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教育

转贴:麻省理工毕业生为成长泪奔

不是说名校不好,但不要为了上名校而上名校 ,对个性及兴趣的培养应该优先于知识的获取。

    朋友的女儿在十多年前考上了麻省理工学院,当时在周围中国人圈子里轰动一时。毕业后她到硅谷发展,一边工作一边又修了个MBA学位,现在在一个世界顶级的IT公司里工作,亲朋好友都觉得她很能干。

    现在她自己的女儿也快到了上学的年龄,回来看望父母时,大家见到她就半开玩笑地问她,以后要把孩子培养进哪所常青藤大学,她却很坚决地摆手说:“我不培养,她能上哪儿就上哪儿。”

    有一次过节聚会,当大家的话题又转到孩子的教育上时,她讲了她自己对于子女教育的一些反思。

    她说从小学到高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她的学业成绩排名都是全校第一,在麻省理工学院时她的学习成绩也是处于上游。但是工作以后,她是同学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属于在事业上没有什么成绩可言的人。毕业十年她去参加同学会,同学中有后来进了法学院当上大牌律师的,有从政已经是某个州众议员的,有在公司做已经成了CEO的。

    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她认为,我们的文化中对孩子的培养有误区。

    在中国父母眼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上大学,他们没有把教育看成是一件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的事儿,光以为把孩子送进了名牌大学父母就大功告成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很多不能被量化的方面被忽视了。比如,孩子的自我认同感、自信心、冒险精神、不畏失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勇气、享受生活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她和同学相比之后感觉自己所缺乏的。

    因为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看重她的学习成绩,所以,她也把取得好成绩看得极重,不想看到父母失望不满的眼神。每次考试她都特别紧张,特别怕出错,这种情形后来就发展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做事求完美而缺乏冒险精神,没有安全感,就怕把事情搞砸了。

    她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刚毕业的时候,她曾到谷歌公司应聘,当时它成立时间不长,急需人才,公司创始人之一面试她,还和她一起吃了午饭,特别希望她能留下来。虽然她敏锐地感觉到了搜索领域的前景,但是求稳的心态让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另外一家已闯出名牌的大公司。她的同在硅谷工作的美国同学当时极力劝她选择谷歌,说如果以后这家公司不行了就再找工作好了,实在不行她那么会读书还可以回学校读个硕士,有什么好怕的?可她就是没敢冒这个险。现在谷歌的成就有目共睹,如果她当初选择留下来,公司上市以后她已变成了千万富翁。

    她说实际上他们家现在的收入在工薪阶层里也算挺高的,但是她有了钱自己也不会花,搞点娱乐活动心里隐隐地就会有罪恶感,觉得只有工作才是正经事,其他的都是浪费时间。这就是小时候形成的只有学习才是正经事的观念的后遗症。她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作为一个人,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单薄了、太谨小慎微了、太没有色彩了,她绝对不要自己的孩子再像自己一样。重要的是孩子要快乐、身心健康,对自己有自信、对生活有热情,将来他们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好帖,顶!


连个基本的决定都不会做!真是浪费了MIT的教育!


顶,这也是我一直考虑的问题。听到一个妈妈说儿子A LEVEL考得很好,但却对选什么专业3年都犹豫不定。这是不是就是只强调考试,没有树立人生目标,进行人生规划,培养职业认识和兴趣造成的呢? 还有家长和孩子的成功是否就在孩子进入大学名校后嘎然而止? 教育的确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标,单独强调这个目标会让孩子在进入名校后失去目标了。人生是一辈子的奋斗,哪一阶段开窍了都会成功吧。名牌大学只是一开始进入社会有个比较高的切入点,以后职业的路顺一些。


从哪里可以找到这类资料:大学某个专业的毕业生以后在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最好有照片影片介绍的。现在我就靠看周围亲戚朋友的进行介绍,面太窄了。要不请这里的家长按自己熟悉的行业在注意保护好隐私的前提下介绍介绍?

