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投资理财

新加坡人是怎样幸福地生活的

比如之前我提到的五房组屋,1970年代一手是35K,2011年二手700K以上;2010年相近地点的一手,在500K以上。
一手比一手,价格增长14倍,那么工资增长有没有14倍?如果工资增长14倍,现在大学毕业生2.5千,那么30多年前,大学毕业生工资是178元吗?

有人提到这个例子。先不说,当年新加坡人也就拿点收入确实100左右,现在收入增长了有20倍,房价增长了14倍。

我们就说说在现在的高屋价情况下,新加坡人士怎样地幸福生活的(至少是可以怎样生活)

新房子50万,贷款40万,如果2%的利率,分30年还,每月1478.48。如果换算成收入,家庭大约月入6000的,就基本可以用CPF来分期付款了。是不是可以承受?如果你没那个能力,就不用买这种地段特好的5房式了。

好了,5年以后,你的房子是否可以以70万以上甚至80万出售(如果市场没什么变化)。你如果选择出售,你是不是立马20多万现金入袋?你会说,把我住哪里?这还用想吗?你稍微偏远一点的地方,50多万买转售组屋,可以随便捡的吧?就算地点好一点,60万也小case。这样算一算,你小挪挪,20多万现金相当于你近四年的收入、好像不是什么问题唉。这生活还不幸福?说真的,就怕5年以后你收入太高了,那3万津贴没有了:funk:。

这还是我最保守的计算!既负担的起,你还能赚现金(如果你想赚的话),而且,不管屋价上升还是下降,你都能赚到。因为这是这是政府补贴给你的,全体纳税人买单!就这样,还不满意。是真的看不到?

也可能我的想法有点过于简单,大家指正!

======= 五  月  十  二  日  补 充 第 二 和 第 三  部  分 ===============
其实我说的,确实有个缺陷:既你得稍微降低你的要求。我看也没什么人看出来。

但玄机更深:如果没有政府津贴,你即使降低要求,大屋换小屋、搬离市区,你还是得不到我说的现金。现金,是因为政府up-front津贴了,其实蛮有意思的。这种津贴,不管房子上升还是下降,都是secure住的。不象买转售的,下降了你在怎么换还是亏本;买转售的,你大房换小房,却赚不到我说的现金。因为政府已经送到你手里,只是看你怎么实现它而已

更更重要的是,第三点,我根本就没有提新房子的价格,5年后肯定超过30年的转售组屋售价的10万以上的事儿。其实,这才是真正重要的:既你不降低生活素质要求,你还是能实现、享受到政府的津贴!

你只要看看现在BTO的房子,哪个不是比周围的20年以上的旧房子还要便宜?而且一般要便宜十万以上!谁都不傻,这样的新房子,5年以后到了公开市场,是不是肯定涨价十万以上?那时候,你怎么折腾,而且不管房价是涨还是跌,你要套现然后再买稍微便宜一点的房子,怎么都有额外现金入口袋。我不是说一定要这么做,而是这个现金如果你要是可以拿的。

更爽的是,你可以再次BTO。不说了,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了


有点简单直线了。。。物价人力都跟着涨,小刀慢割。。。
还有应该和瑞士人民生活比而不是天朝,这是原来的目标


基本上是这样。
但幸福的新加坡人会说:“分30年还,每月1478.48”月供太高了,CPF也是我的钱,是我养老的钱。买了房子,我就没有养老的钱。
新房子50万也太高了,我的爸爸,妈妈当年用了几万块就买了这样的5房式,面积还比现在的5房式大20%还多。
这就是幸福的新加坡人对政府不满的地方!


家庭大约月入6000在新加坡的家庭大概有多少?
排名中间还是靠前?


中等收入


基本同意楼主的观点,买地段好的房子,过个7-8年卖了,买偏远一点位置的房子,就算只有一套房,也是可以有差价收入的。


我说的是大学毕业生,到这变成了新加坡人,范围一下放大了N倍。那边有同学讲了,1977年文书250(不需大学文凭),到这变成了100。

唉,面对这种强式,我要淡定啊,你懂的。


有句说句,大多在新加坡有身份的国人,生活相对国内也是很幸福的~对PR福利再不如CZ,也比国内好。


这种赚钱方式理论上成立,但前提是(记住ZF可不保证的呀):
1。房价一定要涨涨涨
2。大环境一定要好,千万没什么危机(可ZF说了,周期越来越短);
3。工作一定要有,公司别关门,别失业,别生病;
4。一定要拿到ZF补贴
5。生活素质一定要下来,因为:大房换小房,中心换市郊
6。移民政策收紧,外来人口减少,没人接盘, 房价必跌,还哪有20万30万的差价。
7。孩子在附近学校上学了,不可能搬家
所以,综合以上因素,那个赚钱方式是个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不靠谱的没实质操作性的假想。


买了新房,卖了再买转售租屋似乎没有3万块的补贴了。请查证。


回复 vivocity2010 的帖子

的确和以前比高很多了
的确是要complain的啊


所以需要fdd扎紧篱笆,不能让更多人上车了。。生活品质再降,无颜回国见父老了。。

大家一起来支持zf实行pr评分制。。。


你单丁去吧。77年有多少人是大学生?而且我们讨论的是70年代。


排除上涨或下降因素.


新房子50万也太高了,我的爸爸,妈妈当年用了几万块就买了这样的5房式,面积还比现在的5房式大20%还多。
这是最好的房子了. 远一点的当然没这么贵.

最重要的是,差价.再贵,差价在那里.过5年,你怎么折腾都10万以上的收益.


我在那里说了, 不论上升或下降.如果你不懂我可以给你解释.
重要的是差价在那儿: 40年的旧的70万, 5年新的有20万的差价啊


请问大家买了resale的房子,还可以申请新房吗?


大家一起来支持zf实行pr评分制。。。
++++++++++++++++++++++++++
其实就是松跟紧的区别而已

难道现在就没有评分吗?肯定有,不过评分内容没有完全透明而已

为什么不透明?难道你要告诉所有人,红毛20分,华人15分,印度马来0分?事实上,在其他很多发达国家,种族那一项就是这么打分的

所以说,应该支持提高准入门槛。


——————————————————————————————
最后,这个帖子一定要争论新加坡组屋贵不贵咩?

1,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国家的政府苛刻一些,因为利益,也因为愿铁成钢,好比自己孩子,自己管得严骂的多,自己也对他存希望,但是一般也不太容的别人说自己孩子不好(大家对中国不也是这样么?)

2,所以,人家手拿选票,骂自己的政府,希望他做的更好,也无可厚非。
所以理解就好,骂中国贪WU无度的,有几个是希望政权马上垮掉,一切打烂重来?

3,至于组屋贵不贵,这种东西完全看参照物了,环向比较和以前比,横向比较和比外国比,站在买家/卖家立场,都不会有一个坚定的结论的。
要说,和亚洲发达城市比,组屋当然不能算很高。但是,很多本地人也是和以前比。

4,可能我们可以说,时过境迁了,全球化冲击下,当年70/80年代的绝好时光一去不返了,这是大势所为,无关老李小李,无关个人努不努力。
但是,对身在其中的人,很难接受这个现实,而且人的想法总是“想当然”,从经验主义出发,一代必然比上一代过的要好!(这是真的么?)

5,对了,这也是执政党所导致的,天天宣扬什么第一世界,发达国家(来维持高薪)。这个也间接算他们的竞选承诺了吧

到头来,人民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倒是部长们远远抛离其他第一世界国家了,能不觉得被骗么?(随便一个副部年薪就得超过奥巴马了,税后的话就抛离的更远了)

6,其实,政府也应该很诚实的告诉选民,虽说都是发达国家,但是新加坡百姓是无法过上瑞士百姓的生活的!因为,这里是亚洲啊,小日本当年也够牛了吧,GDP够多了吧,但是生活水平还是不能赶上。。。呵呵,亚洲。。


回复 North-West 的帖子

确实。日本人每天还是工作到晚上9点以后 。

瑞士有度假胜地,有拳头项目(奢侈品)。新加坡有什么?nothing!不过,吴当年也是过了,空中楼阁。就凭新加坡这气候,永远不可能!


评分标准肯定有,确实是不公开。

至于提高,不必。现在的问题是他们中间过于降低门槛了。


这个当然可以,而且可以两次吧。

resale就是公开市场,政府不控制。但可以申请津贴(3万),如果申请了津贴,则影响申请新房的次数。


回复 yishun2009 的帖子

这种赚钱方式理论上成立,但前提是(记住ZF可不保证的呀):
1。房价一定要涨涨涨
错了,我说了,不管上升或下降
2。大环境一定要好,千万没什么危机(可ZF说了,周期越来越短);
上面讲了。除非政策巨变,如反对党上台
3。工作一定要有,公司别关门,别失业,别生病;
不一定。即使没有工作,你更可以大换小,赚取30-40万的现金利润!
4。一定要拿到ZF补贴
这是100%的。因为新房就是政府大量津贴的。按我们这个例子,是20万以上。
如果你不买,就无缘咯
5。生活素质一定要下来,因为:大房换小房,中心换市郊
你如果非要不下降,其实很容易理解:你节省了20多万的现金来享受顶级房子。这20多万,是全体纳税人包括公司的钱。很划算的了
我只是告诉你那20万现金的保险方法。你如果愿意享受,比别人买70多万的旧旧房子,你只花了50万


皇帝不急急太监: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

有空多操心自己的事吧。指点江山还轮不到 你:lol 我:curse:  他:shutup::shutup:


回复 eastman47 的帖子

谁让津贴里有你我他的两分钱呢?though nobody appreciates the hard earned 2 cents.


回复 eastman47 的帖子

这不是说了半天了,你也不知道在谈什么?
不过,按说也是浮云,因为跟你我无关


没有任何人或公司或ZF把你说的那20,30万的钱贴进去,或花过那笔钱。那笔钱没有发生过,花费过。

那2,3十万是一手市场与二手市场的差价。就像股票市场一样,同样的股票,一手买的(如网上打的,或原始股)就是比二手买的(开盘以后,公开市场上销售的)便宜,没有人说那便宜的差价是补贴。比如说股票1元,一手5元,二手10元,没有人补贴过这中间的任何差价,都是买家自愿掏钱买的。

ZF建好了组屋卖给国民,并没有贴钱卖,除了那3万或5万的补助。而且感觉ZF好像在赚钱卖新组屋。

所以,以上补贴论是讲不通的。


你也说“感觉”zf好像在赚钱卖组屋

那请问,为什么二手 的”旧房” 要比 一手新房 “贵”

为什么HDB每年亏钱?


回复 yishun2009 的帖子

嗬嗬,比喻很恰当:原始股。

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买原始股?收入8000以上的有没有资格?有私宅的有没有资格?

你说没有补贴,问题是国家保证你以低价格买原始股,这就足够了。没有政府,你买原始股?这就是差别。这不就是补贴?

能买到原始股的人,我看没几个不笑歪嘴的。因为他便宜,低于市场价值。我想,这个没有争论吧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所以这个制度设计有问题,已经不符合现在的经济政治形势了。。
死了房子都卖还给hdb,大家就老实了。


那不如直接搞成廉租房,卖来卖去多麻烦,还要交印花税。


死去原知万事空!死了给谁重要吗?问题是大家都很聪明的,老早把房子卖了。
至于制度如何,新加坡是世界上居民拥有住屋比例最高的。设计还有问题,您真是能随嘴讲?当然,我只能只讨论计算问题

引用: 二手贵是因为Pr们抢的。。hdb亏钱是应该的,赚钱是对人民犯罪。。就像中石油赚的越多越挨骂一样
笑话,那时候没有PR的时候,房子长三四倍也没个人啃个气

赚钱是对人民犯罪?上纲上线了。好在HDB每年亏钱,不然这帮家伙全在那里犯罪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看不懂你的回答。买的新房不就一定是“直接向ZF买房”吗? 那么,比如五年以后卖了,再买一个组屋。还能有补贴??


