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看看中国人能否帮中国人.
” Probably the only taxi driver in this world with a PhD from Stanford and a proven track record of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s, I have been forced out of my research job at the height of my scientific career, and unable to find another one, for reasons I can only describe as something “uniquely Singapore”. As a result, I am driving taxi to make a living and writing these real life stories just to make the dull job a little more interesting. I hope that these stories are interesting to you too.”
http://taxidiary.blogspot.com/
他是中国人吗??
这个经历太传奇了吧
没有新加坡公民,没有较低的收入和超过35岁的年纪,怎么可以开出租车。
花了一个多小时差不多看完。。。
最后才是preface
向这位大哥致敬
顶一下,希望更多人看到。
希望他能推出中文版,在论坛连载,绝对出彩。
作者的英文水平很好 – 至少比我好很多. 翻译成中文反而失去了故事的原味. 大家多看多转发. 算是一种支持.
这种人还需要帮吗?那我们大家都需要。
To be honest, I can’t believe that a man has worked in A*STAR for 16 yrs but still under contract. Anyway, I have told myself many times I would become a taxi driver after retiring.
写得很精彩,看英文的真累人
我的看法恰恰与你相反。
作者的人格意志自然令我钦佩,但英文文笔就不敢恭维了。
说好听点叫做学究气太浓,像在写paper
说难听点就像刚学英文,累积了不少词汇的学生,为了运用学来的词汇,生硬的插入并不合适的语境中。
到处可见的语法错误就不用提了。
native speakers大概只能捏着鼻子看吧;虽然词汇量恐怕还赶不上这位大叔
所以,我相信用中文表达,会更流畅生动。
可惜最近工作很忙,又刚拿到车,没有太多空闲时间。
不然我就来开个头了
楼上只看了preface吧。故事很好看啊,英文的话我们实验室的新加坡人说很好啊。我们刚刚才发现他是中国来的。
新加坡男人满脑子都是色情
这就是你看完后唯一的感想吗?
新明日报 (2009-08-19)
一名拥有博士学位的男子,被研究机构裁退后,现在竟然改行当德士司机,还写博客大谈乘客百态,大受欢迎。
本地最近爆红的博客写手是蔡明杰博士(译音)。他说,自己曾是本地分子与生物细胞研究院(IMCB)的研究人员,去年5月被裁退,11月当上SMRT的德士司机。
SMRT受询时证实,蔡博士的确是他们旗下的司机,但蔡博士不愿受访,只说:“要说的,我都写在博客了,如果要问,你们应该去问研究院。”
他在博客上说,研究院原本的工作环境十分舒服,但最近换了新的一批领导人,他们不尊重科学家,也没有领导经验。领导层裁退了许多研究员,其中最早被裁掉的几个人当中,就包括他这个“建国老臣”。
研究院属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监管。
发言人受询时说,所有研究员会不会被续约,都必须取决于好几个因素,包括:他们对博士生的训练、表现、对研究院的贡献等等。
发言人说,建议解雇蔡博士的其实是指定的科学咨询委员会,而且,另3名独立专家审查后,也同意他不应该被续约。
他说,研究院给了蔡博士一整年的时间,以及不少资料与帮助,来找其他工作。
蔡博士却称,他一直找不到其他工作,为了养家,觉得加入“新加坡唯一还在积极招募人员的行业”就是德士司机。
他在今年4月开始写博客,谈他遇到的乘客,其中包括:流莺、变性人、外国人等,他的博客文章受到许多人瞩目。
他在博客上说,本月底他的德士约满后,他会暂时专注于写作,之后再继续开德士。
大专学历驾德士 本地有上千名
康福德高企业有限公司集团联络总监陈爱玲受询时说,他们旗下的3万2000名德士司机内,有大约2%(大约640人)拥有理工学院、大学及以上的学历。
大约70%的司机拥有O水准文凭,他们占绝大多数。
SMRT发言人则说,他们有大约8%的德士司机拥有理工学院及以上的文凭。
根据资料,SMRT有3000辆德士,大约6000名司机,因此,拥有理工学院及以上的文凭的司机,约有480人左右。
本地知名写词人 看蔡博士博客,十分心痛、边读边哭
本地知名写词人,也曾是分子与生物细胞研究院研究员的小寒(33岁)受访时说,她在大二时曾在蔡博士旗下实习,她做研究的基本功,很多都是蔡博士教她的。
看到他的博客,她才知道他已改行,十分心痛,边读博客边哭。
她认为蔡博士一头白发,说话轻声细语,给人很潇洒很帅的感觉。他口才很好,研究成果也相当显著,相信他被裁是因为他太“与世无争”,较不会为自己争取机会和待遇,而这也许是亚洲人的通病。
她认为,蔡博士开德士写博客,给世人带来的快乐也许比之前写研究报告来得多,绝不是羞耻的事,希望他能选择自己真正要做的事。
互联网力量强大. 不到两天, DR CAI 已经处在力场的蜂眼. 只希望他还能安然开他的车. 并能顺利转换跑道.
