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总理指出,99年屋契的意思就是把房子卖给你99年,99年后房子就要交还给政府。这就和政府将小贩摊位以20年契约卖给小贩一样,小贩在这20年里面可以做生意也可以转租出去,但是20年期限一到,摊位就回到政府手里,再度成为政府的资产。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 … #Echobox=1540255219
所以组屋将会变成福利房,有能力的早点过度到公寓。
这是不是公寓利好消息。
FH利好,99年的不是也跟HDB是一样的?
李总理进一步举例说,假如一个人30岁结婚时买了一间99年地契的房子,等到40年后退休时,房子还能继续住59年,足以让人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住到终老。
“假如你活到90岁,还有三四十年的剩余屋契,因此还是有价值的,这个价值可以转赠给孩子,孩子不想住可以卖掉……房子你能够用满99年。
这和前几年老李说HDB是人民的资产不符合了。
李光耀还称,新加坡政府从一开始就没想到建组屋出租,而是把“居者有其屋”计划当作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的基石,以让绝大多数人民从口袋里掏钱购屋,而不是过于依赖政府的长期津贴。
他说,政府的政策是让每个国民都有一份宝贵的资产。“为了确保我们的人民深深扎根于此,而人民也有值得捍卫的事物,我们就得成立军队。但是,我们的人口又不足以成立一支正规军队,而要叫住在小房子的人来保卫住在豪宅里的人,也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一开始就认定每个国民都应该拥有房子,这样每户家庭才能拥有值得保卫的资产,而我们多年来已把组屋视为人民最为珍贵的资产。”
http://business.sohu.com/20100129/n269902082.shtml
这个,组屋本来就不是投资用的吧,最主要的作用还是 “居者有其屋不是吗”?
那保留组屋是没有意义的。
有条件换公寓吧。
楼主想多了。比如99年公寓,如果没有发展商去重建和HDB没有区别,对不?
有区别,HDB不能商量, 公寓可以投票做决定要ENBLOCK还是怎么样。如果房子还有价值的话。
99年公寓在99年后还有价值?
99年公寓和组屋区别很大呀。一个核心家庭只能买一套组屋。
现在控制买多套房产。所以买了一套组屋加公寓的。就不能再卖掉组屋换比较新的组屋了。只能一直持有组屋。
而夫妻各买一套99公寓,随时可以换新的99年公寓。
公寓很灵活
你不需要一直住在99年公寓啊
99年的意思,就不是永久的,他只是说了句实话。人民的想法估计是就算到期了,我还是可以住在里面,不要拆我的房子,这样才算是我的房子。矛盾啊,看来只有永久地契的房子才是你的房子,哈哈。
为啥还会有人买百万的组屋呢,
国内70年产权的,也没人急,房价还那么高,所以说,人其实是独领风骚几十年,只顾眼前的。
本来,组屋就绝对不应该视为一个投资。
楼主想多拉, 所谓满99年收回,是有偿收回的,而且价钱不会很低, 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是2回事。。。。当然组屋的灵活性肯定不如公寓,价钱差那么多,当然得有所不同了。
我如果说组屋比公寓有价值,不知道会不会被人喷。理由如下,
1,购买组屋的政策天然就是一个限购。限购的东西跟不限购的东西哪个更有价值呢?
2,以目前市况组屋出租回报率比公寓高的太多了。 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谈静态租金的话。 组屋99年期限里面的总租金足可以买回四栋相同的屋子。而公寓只有俩。
3,之前我发过帖子,只讨论价格指数。以政府网站提供的数据分析,以最早的数据:1990年第一季度为基准,2000年组屋上涨了330%,同期非有地是240%,有地250%。2010年第一季度,组屋上涨了460%(比起十年前上涨40%),非有地300%(比起十年前上涨25%),有地340% (比起十年前上涨36%);2018年第一季度,组屋累积上涨540% (比起八年前上涨17%), 非有地累积上涨340%(比起八年前上涨13%), 有地累计上涨400%(比起八年前上涨17%)。
动态的分析就需要建模。建模的话假设参数就很多,就很容易撕逼。
99 公寓可能还有多余Sinking Fund 可分给住户,还有公共拥有设施可要求赔钱吧。HDB 什么也没有。
厉害啊
组屋出租是要得到 approval 的,不能长期出租。
1 限购的东西 同时也限卖 买的便宜卖的也便宜 参考国内的共有产权房
2 租金回报一定是组屋好 因为卖不上价 就如同美国的房子租金回报肯定比上海高的多 但那种房子相比上海有投资价值吗?(过去20年)
3 别忘了机会成本,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虽然国内经济适用房的涨幅很客观(一手价格极便宜),但很少能听到有人在经济适用房里面能发家致富更上一层楼的。简单来说,如果想顺势而为 跟上经济反弹,公寓最适合,可融资,可加大杠杆,不影响之后的投资。如果想保守过冬,防守策略,就组屋吧,毕竟是个家的保障,这就是组屋的初衷,给你一个最基本保障
4政府说了房住不炒,公寓起飞和HDB起飞 政府更不能接受哪个?
住的角度来说,租屋肯定比公寓换算。就算同地段,一样的面积,组屋不知道比公寓便宜多少了。有没有泳池、健身房、网球场都无所谓,也不可能时时刻刻用,每月交那么多管理费也是浪费,对吧。
投资的角度看,组屋限制太多了,出租限制、租售比不能直接和公寓比较。出售也有限制,公寓流动性会好很多,所以会有溢价。如果今年没有调控政策,整体涨10%没问题,买家也都是本地客。
政府也算看得很清楚了,既然本国人越来越有钱,都有闲钱去投资买公寓,那么索性逼你们退出租屋市场,要投资,请移步进入公寓市场,而组屋的居住/消费属性会得到越来越大的强化。
哪个组屋价值百万? 别墅式的吧
这个还是不要想当然的好。人不是傻子,公寓比hdb贵将近一倍,一定有其道理。
首先,hdb层高比公寓矮20cm,房子买的不止是面积,还有体积,层高影响居住体验。
其次,公寓的设施提升了居住体验,你自己不游泳不健身,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不需要,可是有些人认为这个很重要。
还有,公寓属于私人地盘,无关人士不得入内,居住的私密性也很重要。
最后,公寓免费停车,算起来物业费也是物有所值。
当然,以上你统统都不care,那还是住hdb的好。
我只是说划算,就是只考虑钱钱钱而已。
就居住功能还要拿公寓和组屋来对比值不值的群体,居住体验本来就不是一定有考虑的因素。房间够多、面积够大,楼层、地点合适就可以了。
这个有点扯,能够用就谢天谢地了,还多余的sinking fund,我们小区一到要刷墙的时候还要额外收钱呢。
正因为组屋出租的收益高,所以也被政府盯上了。现在组屋要整套出租,需要批准。每栋楼能够出租的比例是有上限的,一旦到了上限,你就不能继续出租了,那个时候你咋整?搬回来住吧,房子出租后已经废了,不装修一下没法住,不回来住吧,空置一样要按10%交房产税。
哇,也挺麻烦啊
性价比还是公寓不如组屋
我记得老李曾经说过,100年后新加坡还在不在,他都无法肯定的,当然你也可以说他是忧患意识,谦虚等。这样想,你就不会纠结组屋公寓99年了,999年又咋样??