“为什么HDB每年亏钱?”
“为什么HDB每年亏钱?”
旧房贵有多种原因。 地点,靠近家人,某条件人士,卖的人都想赚。。。
HDB亏钱,不过政府是赚钱的。马宝山也不敢公开成本。


你没有看懂我的意思,我是说 为什么从政府买的一手房,住了5年多,买的时候反而比买的时候贵那么多,就算考虑inflation,能贵那么多吗?而且leasehold还少了

参考公寓的,是top买的时候贵,还是10年后买的二手贵?


是你没看懂我的意思。
有人要买,物品就会贵,没人买就会跌。
贵那么多是因为马宝山控制新屋数量,更多青年需要在市场买。
公寓完全是看市场走势。


…好吧,那二手组屋市场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走势。
如果不是政府补贴,或者低价提供一手组屋,一手bto组屋是不是不应该这么便宜。。。(看看1手摇号的有多少就知道了。。。)


“贵那么多是因为马宝山控制新屋数量,更多青年需要在市场买。”

政府补贴是骗新加坡人的。炒高房价后才说增加补贴,是想把国人当猴耍。


当然,屋子数量不控制也是危险的。


。。。为什么控制新屋建设?
06年政府才处理完剩下的新屋,之前hdb被审计局和议员骂的狗血淋头,之后才敢bto,但是bto要时间建,毕竟房子不是一下就在那里的

房价高涨是二手和公寓,一手bto的价格是合理增长(考虑建筑成本和人工),前面的仁兄有分析,而且近几年补贴也多了。
要是补贴是骗新加坡人,呵呵,那我愿意被骗。


“房价高涨是二手和公寓,一手bto的价格是合理增长(考虑建筑成本和人工),前面的仁兄有分析,而且近几年补贴也多了。
要是补贴是骗新加坡人,呵呵,那我愿意被骗。”
========================================
合理增长的定义是什么?
在我国,人民有屋可住是公民的基本权益。政府不应该在这基本权益上打赚钱的主意。
可能你在中国被骗大的,不过我国人民不行。
如果这部长做不好,就换人做。


确实100八仙,我们代表不了新加坡本地人的想法,因为各自成长背景和文化大不相同。:handshake 阐述好你的观点,准备做好被炮轰 :L:L:L
临渊羡鱼着他人的幸福,他人说:我不幸福,我很痛苦,烦恼 :dizzy:
转换一下思维:如果房价下跌30%,已经买房的大多数会很痛苦


合理增长就是考虑建筑成本和人工,现在的建筑成本能和5年,十年前比?
是要有屋可住,但是不是政府直接送一套。。。


临渊羡鱼着他人的幸福,他人说:我不幸福,我很痛苦,烦恼
转换一下思维:如果房价下跌30%,已经买房的大多数会很痛苦
=====================================================
之前有好多行家已经说价位是历史新高了,买者自重。
如果自己住的,10万或1000万都不会卖,也只是感觉上好不好过。


30%不会痛苦了,正好跌回2009年,也谈不上亏。。


不同意你的观点,就算自住,10万和1000万,month installment差大多了。
每个月的薪水还没有在自己口袋捂热,就要马上割给银行了。;P


30%不会痛苦???


简单的说吧;
父辈是父亲赚钱养家,母亲看孩子。20年还完贷。
现在是夫妻俩要做工,30年还完贷。
成本你也就不用争了。私人组屋,发展商都可赚大钱了。。。


真的是30年还完贷款吗?我想大部分人是贷30年,但是很多十多年就换完了,而且用的还是cpf?

那父辈们用的什么还贷呢?有没有cpf呢?

你也说那是dbss的开发商啊,收入限制是不一样的啊,售价也不一样啊。。。
而且是私人开发商,他们必然要赚钱,要不他们干吗要建。。。


几年还完贷是当时与现在政府计算的组屋定价。
十年还完是十年前的价格。也有人拖欠贷款。

“你也说那是dbss的开发商啊,收入限制是不一样的啊”
只是让你了解大约屋子成本。


那你有没有看dbss的售价和bto的售价比呢?


你先说说建屋子成本大约是多少吧。


HDB还是多盖点条件一般不带装修的组屋吧,便宜点卖,这样还买不起的自己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买了后有钱想装就装好点,没钱的就刮个大白铺层地纸装个马桶凑合凑合住。


ok,算是人工和建筑材料,一尺200块钱,不贵吧?
地价,hdb的地便宜,算是200一尺吧,也不算贵吧?

那总的成本是 400一尺,1000尺 (95平左右),应该是40万左右吧。
ok,再打个75折,就是30万吧
政府的bto 1000尺是多少吧 ?


能理解现代年轻人买房的压力,真的不同以往了。价格在很短的时间内飙升,让需要买房的人那里可以承受得起,不可能没有抱怨。
HDB是政府控制的,BTO的价格相对而言,还算OK的。对吗?
想想PR才可怜呢,
1, 孩子读书抽签比SC几率少,
2,入读幼稚园一毛钱的补助也没有,
3,婴儿花红也没有,
4,买房子也不能BTO,也没有Subsidy, 也不能从HDB贷款,当银行利息升到5%的时候,也只有咬牙,撑!
5,做工作到S,发展机会远远少于SC,同样的资历,同样的履历,SC已经做到high level了,我们没有提拔的机会。看着以前的同学一起毕业,他现在是我的上司,我工作比他努力很多,成绩也多很多,可是我就没有被重视的机会。。。。。。眼泪只有自己默默的流。
6,看病费用高过SC
7,很多部门,机构不成文的条规:Only open for SC  
8, 买房还有Quota

还有很多很多,这几年硬硬不给PR福利,偶们也感到压力很大,我住在亚历山大,我天天说,我是压力山大的主席。好烦呢。。。

私人公寓价格越来越高,但是你去看看每个新楼预售,都是SC在抢购呢。
不管在哪儿,自己要多多努力才是。
社会是发展了,收入是多了,不能说父母那一代如何如何,我们这一代如何如何。
我们这一代有父母那一代能吃苦吗?:)Cheers


kendo7  炒过股地球人的都知道,苦不苦想想人家满仓中石油。  发表于 6 分钟前

搞笑吧,我是不是还要去想想苦不苦,想想长征2w5


淡滨尼的dbss才卖约5百千,而发展商也赚了一笔。
不过,你倒说到点了。这地价,就是政府要炒上来的。


….要是你说的dbss 卖500千的。是1000尺的房子,按我算的成本价(才40万)发展商当然赚了,但是他们开公司,当然要赚钱,又不是慈善机构。

我们要讨论的是政府的bto,政府的bto是多少钱,是500千吗。不是,我记得刚出来的bto,1000尺就30万左右吧。。。

地价没有办法,这是不可再生资源,越用越少,当然会越来越贵。。。

你现在说政府卖地贵不好,可能后代就骂政府卖地卖便宜了,害的他们没有地了。。。


这话说的,新加坡median household income 是5000/month。您这大部分人10年就换完贷款,还是用的CPF是怎么算出来的啊。。。


ok, household income 5000/month, 那cpf是不是 将近 1000/month

要是bto的话,10年的月供是多少,也是1000不到吧,按1%的利息算,贷90%算。


别人的国家,福利不同没什么好讲

自己心里坦然点就好了。毕竟留着国籍,也有自己的算盘和好处吧

如果福利很重要,那就入籍咯

至于和上一辈,祖辈相比,某个方面来讲,可能全球的生活素质都下降了,包括富人。

你想啊,19世纪初,一个中产家庭,父亲一人做个邮局的小吏,一年一百来个法郎,就够供养一座房子,雇2个女佣,体面地养活老婆和几个子女了

民国时期,一个报社记者/师范教授比现在的正教授过的会差?人家至少家里还有佣人,老妈子,专职厨子什么。。。所谓的富人就更加不用说了

时势不同了,资源少了,地球人多了,欠发展的也慢慢发展起来了

想开点,过多几代,不知道地球要成什么样子呢?


地价没有办法,这是不可再生资源,越用越少,当然会越来越贵。。。
你现在说政府卖地贵不好,可能后代就骂政府卖地卖便宜了,害的他们没有地了。。。
==================================================================
地价在中国没办法,但不是新加坡。
因为,新加坡的地是新加坡人的。
卖贵了就会有地?


没看懂。 你楼上说BTO不是30万吗?一个月还1000要还几年?


回复 新公民 的帖子

新公民同学,不好意思,看完那个link之后,我承认,是我不好 ok? 我出生在天朝是很悲哀的事情,ok,你满足了吧。。。。。。

我不想再跟你说下去了。


哦,对哈,是我算错了,那一个月还1000,要还20年左右。


1% rate, 90% loan, 要还25年

您这1% loan的假设也不合理,去看一下过去十年的利率吧,不可能一直维持在那么低的水平。如果你按HDB loan 2.5%来算,至少要还30年。


“新加坡政府为了培养年轻人更多的创新能力,花了不知道多少心血和代价,您知否?
在硅谷花了多了$$$$, 创新局花了多少多少$$$$$请一些有经验的大企业家来指导新加坡年轻人,花了多少$$$$$$$$$$$$$$$$$$$来资助创业者。。。。。都是天文数字。
没有一个国家政府会如此重视和培养新一代的年轻人,可是你们大部分人不珍惜。
如果年轻人一代,只知道抱怨,只知道打政府工,一切的机会都会被其他国人的努力的人夺走
。Oops, 以后我们住大房子,以后我们开大大车子,宝贝,你可别生气,别抱怨:)”
======================================================================
新加坡人的未来,你们也不用操心了。你们也不可能会为我们操心,对吗?


我喜欢新加坡,生活在新加坡快10年。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操心是必须的!


你喜欢新加坡什么呢?


你不喜欢新加坡哪些呢?

我喜欢新加坡的地方很多很多,写出来又是很大一篇长篇小说。


我是新加坡人,你问这个不就是废话吗?


