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谈

漫谈中国经济潜在的危机

首先重申一下经济危机。所谓经济危机既是社会生产严重不平衡,生产过剩,造成供过于求,大量剩余价值闲置积压,致命地创伤再生产,毁坏经济循环各环节,以至整个经济系统陷入崩溃的绝境。

  照书本上说,马克思的意思是经济危机只会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但现在时局不同了,经济危机不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中国做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照样可以发生经济危机。凡社会经济的不合理性(或者说是经济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就会自发出现经济危机来自我调节,在医学方面来说叫休克治疗法。

  中国如果发生经济危机,无外是因为外内因的共同作用。国外的一切因素可以认为是外因,内因则是国内因素。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必须容入世界经济大家庭才可以生存与发展。加入WTO后,中国与许许多多国家建立起更加密切的经济贸易关系,中国在其他国家进行了大量投资,其他国家也在中国进行大量投资,假如再一次因为石油引发世界经济危机的话,中国必定不能置身事外。到时世界各种倾销反倾销,各种货源缺乏以及产品积压,势将重创中国经济,甚至将中国扯入经济危机的漩涡中去。这是外因。

  中国在经济上为了尽快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对内打强心针,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手段、政策去刺激中国经济发展。然而从每年GDP、GNP等情况来看,确实起了不小作用。但这种发展的形势能不能一直维持下来呢?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对生存与死亡是这么写的TO BE OR NO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我认为,如果中国在以后20年以内不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就真是个大QUESTION了。目前的形势大概就像用大量催熟剂来强迫果实的成熟,固然这个方法可以N倍加速成熟的步伐,但如果大量催熟剂用过后没效的话,那果实肯定就烂透了,要多糟有多糟。这就是催熟的正反两种效用。目前中国的国际处境是这样的,在当今一日千里的国际市场中,不下催熟剂的话大概中国将永远落后于那些发达国家。然而我们到目前为止拼命发展的代价是什么呢?是过度浪费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矿藏资源河流资源生态环境资源。这样的代价是我们可以承受的吗?如果环境危机出现了,那经济危机也将接踵而至。

  具体来说,中国经济危机将会率先在几个行业凸现。一是汽车行业,二是房地产行业,三是电器行业。这三个行业极具代表性。

  第一,汽车行业。因为环境危机(包括空气污染,人口拥挤,交通堵塞,车位问题),燃料危机,过度发达的汽车市场将面临危机。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度中国国内 (包括外国投资,设点)汽车生产量为325万辆,2003年度444万辆,2004年度500万辆以上,未来的几年大概每年都有20%以上的增长率。对这个现象大多数中国人还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其实,那只是眼前利益,你设想一下,当街道上的汽车整天像广州状元坊或者北京的王府井的人那么拥挤的话你就会知道那并不是一件好事了。照汽车在中国的消费趋势来看, 以中国目前的交通设施来看,不用几年开车都没人走得快了(交通严重堵塞),再由于环保问题的迫使,我难于想象做为一种交通工具,速度没了,又制造污染,凭什么还会有销售市场。汽车行业是个和很多行业紧密关联的行业,汽车严重滞销,那些和汽车相关的行业也都会倒闭,大量价值物过剩,经济环节断裂,经济危机出现。

  第二, 房地产行业。中国人口保留的说法是地球上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以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滋养着这个庞大数目的高级动物,商品房那几十年使用权天价出售也就成了理所当然。天价对有钱人来说可以接受; 但中国有钱人毕竟不多,反而乞丐倒是到处可见。尽管现在购房方面可以分期付款,但就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以及对未来十年内的情况加于推测,起码一半人只要不去讨饭就偷笑了。买房子啊?还是算了吧。无论怎么贷款也好,分期也好(其实分期就是换一种方式贷款),都要注定有大多数人住不上套间。开发商大力开发啊,多数平民只有帮他们建房的份。于是大量的新房子像雨后春笋般涌现了,而大量的人民还是要露宿街头。产品(房子)是有的,只是消费不起。这种普遍性的“相对”供过于求日后将严重突出,进一步恶化,再进一步难以收拾,经济危机伴随着阶级矛盾最终爆发。

  第三是电器,国外大量电器对中国市场冲击,中国电器行业之间也咬牙切齿相互做同根之煎,盲目大量生产再生产,价格战争大打出手,中国电器消费市场从饥饿到饱和到超级饱和,最后过剩上台,资源闲置,再最后以整个市场瘫痪为结局。