LXL 我还琢磨了几秒,这是哪位大神。楼主好懒惰,就不能写全名么.
有钱就买公寓,没钱就买祖屋。
那些说祖屋性价比高的,就是因为没钱。哈哈哈哈,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要是手上有个1,2百万的,谁还住祖屋啊
马宝山做建设部长的时代, 组屋当然是性价比最高的。他是让组屋不断升值的。
现在的方向变了。组屋只是居住。如果地点好,相比较公寓, 组屋更宽敞,只是没有游泳池健身房保安,其它方面都很好。
投资,也可以保留组屋,交多一些印花税买一套公寓,毕竟组屋便宜很多。很难什么便宜都占着。
如果长远考虑,增值更快,买卖换房方便,那就夫妻一人一套公寓。
组屋有VERS 忘记了?
楼主是印度人吗?
组屋,可能会整体重建,尤其是老镇
组屋买卖有族群限制,公积金会一次过被扫空,不能逐月慢慢还。不能和朋友共拥组屋,公寓就怎样都可以。
人家说的是99年之前有价值
组屋买卖有族群限制,公积金会一次过被扫空,不能逐月慢慢还
这条例已经改了 可以留一部分
怕被搜了被骂。您不知道网名都非常利好的,此楼有人已经骂我印度人了呀。
搜了一下,可以留两万,如果每月千多两千的房贷,那用不到一年就完了啊,没什么分别。
99年收回才是公平吧。
如果99年后还可以继续住下去,那房契的意义何在?合同白纸黑字写清楚只有99年产权的。
李总理说的实话,但也得罪了好多人,如果组屋也可以像现在的公寓这样高价enbloc,必定会造成未来的年轻人买高价组屋,甚至买不起房
不应该是LHL吗?
自己买的车和租的车的区别吗?
我从来不担心这问题,新加坡不是中国,土地有限,总不可能一直填海吧,旧房该拆还是得拆。99年。人等得了政府也等不了。
这个没什么失望的,99年的公寓不是一样的嘛,99年的公寓enbloc会赔很多吗?很容易集体出售吗?有一些应该也要看地段吧,好地段价格也贵,好地段的组屋也是很容易重建。有钱最好就是买两套永久公寓。组屋就是自住划算,还有跟政府买的BTO你也不会亏呀,自住的房子讲投资意义不大。
这个千年话题最近又被拿出来炒了。政府终归是属于人民的,人民不开心了还是会拿选票出来说话。
静待二手组屋跌过BTO,会是啥后果。^_^
这个讲话逻辑上的漏洞太多,让人着急。小摊贩的租约20年,那是可以赚钱的铺面,和组屋以居住为目的的空间,能够相提并论吗?
另外,如果是租99年,那么政府的定价就应该和现在的租赁组屋价格一样才合理,等租客过世,自动收回,岂不是更有效率。那个“居者有其屋”的政策,“有”我们都会认为是拥有,拥有产权,但是现在自动把“有”改成了“租”,这是不是该好好跟人民解释一下为什么?……
最后,即使一切都合理,是不是也要解释一下,收回之后要干什么?收回之后,人民能得到什么好处?!
你的说法好像也有道理。虽然99年到期,大多数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收不收回对屋主物质上已经毫无意义,可是人都有为子孙后代留下财富的想法,所以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是情有可原的。
现在的租赁租屋,是政府给非常穷的底层人民提供的,不是普遍现象,想要租这样的房子,对收入是有要求的,所以不能用这个价格来算。
要用市场租赁价格的话,一套四房式,就算最最偏远的地方,一个月1k最便宜了吧,一年就是12k,99年你自己算算要多少钱。
99年收回,人民有什么好处?好处就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享有价格不那么高的房子。做人不能太自私,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子孙后代。
李光耀:从未想过建组屋出租给人们
李光耀说新加坡政府打从一开始就没想到建组屋出租给人们,而是把居者有其屋计划当作新加坡公共住屋政策的基石,以让绝大多数人民从口袋里掏钱购屋,而不是过于依赖政府的长期津贴。
李光耀在建屋发展局为庆祝成立50周年而举办的国际住屋大会的一场对话会上指出,这么做的目的是要让拥有这一重要资产的国人从中获益。因为只要新加坡的经济继续保持繁荣,再加上住屋环境不断改善,组屋必定能保值或增值。
他是针对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邓永恒教授提出建造更多租赁组屋,以满足低收入家庭的住屋需求的建议,作出回应。
邓永恒指出,新加坡从去年中开始出现新一轮的购屋热潮,使得一些购屋者再度关注组屋价格是否还是国人所负担得起的。如果让陷入财务困境的低收入者能向政府租屋居住,或许能确保住屋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他也认为如果人们的财富不被组屋“锁死”,年轻国人将能有更多资金投资于创业。
对此,李光耀说:“我完全不赞同这样的做法,因为这将使各式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
他说:“如果你认为你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那就支付市场租金,而不是要政府每个月给你几千块钱的津贴,让你以50元的月租来租组屋。”
他指出,新加坡政府的政策是让每个国民都有一份宝贵的资产,所以政府所建造的新组屋将是国人负担得起的。
“如果你首次购屋而又不够钱,我们会给你三四万或四五万元的津贴,协助你拥有组屋。”
然而,建造组屋并非政府建国初期的当务之急。李光耀指出在上世纪50年代,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然后才建造组屋来满足国人的住屋需求。因为经济如果繁荣不起来,就无法成就任何事情。
他说,政府当时制定了五年发展蓝图,而每年都会按照新加坡和区域经济的增长情况及国际局势来调整计划。当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时,他的首要任务是确保人民有归属感。
“为了确保我们的人民深深扎根于此,而人民也有值得捍卫的事物,我们就得成立军队。但是,我们的人口又不足以成立一支正规军队,而要叫住在小房子的人来保卫住在豪宅里的人,也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一开始就认定每个国民都应该拥有房子,这样每户家庭才能拥有值得保卫的资产,而我们多年来已把组屋视为人民最为珍贵的资产。”
你这个回应太过于笼统,目前还没有政府部门有言论支持你的这个说法,政府收回组屋之后一定会在原地建新的组屋,而不是做别的发展。
政府现在的说法明显和李光耀时代完全不一致,不能说变就变,不给选民解释。
赞同这个观点。记得李光耀以前好像和他的同僚们探讨,大概意思就是富人们在他们去世后把财富捐赠出去对社会的好处,但他知道,人性的弱点,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大家都对自己不在世以后的99年的组屋的处理都不能释怀,何谈巨额财富啊。
组屋的最大价值就是居住,99年已经足以保证一个人的正常居住要求,组屋作为资产的目的已经达到。
如果组屋可以当做传家宝,那子孙后代拥屋的成本就越来越高,到时候年轻人都没办法拥屋,就像是现在国内一线城市一样,那还捍卫个啥。
你这个逻辑并不对,为什么当作传家宝,后代拥屋的成本就越来越高?应该只是外来移民的拥屋成本越来越高吧。本地孩子继承父母的房子,卖掉,拆迁掉,都是一笔收入,拥屋不在话下。
你别用外来移民的心态来看这个事。虽然这里移民比较多,但是讨论新加坡的政策,你得从本地人的视角去考虑。
问题是说的是99年,我也想做传家宝,可是做不成啊。
就是为本地人长远利益考虑组屋才应该到期回收。新加坡立国之本是法制,是契约精神。99年租约到期了还要求拿钱这不是无赖么?这个口子一开,那些人其他地方就不能耍赖了?
