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谈

600块!!鱼刺?鱼翅?

       星期天吃鱼时,不小心一根鱼刺卡在了喉咙。喝醋、吞饭团。。。各种方法都用了,可那该死的鱼刺还是不往肚子去。因为感觉到鱼刺不是很大,也不觉得痛,到星期一下午才去综合诊疗所看医生。他检查后说不能帮我的忙,建议我要去医院的急诊部门马上取出,说是很危险。我一听说要去医院就急了:我可不想把辛苦赚来的钱送到医院去花。赶紧向他出示公司为我们做的医药卡,问他要去什么医院才可以用这卡付帐。他和他同事讨论后叫我去伊丽莎白医院。并给我一个电话号码,说有什么不懂的事可以打去问。
       到达医院后,才知道这家医院收费不便宜。我赶紧打电话去说明我的情况,再次确认这卡到底可不可以付账。因我英语不好,是急诊部的人帮我问的,说是可以,但要自己先付钱,过后拿账单去要回钱。于是,我才放心的让医生把鱼刺取了出来。因为是专科医生吧,技术真的好高明,本来是准备了一大堆的仪器,可是都没用上,不到三分钟,那根小小的鱼刺就取出来了。随后账单也出来了,600块多一点。堂姐这时笑话我:“你这哪是吃鱼,吃鱼翅吧,吃鱼翅也没这样贵!”
       几天后,当公司的负责人帮我打去索赔时,得到的回复是:因为没有住院,这些钱要自己付。听了后又气又笑,怎么会这样?我只是一个打工仔,人家说不付就是不付,我能耐他何?600块钱不多,只是事先说好了可以用医药卡付账,现在又说不可以,让人有些生气。
       有谁了解清楚新加坡的医药保险之类的,帮我要回这些钱,你一半,我一半。哈哈,应该是要不回的啦,在这里发发牢骚罢了。


下次记得千万不要去“伊丽莎白”医院。。。。都是私人诊所来的里面。。。专门坑人,,收费奇高。。

下次再有急诊可以直接打车去政府医院。。。比如国大医院(NUH)的急诊部。。。。虽然收费也不低 (挂个号就好90多块)。。但最后所有费用加起来不至于收你600.。。。至少是政府的。。。还有些补助(虽然是杯水车薪)。。。像你这个鱼刺的例子。。估计也就100多久搞定了。。。你被黑了。。大家引以为戒啊。。。


唉,要知道钱付出了之后就很难再要回来了。。你吃的鱼也确实太贵了,自从我来新加坡之后就没吃过有骨刺的鱼。。


楼主你不错了。。新加坡的医生?拷。。。我一个朋友,说脚底长了个东西,要开刀取出来,结果开刀完了,说没找到,又给缝上了


说实话我觉得这是你公司的问题. 为什么替员工买了一个这样没用的医疗保险呢? 伊丽莎白医院是个有名的私人医院, 收费当然是昂贵的. 楼主去之前怎么就没打听打听呢? 普通的新加坡人也不敢去私人医院看病的呀. 如果身体不舒服又紧急, 还是建议你直接去政府医院的急诊室. 另外你英语不好, 应该找个懂英语的朋友一起去, 方便咨询医生.


回复 QQTGIRL 的帖子

千万不能再有下次了。
只要百多块就可以解决啊,说得我心疼。


回复 sonton 的帖子

你可真是未雨绸缪啊


回复 ¢雪狼湖 的帖子

我也庆幸自己遇到个高明的医生,当时看着护士推进一大车的机器设备,心里直发毛呢!


回复 雪影 的帖子

我是不了解新加坡的医院,但我有小心地再三确认过,综合诊疗所那边,还有到了医院的急诊部。唉,自己倒霉,怪谁呢?


用棉签按住舌苔,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鱼刺,用睫毛夹把鱼刺很轻松的就能夹出来。
在国内时我妈妈有次也是卡到鱼刺,挂号加取刺105RMB.
看到医生这样取刺,从此如果卡到,我都是自己取鱼刺了。


到另一个国家生活,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当地的医疗服务. 一般的医疗福利都分为门诊和住院两部分. 你的医药卡对于门诊和住院一次能够给予的最多付款额都有明确的规定. 我建议你向你的公司人事部门了解清楚你的医药卡都有些什么福利. 比如你门诊一次花费多少钱以内是可以报销的, 报销的比例又是多少, 是否在任何一家医院都适用. 你也可以多向同事了解. 一般的工作合同里也都有明确的关于医疗福利方面的说明.  不要总说自己倒霉.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你现在趁早把这些弄清楚, 以后才不会遇到事情手忙脚乱. 医院并不清楚你公司帮你买的是什么样的保险. 你一开始就问错了人.


回复 xiaoyu900 的帖子

也许是我的鱼刺在比较下面的位置吧,那天医生叫我先吞下口水,把舌头伸出,他用包着纱布的手把我的舌头往外拉,观察了鱼刺的位置、大小后,就松了手给我放松一下。以上这些重复第二次时才用镊子把鱼刺夹出来。说实话舌头往下拉时被牙齿顶住了还蛮痛的。
大家好好借鉴,不必收费的哦。希望都不要给鱼刺卡到啦。


没找到应该开心才是. 难道找到才高兴吗?  虽然现在医学是很发达, 但很多时候还是必须靠肉眼去看的. 再厉害的外科医生也有不得不开刀检查的手术. 不了解就不要随便下结论. 新加坡的医生连开药都受药房监督的. 你的朋友如果是在国内住院, 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回复 雪影 的帖子

是啊,是我自己一开始就问错人了,怪不得别人。被你一说,觉得自己老大不小的一个人了,一点生活常识都没有。


关键是你当时慌了吧. 其实只要打个电话问一下公司的人事部或者同事, 你这几百元就不会花得这么冤枉了.  事情已经过去了,  你现在也很健康, 钱还是可以再挣的. 就不要在耿耿于怀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