看来你还是不了解中国啊,中国的低价才是有办法的,因为地是国家的。。。

不是地卖贵了就有地,是地少了,所以地贵了。。。


恩,这个是我假设不合理,对不起。


那你说中国的高房价,对中国人民有好处吗?
不过,也不知是我不了解还是。。。。


这就是经历带来的观点的区别;你看到的是政府的这个那个缺点,想到的是这个那个抱怨。

你心里还有很大的一句话:都是你们中国人,抢了我们的工作


多来几个新公民就热闹了。哈哈。还是人家格局高,不怕房价跌,就怕政府学tg。。。pr就算了,你不入籍操心也没用。。


所以要实行廉价房,要学习新加坡的组屋制度。

但是中国政府的效率和廉洁度不成,比如说廉价房吧,大部分分给了高收入者和当权者,真正的低收入者很少。(不过,还真没有听谁抱怨过中国的廉价房贵的。。。)


大错特错,要是不操心,我们这么热情干什么。

任何一种选择都是有代价的,不代表我们到时候拍拍屁股就走人,剩下新加坡烂摊子一个,如果你这种思维,那只能说你的政治视野不够

像金融危机,先受影响的是外劳;这次大选,PR也开始受影响了。
我当然要关心了,PAP聪明的很,那会让我们有很多油水可赚;我们怕的是,像SDP这样的上台,实行一两个得民心的政策,啪,PR先完蛋了,然后你们自己也完蛋了;我们肯定是第一波受冲击者。

我对政治的关心,比新加坡人多多了,两年前PM LEE一讲太多中国人了,我立马就猜到要限制PR,限制房价,限制移民。
这次大选,嘿嘿,你看着吧,PAP要是在压力下做错了,你们新加坡人十年内就会迟到苦头


你又搞错了,我的房子贷款已经还完了。
不过,新加坡人就是不会只为自己的好处着想。

对不起,我只在这里提起房子与房价问题。
如果你要在深入地谈移民问题,我也无不可。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鱼,安知鱼之忧


呵呵,关键咱们赚的是新币,买的是新加坡的房子,要是新加坡垮了,几十年的心血就白费了。。。


举个例子,新加坡多少人知道
IBM在新加坡 Science Park II建设了服务器中心,知道是什么样的服务器吗?这和seagate一样可以benefit 新加坡至少十年
Seagate为什么要撤出新加坡吗
PG 和merk 要在新加坡建立研发中心
日本地震后,新加坡政府如何抓住机会吗


你又搞错了,我的房子贷款已经还完了。
不过,新加坡人就是不会只为自己的好处着想。
对不起,我的房子们基本都还清了,还以为你是个愣头青,看来还是有些年纪的,如果有社会经历,有认知,怎么会问别人:你操什么心?我当心操心,好吧,我在操空心,你满足了吧。
对不起,我只在这里提起房子与房价问题。
如果你要在深入地谈移民问题,我也无不可。
对不起,来吧,让话题更加猛烈点儿吧,我没在怕


就你自己所写的,是为新加坡人还是自己操心呢?
看好帖才回吧。。


恩? 鱼 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吧?


这也就是了,坦白点,说来说去也还不是为自己吗?


我是个很感性的女的,我在新加坡读书,结婚,生孩子,成家,立业,生活的时间几乎是我年纪的一半,人生已经跟新加坡连成一个部分了,你这个新加坡还真排外!!!,


这家伙,按照Onlinecitizen上的说法,No soul。
还以为我们是光站便宜不吃亏哪,和中国的愤青一样,只觉得自己如何如何了。

这里的PR,那个不被新加坡政府的政策折腾的难受过几次,牙噌噌的,吃了亏还得猛支持PAP,不就是怕比PAP还差的政府上台吗


恩,我们的意思是 我们要为新加坡操心,因为新加坡也是和我们利益相关的,当然,我们也为自己操心,这是必然的,难道你说这些,不是为自己操心。。。人的本性嘛

你关系新加坡,是因为这是你的国家,我们操心,是因为这是我们学习,生活,工作,奋斗的第二故乡。。。


没啥,我一直密切注意这部分人的看法,总的来说,他们希望赶走大部分移民,但又不希望都赶走,因为他们也知道这不可行。有些甚至更极端了

PAP的政策是赶走少数移民,留下大多数

我在观察,这部分人的力量有多大,如果能量大到像这次Ajun GRC一样,新加坡就真的待不了。


排外思想哪里都有,没有办法的了。


看了GOOD99的帖忍不住说几句。
楼主肯定是来新来不久的菜鸟,或属于炒房族一类。对新加坡的政策只是一知半解就在这里误道公众。
有关新加坡政府对买房的津贴是有条件的。
1,对首次申请政府组的新加坡公民为30K,家庭月入少过5K的另加30K 。如是第二次申请,就是看家庭月入是否少过5K,而不一定可以得到30K,没有第三次津贴。
2,如之前已动用过CPF申请政府组屋
第二次买房,那卖掉房屋的所得必须先还给CPF动用过的全额加利息。剩下的才归你。不知道你那里得出的几年买掉可得几十万。如非你几年后回老家放弃居留在新加坡。


越说越远了。。
请各自为自己的选择打算吧。我们拿不到中国永久居民证更别说公民了,也不能怪中国啊,各自国情不同。
一个国家照顾人民是天经地义,没什么好说的。


没那么不堪。我的同龄新加坡朋友大公司小公司自己开公司的都有。我觉得他们都比我厉害HoHo。


请定义“新加坡人”。。。


新加坡人肯定会比你们关心自己的国家。


这个绝对了。不知道这些也不代表什么。每个人工作和关注的领域不同而已。


这我同意,但是你说我们 不必操心,就有点过了吧。。。


说说,我留新加坡的要求

出一个和吴资政差不多水平,但要比PM LEE水平高的,就可以考虑留在新加坡,50年内没问题

如果一直是PM LEE水平水平的,只能保障20年没问题

按照我的估计,2016大选,PAP会输给多,2021开始两党平衡,什么时候反对党占优势了,新加坡也就无法呆了,除非反对党也出个像吴资政的人物,目前看不到


和他说干嘛。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会给自己ID起名“新公民”?

就是一个灌水的啦。大家一起灌灌就好。


一个国家照顾人民是天经地义,
这点我想在这的大家都同意。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受到 和 公民 差很远的待遇,而没有抱怨的原因。
因为我们理解政府应该先照顾公民。


不是 “新加坡公民”的意思吗?


回复 gemini2000 的帖子

哈哈,我老公今天还开玩笑说新加坡以后就分 白蓝 两派了。


你是中国人,你会在比如日本或者美国论坛上给自己起名“一个中国人”或者“真的中国人”类似这样的吗。
就是一哗众取宠的家伙。远而敬之吧。


地价没有办法,这是不可再生资源,越用越少,当然会越来越贵。。。
你现在说政府卖地贵不好,可能后代就骂政府卖地卖便宜了,害的他们没有地了。。。===seanjin
==================================================================
地价在中国没办法,但不是新加坡。
因为,新加坡的地是新加坡人的。
卖贵了就会有地?===新公民  

点评kendo7  99年不行,改66年呗,又不是永久地契,实在不行直接没收。。政策人定的,还能搞到没地了?  发表于 20 分钟前
North-West  所以,买太贵了,就是剥削当代人,卖贱了,就是剥削后代。你们坡人几代人好好商量,自己决定吧  发表于 26 分钟前
North-West  如果贱卖,当然地也是在坡人手里,但是只在1970年前出生的人手里,你晚出生几年,你愿意?  发表于 28 分钟前
North-West  地当然是新加坡人的,卖贵点,就不会让你的父辈都以白菜价买光,垄断的后代的地。  发表于 29 分钟前

++++++++++++++++++
kendo7你也知道政策吧?政策朝令夕改是最不好的,因为会有很大的行政成本

简单点说,如果把地都贱卖了,你林伯这一辈可能都是住landed,但是到了你这辈,政府就没有办法从一级市场供地了,因为都卖光了。所以z世代什么的都得在二级市场跟年长的同胞那里高价购买

不甘被剥削的话,那就只有向政府施压,把landed无偿收回?把人家的999年变成66年,这不是割裂社会,父子反目吗?而且是违宪的,这样的投资环境,外国投资者会怎么想?

好了,不强制收回,政府出钱买回再贱卖给这一代。收购价钱低了屋主不干,高了的话就榨干国民经济,全国为了房子而活,积压经济活力。

土地这种东西,就像印钞,一旦大规模放出,就很难再收回。所以,我觉得和香港的勾地政策相比,新政府保持土地储备,有规律的勾地/重建/发展,是更好的。


呵呵,现在下结论有点早了,呵呵。边走边看吧


鱼爱洗澡 :堪不堪不是我说的,是新加坡老人自己说的,年轻一代少了老一辈的奋斗精神。  

你什么看到过老一辈说新一辈的好?从中国到欧洲再到北美,哪一代不是觉得下一代不如自己。。就这么一说而已。


这帖子里女同学太多,不扯了。。。最后请求新公民好好教育鞭策一下zf,不能堕落啊,目标还是向欧美看齐,千万别学tg的和谐手段,不然再建10个ibm研发中心也没用,那样人才真走了。。

回去上工了。。。


kendo7  消息挺灵啊。。pg先把日本关了,2年后才全过来。。merk这种免税10年,你晓得不?  发表于 4 分钟前
——————————————————–
嘿嘿,我的优势,在于大局观,这种产业趋势,抓住了就什么都好办,抓不住,那就惨了,所以我虽然恨PAP,但还是赞同它,它的反应速度,太快了

不过,PAP其他产业化,如生物制药,动画,纯属扯淡,除非他找移民来做,否则没戏
PG 的规模大,Merk只移了一小部分;你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共享下

免税十年,新加坡都这样的,10年过后减10%所得税


其实大家都清楚,那些IBM研发中心之类的里面雇用的外国人(含PR)超过3/4,工资的一半还都是政府(EDB)出的。。


你确定一半都是EDB出的?EDB一年才多少经费,你算算这样能够养几个?

给些好处吸引跨国公司过来是现实所为,但是说“精英卖国”,请企业回来自己养着,那就谬之千里了

慎言啊


新加坡这一代的素质,吃苦能力是没上一代好。这是历史潮流。没个富裕国家的下一代,都相对没上一代好,没办法,没人愿意吃苦,换我一样

Enmer你还小,没感觉。
例如,和我拿同样工资的,我一个可以顶4个新加坡人,这没办法,中国不发达,所以个人会更努力,相对能力也就跟出色。

可是我回中国,发现想我这样能力的大把大把,顺便说一下,我做的领域,我在中国做到顶级了,整个新加坡,澳洲没有比我更好的,可中国有大把大把和我一样出色的

小小自吹一下哦


在类似好几个公司做过了,每一家都拿EDB赞助,工资一半外还有培训仪器等资助,当然有合同的。基本上每个公司到时都有办法再忽悠新合同的。这个应该不算什么秘密吧


回复 seeyu 的帖子

说真的,你真是一知半解:

看了GOOD99的帖忍不住说几句。
楼主肯定是来新来不久的菜鸟,或属于炒房族一类。对新加坡的政策只是一知半解就在这里误道公众。
有关新加坡政府对买房的津贴是有条件的。
1,对首次申请政府组的新加坡公民为30K,家庭月入少过5K的另加30K 。如是第二次申请,就是看家庭月入是否少过5K,而不一定可以得到30K,没有第三次津贴。
歇歇吧.不说你全错,问题是错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谁告诉你首次申请政府组的新加坡公民为3万? 这里谈的BTO,是没有任何津贴的。你说的那个是resale;另外,第二个津贴是变化的,不一定3万,最低1500以下的是4万。BTO的‘津贴’是直接在房价里面了。就一楼的例子,30多年的房子是70多万,附近的新的BTO的价格是50万。简单的说,新的房子当然应该比30多年的房子贵,所以市场价格应该是80万以上。你自己算算,政府已经直接津贴了多少钱?30万!
2,如之前已动用过CPF申请政府组屋
第二次买房,那卖掉房屋的所得必须先还给CPF动用过的全额加利息。剩下的才归你。不知道你那里得出的几年买掉可得几十万。如非你几年后回老家放弃居留在新加坡。
还给CPF动用过的全额加利息!但一楼的例子有没有看懂?我说的是你直接拿20万现金。
你如果不懂,我可以演示给你看!买50万卖70-80万, 多出来的. 这是完全建立在“还给CPF动用过的全额加利息”的基础上。这个根本就不用提出来,地球人都知道的!我这么高水平的还会笨到这种地步?


据我所知的政府,给你一毛,你一定得吐出一块来,而且条件多多

一般给税收优惠等“安家费”的比较多,真的给工资的我没怎么听过,就算有也是暂时的,不要讲到在“养”企业一样

同理,中国,中国台湾也是批园区用地等等的来吸引投资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你不用说什么,我在新加坡20多年,申请过2次组屋,第一次是resale 在1992年。而第二次是在上个月DBSS 算是第一次申请吧!你来新多久?别再误道别人。说我无知你还不够格!