另外,组屋如果变成实际上的无限期限房契,房价高企,会导致阶层流动变得困难,穷人会更加难以靠自己的努力获得自己的住房。你觉得组屋价格在天上飞,公寓价格反而会便宜?屋价都在天上飞了还能吸引到有技术的中等阶层移民?他们都是傻子?
你问问你自己,如果你当初移民来的时候,屋价在天上飞了你自己还有能力移民么?到时候得便宜的是那些想套现走人的公民,越来越多的公民都想套现走人了这个国家还有啥希望。
假设你只有一套房,但有两或者更多个孩子。你这套房怎么也不够分啊?就算卖了换成钱给你的孩子,他们还是要拿去买屋子的。你说你的屋子99年不能拆,那你孩子的屋子去哪里建?你说你99年的屋子也必须值钱,那他们新建的屋子不是比你的更贵?那你卖一套屋子分的钱怎么够他们买屋子?
这只是说本地人,和外不外来没关系。
组屋99年回收,很多人想不明白利弊,那拥车证能想明白吧。
如果新加坡的拥车证是无限期的传家宝,车牌会是啥价格?车牌价格高了运输成本就会增加,因为有车牌的运输公司不用自己干就可以高价出租出去,比自己来钱多了。买车就会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年轻人结婚就会看你是不是有车牌继承。整个社会支付的各种有形无形成本都是你自己子女这一代来承担。到时候你嫌弃A没组屋,人家嫌弃你家儿子没车牌,爽啊。
很多人就是因为某国这么玩才跑到这里,竟然吵着闹着要把新加坡改成那个国家的地产政策。真是又短视又极度自利,都吵着闹着要把组屋变成传家宝看似为子女好,其实是坑死子女了。这种思路的坏处在新加坡还不算明显,在印尼,要是华人都这么玩,绝逼玩成98
组屋99年不回收,那车牌10年凭啥回收?都不回收,最后就是先来先得利,最后阶级彻底固化。
大家都想留传家宝,结果就是这个国家中产都想着往外跑,最后国家变成小破岛。到时候你儿子要找对象,你得意洋洋觉得自己儿子有组屋,人家还嫌你没车牌呢,爽不。新加坡多民族本来融合就不容易,华人要是再这么玩算盘,真是自毁老李当年一片苦心了。
放印尼去都这么留传家宝试试?到时候人家给你来一次98。
所以做人眼光要长远点,别自己逃离那个国家就是因为这么玩的,结果到了新加坡吵着闹着要把新加坡变回那个国家的地产政策。说什么来着,很多闹,不是因为不公平,只是因为自己没有,等自己有了,他维护起原来那套东西比现在台上的更狠。
明白人,说得太对了
没那么复杂,
1.99年的地契肯定是到期的,如果要续,需要付费。
2.地契到期,所在楼房需要评估其价值,这部分价值除去拆除费用是可以还给屋主的。
3.所以最后价值不会是0。
非常赞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给你了,一定要从别人那里拿出来。
你简直颠倒黑白了。
中国的房子是70年产权,不是永久产权,明白了吗?
李光耀说了要把组屋变成新加坡人的“资产”,明白了吗?
你们根本不把新加坡当成自己的家园,拿印尼做例子想说明什么? 大家都赚一票走人?正因为新加坡有你的资产,你才会去保卫她,这就是李光耀的想法
只有99年的房子难道不是新加坡人的资产?
国内的房子在满70年之前只要交易一次就重新算时间,等于可以无限期的拥有,而新加坡的说的是99年,但是无论交易多少次都不会重新计算产权年限,而且超过39年(剩余房龄少过60年)就很少有银行愿意贷款了,也就是说39年以上的组屋会限制大部分买家入手,所以新加坡组屋实际能交易的年限也就前面39年,跟中国的房子完全没法比
其实新加坡也已经不是以前的新加坡了。从早期,许多农户被迫出售土地,搬迁到组屋,当时的推动标语就是“居者有其屋”。
在2010年左右,建屋局已经把组屋零价值的回复贴上网站,当然那也失去了一些知道的选民。现在 LHL旧事从提只是避免被反对党在大选事用来大做文章而已。
别说军队,现在的军队基本只是做给人家看的。伙食是外包的。。。
交易一次就从新算时间?
还有这么好的事?
中国无限期拥有的应该是有地的房产吧?反正我们那边自己的房产没听说会到期的,有的被征用的房产还会补偿地皮建屋子。那个大神科普一些吧
国内70年产权房永远不会收走的。目前看至少上海没收过私人房子。
一旦阶级固化,大家光守着房子和车牌号还有什么前途发展呢?
去年才买的,坐标成都
国内持法不严格,才会有人钻空子,私人利益是暂时的,其实最后承担代价的是全体,并不会有人例外。
你的房子70年当然不会从你买时计算,房契上有时间,应该是开发商购地开始的。最后国内的70年估计很难执行,不准备守法的太多,安定第一。
你对“资产”的理解其实很落后。我理解,任何一个新加坡人,能够靠自己的努力,买到自己的房子,这才是新加坡共同的资产。
1)一代人中很多人的房子很值钱,但是代价是后代几乎无力置换,更无力自己购买房子
2)以后每一代人都能够在能力范围能买到体面的房子,上一代人的房子99年合约就是99年
你觉得1和2哪个是长远的是更可持续的?1)难道还不是阶级固化的表现?
