,也是和司机吵了半天,司机还是来自中国的,你说这事又咋说呢。


还有一点,mrt明文规定婴儿车要折叠,司机就必须督促乘客做到这一点,否则出了事或者别的乘客投诉,司机要负相应的责任。
其实,司机没必要和这个家长争执,直接报警让警察来处理就可以了。


这个有点强词夺理了。如果感觉自己搞不定这些事情,就别搭bus,去打车或者买车。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上车后别人的帮助上,更不能强词夺理骂骂咧咧。
还有地铁里面吃喝的问题,如果真是有疾病需要补充水和巧克力,尽可以大大方方的吃,没有人会干涉。事实上,我见过好几次有人吃东西喝水的,乘客也都没人说啥。


我觉得bus的这个规定基本合理,一方面bus空间比地铁小,一个婴儿车足以堵住所有人的路。另外bus紧急刹车的可能性比地铁大的多,更加不平稳。
bus还有一个没有说,就是抱着婴儿肯定有人让座,坐下后安全性就高了。


现在有这规定?学习了!怪不得那天看到司机要求折起来。俺家妞小时可以的。


提中国人, 一是当事人来自中国; 二是俺认为可能很多新来的中国人还不知道这个规定, 被司机说时没心理准备, 还甚至以为司机故意刁难; 或者认为可以与司机商量, 不折其童车。所以俺在这里提醒, 没有冒犯国内过来的人之意。

相反, 俺倒是担心, 这种情形如果被某些人录像, 上传到某英文网站, 以此个案, 来侮辱整个中国人群, 神马FT, 攻击移民政策, 奏更不好了。


那位父亲如果有钱打车或买车,我想他一定不选公交车。好日子谁不会过?


我认为肯定不是不知道规定,就是素质低下而已。稍微有点素质的都不会让一车乘客等着然后和司机吵,记下车号事后去投诉才是正常的做法。
最好的做法就是当场报警,让警察来教育这种人,这种行为已经构成公共交通工具上滋事了,万一司机心情受影响,开车出个车祸,那一车人可真是被连累了。


正如楼下说的,爸爸如果可以,应该不会选择bus出行方式。
请允许各个阶层人的存在。bus本来就是给普通老百姓设置的。
目前很多线路上就增加了这种为有行为障碍的人设置的便利措施。
说明有这个改善的必要。

地铁里的吃东西(特殊情况下)也有背于地铁规定对不?
bus里的规定也需要有宽容度的。


似乎没有哪个国家剥夺一个人的生孩子权利啊?
穷就不要生,这是为啥?


既然搭乘公交车,就要遵守相应的规则。地铁里面不能吃东西,但是病人可以宽容。bus明文规定折叠婴儿车,请问这位家长有什么需要宽容的地方?有什么理由不折叠呢?


穷就不要生,这个话新加坡政府肯定不敢公开讲,但是很多政策体现出这一点。例如老李在大学演讲的时候鼓励男同学娶女同学为妻,为什么,因为两个高学历的后代智商更高,收入也更高能给后代提供更好的条件,从而达到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wp不经过允许不得在本地怀孕生孩子,等等,都体现了这一点。总之,一切都在不言中了。


那,我无语了。
不懂老人家自认为智商啥样,他自己对自己的后代智商满意不。
但是,这种鼓励,按照他的理论,貌似智商会2极化啊。强强联手剩下个小强,
那弱弱的也结婚生子,就不言而知了。
作为全局掌控者,干涉太多了,也失去了平衡了。


完蛋了,你们把潜规则都挑明了,俺的帖子哪去了?


你不能以别人对他言论的理解而去评定一个政治伟人的所做出的鼓励。

wp不可以生子,甚至每六个所以月就得去验尿看有没有怀孕,只限中国的wp,那是中国为了堵住计划生育的漏洞而要求新政府配合的。
去问问你们的hr,除了中国的wp得六个月抽血验尿,马来西亚,缅甸,越南……的要吗?
女佣除外,中国不输出女佣。

曾经有位马来西亚的同学是人事部的,
在一起学某软件应用的课后对我讲:
你们中国人有些女人经常介入别人的家庭,
所以新加坡政府要你们每六个月就得去体检,当然不是说你,你们pr也许不知道,
所以你别生气,这是真的。我们公司那些越南的,还有缅甸人就不用……。听得我再也听不下去了,问她你们公司是做啥的,说是小公司,那些员工是车衣工。。。。。。
怀着满肚子的不忿回家,因为我以前只知道,全新加坡的wp都一样的待遇。。。。。
于是跟一位老乡中介发牢骚,他说了,那是我们政府要求的。。。。。。


如果你这么说我还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说人穷没生孩子权利,我不能理解。


强强联手未必会有小强,白痴,多动症者也多的是,普通人的小孩子未必就普通,看你后天的教育,身体心理健康的孩子,不会差到哪里去。

象那个不折婴儿车的父亲,还有那个司机,双方都有所恃,都缺通达,才会形成那个局面。


我的另一帖子审核了。啥事?只有这帖子里,我才没歪楼呀。


哈哈, 穷不等于低能低学历,有博士也很穷,不能生孩子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