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0女士,看到你对部分帖子被屏蔽的反应。
首先,此屏蔽是论坛管理员的行为。
第二,想来他未必能看到你的回应,所以贸然解释一下。
管理员并不支持你所揭露的骗子,也相信你所讲的是事实。
但是,he0女士,你不是执法人士,并且你并未得到法律的授权,私自公开他人的姓名、身份证件、地址电话以及照片,侵犯了对方的隐私与肖像权。这是违法的,如果论坛对你的违法行为不处理,同样有连带责任。
论坛是言论平台,前提是不冒犯法律,这是一个网络最基本的生存准则。
若仍有疑问,请发帖至狮城论坛的“版务与投诉”版块,将有管理员处理。
说句旁观者的话,“陪读娘娘”骂人脑残,是网络中对事不对人,但我承认有人的确脑子发育不全。而你公开透露个人的身份隐私与肖像权,就违犯法律,陪读版是不是不有连带责任?我们都是中国人,行事做人要为他人考虑,也要为自己的安全考虑。你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有事情慢慢说,你都能写书了,应该有这个修养。对吗?
同意同意,支持支持!!!
该歇的歇了,该散的散了。
剧终。
这“end”之后的内容就属于续集了吧?最好不要,那个过程太长,就算“番外”吧。
he0版亲一口一个被被人谩骂,我只好去重新看了一下原帖的回复,发现所谓“谩骂”无非是对he0版亲观点的不认同。
比如某版亲说“写你自传就好,别打着妈妈的旗号,说什么替妈妈说话
你省省力气吧”
he0女士点评到“我可说了:不做丑事的不骂我,骂我越凶的,做的丑事越多。你自己掂量着办吧!”
再比如“说的是,如果你是正经人,怎么可能和那些肮脏的人走到一起
和那些肮脏的人打官司?
正经人对这些是非避之唯恐不及,这点都做不到,还好意思四处祥林嫂般诉苦,博取同情?
别转圈丢人了”
点评。。。不好意思,全被我删掉了,意思也是类似。总之跟你唱反调就是那个做了亏心事的。
你凭什么给别人泼脏水呢?
在你发帖之初,某位版亲就提出去婚介所属于“脑残”,你反应剧烈。ok,就“清除影响你心情的东西”,其实,那还真不算谩骂。而你是怎么说的呢?“琢磨一下,可以指出你们“丢脸”的原因了:你们太守本分了。看人家做个地铁能拉古一个,喝杯茶能联系一个,走在街头能划拉一个,当然不用婚介”。作为个人,我负责任的告诉你,这么信口雌黄的娘儿们,太找抽了。
当然,找婚介“脑残”的言论影响你有聪明才智的赚钱,这个我们无法否认。
无论谁的行为,只能代表她自己,在任何可能的艰苦境遇下,以任何可能的身份,她都可能做出相同的事情。你——凭什么将那些强加给一个群体?当年的戴 凯写
了著名的《百合》,在新加坡华人中掀起来很大的波澜,也彻底搞臭了“陪读妈妈”这个词,将一个名词幻化成一个贬义形容词,就是这些“有素质”的人的本事。不过说良心话,至少那本书的文字功底比你好得多。。。
拽一句古人的话“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贪婪是导致受骗的唯一原因。
在你发帖之初,某位版亲就提出去婚介所属于“脑残”,你反应剧烈。ok,就“清除影响你心情的东西”,其实,那还真不算谩骂。而你是怎么说的呢?“琢磨一下,可以指出你们“丢脸”的原因了:你们太守本分了。看人家做个地铁能拉古一个,喝杯茶能联系一个,走在街头能划拉一个,当然不用婚介”。作为个人,我负责任的告诉你,这么信口雌黄的娘儿们,太找抽了。
当然,找婚介“脑残”的言论影响你有聪明才智的赚钱,这个我们无法否认。
无论谁的行为,只能代表她自己,在任何可能的艰苦境遇下,以任何可能的身份,她都可能做出相同的事情。你——凭什么将那些强加给一个群体?当年的戴 凯写
了著名的《百合》,在新加坡华人中掀起来很大的波澜,也彻底搞臭了“陪读妈妈”这个词,将一个名词幻化成一个贬义形容词,就是这些“有素质”的人的本事。不过说良心话,至少那本书的文字功底比你好得多。。。
---------------------------------------------
你太有才了,亲,也去写本书吧
:)我也就看什么“先来的陪读妈妈”“后来的陪读妈妈”的分类感觉莫名其煞了。
是非咱不惹了,只是知道,如果拿婚姻作为自己留新的筹码的行为,不敢恭维。但好在新加坡政府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新加坡政府非常维护自己的子民,所以即使你跟安哥结婚了,政府也不一定给你pr或者给你公民。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任何群体里面都有一些牛xx的人,但不要以自己的接触层面去给整个群体定论—这个是不可以的。任何统计数据必须有达到一定数字的概率才好。任何说出来的话要以事实为根据,任何结论需以数字为依据,可否做好完整的调查后方说出你所写出的现象占咱们中国过来陪读妈妈的几分之几?
