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在新加坡可以死,但不能生病。
这句话不见得完全准确(因为事实上在新加坡丧葬费用也非常昂贵,只是负担留给了家人),但确实反映了大家的某种共识,即在新加坡看病真的很贵。所以很多人刚一工作就马上给自己买了住院险,就是怕万一有事儿住个院,凭自己那点微薄的工资真的付不起。。。
相比之下,同样属于健康保险范畴的重疾险存在感就比较低。很多人有这样一种观念,反正同样是保生病,已经买过住院险就不需要再保重疾了。其实不然,住院险和重疾险各有分工,互补而不重叠,我用这篇文章来简单解释一下。
首先,我们来厘清一些概念,住院险和重疾险分别保什么,如何得到赔付,可以赔多少?
下面的表格是一个简单的横向比较:
小结一下,住院险是报销型的,看病实际花了多少钱就报销多少钱;重疾险是给付型的,只要查出重疾,就把约定好的保额一笔付给你。
接下来,我们探讨另一个问题:一个人患重疾时可能有哪些经济损失?
第一,你需要负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包括住院、手术、各种检查、服用药物等等。这是显性的经济损失。
第二,还有相当大的隐性经济损失。因为一旦罹患重疾,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康复,很可能几年内都无法继续正常工作,这里损失的是本该从工作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更现实的问题是,即使这段时间没有了收入,开销并不会因此中断,你仍然需要花钱吃饭、交水电费、交话费、交租金或者还房屋贷款。对于需要养家的人来说更为严重,因为除了以上这些,你仍然要负担家里小孩和老人的开销,你的经济责任实际上并不会因为患病而减轻,反而变重了。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患重疾前月薪4千,以平均需要休养5年来计算,总共蒙受的收入损失就有24万。假设他(她)平均每个月支出是2千,那么在这5年里也至少需要12万来维持正常的生活,这里还未包括患病可能带来的额外支出,比如长期服药或服用营养品、雇佣护工等等。
住院险只能报销显性的医疗支出,但无法补偿隐性的收入损失;后者只能靠重疾险来提供保障。
换句话说,在一个相对全面的个人医疗保障中,住院险和重疾险缺一不可。住院险可以负担你绝大部分的医疗开支,重疾险则用来补偿你的收入损失,维持正常生活,两者互相补充,没有冲突。
如果生病了,还是回国内去医治,新加坡医不起。即使买了住院险,重疾险,自己还是需要出一部分。国内有医社保可以报销很大部分。总的来说国内的比较便宜。比如自付3万,其实等于新币6,000元。但是在新加坡看病,自己很容易付5位数的新币。
楼主要做长期生意可以开贴,别一个贴一个主题。
自己养个广告贴好不?
开三个帖子表示他有3个业务: 保险经纪,理财顾问,基金经理。
我看得懂。只要不过分就算了。
看病的费用可以用住院险报销,但是收入损失仍然要靠重疾险来补偿,在国内还是新加坡都一样的。
一个月四百块就可以置顶了,我觉得你应该好好考虑一下。
我也是这么想的来着,可是现在怕到时候没有关系进不了医院。另外外国人的身份估计没有医保折扣,也会慢慢贵起来。PR的话如果没有交国内社保,回国治疗会不会按照外国人对待啊?
如果要保30万,每年保费大概多少?
得看看保什么,还有年龄和健康。Term的话,死亡/TPD 而已比较便宜,每年几百块。加重疾的话,也不会超过$1000
要看你的个人情况才能算出来,可以私信或者微信交流
需要根据您的年纪和性别来判定,可以微信交流
这样简单的问,很难有答案, 保费和年龄,性别,抽烟否,选定期还是终生,是否附带重疾,重疾是否带早期,定期的年限等,这些因素都影响保费。
建议你多找几个经纪聊聊,就会搞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