我举印尼的例子是告诉你,不要觉得种族社会能和谐相处是理所当然。当一批人就想着靠高价房套利其他本地居民的时候,别人心中就更容易积累仇恨,社会会变得不稳定,你明白么?
房子的价格本质上是居住在周围的人来实现的。新加坡是一个超小型经济体,当你的屋价在天上飞的时候,你不套现也会有别人套现,而且这种套现危害很大。因为这一般带来人才的同步流出,而其他国家地区的人才不会再流入,因为他们无法靠自己的努力来买得起房子。富豪也许开始阶段无所谓,但是社会失去活力,中产流出后富豪也不会愿意呆着的。
而当地没能力套现和买房的下一代,会失去对生活奋斗的动力,因为他们大部分人干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子,他们会自暴自弃,会啃老的,甚至会报复社会。这难道是你想要的新加坡?
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灭掉下一代靠自己努力奋斗的希望,这个也会坑到自己的下一代的。
美国的房子是永久产权,可是遗产税和每年的房地产税,大家可不要忘记了。这其实和新加坡的99年异曲同工。就是每一代人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来生活,而不是躺在老钱上当蛀虫,避免阶级固化。
国内70年就是永久的。
人民网都说了
https://mp.weixin.qq.com/s/ttNUeRKDJ8qMxE9rhSoFrA
一锤定音!70年后房屋产权不变 — 来源:人民论坛网
最近,有一则新闻很是吸引眼球——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眼下,房产是很多家庭最为重要的资产,关于房子的事,自然小视不得。我国住宅用地的期限是70年,那么70年后房子是否仍然属于我们?这同备受关注的房地产税有关系吗?到期后如何续期,会不会又要交上一大笔钱?
图为河南省宁陵县清水河小区/吕忠箱摄
70年期满自动续期
要理解这则新闻,先得说说民法典。民法典是民法的基础,重在保护私权利。民法典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比如合同签订、公司设立、财产保护、结婚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据介绍,目前我国正在酝酿的民法典是我国首部民法典。此次提请审议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将同已经出台的民法总则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在2020年提请审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审议的物权编草案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有关专家表示,房产是居民最重要的资产,这个规定体现了对居民财产权的保护,其意义不仅在于明确权益,更在于稳定长远预期。
以前,人们买房后可以拿到两个证书,一个是房产证,一个是土地证。这是因为根据宪法,我国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在城市里,土地归国家所有,在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也就是说,人们在购房后,可以拥有房屋的所有权和土地的使用权。
房屋所有权是私有财产权的一种,根据我国2007年起施行的物权法,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其年限是永久的。
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区别在于——房屋所有权没有期限限制,土地使用权则有期限。土地使用权在出让时根据开发类型分为不同的使用年限,住宅用地权属年限最高为70年,工业用建筑用地和综合类用地最高为50年,商用建筑用地最高为40年。
现在,我国已经推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房产证和土地证已经合二为一,住宅用地仍有最高70年的使用期限。
“有恒产者有恒心”。此次草案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自动续期,意味着我们所购房屋70年土地使用权期满后,可以自动续期,不必担心土地被收回,体现了对人们财产权的保护。
稳定预期,保障人们财产权,在此之前已显端倪。2017年3月份,李克强总理在接受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外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住房70年产权可续期,无需申请,无前置条件。
在此之前的2016年11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提出要研究住宅建设用地等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续期的法律安排,推动形成全社会对公民财产长久受保护的良好和稳定预期。
原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居民购买住房,其财产权会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
为征收房地产税奠定基础
土地使用权期满自动续期和征收房地产税之间有关系吗?对此,专家表示,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房地产税被定义为财产税,征收的前提条件是私有财产,如果住宅的土地使用权是70年,期满后不能续期,征收房地产税就没有根据。只有房屋和土地都属于个人财产,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才能收取财产税。
也就是说,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动续期在某种程度上为征收房地产税奠定了基础。房地产咨询机构嘉丰瑞德负责人表示,70年产权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影响房地产税的法理问题就不存在了。与此同时,我国已经赋予规模较大的城市以立法权,这也为房地产税的“分城施策,分步推进”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已实现全国联网,不动产登记体系进入到了全面运行阶段。这些都为房地产税的推出奠定了基础。
住宅用地期满后怎么办?
草案规定,70年期满后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但是,对于续期多长时间、是否收取费用以及如何收取费用,并未给出具体规定,这也给期满后是否要继续收取土地使用费打了个问号。为更好理解这个问题,有必要追溯一下我国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来源。
我国最早的一个商品住宅小区东湖新村位于广州市,是1979年开始动工的。但是,我国住宅市场化大规模推广则在上世纪90年代。1998年大规模房改启动后,住宅商品化才开始大规模启动。因此,目前大多数商品房距离住宅用地70年使用权到期仍有较长时间。
1990年5月份,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开始实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当时,在不超过住宅用地使用权最多70年的前提下,按20年至70年分档,并交纳相应的土地出让金额。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2016年温州曾出现一批只有20年使用权的住宅用地到期,对于这批住宅期满后的处置问题,原国土资源部给出的处置意见可作参考。这项处置意见给出了“两不一正常”的方案,就是“不需要提出续期申请”“不收取费用”“正常办理交易和登记手续”。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表示,对于少数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到期问题如何处理,原国土资源部出台了过渡性措施,即业主不需要提出续期申请,不需要缴费,可正常办理交易和登记手续,涉及“土地使用期限”仍填写该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原起始日期和到期日期。
在温州这个个例中,采用的是无偿续期模式,此次民法典草案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自动续期。对此,有关人士表示,住宅用地70年使用权到期后很可能以温州为先例,不收取费用,保障公民财产权。
民法典草案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自动续期也涉及一些修法问题,根据党中央批准的有关工作安排,该项工作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方案后,国务院提出法律修改议案,修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或者物权法。目前,国务院有关部门尚未正式提出方案和修法议案。物权编草案根据现行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九条、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此先作出一个原则性规定,即: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国务院正式提出修改有关法律的议案后,再进一步作好衔接。
有专家表示,目前也有可能与房地产税结合,通过缴纳房地产税的方式,实现住宅用地使用权70年期满后续期的衔接安排。
非洲房价低,你怎么不移民去非洲?
哪一个吸引人才流入的城市不是高房价?纽约,伦敦,北京,上海
但是这些城市也需要低端的劳动力,而这些外来低端人口不停在抱怨房价高,房价高。
真正的外来人才是不会抱怨的,因为他有能力让自己的资产增值,而不是靠政府施舍。
问问你自己就好了,你咋不移民去房价低的地方呢?说了半天,能说服自己不?