希望大家都对得起“妈妈”这两个伟大的字!
佛看众生皆佛。
对于自相矛盾的话本不想浪费口舌,没意思。既要没完没了那我奉陪。阿华田,我有说全体陪读妈妈都要在新加坡结婚而留下吗?说陪读妈妈的名声被搞坏是先来的妈妈中有害群之马,那也不是我说的呀。我以事实为素材写了文章,那也不等于我是要那个事实代表全体呀。今世没有完美的人,所以我也不敢定义什么陪读妈妈伟大之类的话。希望你想明白再指责我好吗?
主食有米也有面,副食有肉也有青菜(不加个青字怕又被曲解)。每个人吃一餐就选一人的一份,但不能说这一份就是饭食其他的就不是。我写了一些事实,我也不能说这就是陪读妈妈的生活,其他的不是。我也不能写出各式各样的陪读生活,根据我要反应的问题,我只能选择适合我题材的事实。也许有高尚的事实,却又不在这里晒出来,想写的人也写不成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没什么正经学历,就是说我才疏学浅,巴不得有高人指点我呢!有谁还有高见吗?请不吝指教!没有高人我可真不爱在这里浪费时间。只因为需要看广告——我需要大批房源和需要补习的生源,但发在陪读版的我是一个不联系,偶尔扫一眼罢了,那是为了记住那个电话号码,在广告栏里看到了也好绕道而行。为什么?就是为了这里能够真正地讨论陪读话题!
幸福没有出来晒的,那些不幸又不知被扩大了多少倍。请做好自己。那些靠歪门邪道的不会幸福,脚踏实地才是真的。请不要拿陪读妈妈说事。
乖乖 真是热闹啊
颠三倒四的思维,当然会“热闹”啊
热闹是热闹 但国人这样争锋相对 还是有些悲哀哦——
希望你有办法制止这样的状况继续下去,怕是不成啊。从来都讲:邪不压正。那是说说罢了。事实上,君子总是斗不过小人。因为小人能够卑鄙无耻,君子却会理智地控制情绪。
言之有理!这样正经八百讲话的我才会应答!陪读妈妈的名声被搞坏,是在《百合》出版之前,与戴凯无关。戴凯本身是个行为端正的人,靠自己的努力赢得如愿结果,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任何时候都不乏害群之马,也不乏借刀杀人者(我在我的书里有解析)。但无论如何也栽赃不到戴凯身上去!当然要栽赃给我也是枉然!
这个链接里的女人,就是一个害群的,却少见人排斥她,不知何意?http://user.qzone.qq.com/1600754235/blog/1314021900
天天幸福 你的链接内没有图片呀,这个骗子目前住哪儿?
据追债者说可能溜回淡宾尼了,和她的“妹妹”母女一起窜。离你那里还远呢,放心吧。就算去了东海岸,也不会落脚在马林百列。她的孩子在明地米亚上学,不会窜到你那里的,不顺路。
图片怎么消失的?问了题目主人,他说自己没有动过,不明白。只是修改了题目“中国女人在新加坡骗钱”为“浙江女人冯小美在新加坡骗钱,引起公愤!”而已。
陪读话题不说陪读妈妈说什么, 陪读话题就应该说陪读妈妈的事,不管是好还是坏.