你猜多久?

我不知道你要说什么?什么时候给你3万津贴了?另外,你是否承认你的第二个疑问根本不成立?

谁说你无知了?有点良心好吧


说实话,我没看懂Seeyu要反驳99什么论点。。。
这楼里就说了几件事:1) 相比以前,新加坡现在的转售组屋价格及可负担性,2)新组屋的价格及可负担性,3)相对购买转售组屋而言,购买新组屋从政府那里实际得到的实惠 等等


排外?
我是看到很多人为了自己的房产利益而无理的说新加坡人不是才出声的。
请看看之前的帖,是我来排外还是你们先说新加坡人的不是?


那里写着有合同的尾巴,看来也没那么神秘。大学生不很多也是奖学金bond

EDB以前经常登广告招人去美国学习。不过估计国人不够,全是很高科技的东西。这就是现实:人家可以来投资,但如果没有合格的人能够雇佣,给钱也没用啊。希望全新加坡人都合格,可惜不现实。


没有什么,有时候冲上了,正常。大家担待

这里其实我只谈谈房子。我都不谈房价,因为那虽然是affordable,不过很多新加坡人不同意,咱不说。

其实我说的,确实有个缺陷:既你的稍微降低你的要求。我看也没什么人看出来。

但玄机更深:如果没有政府津贴,你即使降低要求,大屋换小屋、搬离市区,你还是得不到我说的现金。现金,是因为政府up-front津贴了,其实蛮有意思的。这种津贴,不管房子上升还是下降,都是secure住的。不象买转售的,下降了你在怎么换还是亏本;买转售的,你大房换小房,却赚不到我说的现金。因为政府已经送到你手里,只是看你怎么实现它而已

更更重要的是,我根本就没有提新房子的价格,5年后肯定超过30年的转售组屋售价的10万以上的事儿。其实,这才是真正重要的:既你不降低生活素质要求,你还是能实现、享受到政府的津贴!

有点复杂,所以我没有在原来的帖子一起端出来。


只能说算中等。 过高的过低的都很多,拉平差距


过5年可以申请,少一天都不可以。


这个论坛大部分人来自中国,正如你所说,被骗长大的,羡慕你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有这么好的生活还把满足。我从回复你的第一个贴里面就说:我们成长背景不一样,观点自然不一样。你反击我,说我们没必要为新加坡操心,我才说你排外。


你就不能买小一点的房子?(四房也就23-29万)或者,收入就不增长了?

而且,你买了以后,按我前面一楼说的方法,卖-买一下,保不准就是10-20万现金,您还担心什么啊?

如果再不放心,你5年后再BTO一次,你看能赚多少?比比你等着房价下跌到10年前再买,你看看哪个希望大?

俗话说:人物远虑、必有近忧。我看,人眼看着脚,赚不到钱


回复 新公民 的帖子

这话说的,不是很多人大人小孩都入了籍。大家当然都希望新加坡好。


说道排外,刚看到的
http://www.temasekreview.com/2011/05/11/prc-new-citizen-suggests-running-for-election-to-influence-paps-immigration-policy/


呵呵,看看评论更shock


有些新加坡人的想法是极其狭隘偏激的 — 但愿我这句话不会被误读
那个论坛为了反对执政党已经有点沦落到无所不用其极了


没担心啥,只是说楼上有位说多数人都是10年只用CPF就把贷款还清了是不太可能的

一楼的贴有个问题,好地段的BTO太难抽到了,要赚那20万人品要求极高


哈哈,小心明天这句话 就被那个论坛 引用来大作文章了。。。


有啥shock的呢,哪个国家不排外?去澳洲加拿大看看。这里就网上发发牢骚,相信各位的新加坡朋友至少表面上还是蛮友善的吧


其实话说回来,一个国家在10几年里人口从300万增加到500万(60%+),而且全部是靠外来移民填补,估计在其它国家早闹翻了,新加坡人已经很平和了,hehe


种族主义者是社会进步的耻辱。奥巴马都当美国总统了。


为啥shock,你要分析不满人群的特征。
例如,台湾独立,如果年轻人喊喊,没用的;如果中年人喊喊,你要分析了,如果李登辉喊喊,你赶快吧

这是我最近要研究的,初步看起来是年轻的特定种族,敏感,不详细解释
有个观点特可笑,它要把已经转为公民的新公民也要区别对待,我一下就明白,什么人在讲话了


看完了,完美的符合我的猜测

1.反 共 类
2. 反 中国 类
3. 由亚龙 反对整个中国 类

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多,纯英文名字较多,其他宗族少
主要主张,几乎没有,直喊新加坡是新加坡的,其他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人提出,WP的那个女的,是去年加入公民的马拉西亚华人

我原以为应该是那个邻居民族抱怨的多哪,哪想到,本地华人也这么多抱怨,奇怪哦,想什么哪


既然来了,就要入乡随俗,吃新加坡食物,交新加坡朋友,说新加坡华语。

最傻的是在公共场合(电梯,MRT)  用翘舌的中文在那里高谈阔论。把国内国内挂在嘴上,

人家不讨厌你才怪。:curse::Q


长篇大论的,我已经看不进了,好悲哀啊:'(


10几年?到底多少年?告诉你,整整20年。其中100万是本地居民

20年全靠外来移民填补?你真能胡扯?你敢说新加坡死的公民比出生的公民还多?你可以反思一下吗?

如果你是中国人,我真的要说你一声笨!


回复 gemini2000 的帖子

前面还没机会恭维你,佩服。这里不得不再次佩服。比我高!


要关了。
创办者是著名的[关键词屏蔽]。以前专拿什么外来女人的事情来批判。听说是去年,有一段录像,是疑似创办者的。不知道是否有关,最近说要关了。


说一下我被人说成的“极端”的五房,否则会被人歪曲:
一套1978年一手3.5万,2010年一手50万,22年长14倍;
如果说4房,有同学讲过,9K,现在25万,涨了26倍;
如果说3房,涨幅应该在30倍到40倍。
我用五房组屋的例子,已经是涨幅最小的;如果用4房的为例,那涨幅更大,收入增长就更没法与房价涨幅比了。
前面有同学说得比较准确,那20万得利,是ZF给的实惠;决不是有人讲的补贴。而且我前面已经讲过,这个得利需要很多前提条件,不是想当然就得到的。比如,移民政策收紧,没那么多人买组屋,组屋价格会马上下降,50万买的,可能都卖不到50万,还赚谁那20万?
还拿8千收入说事,组屋本来就是照顾中低收入国人的,年纪轻轻的有多少8千收入的?有人自己用极端的事说事。
整一个一点也不靠谱的说法。


我小时候一碗牛肉面 2毛五,现在4.5,涨了快20倍。
哎,如果人生可以重来,而就先在小时候吃够牛肉面,囤积黄金,那是多么幸福的生活啊


淡定,淡定。任何国家国民都有排外情绪,外来移民也常是easy target,特别是大选期间被拿来大作文章,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其实PAP比谁都清楚,外来人口对新加坡的贡献与重要性。当然,也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和国人情绪反弹。这个度还真不好拿捏。

政府开出良药,还要做到不苦口,难为啊。


回复 gemini2000 的帖子

牛肉面可以不吃,房子不能不住。
组屋是最基础的公共福利产品,不能沦为投机赚钱的商品。
新加坡这几年物价上涨,其中居住消费上涨也贡献了不少。住的贵了,人自然要去多赚钱,人力成本就上去了。


房子当然可以不住

中国不得不买房的原因很简单,子女,户口罢了。要不然,我在北京就一直租房了


不住房子里,那住哪啊?租房也是住房。
新加坡有很多人租房住,租ZF的,私人的。
ZF推出组屋,是实现大部分人“居者拥其屋”。但现在,感觉有组屋商品化的倾向。


看不懂。“既然来了,就要入乡随俗,吃新加坡食物,交新加坡朋友”,。。 这些便罢了,怎么还要学说“新加坡华语”?那些来新加坡的洋大人们是不是也要照顾一下国人脆弱的心灵,公共场合别说卷舌的美语或标准英语,只能说Singlish呀?

关键还是心态。别整天哭着喊着“谁拿走了我的乳酪?“,看外来人不顺眼的。。。。把竞争关在国门外不等于竞争就不存在了,不是吗?其实PAP政府是可能是最照顾和讨好公民的政府了,天朝在这方面要有一半好,移民的人都少一半。你看看其他国家对公民和PR的区别就只是选举权。


你能讲卷舌的美语或牛津英语在新加坡会加分哦。。。
😀


能好好说话不?

total population 5.08m
citizen: 3.23m
new citizen from 2002-2009: 0.13m (i dont have data for new citizen before 2002)

so out of 5.08m, original Singaporean is about 3-3.1m, the rest are new citizen, PR and others (~2m)


回复 mppp 的帖子

go and check Singapore statistics.

Even you don’t count PR and new citizens as local residents, do you still think, among the PURE PURE ORIGINAL Singaporeans, there have been more died than new born babies in the past 20 years?


回复 mppp 的帖子

and another question, do you think there has been no PURE PURE PURE Singaporeans giving up their citizenship?


回复 yishun2009 的帖子

你说得不错,但那只是第一点。第二点,是要通过房屋来分享国家的增长!否则,干脆大家租房子。gemini2000讲得不错。

所以,国家要让你第二次以便宜的价格买房,否则,买一次就算了,为什么要给你第二次津贴?就是要让你有机会兑现第一次的津贴以及房屋上涨部分成现金。问题是现在上涨太多了,大家得到的钱太多了,反而让人觉得商品化。所以,是国家发展的太好,大家都有太多的钱赚到满满!

这在我的那个新帖子里提到。原来我也想,取消第二次买新组屋的机会,后来想想,明白了

政府的政策是很周全的。全怪现在没有房子


算他每年一千吧,20年2万,争论小数点后三位有意义吗?


回复 mppp 的帖子

but you say ALL.

How much is insignificant? ALL means 100%. Please tell me how many new born babies and how many die and how many renounced their citizenship.

Why don’t you count the new citizens and PRs?  I thought Singaporeans deem those Malaysians >50% of new immigrants as their kins.:loveliness:


总算明白了原来您是对我说全部有意见。ok,说话不够严谨,收回,改成almost可以吗?

PR和新公民都是移民啊,当然不一样啊。


回复 mppp 的帖子

BTW, there were NO Singapore 50 years ago! There were many many immigrants and they are Chinese citizenship or some others. Those Chinese citizens became PURE Singaporeans or Malaysians. that’s it.


我帖子的本意是这些年的移民政策在其它国家民怨更大,新加坡人已经算是平和的了,that’s all

在其它国家新入籍的公民或拿绿卡的也都叫Immigrants吧,移民又不是什么丢脸的事,也没说贡献就小了


我同意你的说法
相对而言新加坡人的表面工作做得已经非常好了。
我也相信所谓的“排外”很大一部分是”Loser”


真累啊

new citizen是公民,也是移民。有问题吗?在其他国家也是这么说的吧。


我喜欢数据说话:
1990 vs 2010
Total population: 3,047.1 to 5,076.7
SG Citizens: 2,623.7 to 3,230.7
PR: 112.1 to 541.0
Non-residents: 311.3 to 1,305.0

另外一个趋势是与马来和印裔相比,华族的生育率低得多。


组屋价格大幅上涨是经济好的原因?太牵强了。
主要原因是这十年来,尤其是2004年到2010年,大量移民涌入,推动组屋(入门级的住房)价格节节上升。十年来人口增长1百万,对于一个地小人多的弹丸之地,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这是一个决不可持续的人为推动,决不是经济自己的正常表现。难道下一个十年,再来个1百万人口增长?6百万?把房价再推高一倍?难道PAP想在2016年再失去3个GRC?
这种组屋价格永远上涨的假想实在太危险了。


One more interesting thing, 政府有release过citizen only的unemployment rate 吗?