靠房子发家致富的人挺low的,虽然赚了很多钱,但是这种行为不但没有给社会任何的贡献,反而让大众更难生存。
新加坡政府不会让社会的中坚:也就是大多数人对自己定位的–中产,不事生产而坐收租金过日子的。诸君可以多努力努力,跻身资本家行列。然后就知道靠租金挣钱有多慢了。
搬个凳子看大家的讨论。
但只要一直交税不就还是一直住着?别人再没有机会买这个房子了?
这样社会会分化严重,富的人和穷的人的世界分歧太大,国家不会团结了
所以大家都应该学习朝鲜,房价低,贫富差距小,国家团结。
美国就是反面教材,国家太不团结了,投个票都50%对50%,咱天朝投个票绝对是全票当选,团结就是力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代新加坡人不愿意的事,不要加到下一代头上,你买房的时候是不是希望政府提供廉价新组屋?你享受到了这个,凭啥就要毁掉下一代新加坡人同样享受政府廉价新祖屋的权利呢?
99年使用权本身就是一种资产,折旧本身就完全可以是资产的一个属性。我们都不可能活着住满99年组屋,在有生之年,住得起房子,到走了还能剩下点屋契,这就够了,你还想住了升值,卖给其他新加坡人或者卖回给政府(等于卖给全体新加坡人)。商品房没话说,这事放组屋上你黑不黑心啊!
美国有房产税的,平均1.5%的房产税,70年等于再买一遍房子了。
最后,我说的低房价,是说年轻一代能够承受得了的房价,比如6-10年平均收入能够承受得起的组屋。你别扯另外一个极端,下一代新加坡人人家有权利购买政府提供的平价组屋,干嘛非得去买高价楼?
组屋不回收,先人吃后人套现的事就一定会在群体中发生,华人擅长买楼,最后大部分一定吃的马来同胞,你觉得社会能稳定?稳定才怪了。社会不稳定了,你的楼还能值钱?
楼值钱是因为周围的社会环境值钱,而不是砖头和土地本身。一样的气候,为啥过了个海峡地皮价格就下去很多呢。新加坡如果最后玩成高价组屋,会破坏立国根基。
比如那个李跑跑,自己发大财,坑死香港年轻一代了。
房价高低要按当地人平均收入来看的,在大家都有资格购买的前提下。
平壤中心的房价,普通的朝鲜人不是没资格买(计划经济,有权的拿,没权的滚),就是天价。
平壤现在房价差不多5000-8000人民币一平,平壤人人均收入才多少?2017年左右,从朝鲜建厂的中国公司招聘情况看,月薪是在400元人民币左右,一年下来也有5000元的收入,而这在当地已经是的高薪水平了。OK,一年收入买一平,朝鲜房价是高是低?
最后,朝鲜贫富差距小,你张嘴就扯吧。那地方穷的人吃草都没吃,就是因为草都没吃,才会有那么多愿意拿小几百美元外出打工得朝鲜外劳。而那里有权的人日子绝逼比普通新加坡人潇洒得多。要是贫富差距小,哪来那么多冒死的脱北者。
朝鲜的贫富差距绝对不能说小,只能说分布和现在中国有区别,或者说和改革开放之前相比类似。
改革开放之前,普通员工的生活和自己的上级以及上级的上级差别不大,虽然权贵阶层一直都是非常有钱的,但是普通人接触不到。所以给人感觉是贫富差距不大。
看目前的拥屋比例和bto的受欢迎程度,组屋未来的保值升值没问题(尤其是好地点的hdb),市区的百万新币组屋就是价值的体现。组屋不仅有居住属性,也是国人的宝贵资产,这一点一直很明确。前几年榜鹅盛港等郊区组屋跌的过猛,个人觉得会逐渐企稳回升,毕竟一套四房式跌到30几万真心没什么下行空间了,还有租金顶着。但核心区和配套设施较多地区的转售组屋依然稳中有升,也说明买家对组屋前景的看好。
当你对一些常识问题都抱着错误的看法,很难相信其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先抛开主楼,就跟你谈谈朝鲜的贫富差距问题好了。何谓贫富差距?是这个国家中最富有的那个人和最贫穷的那个人的差距么?概念搞清楚了,再来谈朝鲜贫富差距大不大的问题。
你觉得朝鲜的Gini index应该是什么水平呢?
一个社会,贫富差距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方面也很重要,那就是下限。文莱皇室和文莱普通百姓的贫富差异不可谓不巨大,但是文莱普通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生活无忧教育无忧医疗无忧,皇室就算是几百辆劳斯莱斯,问题也不算大。
而金胖子的生活奢侈程度,未必比得上文莱皇室,但是朝鲜普通民众冒死都要脱北,下限太低。这才是问题。
你说文莱皇室的资产比金三胖多应该没问题。
从金正男的生活看,三胖的生活水平真未见得低过文莱皇室。
毕竟富贵人家的财产很大一部分不是以生活水平体现的。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才69年,本来就没有70年以上的产权房。上海第一批党国建造的房子是1953年,距今才65年。
你要是说中华民国或者清国建造的房子,那不在目前党国70年产权的控制范围内。
你对非洲有误解。
非洲Luanda是世界上房价最高的地方,什么纽约伦敦,都差远了。
朝鲜的基尼系数还真查不到,给你看点中国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
1979年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家庭人均收入基尼系数0.16,在全世界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数据,没有一个民族能把财富配置成这样。在一个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把财富配置均等,基本上没有腐败,每个人差不多。当时创造了一系列分配体制,有粮票、布票、副食本等等,最后让每一个人得到的东西差不多,房屋也是有分配的,没有房地产的市场,也产生不了差异,土地也停止买卖。
少数官僚阶层一小撮人的特权,不足以影响整体的基尼系数。认为朝鲜贫富悬殊,也就是在这里抬杠才会说出来。
你这是来搞笑的吧,计划经济时代绝大多数人穷的一塌糊涂,1978年的时候“国民经济已经到了要崩溃的地步”,那个时候什么基尼指数根本就不能用来分析问题了。
你一句话就把整个非洲代表了,还说我找特例?事实上非洲房价高的地方远不止Luanda一个地方,多了去了。
好比有人跟你说“没钱的话就搬到中国去,中国房价低”,你是赞同还是反对?
你说的这是均贫,就是大家都几乎啥都没有,然后就公平了。
你问问你自己,当初为啥移民来新加坡,而不老老实实在大国呆着,或者跑去曹县。还不是因为这里生活好,购屋相对容易,有工作机会。
而把组屋价格送上天等于断了大多数下一代新加坡人靠自己能力拥屋的梦想,就为了你这代人能多套点现?
给子女创造一个公平,向上,有奋斗目标的社会环境才是最大的传家宝!99年合约到期还要屋子土地继续免费给你用你觉得对社会合理么?公平么?