回jjchome: 我家这个还小,不过有2个表哥都刚上大学或快上大学了。


先得成人
才能成才~~~

这个一定要顶顶~~~


这个也遇见过,也要顶一顶~~~


家长们要引以为戒,孩子要教育但不要成为剥夺孩子幸福的罪魁祸首,让孩子生活在父母期望的阴影里。


转贴一篇网文:电影《THE SOCIAL NETWORK》里面描述的四种哈佛学生

”第一种就是 Mark Zuckerberg, Dustin Moskovitz 这类的纯粹NERD,有PASSION 也有DREAM,做事基本以兴趣出发,对成败得失考虑得相对较少。 走 BILL GATES, PAUL ALLEN 和 STEVE BALLMER的路,对自己认准的事可以全身投入,义无反顾。最后干出开创[关键词屏蔽]业的好象多是这样的人。

第二种是Eduardo Saverin这样的人,有生意头脑,也有创业嗅觉。但是太考虑眼前得失,做事瞻前顾后。他们从一般人的角度看,可以做得很成功,但是却会错过大机会。属于打麻将做小牌的。华人子弟可能这类的比较多。

第三种是Winklevoss兄弟那样的,有家世,有相貌,有体育,有社交技巧,也有学习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开创性和前瞻性。他们基本是天之骄子的象征。可惜当你是全才而且万事顺遂时,你的精力就完全分散了,人也迷失了。最后反而会错过最重要的机会。

第四种是那种专钓金龟婿的女孩,电影暗指亚裔女孩这种人不少,让我看得不很舒服。”

文中的女孩应该就是第二种吧。“赚大钱是干事业过程中的副产物”,没有事业心和进取心才是那位女孩事业“不成功”的原因,而简单地归咎于自己父母太”看重她的学习成绩”就有点太武断和太不厚道了。她难道没想过,如果没有优异的成绩没有名校的文凭Google会给她机会选择?而她性格中所谓的的”问题“难道只有”看重学习成绩”的人才有吗?从小缺衣少食受尽欺凌虐待童年像噩梦一样的人都能成功,你咋不行呢?自己“点儿背”,自己“命苦”,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埋怨父母甚至社会有意义吗?

原文所讲的大道理没错,但所举的例子有误导性。


我觉得坛子里这样的父母很多…..


其实我们来自中国多多少少,会有点这样。
我自己也一样,刚开始来的时候,觉得那些小本本很有用,觉得自己有些事情做不到,做不好,就是因为小本本不够硬。
其实这是一种逃避,对自己无能的逃避。想被笼罩在某种光环下,然后不要去做认为低贱的事,不要去过低级的生活。
当然现在不是这样想的,
任何一张文凭都仅仅只是一个起点,当你拿着这个敲门砖走进一扇门时,门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要在这群人里脱颖而出,那就要看自己真正的本事了。
这个本事不是书本上可以学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可以练就的,而是家庭教育。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一辈子的影响。
上中学时,很看不起一个同学,觉得他的言行举止很怪,很高调,然后读书也不怎样。
除了家里很有钱,就没有什么是特别厉害的。特不要看他。
后来,他接手了他父亲的公司,后来他把一个小土丘上的小公司发展成了一个集团。
我们当地最繁华的购物中心,有整整一座大楼就是他家的,据说当年这是他的决策。
学校教育教出的学生可以是大同小异的,无非是成绩高低。
但不同的家庭背景教出的孩子,却可以相差很多。


好文!值得反思。职业教育应该从小开始,越早确立自己有热情的专业奋斗目标越好。


好帖,收藏了!


我的孩子有自己的决定和主意,他就想进麻省理工\常青藤这些学校,可是我非常担忧—-那只是他的梦想而已,他不一定考得上.有宏伟的目标和志向远大,却不具备那么强的实力,我给他的评语是[好高骛远].可是这个词只能放在心里,不能说出来,说出来肯定打击他.


都有道理,在这个版块看贴看的我有压力


人的命天注定。有什么样的父母、走什么样的道路、嫁什么样的老公、娶什么样的妻子、生什么样的孩子,命中早已注定。


不要那么悲观嘛,人的命运自己可以改变的.


事实上我乐观的很。

有时所谓的改变,其实也是命里早就安排好的。万事皆互相效力,好事包含坏事(也可以说得了这个就失了那个),坏事包含好事(失了这个以后就可以得到那个)。

哈哈!我乐观的很,现在甘心做孩子的绿叶和养料。


我也是.


支持孩子吧!有梦想就有希望!SAT 考了没?如果还没有,5,6月份一定要考。建议选2个 Dream colleges, 2 个 good colleges,2个 safe colleges。


他才JC1,这么快就要考了吗?


应该是年底考,具体时间我忘记了。是的,JC1就要考SAT了。


来临的12月份假期可以考SAT I 了,明年5,6月考SAT II。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