同意

1,说真的,基本什么地方都排外。这里的确也算平和了,香港歧视内地人说不定比这更厉害。

2,所谓,相见好,同住难。同一屋檐下,的确难免会摩擦,不要往心里去就好。
人家想什么我不管,但是说什么,做什么我在意。and vice versa
所以, 表面大家能互相尊重就好了

3,所以,诸位要是真的想SC/PR关系更和谐点,中新友谊更热乎点,就尽量克制一下,别在气头上互相冲撞了。其实,大家都明白,细枝末节也没什么好辩的

4,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就算真的有一小部分人素质很差,是“loser”,极端仇视移民,我想也不必听他那支笛,随他起舞,有些东西不需争论。与他们对骂,反而遂了他们的意

5,同时,我也反对划分人群,贴上标签的行为,很多时候分类并不够准确,而且产生stereotype,容易带来偏见,很容易把人性带到丑恶的一面!
所以就算是底层的本地人,叫他们“loser”什么的也未必公允,有的眼光比较狭隘,也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所影响的。

希特勒当年就是这样stereotype犹太人的,所以热爱德国的人民都恨不得把犹太人处置而后快,这也导致了这个国家和别国的悲惨命运。不走这步棋,现在整个世界的格局都不一样了,美国会第一个发明原子弹?

6,说到偏见,好比如果你是独生子女,叫你垮掉的一代你愿意?你是大学生,叫你“眼高手低,不知天高地厚”,你愿意?

7,大凡容忍偏见横行的人,往往都是借着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比如,我们常常听到一代不如一代,但是我们很少听到我的儿子不如我,我的下一代不如我这代,为什么?潜台词就是,下一代没用,我才有能力,我的儿子比我更有能力,我的儿子比你们大多数人的儿子强!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自己儿子有比较真实的了解及判断,对其他孩子不了解,也不想了解,看到别人孩子发型古怪点都觉得无药可救)

8,同理,一个巴士上,可能90%以上的人都觉得自己比其中50%的人要优越些,但是逻辑上来讲是不可能的

9,最后,大家都和谐点吧,真的


你说哪里呢?你不针对帖子回,也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说出来我告诉你

你说得不清不楚的,让人真的是不好说。


回复 mppp 的帖子

don’t know what you want to know. search, and you must be able to find it.


回复 North-West 的帖子

同意。

昨天那个新加坡人在那里反问,你们会关心新加坡的未来吗?

我们正是关心新加坡的未来,才在这里讨论。如果按既定方针,我知道新加坡有生之年会怎么样;如果change,当然好,只是我不知道20年后会怎么样。

我聪明有钱,但不能保证后代不被穷小子超过,除非不断前进。就这么点意思。


今天坐德士和司机聊了起来,这位大哥9岁从马来西亚来新加坡,以前做外贸,72年买了套政府的新楼,宏帽桥5房,当年花了3万5,听他说现在能卖60万,他的孩子在住。那么旧的楼,我问他为什么不卖了换盛港榜鹅的新楼,他说这样换没意思也赚不到多少钱。
可能他是从大马过来吧,他很欣赏李光耀,新加坡这几十年来比马来西亚发展得好是政府的英明。
他说他现在退休了架德士,每个月能赚三千多,很满足了。
我问他为什么那么多人投反对党呢,他说那些都是年轻人。因为这几年房子涨得太厉害了。


你可以认真一点吗?可以自己查查嘛?你知道每年多少小孩出生嘛?

说真的,我知道有些人喜欢随嘴说,但,请有一点谱,好不好?拜托!

跟我争的就这么多不负责的人。我自己觉得我真的很“傲慢”,什么都是对的,我也觉得自己很悲哀,吃饱了撑得


查了啊,过去3年平均每年1000人放弃国籍

其他数据都是for resident的,找不到citizen only的数据 (unemployment rate, birth/death rate),您能找到吗?


“昨天那个新加坡人在那里反问,你们会关心新加坡的未来吗?”

对不起,请别扭曲我写的。原篇改了,请看以下。
你认为这样写法是对我国国人的一个尊重吗?

[“新加坡政府为了培养年轻人更多的创新能力,花了不知道多少心血和代价,您知否?
在硅谷花了多了$$$$, 创新局花了多少多少$$$$$请一些有经验的大企业家来指导新加坡年轻人,花了多少$$$$$$$$$$$$$$$$$$$来资助创业者。。。。。都是天文数字。
没有一个国家政府会如此重视和培养新一代的年轻人,可是你们大部分人不珍惜。
如果年轻人一代,只知道抱怨,只知道打政府工,一切的机会都会被其他国人的努力的人夺走
。Oops, 以后我们住大房子,以后我们开大大车子,宝贝,你可别生气,别抱怨:)”
======================================================================
新加坡人的未来,你们也不用操心了。你们也不可能会为我们操心,对吗?]


这个只有到2006年的统计,而且也没有失业率的数字。。


怎么样才算是新加坡人?必须父母都是新加坡出生的吗?那请问你的父母是新加坡人吗?那你的祖父母呢?
————————
我说这个并不是要挑起口水,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同搭一条船。屋檐破了都淋雨,船儿沉了都落水。为什么你会担心屋檐会不会破、船儿会不会沉,而别人就不会担心呢?


One more interesting thing, 政府有release过citizen only的unemployment rate 吗?
======

1)你问的是政府有没有披露过新加坡公民的失业率而没提具体要2006,2009还是2010年,我的例子已经告诉你政府发布过
2)看就业率的定义。就好比是100个人,后来死了3个,问现在存活率多少,转个弯就不就算出来了?

要做到交流无障碍还真是难啊


我问的是100万增加的人口中,多少是纯新加坡人?

因为你说almost/全部都是外来移民。我想告诉你,你的almost也是错的。只要你记得这5年有多少人第一次有投票权,你就知道你是怎么错的了。20年该多少人啊?这个没有什么外来移民。


回复 lz394 的帖子

不难,只要造谣,肯定传得快。对真理,难。


我绝对尊重。我没有说原句,意思是否差不多?唯一差别是新加坡还是新加坡人。如果您觉得新加坡不能在字面上代表新加坡人 或 新加坡人不能在字面上代表新加坡, 我道歉。


拿新加坡护照的就是新加坡人。
我的祖父母也用不着你来关心了。
你们可以为自己的利益打算,不过请别无理的批评我国人民。


你好,请问你怎么知道这个帖子里的那些不是持新加坡护照的呢?


另外请你指出哪里有”你们可以为自己的利益打算”及”无理的批评我国人民”的语句呢?


我为什么要知道那些持新加坡护照?


既然你对大家的情况并不了解,何必说话那么不客气呢?


只看到就业人口中60%是新加坡人,没找到新加坡人的就业率或失业率


你很客气?


你觉得呢?


20年人口从300万到500万,以新加坡的生育率,当然基本都是靠移民拉上去的。楼上有人贴了数据了啊,citizen增加了60万(其中包括20万左右new citizen吧)

1990 vs 2010
Total population: 3,047.1 to 5,076.7
SG Citizens: 2,623.7 to 3,230.7
PR: 112.1 to 541.0
Non-residents: 311.3 to 1,305.0


请自己看这两篇与大选相关的帖吧。


不知所云。


我看过了啊,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针对性的尖锐语句。所以才请您指出的。
要和谐才能进步啊,这个不是我们的总理说的吗?


新加坡人很好,真的很好。

如果按某些人的糊涂逻辑算得话,那大多数人不算新加坡人(父母不是嘛)


外劳也被你算移民了,你厉害还是糊涂?


实属正常


那是因为某些人自己都没有搞清楚
包括某党的那个刚入籍一年(没记错的话)前马来西亚女。


真没看到,麻烦highlight一下。不是指table3吧


回复 新公民 的帖子

我们只讨论房子。

PR没资格买新房子、只能买贵的,没资格享有转售的津贴。您承认政府津贴了公民就可以了。没别的意思


政府官员是了解民间‘疾苦’的
老百姓大部分是短视、贪得无厌的,就像穷人一定是比富人多的
反对党也是很会挑起人民内部矛盾,分化族群,抢穷人票的
政府内心是着急的,也是有口难辩的,所以最终也是手忙脚乱的
政府知道人们贪婪的深渊是没有底的,穷人均富的革命思想是有增无减的,增加福利大家是会一起玩完的,虽然自己是高薪的
所以结果难逃一个规律:劣币驱逐良币

这就算其中之一吧。。


父母拿那里的护照就是哪里人。聪明人该不会不明白吧?


合着多了这100万在这么个小岛上不用算的?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请允许我说一句。
以上的话其实适用于任何国家甚至于小群体。


你那第一句在哪里出现?不知所云。

不过经济不好吗?为什么5-10被的人认购你认为那么贵的BTO?

引用: 说的有理,驳斥了某人的卖房大赚论。
笑话。人家还说李光耀好呢。

房子不赚,大家别买。那些有了房子还要认购BTO的肯定疯了


或许你要去查查字典。;P


50年前有新加坡护照?


这里火药味很浓啊,大家消消气。

新加坡这几年房价的增加过快(远超过经济增加和个人收入),使本地年轻人倍感到了买房压力,这是不争的事实。大家可以随机去问一下年轻人就好。那我身边的例子,一个朋友,05年买3房总价13万多,2手,10年他卖掉回国,房翻倍都不止。
这给新加坡年轻一代就很明显的感觉到了压力,或许他们也是06,07年开始关注,等想结婚了,房价在不停的飚升,而且不带停的。

所以说早几年买的都笑了,现在的有怨气,也是很正常。所以这次本地年轻人对PAP会有意见,不过新加坡人再怎么痛苦,比起在中国挣扎的百姓还是幸福很多很多的。:lol


那,请问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在说废话吗?如要强词夺理就没意思了。


移民的定义都搞不清,辩论还有什么基础?


为什么你不问我50年前有新加坡吗?
再说,我们讲的是现在。


2003 number of HDB flats: 874,183, Resident Population: 3366.9
2008 number of HDB flats: 884,920, Resident Population: 3642.7

五年里多了1万套HDB, 居民人口多了28万,supply/demand apparently plays a key part


我的帖子说了20年人口从300万到500万,这不是很明显包括所有外来人口吗


你的父母拿新加坡护照–所以你是新加坡人
你的父母拿其他护照,你拿新加坡护照–所以你是拿新加坡护照的非新加坡人
你拿新加坡护照父母的父母拿中国马来护照、中国护照或印度护照,所以你的父母是马来西亚人、中国人或印度人。。。
乱不?


外劳也算移民?大家看吧。

就算算上,200万。公民50万,那150万也不能说是almost全部,甚至是信口开河的全部。


呵呵:P
人贵有自知之明
共勉


您这辩的有意思吗?

无论过去、现在、将来、永远,一个人的父母永远是她/他的父母。说到一半就转换话题了,咳


你似乎不懂护照的含义,当你放弃中国护照后,你可以合法的随意回去中国与长期逗留吗?


非要撂出来一个经济问题 。我追问他。

你这却冒出来多少套房子。我等他。

but, for your question, I am happy to take. I am very kind lah.

go back to check which figure is abnormal, number of new flat or new settlers. I think the punishment has been given as MBT marginally win the battle and WP made the breakthrough.

btw, are you pure Singaporean?