曹县是哪里,原谅我不懂
很赞同这点。一个公平的,有希望的社会才是大家共同的财富。
有些人只要自己有利益就行,国家民族下一代的利益算个啥。
我还真问了问我自己,当初为啥移民来新加坡,原因很多,但是绝对没有“这里购屋容易”这一条。我们移民的年代,北京的房子还是免费单位分配的呢。
所以我跟晚辈聊什么聊,这就是代沟,你不能理解。等你长大了,孩子大了,再回头看这个问题吧。房价高=经济好=吸引人才,伦敦,纽约,东京,北京,上海。。。你先承认了这个常识再说其他的。
你们这代移民,移民新加坡基本都是因为“均贫”。我们后来点的原因才渐渐变多,比如有因为空气污染,有因为食pin安全等等。
北京分房你就别拿出来提了,我一出生在上海的人发言权不会比你小。加入WTO前的90年代,人均2平米下的特困户都比比皆是,4平以下都根本排不进特困户。
分房?你是领导当我没说,普通工人,要排多久队,要通多少关系才能分到一间10多平方使用面积的一室户啊!上海,那时候浦东的潍坊新村,普陀的宜川新村,曹阳新村等等。说到底,就是均贫。
房价高吸引人才?你这话放20年前可以迷倒大多数人包括香港人和新加坡人。香港97年董建华推出公屋政策,最后被像你这样觉得“房价高好”的中产们亲手搅黄,事到如今,有几个年轻香港人不骂街高房价,又有多少当初就算买了房,账面升值后再无力置换大屋或者苦于为子女搞婚房的。你问问香港人房价高好不好,开心不开心。
李跑跑们很开心倒是真的。香港和新加坡是可比性很强的小型经济体,新加坡当初人均GDP是远落后于香港的,经过这些年香港楼市的飞速“发展”,现在还有多少新型制造业愿意落户香港的?生物,化工,IT等哪样不被新加坡秒。
房价最重要的是合理,要公平!我说的公平是对下一代人也要公平。10年前,如果一个新加坡家庭需要8年收入,可以买到一套普通地段的新4房,而10年后,同样的普通一个新加坡家庭却需要20年收入才能买到一套普通4房,那就是不公平的。房地产政策就失败了!就不公平!而且这个副作用相当明显,会分化社会。
老李当初造平价组屋,种族打散,强制不允许扎堆,一家限制一套等政策都是为了“公平”二字,而公平也涉及到对每一代人公平。这是我们这批人应该帮助政府做的。
我可不希望因为非得逼着组屋不回收,导致成本最终转嫁成国债和税负,恶化到迫使下一代再只能移民的结果。
当权者不见得是这么想的,所以国家才有了区别,不然为何要背井离乡呢
https://www.channel8news.sg/news … erty-1/4184202.html
香港房价脱离收入“大幅升值”的现世报~
新加坡是多种族国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社会稳定会更加难以控制。房子可是不动产,到时候子孙对于“传家宝”唯一的出路就是“套现走人“,因为那些没有”传家宝“的下一代无力靠自己的努力拥屋,他们要么变成死宅,要么会用破坏式的方式破坏,如果再掺[关键词屏蔽]族问题,玩不起的!
所以我们这些新移民,应该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包括代际公平。房子都能住到自己终老还能留一笔财富就足够了,剩下的交给下一代自己去奋斗就好。
而硬要从政策上实行自己住到死还要楼市不许折旧地契不许减值,这完全就是寅吃卯粮在喝下一代的血了。
赞赏你
说的好有道理。
低端人口?
真是够恶心。不知道你有多高端。高不可攀应该住火星啊。
怎么这么多人变得跟蔡奇那个錶子养的一样,不说人话。
说低端人口刺激到你了?那还真是不好意思。
努力提高一下自己的知识水平,摆脱低端人口的处境吧。
比如,高不可攀为什么就要住火星?这完全没有逻辑啊。
你有逻辑也发明一个新词,别把蔡奇的臭脚捧着当祖宗。
看了你的留言就知道你什么货色,喜欢文革和朝鲜,干嘛移民新加坡啊。典型的两张皮,和蔡奇一样,人面兽心,虚伪恶毒。
话说新加坡也是从中国的低端人口移民建立的。这个地方配得上你这样高贵的捧臭脚吗?
这个词就是惹到了我,什么时候看到什么时候就骂回去。谁像蔡奇那王拔学,谁就该被骂。
新加坡也有低端人口?
很多,牛车水food center收碗工人你去看看是不是高端的?
我以前公司的新加坡小姑娘初中毕业出来工作,到我们公司做文员,初中毕业。也不继续读书了,后来嫁了个厨子。
社会是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智商有高低,能力有高低,不可能每个人都从事“高端”工作,总有个分工。不能因为挣钱少,从事体力工作就贬低别人。
何况,凭自己的劳动吃饭,是社会的正常细胞,一点也不低端。
真正低端的,其实是像李嘉诚这种的社会癌细胞,这种人发达了,普通大众可就倒霉了。
赞同哦,被李嘉诚洗脑的那波中产也是挺脑残的。坐看他们怎么拿一生的积蓄给自己孩子买鸽子笼。
香港的那波中产,其实和国内房价跌了就[关键词屏蔽]售楼处的那些人是一回事。只不过国内你小规模闹一闹还行,闹大了政府分分钟收拾你。而且过去的若干年,房价总体都是往上走,所以闹的人也不算多。
而香港就不一样了,可以上街去表达自己的看法,结果搞成了几十万人上街游行,把政府的公租房计划给生生的搅黄了。相当于这部分人用自己的利益绑架了政府,倒逼政府让步,本来自己的损失,转嫁给了全香港人。当然,这背后应该有李嘉诚李兆基这些毒瘤在搞事。
好可惜啊,是自己不想读还是家里原因,如果当地人读不起也是少数吧 当然如果她嫁得好另当别论或者自己喜欢无可厚非
他们的孩子都跑海外买大笼子了不会在香港想关之琳那样继续玩无敌海景房了
马大胡子臆想出来的共产主义那肯定是不行的,均贫富,按需分配等等,都是闭着眼睛拍脑袋瞎搞出来的,不具备可行性。有几个没脑子的国家试着搞了一下,全都是一塌糊涂。
必须要正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以及资源的有限性。
革命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分工不同,并不代表是均贫富,科研人员和清洁工要是拿一样的薪水,那社会还怎么进步?