  以上只是对中国目前一些具体的比较突出的行业略做分析,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中国经济潜在着严重的危机。我认为,国家应该少搞些急功近利的调控,把眼光放远点,在发展的同时大力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引导中国经济走确实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不要只琢磨GDP、GNP怎么才上涨,更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做到天时地利人和。只要人心所向,就算经济上出现大的波动都是可以战胜的。


唉不要想了走不步算一步摸着石头过河


不好意思.没有仔细拜读全文.请问是转帖.还是楼主原创的那?或许有些东西离我们太远.有些东西太不实际.有些东西让人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东西不是纸上谈兵就可以解决的.所以大家关心却又回避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左右着经济发展近几年中国经济是发展很快.可却因此而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社会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一个稳定的社会.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我现在更关心的是中国在进行的体制改革…社会稳定了.我相信中国人的才智.会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小女子各人愚见.请多包含….


和雪儿想的一样,中国的最大问题是:政治体制的弊端,不平等的种种是动乱的根源.


嗯….其实国外的很多中国人.都想回国去报效自己的祖国..可有时候.却因为看到国内的种种腐败.种种不公平.心中充满太多的无奈..就停住了回家的脚步…….


看 财政新闻 后写的


阿雪 who?
未来,中国大陆的模式,可能是香港模式、新加坡模式。即强化法治、逐步推进司法改革、逐步开放一些言论监督,加大媒体对官员监督的力度,在法制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在有数千年封建社会历史、有13亿人口、9亿农民、数亿文盲的社会,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加强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建立城市和农村公民公平竞争的机制,另外就是以严厉手段和透明方式惩治腐败。


的确有这些情况存在,但楼主不必太与担忧,中国领导人也不是白吃饭的.
1),交通问题确实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但说到汽车行业的话,应该放眼世界,中国生产的汽车确切的说对国外市场的冲击会比较大. 最近中国的汽车将要登陆马来西亚准备面向世界——好戏在后头!
2),政府已经作出了一些宏观调控,相信会有效用.前些天宣布的提高贷款率利,相信目的就是为房地产降温.
3),自由市场下,竞争在所难免,价格战也只是其中之一. 有竞争才有进步,在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业者才不得不另谋出路,如提高产品质量,塑造品牌,等. 海尔,TCL,等在国外也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总的说来,前进还是相当乐观的.反而,我所担心的是阿雪说的,社会问题!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贪污腐败,不良商人不法手段谋暴利等现象频频爆光…十几亿人口毕竟穷的多啊…..!


   能源危机…………..日本在中国的南方,一直在不停的部署,就是随时准备做好跟中国打杖的准备。所以日本人,在这个事当中,全国都基于这种共识,所以不光日本国防部有这个想法,这个没有什么稀奇,整个日本全国具备这种想法。为什么?我讲两个道理你听听看,他们是否全国皆兵。中国大陆一个河北的石家庄,一个山西的太原跟大同是产煤的地方,你认为最大的买主是谁?日本。其实日本这个国家不烧煤的,你有没有注意到,为什么他大量的向中国采购煤炭呢?其实二、三十年来日本大量不断的向中国采购煤炭,回去以后在日本的下关下船,然后统统用水泥把他封起来,封成一个个石方,然后沉在内部的内海的海底。听说现在已经沉下去半个太原,这个煤炭是准备将来跟中国打仗的时候要用的。公元2015年至2020年,中国跟日本可能开战。这时候中国的核潜艇可能封锁他的太平洋,中国如果那时有航空母舰,可能出动在日本海,日本主力舰如果跟中国不能突转,就把这个煤炭挖起来烧。所以,现在就开始在采购了。所以,中国一船一船的煤向 日本去,统统沉在他的海底,不知他心中有什么想法?
    
    第二件事情,从人造卫星,看下去,整个日本是条绿色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们的树一棵都不砍。所以在日本砍任何一棵树,都要经过日本政府的许可,因为他们把森林看成重要的资源。可是全日本都用筷子,那怎么办?就中国东北、黑老江、大兴安岭的木材统统向日本出口,从乌苏里江送下去,在海参崴整装了以后,向日本外销。
    所以日本人买的全部是我们东北的木头,买回去以后全部削成筷子,给一亿一千万人口使用。当他们吃完以后,没有一根筷子是丢掉的,全部收起来,再给他磨成纸浆,卖给人民日报印报纸。所以人民日报纸的纸浆全部是自己的木头,不过是在日本的嘴巴上 面转了一圈。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