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文章说北漂的,数据和结论都非常有意思。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85861170996459
至于怎么解读对北京房价的影响,各位看官自己分析吧
分析比较靠谱的:
http://mp.weixin.qq.com/s/J21AELvfvuWVzq8RS-B3Tw
京沪恒久远,一套永流传
变态的梦幻世界。全中国都把70年产权的房子当永久地契来买。在微博上说房子到期必须坚定的连同地面附属物一并收归国有,立刻就有人说这是二次土改。这不遵守契约的精神是到骨子里了。
对以房子为重的人民,国家需要做的最重要事情是:让房子主要实现其居住价值,尽可能降低其资产价值。能使用的工具非常多。
首先,先定义好房子是什么。让“地契”具有确定性。定好要买的东西是什么,买家才好理性出价。国际通行定义:地面附属物跟随土地属于其所有人、地契到期的土地及地面附属物归还母地契持有人(如果存在的话)或者国家。
接着,合理发放及回收土地。地产火热的时候要大量推出20年、30年的短期土地。只有短期土地才能随时间的推移体现出它的资产减值的效果来。不具资产价值的房子买回来纯粹为了使用它的居住价值。买房子有多种选择的市场只会更加健康。
最后,国家是管养老的,不需要像新加坡一样要把房子当作养老资产。
不管怎么不看好国内。
工资,房价和生活水平被北上广超越是妥妥的。
留在新加坡的也是无奈吧。
北京不知道,上海的房价和生活水平已经超过了。新加坡以后引入的中国移民将来自三线以下,至多二线城市的了
是的,听说上海工作几年年薪30万是妥妥的。
自卑啊。小坡没钱途啊!
呵呵,你那是在拿上海的精英在和新加坡普通工薪阶层对比吧?在上海工作几年年薪三十万以上的,绝对是少数精英了,而且你还得算算税后可以拿多少。上海加薪幅度的确比新加坡大很多,但是毕业生起薪比新加坡还是低不少的
新加坡转型过慢。不够开放。这是最大的问题。
国内的钱和坡钱不能相提并论。就好比车房比吧。一个日本车大概是帝都三卧的百分之一。在一般二线也就差不多几十分之一, 和拖鞋一样属于必需品级别。在坡坡则相当组屋的五分之一或公寓的十分之一。相当于在帝都每天开着一块地砖上班。在坡坡则相当于开着个卧室出去, 自然很多人认为是身份象征。
在京沪年薪三十万怎么好意思称自己是精英?就算是税后三十万也只能算普通,这个收入水平真的一抓一把。月薪1万的只能月光才能维持普通生活水平。
所以,北上广深的人都不肯来坡坡,连个拖鞋这种必需品也没有,哈哈
呵呵,人家说的是工作几年就年薪30几万呢!北京和广州不知道,反正上海人挺多的,经常听到上海话方言
我就是上海人啊,可是属于非典型性上海人,科科
国内工资分明的和暗的。所得税高。再说现在帝都谁看着工资啊。很多人在大学科研院所工资依旧没多少, 房子有几个。和发达国家小白领不同, 帝都工资主要目的不是存钱, 而是应付必要的生活度假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