一个正常的社会,不是要消除贫富差异,而是首先要尽可能的保证机会均等,其次要保证穷的那部分人也能有尊严的生活。
阶级固化以后怎么办? 还有机会吗
不出意外,所有的帖子最后都被某些人带歪去攻击国内。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无论你帖子的主题如何,都可以带过去攻击。
什么机会?只要经济发展,靠自己智慧和勤劳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机会多的是。
想靠过去10年那样靠贷款加杠杆买堆房子躺在上面食利的机会肯定没有了。
想要做到中国前1%头部阶层,准备好奋斗几代人吧,想要一夜暴发的机会也很渺茫了,不过有也好,社会可以更稳定和有序,而不是个个屌丝都拼命想翻身
你说的很对。必须正视差异性,而不是理想主义的人人平等,虽然口号喊起来比较动听。
如果你赞同李光耀先生的理念,就不应该把共产主义那一套换个“公平平等”的包装又拿出来,李先生打造的新加坡是追求个人奋斗的,是尊重私有产权的,既然来了新加坡,就努力奋斗,不要指望政府均贫富。
希望新加坡继续成功,就不要希望新加坡房价下跌,每个成功的城市房价都是很高的,不能罔顾事实只管抬杠。
成功的城市房价都是很高!! 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问:1. 新加坡目前房价高还是不高?新加坡目前算不算成功呢?2006/07年前几年新加坡房价低,那么就不成功吗?
2.如果新加坡把房价控制稳定下来,使得多数人可以负担得起,那么是不是说明新加坡不是成功得城市?
3.一个城市得成功与否由房价决定还是由房价就看得出来?
我坚决支持新加坡政府严格控制房价得政策,只有房价控制在人民/们可负担得起得范围,才跟吸引各种移民来新加坡工作,定居以弥补新加坡生育率得不足。当年我一踏入新加坡,心里就踏实了,我终于有能力在未来拥有房子。
支持99年后政府无偿收回房子,其实我以为在组屋到期后新政府还是会给一些补贴然后收回组屋的。
俺无语了。。。 这个必须反驳
成功的城市就是高房价,傻逼专家都不敢这么胡诌。。。
家庭原因。
女生的父母是卖吃的小贩。
弟弟有点低智商,但是可以自己生活,发育迟缓那类的。 老公其实人挺帅的就是也是厨师。女孩子挺开朗活泼的,22岁就结婚了。
一旦屌丝失去了翻身的机会,这个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历史是面镜子。
你知道98年的金融风暴吗?你知道随后的几年,有多少人离开了新加坡吗?
为什么离开?是因为经济滑坡严重,造成大量的失业,那时政府并没有控制PR/EP的发放,可是还是有很多人不得不离开新加坡另谋发展。
经济大概是02-03年进入谷底,房价滞后几年。
那时候的房价是最低的,大量的一手组屋都没人买,不要说二手了。你们觉得那时候的新加坡最好?最成功?
我不能预测新加坡今后房价是涨还是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新加坡房价小跌,就是经济停滞不前了,如果新加坡房价大跌,那时各位无论有房没房,都会哭的。当然,看客过客是无感的。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啊,共勉吧 有今天知足吧!
多数人已经没有机会了,当权者只会用谎言来让我们买醉对他们的选票抱有希望而已,对了似乎投票权也被人代会拿去了,所以只能逆来顺受
那你为何不远走高还在狮城等房价下跌呢?
这就是我和他们的不同,我喜欢新加坡,希望新加坡繁荣,成功。
从来没有想过“远走高飞”,所以有些人那种外来人的过客心态是无法理解的。
另外,所谓阶级固化,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古今中外,从来都不乏屌丝逆袭成功的例子,朝为田舍郎,暮等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阶级固化,真的是最便宜的借口。
那些少数人的魂魄是否能附体在我们身上?有几个人可以真正改变命运是靠一个不公平的平台还是少数权贵把玩下的?
没有相对公平的环境我们谁也看不到繁荣,良性循环就是建立在多数人都可以发展的平台上。我们选这条路并非为了自己好走,而是这是一条让大家都可以各得其所的光明大道!否则就继续做井底小蛙吧!
本来就是让你不要去炒作政府组屋有什么问题,想靠房子发财的还是回国炒吧,新加坡不合适
我发帖本意不是说要房价一直升值。
只是我说,99地契到期归零。对的,也许大家说的对,归零是应该的,买房和租房是一样的。
无论组屋还是公寓不是永久的都要归零,但是公寓至少有机会投票去EN-BLOCK,现在组屋也可以投票重建,但是价格是政府说了算不是投标决定的,透明度相当低。我等P民只能认命。奈何?看清楚主贴,别被别人的回复带偏。后面都偏题了。
因为hdb算是政府提供的福利,既然要享受福利,那就必然在某些地方要做出妥协,甘蔗不能两头甜对吧。
这福利很多限制了。
但那些999年和永久地契的持有者们还是继续保持阶级固化一代一代传下去怎么办? 他们还是占着位置啊
那你说最大的福利只是有资格买吗,而且价格也不算便宜了
20多万脑袋祖屋很便宜了吧。
你觉得应该多少钱呢
你看看这个价格能买多大的,什么位置再说吧
比起相同位置的公寓,组屋算是良心价了。。。。和泰国越南比,没意义。
居者有其屋,不管怎么说不是要奉送屋子
那你也去占个坑留给子孙啊~~~~
谁占不是占呢?请用钱占啊~
必须的啊,难道你指望阶级轮替,阶级固化是肯定的。何必否认。
不排除有浪荡子弟败家的,也不排除贫寒子弟发家的
除此之外,想阶级不固化,只有革命,上面想在新加坡闹革命吗?
政府叫你有多大头买多大的帽子。
别赚1千买百万组屋。
现在针对各种收入人群,你都负担政府的房子,这就是福利。
如果你想买组屋赚钱,肯定一手都有赚,赚多赚少而已。 20万据我所知,在非成熟BTO可以买3房了。而且低收入还有补贴,我以前同事,老公自己干,等于不固定收入,18万买下榜鹅3房组屋。
人家2人CPF付完全款,不需要贷款了。 这榜鹅卖三方至少30几万。这就是小夫妻的第一桶金了。政府现在给公民都这个福利。
你阅读理解0分啊。
我说社会阶级固化是必然的。
不可能避免的。革命什么啊,这里罢工都是非法的,集会超过15人要申请执照!
晓林现在哪里敢招惹公主,晓林是在说他的。。。
你赚5000一个月,非要买100万的组屋吗?
