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见很多中介说新加坡怎么怎么好。 想必大家都见过,其中提到中国物价比新加坡的高!
个人浅见:首先, 这个不可一概而论。 柴米油盐,有的可以和大陆的故乡比 但是这是看个人的消费水平了。所以这些广告片面一词,敢问房租算物价么?
其次, 国内城市类比也有差异。 我们通常说的菜篮子问题也是受地域,气候,季节等多方面的影响。 比如说,前些年一些城市炒 樱桃的价格, 上海的价格最贵时大概30多新元,可山东的就5-10新元左右。 新加坡超市卖的一直都很贵 25-30元左右。
上海与山东的类比是产地,销地运输和天气成本不同。 别忘了, 新加坡的是加拿大进口。所以本质上的价格也不一样。
再来,收入的确差异(人工费)。 值得肯定的是毕业生, 新加坡一个月工资能买2-3个iphone5,国内的买半个左右。 但是!我吐! 你们的意思是把iphone当饭吃?! 1年2年才换一次可以吧! 谁每月不靠衣食住行却靠买iphone活着? 这是有附加值的需求,不是与大米一样刚性的!
总结! 勿将收入或者非必需品的价格当作物价参考的唯一途径。 片面而且不科学。
唉,发这些广告的人。。 看到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我有空吐槽下了。。。
蒙特别没基础常识的朋友。
此帖要沉了。。。
沉前留名 顶一下:L
赞同楼上的。
收入与支出按比例来算的话,我是觉得新加坡还是算低的。就是换算前的比例。
谢谢评价
我们讨论点慢慢聚焦在消费能力和阶程上:
我赞同你的论点以下
1. 如果每天找3-4块的杂菜吃,我不否认,的确便宜!
2. 一些基本东西按收入比上,新加坡的确容易负担!
驳回您的论点是:
这个分析是以城市生活依据, 生活总体的支出楼主看法是片面的。
比如说,你在不同环境里生活, 聚会,餐馆,派对,购物,旅游,SPA,医疗,过节,用车。。。
我的论点只表示总体消费其实满高。
比如说, 在上海, 你每月2wrmb, 你可以挺舒适的消费生活, 新币4k, 貌似您做不到: 车?房?去酒吧? 去看私人诊所?
总上,我谈的是白领或稍微优越白领的生活。 但是反关您的比较, 貌似只是生存。
另一处,你的观点于我一样, 中国新加坡不能比,要比也挑城市比。 这我原文表达的不够明确,但我同意。
若是讨生活, 来打工。 您的观点很对。
若是来生活,不以生存为目的, 您的钱我觉得不会够用。
LZ你在一楼不是要讲”刚性”消费么?
怎么自己打自己嘴巴…
恩, 您说的太对了,新加坡那是人过的啊。。。。快回中国去。。。。。
您的想法 有点片面。 车贵烟贵酒贵 是 单价 上的类比。 我们就综合花销而言。
你提到食物“新加坡生活费自从我2007年来,只有房租上涨了,吃的喝的几乎没变,中国2007-2013物价涨了多少?” 这是中国和新加坡物价上涨。 脱题。我们谈得是现状。”在新加坡三块钱就能吃得很好,在中国三块钱能吃到什么,怎么也得十块吧,新加坡人按照一天10新币来算,一个月300新币,月收入按照3000来算,吃的占10%.中国按照每天25块,一个月750,按照月收入4000来算,差不多20%。一个吃饭占收入的10%,一个占20%,哪个物价高呢,“ 我是我提到的, 你的钱花在买大米 的 两国 收入和支出 比例, 我也同意。但是我原话说了。 你每月算这个账可就不一定对。 因为其他的代表生活水平的消费呢?
比如在花费上:你说中国便宜,新加坡 餐馆 吃饭 同一档次的 您算了么? 家庭开销,特别是人工费用 (保姆阿, 安装维修阿) 这些人力成本你有算么?
您的想法中 模拟原形 往极端了走, 就是靠强输出劳力的一个工人, 在新加坡租最便宜的房子,生活每天尽可能减少花费,每个月能存一大笔钱。
我的想法中 的模拟: 一个正常的,稳定中等收入,指望着5C。 消费能力高 但是 因为物价, 经济压力也是巨大的。也是大多数新加坡人所面对的一些问题。
我觉得楼主的比法有问题,20000人民币在上海消费和4000新币在新加坡消费,这个没有可比性
如果是20000人民币在上海用与20000新币在新加坡用,哪个更有购买力,这样比才合理
总之是相同数目的钱在本地的购买力相比,才能反映货币的真正价值
哈,看到楼主说樱桃,上海叫车厘子,进口的价格和这里的不差多少。事实上,上海几乎所有进口的东西比这里的价格都要贵(除了酒以外),如果以老外的标准在上海生活,就是什么生活必需品都买进口的,去的只有像城市超市这样的地方买,那么在上海的生活成本,即便是折算成新元,也是比新要高。当然了,楼主说的山东产樱桃不在比较之列。就像你不能用中国产奶粉的价格和进口奶粉比,不能用含农药农产品的价格和进口有机农产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