我没有诽谤戴凯如何,我只是发表了一下对这本书的看法。。。
你可以继续尊敬她。。。
对了,我对所有以陪读妈妈为题材的书都持否定态度。。。
本版块是陪读话题,不是陪读妈妈话题。
嗯。。。这类书从来不看。。。。心疼额的眼球 啊。。。
当然如果是张爱玲之流的人写出来的话。。。肯定会考虑买本收藏的。。
张爱玲写陪读妈妈?
唉。。
最近又瞄了一遍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膜拜张爱玲啊。。。看张爱玲的笔下的白流苏 。。。
幻象这等奇女子如果写写现代的陪读妈妈该是怎样的。。。
也只能想一下了。。。
小飞猪 我也是张迷,不过我觉得张爱玲即便有孩子,也不是那种肯为孩子陪读的人…
恩。。就她那种清冷的个性。。。
要是真写出本《小百合奔命在陪读路上》。。
哈哈哈。。。接下来你自己想吧。。。
聪明的娘娘,总是能让苦闷的我笑出来
俺当年也是张迷呢,看《倾城之恋》的时候,我上高二,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国内还很少有人知道张爱玲。我还记得倾城之恋当时登载在《收获》上。
我看了她的很多小说,就很想知道张爱玲是谁,她是怎样的人,但是当时在国内什么资料也找不到啊。后来才知道,由于张爱玲的特殊经历,在那个年代,她是被“封杀的”。
后来俺上大学了,俺是理工科大学啊,图书馆里没有很多中文书啊,可是俺愣是把图书馆里能借到的张爱玲的小说全找到了,看完了,还自己买了一套张爱玲全集呢。
俺是常常遗憾自己没有学中文。要是学了中文,没准俺就去研究张爱玲了。要知道,张爱玲是90年代才在中国知名起来的。
哈哈,很久没来,大家都好吧:)
接到消息说这里挑起了一点争论,特地来看看
很惭愧,姐妹们提到的张爱玲的作品,我一部都还没有机会读过。因此对于张爱玲,我目前无话可说,但是对于陪读妈妈的一些报道,我们都知道。
据统计,2000年以前,本地报章上没有陪读妈妈的报道;之后就不同了,标题很惹眼。如:
2001年11月5日,联合晚报:情场故事 通过介绍所一脚踏多船,“陪读妈妈”大卖爱情,商人上当,人才两失。
2002年,华文报章上共44篇报道,
起初都是一些“陪读妈妈好感动”“陪读妈妈好辛苦”“双语教育国际吸引力”之类的文章;
随后,2002年9月23日,晚报《蝎子的“陪读妈妈”》,
11月10日,晚报推出“中国新地”版,当日有一则报道《为隐瞒离婚事实,陪女儿来新求学》中说陪读妈妈爱做哪一行
1 保健推拿师 2 美容师 3 补习老师 提供保健推拿服务,相信是多数陪读妈妈选择的工作,薪金较高,
酒楼餐馆侍应生及美容师等,也是她们喜欢选择的行业……
11月12日《沈阳陪读妈妈,狮城找第二春》,
12月1日《来新后进退两难,陪读妈妈豁出去决定速捞一笔》
2003年,共291篇。
2003年1月1日,早报、晚报、新明都报道了关于陪读妈妈的消息,标题分别是
《泪洒地铁站》
《陪读妈妈诉遭遇花300元钱学按摩反成为非法劳工》
《宏茂桥致命车祸追踪车祸死里逃生 接受本报专访 中国妈妈哭诉心中事 借8万人民币陪儿来新求学,师范毕业当教师 狮城当洗车女工》,
紧接着联合晚报一篇署名云翔的作者发表了一篇文章《印尼马国学童也无需陪读妈》,他/她说:“带孩子来新加坡念书的中国陪读妈妈,却像是一股盲流,没有做好准备,甚至没有搞清楚状况,就带着孩子来到这里东窜西钻……”
1月12日晚报阿荣在言论街上发表文章《陪读妈妈真的来陪读吗?》
2月5日新明《带300元冒雨匆匆出门 中国陪读妈妈 除夕神秘失踪 》
2月6日晚报《宏茂桥发现女腐尸 失踪陪读妈妈吊死大树下 》
9月1日,早报言论版刊登新明日报记者夏婧《陪读妈妈问题因果相缠》
……