一直有个感觉,忍不住要说一句。
觉得这位Dr Cai似乎有些故意制造新闻,吸引眼球的动机——当然不是全部
在blog中大肆攻击前雇主,甚至很清晰的引用刚发表的专业论文,给出链接。这心机难免有点令人生疑
跟文中体现出的坚韧意志和高洁人品有点格格不入
或许只是单纯的学者作风吧——希望我只是小人之心了
网络延迟。重复发帖了
DR CAI, 是个凡人. 被自己的雇主解雇, 也没有什么补偿, 报怨是可以理解的. 我觉得CAI 的BLOG 之所以吸引人, 有以下几个原因:
1. DR CAI 是所谓的新加坡理想的社会精英确 – 高学历, 在政府机构的干活. 现在落如社会底层, 旁观者多少有点幸灾乐祸的心理.
2. 和DR CAI 同经历的人, 现在越来越多, 失业后, 要好久才能寻到份工作. 所以有很多共鸣者.
3. TAXI 的生活有其独特性. 坐车者往往摘去了他的社会面具, 而显出其本性. 而司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的各个层面. 这些内容对很多朝九晚五的人都是新奇的. 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态.
4. DR CAI 来自中国, 而入籍新加坡. 英文又很好. 其被广大华族新移民和新加坡本土人所认同. 有一个很大的读者群.
5. 写作手法很好. 故事有悬念, 有结尾的闪光点. 每篇文章都是很好的微型小说.
6. 最后, DR CAI 的经历可能使一些长久的新加坡议题所联系,并继续发酵, 如外来人才,公民福利,芽龙,新加坡的未来, 等等, 容易被继续操作, 提升.
“研究院给了蔡博士一整年的时间,以及不少资料与帮助,来找其他工作。 ”
那是给了一年的时间(加工资)吗?如果是那样,那就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了。
资本主义就是这样的,老板高兴就行。大老板不高兴,那就叫老板走人,跟goodyear一样。
三个独立的评定者都认为他应该不被续约,那就有点。。。再怎么样,当出租车司机,是一个绝对错误的结果
分析得很精辟。 顶
我也觉得这个blog很有潜力,没有介绍给更多的中文读者。
有点可惜了
另外觉得,他似乎有点偏执狂和自我毁灭的倾向
楼上的懂不懂什么叫偏执狂和自我毁灭的倾向,你是心理分析师啊? 不懂不要乱扣帽子。
他写出了生活的辛酸, 虽然比不上第一语言的英文作家, 文笔已经相当流畅,有些篇看的我都想哭。他这样叫刚学英文啊, 你的英文鉴赏水平很高哦。而且众多留言也不见得讪笑他的英文, 倒是你老兄在这里讥笑,觉得有点不太厚道。
顶这个
文凭不等于工作能力,这个事件应该让更多父母反省。IQ高不一定懂得怎么发挥,更多的人应该补上EQ课
也不要太发挥了. 文凭是能力的表现. 只是, 博士就太专业了, 只能在学术机构里转.
要说建议, 应该是不要在新加坡混了. 这里很小, 一共两所大学(SMU不算); 而且互相通气的. 虽然入了新籍, 不至于非要在这里开出租车老死吧? 有点不得不同意偏执的说法, 可能是要给官僚机构一点难看. 祝他开车愉快, 多想点好事儿, 别整天…
Nadal不要激动。
我也为讲得过于激烈而抱歉。
大概也是英文专业训练的后遗症吧,虽然毕业已经多年了。。。
语言是讲究context的,他的文字华美,词汇正式丰富,放在学术论文中是恰当的。
在这样的内容中就显得很酸儒了
一个人用很严谨的文字来写的士司机这种很小民的职业,这刚好显示了这老兄写这blog的无奈,如果这文字写得口语连篇通俗易懂,就没这种效果了。
不错的blog,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新加坡的人生百态。
顶一下!
博士司机故事的几种可能的结果:
1. ASTAR 洗新革面, 重新邀请DR CAI 出山. 于是皆大欢喜欢喜. 舆论也可以为政府的精英制度继续叫好.
2. 通过网络朋友的联络, DR CAI 结束TAXI DRIVER 的生活, 加入本地某生物公司, 或者学校教书. 而或者举家移民中国, 加拿大, 或者美国, 继续科研工作. 这个结果还算不错, 而ASTART 仍在未来的日子中,背着浪费人才的骂名.