我不懂,你懂.

怎么又谈到了放弃. 受不了了.


有道理的.


有些人笨到完全错,有些人就是乱写几个,没任何建设性。


真不知道你们在辩论什么?


干脆卖都只能卖给HSB, PR 买跟HDB迈二手,价钱都是HDB 掌控就没那么多问题了。 反正估价也是HDB 给的


坡人蛮幸福的,要珍惜


现在新加坡好像很少有夫妻做工30年还完的吧。
据我所知10年内还完的很多,还是卖了又买中间获利的成分很多。 


我要回答,我要回答。 
20几岁买房买车普遍吧,贷款也好,现金也好,总之靠自己。 中国行吗?我们讲的是大多少人。 


对。当时那位举了一个特殊例子(五房靠近市区),我就就此解释,即使这么贵的房子,一般人还是负担的起的。更不要说原一些的了。

有人在那里喊房子贵,是比以前贵。问题是,哪次BTO不都是抢疯了?现在主要问题是没有房子,而不是贵不贵的问题

上次还看新加坡人自己写的,不是负担不起,而是乱来。月入15k的,买5房,几年就还完了;同样的同事,月入1.5k,他也买5房,结果可想而知。


政府不仅要人们有房子,而且要房子逐步增值、与国家共享增长!

前一点很容易,后一点,现在遇到特殊情况了:近十年房子盖的太少,导致没房子买!不然,政策是完全成功的。


哈哈, 挺写实的。 然后1.5K 买了5房的向政府要补助。
好像今年财政预算曝光的那家马来人,生了5个孩子,一家7口住5房。 老公一个工作1200养一家人。 政府给与特别补助。
我怎么觉得这种家庭自找的呢。。没那么大的头还带那么大的帽子


确实是。 来超过10年的应该都有同感。 刚来的时候国人甚少, 街上听到个讲流利中文的老乡都要多看几眼,觉得挺亲切。
现在上街,感觉走在中国一线城市,哪的方言都听的到。 


是这么个理。讲中国人就好, 上海人不排外??北京人不排外??来一两个还好, 多了, 哪里人都排。。


‘学’ 用的不好, 他可能是指口音多少改变。 
话说在澳洲呆了10几年的移民,讲一口澳洲味英文; 在英国呆了10几年的移民讲一口喘证英文, 很普遍吧。在新加坡呆了10几年的移民怎么不可以讲一口新加坡味的话语。。
口音跟环境改变很正常吧。除非接触的都是老乡


这贴短短几天顶的好长, 终于看完了, 看来大家对移民问题特别关注呀。。


大家讨论的好热闹啊,我也来说几句。
关于房价: 如果hdb能够控制房价以很缓慢的比率在增长,不要跟着外面的market去涨。那些投机炒房的无利可图就会罢手,不急着买房的也可以等等再买,因为房价基本维持在那。
我相信很多真正需要买房的pr/sc会受益。
关于移民:zf为了拉动经济需要大量引进外来人才,但这也确实造成了交通,医疗,一些列问题。希望在产业结构上,能够转型,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加工业,应该转移。现在开了赌场,应该好好发展旅游业来弥补mfg的缺失,同时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关于去留singapore: 脚长在自己身上,觉得在这边生活的自在,就留下,不舒服,就回家,没什么好讨论的。不过,大家眼光应该看远点。。。


很高兴看到本论坛引来了【新公民】的加入,
说明本论坛的知名度提高了啊。
也说明本版的帖子有水平,有深度,有含金量,
引来了贵客当可喜可贺。

热烈欢迎【新公民】来到本版指导工作,视察民情。

各位老会员可否虚心热情、洗耳恭听、友好招待?

一个国家,开放了;一个论坛,也不可固步自封,论坛也要改革开放,勇敢地走出去和虚心地接纳。世界人民也好,网民也好,都是坐一条船的人,唇齿相依,荣辱与共,大家都要和平相处。

请大家牢记【种族和谐】,【世界大同】。

网络无国界:“我可以不同意你说的,但是我誓死捍卫你发言的权利。”


赞成!
支持斑竹的意见。

1,我是不太希望看到大家意气用事,针尖对麦芒的

毕竟,带情绪的话在气头上在蹦出来的,但是吵完还是各自心里郁闷,没意思。而且隔阂还会越来越大。

2, LKY当年在奠定新加坡价值观的时候,有其中一条就是种族和谐。任何课题都可以作为议题讨论,唯独种族问题除外,就是要避免社会割裂,一旦搞民粹主义,就很难破镜重圆,重新团结。这不能说不是高瞻远瞩的。PR虽不是公民,但是道理相似。

3,所以,大家讨论时多一些政治敏感性。毕竟这是公共论坛,一旦断章取义的被转载,倒是有违大家的本意了


热烈欢迎【新公民】来到本版指导工作,视察民情。

===================================
小声的问一下,来的是不是‘五条杠’:P:(


主要问题是现在没有房子,然后大家还特别有钱(否则,BTO不会有那么多人去买)。前五年建的房子还不到现在一年的一半。

政府先解决那些确实需要立即要房子的就行了。三年以后,房价肯定下跌(几万房子出来);现在,你没有什么办法让他下跌。

外劳,说真的更难说,盖房子要人,海事业要人(前天炸死两个全是外劳),修地铁要人(不过DT三期可能不会建了)

PR,减少,这样高科技的行业可以减少了,呵呵。旅游,如果不是开了赌场,加上中国人到这里来赌,呵呵,难以发展。太热了


某人总是拿很多人去BTO来说明现在房价不高,大家能买得起。
这其实是个很天真的结论,不值得对敲。
那个人同时也在讲,现在是没新房。这个是原因之一。
没新房,压制需求,房价上涨,ZF有话语权,形成卖方市场,所以房子吊起来卖,但比公开市场低30%, 多好的价格啊!少量的房源来促使刚需的大家抢着来买,给人以房价便宜的假象。
所以,很多人去BTO, 并不是房价低的表象,而是刚需太旺,人们不得不去购买的原因。
还要再次澄清,某人歪曲我提的5房的例子,我的目的只是用来证明收入增长远没有房价涨幅快;通篇没有BTO什么5房的意思。而靠近市区的老5房(30多年)组屋很多,并不是什么稀罕物种。
而那个某人去用什么月入15K买5房的极端例子来说明买房购买力,可见某人的黔驴技穷了。


真莫名其妙,我举个例子,是新加坡人自己说的,而且是15k买5房和1.5k买5房的互相对比。你看不懂拉到。


从98年以后,房子下跌了多少年?4、5年有吧?大越下降了有30%以上。不久那么回事呗,政府又缺了什么钱?不存在这种问题。

唯一的后果是政府不敢盖房子了,所以,纠枉过正,导致后面5年没盖什么房子,经济又那么好,导致另一个极端产生。

房价贵吗?让市场说话。现在的问题是没有现房,等几万BTO出来的时候,就有估计50%以上的二手房出来。政府是不想他下跌,但如果是真的下跌,政府也管不了(参考98-05)。

至于long term solution,你说的经济还是房子?但房价小幅下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当然,如果通货继续飙升,那谁也挡不住。


有些人现在又说那个例子不好,说没提过买新新房子。那50万的价格是我编出来的?

好啦,重新来。Yishun的那个项目,上次提出来过。有人不相信BTO四房 只有20多万。叫orchid什么的没,4房23-29万售价。同一条街的88年的四房大约是30-35万。差价是多少,大约8万,这还没有考虑房子新旧。如果计算23年的屋龄进去,差价应该在15万左右。

这个不用说了吧。这是无可置疑的。

政府为了让你能兑现这个15万左右的差价(是现金),因此允许你第二次购买新组屋。至于怎么实现这个过程,在一楼的第二点里已经提了。看不懂不负责


刚刚获悉李光耀和吴作栋两位资政宣布退出内阁!!!

心头一震!

百感交集……

忽然想到那些伤心的父母--
含辛茹苦 养大孩子 照顾孩子 宠坏孩子
最后,稍不如孩子的意 招来责骂与反感

生活在巨人的背影之下太久的新加坡人,
真的准备好了吗?离开巨人的日子……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唉~老头子,真倔!

这就是他所说的让人民“后悔”吗?

网上的、民间的怨气令他心灰意冷了吗?

人们内心对他的尊敬与热爱真的消失了吗?

一定要他离开,才知道依恋与难过吗?

这样的人离开,新加坡就强大了吗?

还有第二个李光耀吗?
……

打到这一行,我已泪流满面!

原本以为,他会在人们的歌颂与爱戴中离开

他配得上啊!

因为,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新加坡

他热爱的新加坡人 让他如此伤心!


回复 xuemei166 的帖子

现在好了,把活招牌给玩砸了.


不要太悲观啦。要相信他离开是有信心的一种表现,他会放任国民不管?不会的。有流动很好很正常。


他这么老了,没有必要玩花招
国际声誉、政治生命不是拿来赌气的

说的 应该是最直接的心里话了

我也是第一时间,写下最直接的感受

虽然政治令人讨厌
但是眼观鼻,鼻观心,还是看得见真实


房地产市场的暂时疲软,那是遇到了经济危机,犹如当时的海南房地产业的破灭。但是现在的情况,短时间bto还是供不应求,zf也不能盲目推出太多新的,导致供过于求,他们会控制,绝对不可能出现你说的情况,房子卖不出去,房价大跌。通货的问题,太多因素了,但是新加坡还是在合理范围内


说不定李吴的下台是在大选之前早就定好的,无论大选结果如何,他们为PAP撑过本届大选,保住两个GRC, 尽最后一份力。
不至于使人掉泪吧?小李都在位10年,应该能挑起重任了。
再说都什么年代了,还搞一个人说得算?一个87岁的人总在那讲话,让后来人怎么领导?怎么讲话?民众听谁的?他俩的下台,我看对PAP是好事。尤其是吴,反对党群众大会上,有人提到马,吴,嘘声最大。
眼泪,莫名其妙。


夸张了点

总有离开的一天,难道整个新跟他一起去咩

现在离开,虽然不完全是急流勇退,也算高风亮节,对政党,对国家前途也是有好处的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美国汽油1998年79美分,太准了!1998年我就打过这个价钱的油。那我在美国买过的最便宜的汽油,大概是87号,或91号,记不太清了,反正是最便宜的那种。
3美元的自助餐?在1998年或以后从来没见过。那时我在OHIO吃到的最便宜的自助餐5美元,中餐馆的午餐。看来OHIO的物价比加州的还贵啊。
我没有说收入必须与房价挂钩,同比例上涨。
我的核心观点是,相对收入增长,房价涨幅过快,这让低收入民众感觉他们吃不消了。
而且,ZF组屋房价涨幅是完完全全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比如涨过CPI,或每年5%的增长,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09,10两年,房价如脱缰野马,奋蹄急奔,太恐怖了。


你们争论了这么多楼,我只看不语,尊重你的发言权。

女人是水做的~我哭我的,你看你的,行不?

连哭的权利都没有,还有没有一点儿人权呀?


