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谈

非本地劳工未来政策料继续收紧。

削减外劳配额,真的能帮到本地人就业? 表面上看是的,其实是缘木求鱼。
外劳抢本地人饭碗,这本身就是伪命题。外劳从事的,多数是本地人不屑做的行当,比如建筑业,服务业。削减外劳配额后,企业只能高薪请本地人,造成成本上涨,或者降低条件,请老弱病残充数,造成工效降低,服务水准下降。最终的结果是拖累整个行业走向凋零,导致更多人失业。饮鸩止渴,这么简单的道理,当局为什么要装糊涂?
老一辈新加坡人吃苦耐劳,现在的新加坡人害怕竞争,又好高骛远。这样惯纵的结果,使得本地人更加拈轻怕重,动辄抱怨投诉,最终还是要被淘汰。


饭碗要紧


我觉得是新加坡常驻人口,相对公共服务来说,压力太大。 至于底层劳工,该请还是要请的,新加坡人也不反那些劳工,没人叫嚣外国人抢了他们倒垃圾的工作。。。。。清除应该是那些低,中端文员,服务人员,或者那些中等偏低收入的工作。 那些岗位要求不高,工作环境也可以。本地人可以做。


是啊,可是新政策可没分什么底层高层,建筑业降到30+%,SP降到10%.


不让请人,小老板都做不下去了,保谁的饭碗? 你看看咖啡店,那些七老八十的老人家在收碗抹桌子。是保他们饭碗吗?


建筑业 也不全部是 工人啊。。。还有其他文职呢。  政府也不傻,谁都知道那些工种新加坡人干不了


谁说全是工人了,压缩外劳比例,实际效果就是减少了外劳。
好比说一个建筑公司需要100个外劳。为了招外劳,找300本地人加入? 有这么多职位安排吗?
再好比小饭馆想招个外地厨子,得雇十个本地人。有多少饭店养得起这么多人?


外劳分国籍的,你自己去MOM网站看把。 对中国劳工,服务业和制造业,压缩大,但对其他东亚或马来西亚劳工压缩并不大。

建筑业,倒是不分国籍,估计是建筑整体不景气,需要的人本身就少了很多,很早以前,不就是说,建筑业身份难申请么,应该是新加坡不想要这些人。


这个上可没提分国籍。既然市场需求萎缩,更没必要去压缩了,雇主自然会根据需要雇人。现在一刀切,有活干的也干不下去了。


作为政府,该想的是如何把饼做大,让更多人吃饱。而不是想着谁该少吃一口。


这是大方向,具体实施当然有很多细节了。。。。

而且,越是不景气,越是要去除外劳,这倒不是新加坡的问题,全世界都这样,很正常。  当某行业经济不稳定,首先要做的是稳定本地人群。。至于什么外劳少了,生意就做不下去了,这就是想当然了。。很多被裁退的人员,都觉得公司离了他们不行,事实是,地球没了谁都照样转。


呵呵,这可不是外劳自己觉得离不开他们。我有好几个做生意的朋友都在抱怨配额问题。据我所知,很多餐馆为了凑人头,都在贴钱雇幽灵员工。要是照你说的,直接把厨子开了,餐馆也就甭开了。那本地人不也就失业了?

生意不好就裁员,企业可以这么干,但政府不该这么short-cut。吸引外劳,利用廉价劳动力创造价值,这些年新加坡没少得利。不然以新加坡的消费水准,那些加工业,服务业还有什么竞争力?

其实这个问题李光耀年代没少讨论,那时候李光耀说的是,”新加坡需要从海外引入劳动力,以保持本国经济的竞争力,并填补本国居民不愿从事的工作岗位。”

现在稍微有点麻烦就来个180度大转弯,把客工当包袱甩,真的是小家子气。


整体经济不景气,新加坡不需要那么多人,肯定先裁减外劳。


我一再说了,不是先裁减谁的问题。既然外劳跟本地人的就业空间并不重叠,真有必要强制裁减吗?不强制,该裁企业也会裁,强制裁减,会直接或间接打击本地经济。

当然了,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选票。


当饭都没得吃了的时候,你还会去挑工作?!


到了那份上吗?真有本地人排队等着去抡大勺,洗碗刷盘子?


不觉得新加坡人害怕竞争,他们也明白新加坡需要外劳,但面对越来越科技机器化的未来世界,提高企业自动化和生产力一向是政府的方针,一味增加外劳人数绝对不是办法,何况接下来几年经济情况不明朗,也算未雨绸缪吧。


我一个新加坡人同事之前是大企业工程师,多年后我在食阁吃饭时碰到他在那做后厨。


呵呵,这个有什么问题? 老板既然雇了他,自然会裁掉外劳厨子,跟配额有冲突吗?


有大量的配额,雇主会裁掉廉价外劳请较贵的本地人?!


问题是设置这个顶限,并不能提高本地的劳动效率。服务业有它的特殊性,比如厨师,保洁这些工作,怎么自动化? 本地人干吗?总不能没有吧?那设这种顶限有什么好处?