3. 即便经过各方努力, DR CAI 仍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一年前如此, 现在也如此. 于是 DR (DOCTOR) CAI 正的变成 DR (DRIVER) CAI. BLOG 的更新速度也慢下来. 人们渐渐将他忘却. 最后, 消失在人群里. 偶尔, 我们中的一些, 能机缘巧合地搭上他的车. 他显的老了很多. 已没有每天开车, 毕竟年纪大了, 一天15小时的工作, 不是常人可以承担的. 再后来, 他们一家搬出了西海岸的公寓, 新来的租户是来自中国的几个年轻人. 公寓的守卫说已很久没见过他一家人. 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从出租车公司打听, 知道他在很久以前就不开车了.
4. DR CAI 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TAXI DRIVER 的生活, 并继续写他的BLOG. 由于读者越来越多, 他成了新加坡的著名人物. 甚至有些好事者, 专门成立了他的后援会, 为他安排包车的服务,大大改善了他的生活水平. 而DR CAI 在和乘客的聊天中, 和人们交流人生,谈理想, 帮助人们, 以新的态度面对挑战. 于是, DR CAI 的出租车, 成了流动的心理诊所. 期望搭他车的人络绎不绝, 有迷恾的PHD 学生, 失意的研究人员, 压抑的企业老板, 失恋的女艺人, 寂寞的配读妈妈等等. 再后来, 一年后, 大选来临. 在众多后援的鼓励下, DR CAI 参加议员的选举. 由于其与社会底层的紧密交流, 获得了很多草根的支持. DR CAI 以其独有的学者风范, 精确的逻辑推理, 扎实的英文阐述, 压倒多数取得胜利. 于是, DR CAI 的经历, 成就了另一个神话. 新加坡迎来了全球第一位, 拥有PHD 学位, 身兼TAXI DRIVER 的国会议员. DR CAI 的经历, 成为新加坡梦想的又一个例证, 而与奥巴马相呼应, 永流人间.
楼上真是能码字。佩服
在新加坡做什么都好,就是别跟政府杠上。
他这样让A*STAR怎么好下台? 所以第一种可能性应该是很低的
从蔡博士的年龄推算,应该是80年代的出国留学高材生吧
从老李的自传中独到,他们在90年代初狠狠地去欧美挖来了不少顶尖科研人才。
可惜,16年后,当年的人才机遇竟如此,令人唏嘘不已
有道理,我太认真了
嘻嘻, 楼上的, 可能我有点激动。。是看完蔡博士的文章有点唏嘘啊。。
一个史丹佛的博士驾着的士, 然后的士抛锚了在公路上做人形路障了近一小时, 然后老是追着人家要那个meter 上显示不出来的的收费。 我真替他难受啊。
还有他写的那些风尘女子, 觉得人生真是很无奈。
Teamaker, 我比较喜欢第四个结果。 哈哈
国会议员是全职领薪水的吧,而且还收入不菲。
所以他不需要,也没有空闲再开出租车了
这可真就是小说中的情节了
国会议员是兼职 – 他们还有正常的工作. 你可以是TAXI DRIVE, 或者政府部长, 或者总理.
都做了16年,被解雇是由一个专业的评估委员和另外3名专家做出的判断,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而且被解雇的也不是只有他一人。又不是吃大锅饭,还有铁饭碗啊。
好像没人想过,他如果真是业界的一流精英,应该有很多国际的研究机构争着要吧。
真有这么多条件吗?我还想开出租呢,要这样就没戏啦:(
适者生存,哪里都是一样。社会的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如果他的本职工作做得很好,老板也好上司也好,哪有不要他的道理?
是个人才就哪里都抢着要。
要求确实很多。
首先你不加入新加坡国籍那就是一定不行的。
大姐您不妨去看看他的blog,通过文字体验一下生活,恐怕就打消开出租的念头了。
正如,爱好文学,工作之余舞文弄墨好像很高雅;但真正从事全职的文学工作,恐怕又是另一番心境了
都这么讲,就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痛了。
人总有时运不济的时候,如果每个人才都能得到妥当利用。
历代以来就不会有那么多怀才不遇的愤懑诗词了
看过了,写得很不错。
博主对生活观察得很细致,像做学问一样用心。
一位博士能放下身段做这行挺不容易的。虽然无奈,但我觉得他的心态还很好,很积极。相信他未来会有更好的出路。
我的确得打消开出租的念头了,因为国籍这第一关就过不了
大叔写得还是挺有趣的。我很少看英文写的blog,这次算是个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