回复 xuemei166 的帖子

对不起了大姐,你接着哭,我不言语了。
劝你一句,这个地球上,任何人都可以代替。何况老李都那么风光过了,还差啥?也该下来了,让小李有些空间发挥,国家总要往前走啊。、
我怎么觉得对新加坡国家人民这是个大好事啊。


silvia610  看了这么多帖,我总算知道谁在莫名其妙了
本文来自 新加坡狮城论坛 原文链接:http://bbs.sgchinese.net/forum.p … page=26#pid43839441

何出此言啊?不妨讲出来听听。


那可不是暂时暂时疲软。不过,上上下下是难免的。但政府不会说靠高房价来争取收入。
重要的是政府给房子很多津贴,因此,即使下降,可以抵消一部分。而且,如同我说的,即使下降,你其实照样可以在此买新房子,兑现津贴的那部分好处。这才是政府政策的玄妙之处。

相对于此,那就是私人房产,跌了有50%。哀鸿遍野,破产的人不少。

现在的情况要看BTO中有多少是已经有房子的。我想可能超过50%。那么三四年后这50%以上的人要把房子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显然会导致公开市场下跌。当然,这也是猜测,而且以后到底怎么样,要看宏观。大家都同意,新加坡太容易被周围影响


兄弟,看了一个评价(那个帖子我从来没看过),因此直到什么人是可以讨论,什么人是无法一起讨论的。

咱俩以后还可以继续讨论保险的事情,那位,咱就都当他不存在了。我早说过,你说东他说西;前面还一个诬陷,说完了不管了。不过,还是这位魅力S射把他总结的好:

1、人家和你讲道理,你和人家耍流氓; 2、人家和你耍流氓,你和人家讲法制; 3、人家和你讲法制,你和人家讲政治; 4、人家和你讲政治,你和人家讲国情; 5、人家和你讲国情,你和人家讲接轨; 6、人家和你讲接轨,你和人家讲文化; 7、人家和你讲文化,你和人家讲孔子; 8、人家和你讲孔子,你和人家讲老子; 9、人家和你讲老子,你给人家装孙子 10,最后大家都无语了!


不敢苟同。不过,结论不是我下的。只是那个结论确实提醒我什么人是可以讨论的,什么是impossible.
我自己不再与我自认为不可以的人讨论了。仅此而已。

居然有人说新加坡的住屋制度不适合于没有工作的人。这种问题也会提出来;P 。一直没有工作当然不要想买房子了。


你要真正说没工作,那就不用谈了。有几个人是这种情况?新加坡几乎没有。租房子!政府给那种一个月就50-60 块的房子

COV怎么没办法筹?你将要在公开市场出售,进来的是现金,人家也会给COV.

resale levy?No,不适用


看来某人终于无理可讲了,终于又耍出拿手好戏来进行人身攻击了。除了这下三滥的功夫,还有什么本事?见识过,别客气。有神马,都使出来吧,不过也太老套了,没一点新意,让看客失望。

还搬出什么卖房赚大钱来大肆忽悠,太不靠谱。


有人真能YY。248楼怎么赚大钱,是没几个人看得懂。看不懂的,别看,别信。

5年后,假设房价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你花26万左右买的房子,可以以41万以上出售。这be不是问题。26万本钱+15万现金到手了吧?(利息什么的小儿科就不要算了)**

当然,你当然得再买房子住。这就是为什么政府会给公民第二次买新房子的机会。在市场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你仍然可以用26万左右再买一个同等条件的新的组屋!而这二十六万就是你原先最早的本钱!(当然,一般是贷款)

很显然,你用同样的本钱,买了另一个组屋,同时又有近15万的现金落袋。不算是赚什么大钱,但显然是不小的数目。***


延续楼上,如果在**的时候,房价起了,比如10万,那么,同理,通过类似的,你卖掉组屋,那时候是51万。差价是51-26=25万

当然,为了再买房子,你赚不了这么多。你再买新的,那个时候新的价格可能是36万了。但51-36,你仍然赚15万。 (同上***)

这是因为这15万是政府津贴给你的,你不拿都不行。除非你不买。所以,你看现在多少人抢BTO,其实是要兑现这个东东。

下降是同理。不赚白不赚。这就是如何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偶的拿手好戏,因为有些人看不懂。

其实,政府的政策是不错,问题是太复杂,我看大部分人也确实不能理解。但听政府的话就是没错,谁让是运作的这么好的政府呢。


还在那忽悠那只在理论上存在的可能,连自己都编不圆,越说越像真的。
这种赚钱方式理论上成立,但前提是(记住ZF可不保证的呀):
1。房价一定要涨涨涨
2。大环境一定要好,千万别有什么经济金融危机(可ZF说了,周期越来越短);
3。工作一定要有,公司别关门,别失业,别生病;
4。一定要拿到ZF补贴3万
5。生活素质一定要下来,因为:大房换小房,中心换市郊,熟悉换陌生
6。移民政策收紧,外来人口减少,没人接盘, 房价必跌,还哪有20万30万的差价。
7。孩子已在附近学校上学了,怎么可能搬家?
8。BTO抽中几率跟买Toto中奖似的,太小;所以前提一定要抽中
9。利息HDB每年2.6%,商业银行可能会涨到4%或更多,可不是什么小数
等等,太多假设条件了;
所以,综合以上因素,那个赚钱方式是个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太不靠谱的没实质操作性的假想。


如果房价跌的话,还是有个不确定因素的,就是BTO的价格跌幅是否与市场价同步


又想买大房子,又想买好地点,又想要高质量生活,又想靠孩子学校近,又想售价低,又想利息低,又想失业也能负担得起,什么便宜都想占,可能么?
You want more, pay more.


另外,新租屋贵不贵是一个话题,买得到买不到是另一个话题,不要混为一谈。供应量少,马宝山多盖点就解决了。
HDB不久前推出的Hougang Parkview 和 Montreal Ville 的四房新租屋才25万,真的很贵吗?附近的转售四房至少在35-40万了吧。


是这么个理
BTO 普遍4房25-30万, 5房35-40万 (这里说的是普通地点, 不是Dawson,Pinnacle 这种黄金地段)
个人认为,价格还算合理, 话说现在年轻人的薪水, 买起来一点不吃力, 而且首次购房就买5房的很多。。代表经济实力允许。。


贵不贵的,不是当事人,说啥都没有。只有当事人感觉的,说出来的,才算数,ZF才当真。别把自己(天朝来的,有大学文凭的,每日做着白领工作的拿着不错薪水的人)当做当事人。

连我那位工作了7年的有NUS本科文凭的白领新加坡同事都说贵,那条件不如他们的那些土生土长的新加坡公民又怎么说?


新加坡家庭收入中位数是5K. 30万四房,假设90%loan, 平均2.5%利息 in 30 years。基本上只用CPF就可以(1K+)。当然养老金要另存。所以基本上50%的家庭买4房BTO可以接受,剩下的50%会比较吃力


要是让我出25万,我肯定也嫌贵,因为我想一分不出,免费午餐谁不想。
贵不贵是主观感受和客观实际的综合,你一个月挣5000,吃喝玩乐花掉4千,剩下一千去买房肯定吃力。
想想父辈们买的房子是什么状况,买房时又是怎么省吃俭用的吧。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选择性失明的人我不屑与之交流。


我还是那句话,当事人怎么说,才是问题;
你怎么说,是你的说法,什么免费午餐论,什么月入5千花4千,那只是你讲的,和事实没关系。
你与谁交流,也是你的事,关我何事?
公共场合,谁都有讲话的权力。


这是肯定的。新组屋的价格就是参考周边的转售的价格然后给与津贴。所以不是问题


你是当事人么?不是的话不要口口声声地把“当事人”三个字挂在嘴上。
这年头随便戴块表就装作他人代言人的多了去了,其中歪曲别人原意的也不少。
我誓死捍卫你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权利,但我也有对某些噪音表示不满的权利。


那时暂时的,因为10年前,很多人说要买组屋,结果金融危机来了,大家拍拍屁股跑了,剩下几万组屋在政府手里。所以后来他们一直不敢盖,导致现在这种情况(当然,他们也没预料到某一天大家又全觉悟了,要买房子了)。
但以后一定会有的。这里主要讲幸福就在于政府给公民津贴很多,至于什么时候,看个人了。


引用: lz394  没钱那就买小点了,三房才十几万
没错,问题是政府曾经停建了3房式若干年,后来BTO的三房式到目前launch的一共才8000套,许多还要2-3年才建成,根本供不应求啊

http://teoalida.webs.com/HDB%20Statistics%20-%20BTO%20&%20DBSS%20list.htm


10年前新租屋卖不出去的一个原因是许多新加坡人也是买2手的,因为地点等选择比较灵活,那时的2手房也不贵(许多地房四房就20万上下)


回复 lz394 的帖子

跟这种人讲是没用的,因为根本没有逻辑的脑袋。

讲了,不需要涨甚至下跌都能兑现,他坚持。说了卖四房买四房,他非说要大房换小房。还大环境要好,废话,能坏到哪里?新加坡如果没有了,那你当然什么也没有了。

还要有工作,废话的,不知道这么说。没工作喝西北风去,地球人都知道。还小孩换学校,5年十年还不小学毕业?再说,换个学校有什么问题?

不提了,跟糊涂人无理可说。

当事人,我有一个同事,结婚买了组屋。老婆是外国人,怂恿买了一个公寓。99年卖了,赚了30万。对政府及其不满,原因是公寓买了以后本来指望下跌,提升素质买个东海岸的公寓,谁成想。。。就这样还冤?

另一当事人,40多岁,不结婚不买房子,月入1万多。整天见人就说没钱。我说你钱呢?搞女人还是赌博(成天黄色笑话)?就算你五毒俱全,公积金你是花不掉的啊?大家都说你买个房子就好了。照样说公积金也没钱!还一天到晚说你给我买个公寓住住。

真想叫他买块豆腐撞死算了。老爷我负债60-70万,还要我买个公寓给你住,神经病!

这不,刚en-block的房子要好了,不花钱30年的房子换个新的,地点更好的。就这样,也抱怨,因为得装修,得买电器,得花搬家费。吐,白赚几十万还马的,不说了。吐血!就这样,还要投反对党:因为我住公寓,他守财奴


错了,当时屋价高涨,大家都不得不赶紧抢房子。结果金融危机来了,私人房产就跌了40-50%。组屋也跌得很厉害,大家预定了就都不要了。那个时候不要押金,所以大家都不要了。

房子直到2003-05年,超过5年了,被迫处理掉了。
那时候组屋4房20多万,但我跟你讲,新的是20都不到的。我住的地方就是。现在新的也快十年了,价格比边上旧的贵7-8万


当然10年前的新组屋也是比2手便宜,但是那时的确许多新加坡人也是买2手的。4房20万,去掉3万津贴和可能节省的装修开销,和更多location的选择,新房的吸引力不大。我住过的一层8年前刚满5年房龄时5户中,1户是买的新房,3户是新加坡人买2手,一户PR


呵呵,新租屋的售价是周边转售价给津贴,以这个逻辑新租屋价格高涨不是就是因为转售租屋高涨引起的吗?


政府是根据预定的需求建的那些组屋。

后来大家都不要了,那些新租屋建好了,却没有人要了。


那下跌不也是因为转售组屋引起的?这个没什么讨论头。

重要的是,新房子的价格比实际应有的低就对了。


某人连新加坡小学念几年都不知道,还在这瞎扯,真是胡闹!还房价跌了卖了也赚,都是神马道理。
在那避重就轻,提那10年前的几万套建好没卖出组屋的事。这几年移民潮大量涌入,不需要房子吗?
08,09年很多人没了工作,急得ZF赶紧通过补助公积金计划来劝阻公司别裁员,这个事实还不承认,还谈什么房价?
本来一派胡言,还拉上几个联盟搞个声势浩大,真高手啊。
除了能骂人,还什么本事?!


回复 mppp 的帖子

我已经说了,贵不贵和有没有是两码事,只有分清了你才好对症下药


跟不懂道理的人比,我确实没本事。我真的吐


是的,我不讲了。


停建当然是政府的问题。部分根源在于当时他们被公民们卖了:定了房子等建好了却不要了!