外劳廉价? 你可真逗,你知道雇一个外劳劳工税是多少吗?你知道SP门槛涨到多少吗?请一个本地人,政府又补贴多少?就是这样,本地人也不干。里外里算,外劳廉价吗?


外劳一个月只休2天,一天工作12个小时,几个本地人会做?本地人不用交CPF?


所以我说,你就是把外劳赶尽,本地人还是不做。
退一万步,就算老板肯花大价钱雇本地人,那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一元的咖啡卖两元,五块的鸡饭卖十块,对本地人有啥好处?

现在本地有一种趋势,一有点啥不顺就抱怨外劳。工作找不到赖外劳,房子贵了赖外劳,地铁坏了赖外劳。连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孩子也是外劳的毛病。诡异的是,朝野都这么说。


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肯定要排除部分人,政府有大数据,会综合考虑,不会盲目裁减外劳配额。


外劳就像合同工一样,没有用了,就甩了,这跟大不大方没关系,总不能把本国人赶出去把。

开了外劳,生意该做还是做,新加坡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你邻居养狗不代表全世界家家养狗。 外劳便宜又容易控制,做生意的肯定愿意要,外劳少了,生意还是照样做。

再说,又不是外劳全清,只是减少而已。 饭店减外劳先减厨子,这种弱智饭店还是直接倒闭比较好。

最重要的是,有竞争力的外国人,很多都有本地身份, 真正被清出去的,还是没竞争力,或政府不认可的人群。


你还是在兜这个圈子,我只用你的原话,把外劳都清掉,你本人肯不肯拿1200,一个月休两天,一天干十二小时,一天打扫七座组屋或整理20间客房?
如果你做不到,其他本地人也做不到,为啥不让外劳做? 缺这碗剩粥?
如果不是这些外劳,你一个月组屋的杂费可能要翻倍。


开了外劳,当然还是能做生意,大不了麻辣香锅,兰州拉面之类的就别想了呗。问题是,成本呢?
开饭馆,谁愿意减厨子? 谁让厨子拿的是SP呢?不够十个人,不裁厨子咋整?
需不需要外劳,市场自有反馈。外劳真的过剩吗?看看外劳的劳动强度就明了了。雇主也不会养闲人。一刀切,瞎指挥只能把事情搞砸。


有污辱外劳的嫌疑。


这可不是我说的。


没说你说的,那位老兄可能没污辱的意思,但在此语境下,会让人有此感觉。


削减外劳配额是为了帮本地人就业?少了外劳经济将走下坡?那是外劳的想法,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根据不同情况有需要时聘请外劳,没那么需要就削减外劳,是每一个国家都会做的事,什么叫之前请外劳得利现在把外劳当包袱甩?每个国家优先照顾考虑的当然是自己国民,对外劳只要确保工作期间获得公平待遇,难道还有义务要照顾外劳一辈子?外劳若能在其它地方找到好机会,也不会只留在本地,想继续在这里待着,就提升自己技能,假如新加坡真非你不可,自然把你当上宾看待。


大过年的又冒出来一个你,我说了削减配额是帮本国人就业吗?我是说帮不到什么。谁说了要照顾外劳一辈子? 而且,我说的把外劳当包袱,是有语境的。我指的是看不到外劳的贡献,事事拿外劳当替罪羊,总觉得外劳教育程度低,工作效率差,拖了先进国家的后腿,似乎摆脱了外劳,新加坡就能变得更发达更先进这种幼稚病。
另外,建议你换个头像,看着实在恶心。如果你就长这样,当我没说。


再啰嗦两句算完事,政府说削减外劳配额,是为了帮助本地企业转型,提高效率,摆脱对外劳的过度依赖。话虽然漂亮,我还是说它是缘木求鱼,因为对象搞错了。
无论社会如何发达,都离不开服务行业,服务行业需要大量初级技能的劳动力,也就是蓝领。服务业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蓝领工人的劳动报酬。事实上,并非所有国家的服务行业都是廉价的。举个例子说,英国一个修下水道的工人月薪可以超过一万英镑。当然,这样高额的工资最终还是由纳税人来买单。

新加坡有地缘优势,周围很多欠发达国家,所以长期以来,能吸引廉价的劳动力填充服务行业的劳力短缺,从而使社会服务成本较低。最终获益的也是普通本地人。
过度减少配额,使得外劳资源短缺,无疑造成成本暴涨。这部分负担最终会落在大众身上。

那么如何实现政府说的促进转型,提高效率,摆脱依赖呢?很简单,把EP设个配额,逼着国人自己掌握高端管理和技术,这还贴点边。


EP设定配额,高技能专业人才缺乏,不是对经济影响更大?


电脑和互联网真正的威胁到白领职位,这是全球范围的威胁,咋办呢?


按照政府的逻辑,不限制转型吗? 能提高吗?不是永远依赖外国吗?
限制呗,缺啥限制啥。


禁止华为啊,不是都这么说的吗?