咸组屋贵的,都是不知足的人。给你便宜的你不要,非要看着贵的说买不起。
脑子坏掉了
新加坡谈不上阶级固化吧,穷孩子只要成绩好,以后当个医生律师啥的,阶层不就提升了。如果成绩更加好,能拿到政府奖学金,那以后就是精英了。成绩不够好,那你只能怪你自己。
而天朝现在才是真正的阶层固化,你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战胜了99.9%的同龄人,上了大学,出来如果没有关系,最多也就是争取到了一个996的机会而已。然而,如果不啃老,在一线城市几乎是不可能靠自己的能力来买房子的。
你想靠当医生和律师来改变阶级,拜托,天朝的这两个群体,远不如国外同行混的滋润。按平均水平,还不如屌丝程序员。
你想进公务员系统,官场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先了解一下。
别拿几个特殊的例子来杠,极个别的例子不代表整体,谢谢。
都砸钱占的话,不就恶性循环了? 不同位置的房子价格相差3倍以上都有,狮城也分一线,3环吗?
那如何才能良性循环,人人都有房子,公平发展? 完全失望了现在?
我们都在3环内,如果按新加坡的CCR, RCR,OCR来区分的话,
所以你就招惹穷人们,这么势力?
归根结底就是有这么一批人一定要看到钱,福利在自己的名字下面才觉得政府是在为人民谋福利。比如给你HDB年限999年,政府提供无息贷款,每个月给你发SG Bonus。而对于公共交通建设,组屋基础配套,低个人所得税,这些就觉得是政府应该做的,他们这么做就是为了拉选票。
老实讲,光光从个人收入来讲,给你换成人民币回中国,你能拿到现在到手的80%就已经不错了。个人观点,住房,医疗,教育这些不管在哪里都不应该让投资作为主导。人都是贪婪的,一旦看到了可以投机,都会刹不住脚。
3环? 你靠近哪个地铁?
如果政策随时变,你无论怎么投资买都不会放心的
那台湾民国那边呢,号称最民主自由的地方会好过这边吗?
你这人真是爱秀智商下限。
HDB不是拿来投资的,是福利房,给大家买得起,有地方住。
智商如何还真不好判断,毕竟傻子眼里别人都是傻子。
但是素质高低是一目了然的,你表现得非常透彻了。
好好说话这就是个交流的地方,我反对你的意见但你有表达意见的自由。
但是嘴太欠就没意思了。
你和那个人,你们俩真的是让人倒胃口
自私自利,恶心极了
那这个标题怎么说发言让人对组屋投资价值完全失望了 ? 难道你是来秀上线的?
如果自私自利就不会在这边发表意见,我们完全可以走阶级固化道路,占据好的位置然后让别人没有机会这就是你的逻辑?
您想多了。
钱有吗? 先砸300万买一套武吉知马的公寓看看?
其实钱早已分好阶级了。有钱人早就占好位子了,比如国内大佬XX捞的老板买了优质洋房,人家早就站好坑占好资源了。 您想太多了,跟你我无关的。
那我们还有戏吗? 只能认命?
中个TOTO可以改命啊。
不然咧,你做马云也可以改命的。
你说的中奖做马云都不太现实,是你对这个组屋投资失望,但不代表我们对狮城就失去信心
我到是觉得99年公寓是更大的陷坑。
现在的公寓动迁比例高是因为几十年前的公寓数量很少。而现在的公寓新建速度,几十年后公寓数量也会很大,能有机会拆迁的就是极个别的了。
所以,组屋和公寓都是消费,应该组屋更经济。
FH的也有结构使用寿命,重建的费用和税费等也不少,不见得稳赚
99年的公寓圈钱太狠了,组屋同样时间性价比更高
近来优质组屋连创新高,公主可以安心了
新加坡还谈不上阶层固化吧,你要是从小读书厉害,分分钟是拿政府奖学金的精英。还有比这个更加容易的上升渠道吗。
这些精英从小就觉得自己很了不得了 将来能接地气吗,社会分化就是阶级固化的体现 住公寓就可以看低其他人吗
受惠于教育和风气,倒没有觉得所谓住公寓的看不起其他人,当然个案一定是有的,但大多数人不会这样。而且精英是别人给他们的称谓,他们自己没有觉得说自己是精英。
阶级固化不是均贫富。
所谓阶级固化,是指人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上提升。在新加坡,无论你是保安的孩子,还是清洁工的孩子,只要肯努力学习,向上提升不成问题,成为精英也不是不可能。
但权贵已经把位置都占据了,一边良性循环,一边恶性循环 更有甚者怕输瞧不起那些不住公寓的
他们没说,但行为举止就自以为是了 他们正在分裂这个社会
组屋的层高是硬伤,硬伤,硬伤。
那怎么办,没有选择了?
我觉得组屋的层高挺好呀,多么接地气
这个必须要支持一下,新加坡本来天气热,房子高一点更容易通风,hdb现在的标准有点太低了,我觉得2.7应该是最低标准,2.8更好。
每层楼多个10cm,14层也就多个1.4米而已,成本增加微乎其微,可是居住体验可是改善了很多。
组屋14层相当于公寓的12层
99年公寓有很大隐患
时间长了没人帮忙翻新,不像组屋有2次的几乎免费的hip
公寓很多,以后enblock机会不大,因为到时候很多组屋到期重建的时候地就又多起来了(别忘了现在组屋都矮楼多,以后都建40,50层的能多多少房子)
还有出生率不高,长期看新加坡科技竞争力一般,所以人口增长有限
其实不觉得30,40年后新加坡地皮会很紧缺。这是决定房价的一个关键因素。几个原因
出生率不高
吸引力下降
大部分不是永久地契地皮,到期收回可以盖更高的楼
现在也没觉得多挤啊,tuas之类野外地方还多着呢
20-30层的为主吧,毕竟太高了也有隐患,还有电梯时间过长也影响生活
新加坡国家小,政府能多少年真很难说
所以你说999年,永久的就保值了?也未必
可能今天还是万贯家财,明天万一政府挂了变成一纸空文也不是没可能
所以才有40年的市中心天价组屋。活在当下还是大部分人的想法。还能在市中心住60年,还要啥自行车
就是。
霍金预言之二,地球还有200年适合人类生存。
据传,明后年新加坡开始民选总理。若干年后,还会稳定如今?
美国及世界性经济放缓很快开始,房地产衰退已从美国/加国/澳洲等开始,坡国就能不受影响?
。。。。。。
唉,俺总是忧国忧民忧世界啊。
多数人选择不知足者也不长乐 所以随他们了
贸易战才是王道,关系到是否能安居乐业
新加坡还能维持繁荣多久?
应该还可以维持10年到15年
因为限高,如果大方的给你多10cm每层,可能就那个1.4m 超过了该区的建筑height limit, 那就不得不少盖一层。hbd这么想,我就这么小小一层少个10cm,虽然建设成本没少多少,但我多卖了一层叻,哇,喔yes!
1.hdb的层高不会改动,因为对过去的hdb住户不公平。
2.而且这将推翻原有HDB的结构设计的整套方案,成本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