你看,我说5年十年,说的是两次BTO的年限。到他那脑子里一转,跟小学几年又联上了,还YY。吐


回复 rockpp 的帖子

回点评。那就不是直接从政府买房了啊。


新房比10年前贵很多,主要原因是转售租屋价高涨引起的,转售租屋高涨是宽松的移民政策造成supply/demand失衡引起的,和经济好关系不大。08金融危机比97/98厉害多了

同时租屋供应也明显不足,原因是政府曾一度放缓建屋速度,这个政策和宽松的移民政策同时执行很不可理解,连老吴都承认surge of immigrants caught govt by surprise (这个更可笑,原来移民局和HDB之间完全没有沟通?)

即使如此,新加坡人有各种津贴相对外国人的确还是受照顾的,但是他们也有理由愤怒,因为租屋的贵和少都是政策失败的结果,生活质量的确比10年前低了。


呵呵,算了,童鞋消消火。不用和他争了。
看了他的贴子,觉得他就只认自己的理,一点不能接受不同意见。(当然不是说所有观点都是错的)
反驳又没有有力的论据和论点,就会以什么不是当地人不懂了,不是当事人了之类(他是嘛? 他接触的就是真理了。。。)。还偏要妄想(强迫)说服他人。
所有看看他的帖子就成,就当了解不同人的看法了。其他的,无视就成了。大家心里都明白。


作为女同胞,偶可否小声的嘀咕一句:和气生财嘛,炒什么,炒果条吗?:$:$;P;P:L:L:Q:Q:o:o:P:D:D:D:lol:lol:victory::victory::victory::):)


其实我同意你的说法。不过仅限于私宅。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yishun2009  你真个个骂人的高手,你越骂,又证明你是个素质低下的人。  发表于 21 分钟前

话糙理不糙,因为对某些无知的人实在是出离愤怒!有本事就论理啊,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他素质高不高,嘴巴干净与否不是问题的根本,更无关人家观点的对错.且不说道德是私事,不需要你指点,网友自会判断.如果他真的犯了错,如果你真的要评个是非,可以找网管评理!文明的根本是人对先进社会制度的理解,不在意几个词汇,欧美两院还打架呢,没见谁道歉过!再说,人家骂你怎么了?人家骂得有理有据.这里的人都能看得到,况且人家已经笔下留情了,还要更猛烈写你才会醒吗?你那点谬论早被人驳得体无完肤了!
不管你依据个人情况,还是你对比购房的几个指标,全都是极其荒谬和无知的!一边还鼓吹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是白菜价还有大涨的空间,一边又在批评新加坡新组屋价格贵的离谱. 你到底要说明什么? 虽说论坛上的言语无需负责,但也不能如此? 我是真的服了,我承认我败给你了.


回复 lz394 的帖子

我早就说过,我不是当事人,也不能BTO,BTO的房价如下降,只能给我带来负面的影响,因为我的组屋是转售市场买来的,我也希望保值或升值。但是,抛开我的个人利益,我尽量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关于房价问题,我经常与我周围的新加坡同事交流,聆听他们的说法和抱怨。你可以说他们提过高要求,被ZF娇惯坏了,他们不节俭,挥霍过日,等等,可能是对的,可能言过其实(因为至少我认识的新加坡人就没有奢侈挥霍过日)。但是,这不是问题的焦点。问题是,他们说房价贵,房价高,这不是我说的。他们是新加坡公民,手里有选票,有诉求,即权力。你可以说他们滥用权力,但ZF不能这么说,也不敢讲。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即到底房价是否增长过快,他们(当事人)有他们的说法和理解,马有他的说法,两者有差距,那么ZF就有义务要缩小两者的差距。

还有,我以前提过,我们周围的新加坡人,也许是新加坡比较优秀的人,即有着大学文凭,拿着不错的薪水,这个现象是不是也给我们看待这个问题有影响?


回复 魅力S射 的帖子

关于你在别的帖子里骂我“耍流氓”,“装孙子”,我已经举报,我相信斑竹会秉公办理。骂人者会得到应有惩罚。

应为我刚来本论坛时,由于犯了版规,被封了贴。所以我深信,这里的规矩是对大家一视同仁的,没有人能凌驾于版规以上,包括你这个顺意骂人的。

你歪曲说我说上海房子白菜价,我从没这么讲过。我说的是,上海房价还没有到达她应有的高度,所以将来还看涨。至于原因,你可以看我的原贴。

新加坡ZF组屋的房价近几年涨幅过高,这是我的一直不变的说法,你看不懂,我没办法。


这话很中肯。
我也声明,我不是说完全不同意你的观点。
但是讨论的时候,更能说服我的是事实。不是什么不了解本地人之类的。。。这样都可以,大家还讨论啥啊。。
要知道,你接触的本地人也有限,他们代表的也是一部分的本地人观点罢了。


08金融危机比98年的厉害?你知道当年有多少人破产?当年的利率多高?当年的人是多么穷?
这次的跟玩一样。如果真的厉害,执政党的选票一般会高


回复 seanjin 的帖子

没错,我接触的本地人也有限。我想,除了那些在办公室里拿着不错薪水的受过良好教育的新加坡人,那些低收入新加坡人群,是什么样的心理。他们可能拿着1千左右2千不到的收入,做着保安,快递,小商小贩,工人,清理(我们公司就请过多个新加坡籍的清扫工),修理工,餐馆里的服务人员,办公室里初级文职工,等等工作,是不是没有感受到经济增长的福利。他们当中有的牺牲自己居住的隐私和舒适性,把并不宽裕的房间出租以贴补家用。我没有这些人数的具体数字,但通过报章上的广告,可以大约知道他们的收入。他们是不是在努力生存,养家糊口,来应付日益高涨的生活成本。

其实我们在这谈论的是个很大的社会问题,我们手中的数据资料来源有限。不知道新加坡有没有像中国那样的各省都有的社会科学院,但是要中立的,来系统地分析研究这些社会现象和问题。


“贵很多”三个字的定义是什么?
上次亚洲金融危机前新5房的价格在21-26万,现在Hougang的新五房也不过33万左右,真的贵了很多吗?


散了散了,有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有的人是油盐不进。
若认为上述文字有人身攻击嫌疑,欢迎举报。


RE: 新加坡人是怎样幸福地生活的

“经济好转 拖欠组屋贷款屋主比两年前少三分一
(2011-02-28)
● 吴淑贤 报道
  经济情况好转,拖欠组屋贷款的屋主已比两年前少了约三分之一。
  建屋发展局告诉本报,2008年11月有3万3700名组屋屋主拖欠贷款,到了今年1月则减少到2万2800人,减幅达1万零900人。有组屋贷款在身的每100名屋主当中,拖欠贷款的已从原本的八人减少至六人。”

这是建屋局给的拖欠贷款数字。
请问1.5K买5房要怎样贷款?

[上次还看新加坡人自己写的,不是负担不起,而是乱来。月入15k的,买5房,几年就还完了;同样的同事,月入1.5k,他也买5房,结果可想而知。]
=========================================================================


回复 新公民 的帖子

不知道你要说什么。有人拖欠贷款,跟月入1.5k的人买5房有关系吗?
如果有,那就是后者很可能是前者中的一员。这也正是大家所关注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不要买了大的,然后说太贵


峰和峰对比不具代表性?那好吧,您峰和谷去比吧。那就按您想的,房价肯定下跌,跌得很惨,您现在千万要看空。


做学问,要知道你在比什么。

更重要的是要扎得进去提的出来。向你这种随便撂两篇文章,要人家自己去digest,你自己的提炼一点都没有,我看什么?

你再看,也千万不要再总结出新加坡人口增加200万是十几年、而且几乎全是外来移民这类类似的结论!把概念搞清楚、比对的对象搞清楚。

我朋友的房子,将近40万买的,之后利率升到8%以上,付不起利息;房价跌到20多万;对美元新元只有1.7。重要的是周边几个国家都破产了,马来西亚倒退三十年。。。


兄弟,人家现场表演了。我说了什么骂他?
引用: 你看,我说5年十年,说的是两次BTO的年限。到他那脑子里一转,跟小学几年又联上了,还YY。吐
这也叫骂人?我看真应了您提他总结的最后一句:装X子。

你跟他说房价不高,他跟你说市区附近贵的房子
你说贵的房子也买得起(月入6千公积金全付),他说那得有工作
你跟他说贵的房子一样可以套现,他跟你说你那是降低生活要求
你跟他说不降低生活要求,他说那那是大换小
你跟他说是四房换四房、没有大换小,他说那要房价涨涨涨
你跟他说不需要涨、平或下降都可以套现,他说那你要换学校
你跟他说他说你这个人让我吐,他说你是在骂他。

骂他,好像他还不够份。


论坛聊聊天,不是做学问,没这闲工夫

98年real GDP down 1.4%,一年后复苏。

举个例有什么意思,08年投资巨亏的人还少吗?


我不想理他。我的帖子,他不要参与。每次嬷嬷唧唧在那儿敲边鼓,连个回复、点评都不用,就自说自话,但却是在说别人的帖子。

有点勇气回复嘛。不过本人开的帖子不欢迎此人。他开的帖子我也不参与。


回复 mppp 的帖子

不错,有些数据可以比。但有多少居亏?而且跟新加坡有什么关系,没有什么影响吧?

上次房产跌那么多,哪家不是10万起跳。利率飙升到8%以上,就是没钱

这次破产的人少,周边国家很稳定,不像上次国家破产。不但新加坡,整个亚洲都积累了很多财富,所以才。。而且,一年后强劲反弹,收复失地。跟98年以后,真的伤了元气,一直缓不过劲儿来当然不一样。这次还有赌场,呵呵


到现在你还认为:”上海的房价还没有达到她应有的高度是吧? 那各位TX们,应该可以理解他为什么抱怨新加坡组屋贵的理由了吧!(不解释)

kendo7  想说的是摆数据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代表有说服力。。人们的直观感受有时候更现实  发表于 昨天 17:34

数据不够说服力,那什么才给力? 什么叫直观感受?嘴上狂喊,半夜排队?


1.5K的月入买5房是很难贷到款的, HDB的人不是吃干饭的.
拖欠组屋贷款屋主当中有一部分不是没能力还,而是因为各种原因拖欠.


回复 魅力S射 的帖子

确实,听到这种直观感受有时更现实的说法,真叫人喷饭!有时是不错,有多少时候?只有诸葛亮能告诉你,而且,是事后诸葛亮!

至少,数据更有说服力。

四月份私宅销售有大增!很多是HDB提升者。这就是市场,尽管市场可能是盲目的,但数字不会说谎


空即是色,色既是空。。所谓看空就是看色。。?

期待美国加息,美元升值。。


头脑风暴里面有个财政研究所长说,按照统计,个税起征点升到5000元,全国只有8%的人有资格纳税。也就是说工资5000在国内top8%? 你信这个邪么?

这边统计数据虽然靠谱点,不排除zf为了稳定市场故意模糊数据,比如中位数平均数什么的。。


回复 kendo7 的帖子

呵呵 ,太天真了太天真了,说了半天什么都木有。还谈啥啊


政府手里有钞票可以补贴,人民手里有选票可以选择,互利互惠社会就和谐了


全国8%这个数据很靠谱阿, 13亿人口, 去掉老弱病残, 有工作的大概1/4,  算4亿
13亿的8% 是1亿4千万人

工作人数4亿, 1亿多人5000以上工资, 你觉得不靠普么?


老弱病残要9亿?那还中国搞个p啊


呵呵,义蚊又骂人了。

不回应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