禁止有用吗,收数字税有用吗? 在电脑和互联网之下,人都变成了终端执行机构。ai,机器人还未成熟就占据了统治地位。


主要本地人找不到工作


不懂你在寻思什么


大趋势,无人 能档。


看不到外劳的贡献,事事拿外劳当替罪羊,总觉得外劳教育程度低,工作效率差,拖了先进国家的后腿,似乎摆脱了外劳,新加坡就能变得更发达更先进这种幼稚病。

哇,新加坡政府的外劳政策调整,就能被你安上这么多这么大的罪名,你在这里工作的怨气是有多重?真那么不如意,反正祖国情势一片大好,你还在等什么?

我的头像还是你的头像恶心,你这个假道学不妨去街道上做个调查,答案肯定让你大吃一惊。


中国籍劳工的薪金优势还剩下多少?


沿海城市工人和新加坡外劳薪酬很多差距不大了,有些工作薪酬不相上下甚至超过新加坡。


小事一桩。新加坡周边不发达国家多了去了,外劳随时都能找得到。先限制一下,看看情况,不行了随时调整。


呵呵,还红字了?红字你就牛叉? 我想回去时候自然会,用不着你咸吃萝卜淡操心,反正你是没资格了。至于真假道学,随你爱怎么说怎么说去。反正我就是看着你恶心,连性别整差了。

预算案就是给人评论的,我说两句你皮就痒痒? 财政部长是你干爹?


找不到工作也不能病急乱投医不是吗?前边都说了,工作不重叠,跟外劳啥没关系。


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一到大选前就玩这个。


好霸道,怎么预算案你个假道学能无的放矢信口开河而别人就不能评论,我明白你是因没本事而担心被裁,却也不必怨天尤人而迁怒别国的财政部长。


中国人来的是越来越少了,连印度的都少很多了。现在是泰国,缅甸,老挝,印尼为主力。
谁来不重要,关键是调整的目的,如果真是要经济转型,淘汰劳工密集的行业,那应该有侧重,有保留。就像以前淘汰种植业,照顾建筑业那样。一刀切。唉!


呵呵,我被裁还让你上心了?你有功夫还是整整容,化化妆吧!


我有恻隐之心嘛,你有这时间怨天尤人,不如赶快去进修实际一些。


我替你们发达国家新加坡操心呢。


谁说人家没资格,外籍华人可以拿到中国的10年多次往返签证。


马来西亚人是主力吧?


说的是回国定居。


马来西亚人一直都在,政策也有区别。


话说公司交cpf还可以扣税,外国人劳工税又扣不到,低收入政府还补贴薪水。。。。


建筑业应该是在逼迫商家提高生产力,运用新技术。而不是雇佣那么多人

都从劳动密集型开始转


这不是逼迫就能转的问题,你就是一个外劳都不让进,本地人还是不会去干那个活,除非你肯出比白领还高的价。
比较现实的是产业结构调整。放弃劳动密集,又缺乏竞争力的鸡肋行业,比如以前的特许半导体,开六个厂,雇好几千外劳,年年融资,年年亏损。既然竞争不过人家,索性就别撑着。
就算要裁减,也要因地制宜,首先裁减那些资质差,长期拿不到项目,靠出租外劳混日子的企业。任务饱满,效益高,劳力紧缺的企业,为什么要裁减?


你应该去政府当政


工作态度顺从度也有区别


呵呵,你以为政府公务员是那么好混的? 这里面的门道他们都门清。问题就在于,知道没用还要这么做,这就是民粹引出来的吊诡。


还没到民粹的程度吧


呵呵,连国民为先党都整出来了,还不叫民粹?


民主而已,民粹是极端民主。


民粹跟民主两个概念。


把所有事情都交给普通人决定,就是“民粹主义”(populism)。把所有事情都交给精英决定,就是“精英主义”(elitism)。介于两者之间就是“民主主义”(Democracy)。


对啊,跟民主不同吧?


兄弟,赞同你的想法,但是心里清楚就得了。政府有人会关注这个论坛的,我以前认识的朋友就因为在论坛谈过当年和菲律宾的政治问题,毕业了之后政府死活不批他的工作准证,只能回国了。


呵呵,谢谢提醒。


没这么夸张, 你自己发得那个表,你看看把。 客工现在是40%,2年后降到35%。。。也就是说,每8个人,去掉1个, 这能有多大得影响


我说的是sp. 15% 降到10%。 本来是7:1, 现在是10:1。 就拿开饭馆来说,为了留住有点能耐的大厨,现在要多雇三个人,这就是区别。


SP 其实就是中底层 劳动力了, 这种劳动力最容易被取代, 餐馆厨子比较特殊,好厨子出EP就是了。 但大多数SP, 还是普通得中低层,需要一定得教育程度,但技术含量又不高,这种工作,很容易取代。


你说容易取代就取代吧,不争论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