2004年150篇,
2月17日新明《新加坡男人眼里 中国女人是野花? 《路在何方》 陪读妈妈写出身边故事》
5月30日 晚报《陪读妈妈窝里斗为报复互相举报》
8月4日新明《芽笼恐怖车祸追踪 枉死陪读妈妈棺中突流泪 老母灵堂悲泣 惊见女儿掉泪》
8月5日晚报《芽笼车祸追踪 女死者8岁儿立志 留本地念完大学戴方帽完母遗愿 》
9月1日早报《移民,良缘何处寻?》
04年10月3日,新明非常话题王文献老师的文章《为人师表 》,
11月11日新明《国会新闻、通讯及艺术委员会 主席成汉通:黄娜效应不是媒体炒作 》……
2005年104篇,06年265篇,07年113篇,08年至少超过90篇。之后,我们不愿继续数下去,尽管媒体报道的是极少数的事实现象,陆续出现一些命案让人心里难受,压抑,有的妈妈依旧在默默地收集剪报。
我的作品就是在2003年之后开始动笔的,2005年出版发行。起初是不服气,为什么“陪读妈妈”竟然成为一个不好听的名字,想找寻其原因,后来,经亲自了解,接触了许多陪读妈妈,所看到和听到的是我在国内从未接触到的层面,当时我觉得有必要记录一些真实的背景,因为这种现象也是社会的产物,所以在作品取材方面,基本都是来自于当时所接触的陪读妈妈们的生活点滴。
由于我所接触的人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作品中人物的范围并不宽广。请大家都不要去对号入座。
我很希望姐妹们,有更丰富的素材,写出更优秀的作品,树立良好的中国女人形象。
祝你们成功!也祝没来的妈妈们三思而后行!
娘娘好文笔,赞
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在这题材上作文章,结果究竟是起到警世的作用?还是令专心陪读的妈妈们沉重的肩头百上加斤?
对这些妈妈而言,平日除了要面对生活压力,忧心孩子的成绩,上陪读版块也许只是为了寻求些许的交流和慰藉…
在这里炒作这样的话题,究竟有多大意义?
阅读或观赏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阳光。所以,看《唐山大地震》,你不会因为有“大地震”字样就吓到,你会看到坚强。看《悲惨世界》,你不会因为有“悲惨”二字就浑身瘫软,你会看到善良。看《一升的眼泪》,你会哭,但你同时会更热爱生命,会更积极地生活。看《南京大屠杀》,你会痛恨战争,热爱和平……
“陪读”两个字比上面的都恐怖吗?“奔命”两个字比上面的都吓人吗?那是你的心态问题。如果你要看,那么请记住:我要你看的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中国女人形象,焕发的是奋发图强的力量。不要围着“陪读”两个字磨豆腐!
走不同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看我贫穷落魄,你们出言相讥,我忍。
看我东奔西走寻找出路,你们在偷笑,我忍。
看我一步一步走上正轨,你们不屑和怀疑,我忍。
看我成功地买房买车买店铺,你们那嫉妒的眼睛和反话,我也忍。
百忍成刚。心平气和。见招拆招,直到功成身就。:)
理解万岁!
世风日下——
高人,高人也,赞!
哈哈,理解万岁!
楼主你这个贴子什么意思?刚开始还明白,现在越看越不明白,陪读娘娘你不是让HE0休息休息吗?但是她没有休息还更嚣张!
he0女士请进
哈哈,俺来了!这是公众讲话的地方,其他人也可以进!都有话语权,来吧来吧!
版亲。。息怒。。。
看到我的签名。。有容德乃大。。哈哈哈。。
本来打算去请奥特曼来陪读版打小怪兽。。。
奥特曼不来。。。问明了原因。。。你猜?
奥特曼说。。。脑残的怪兽他不忍心下手。。。
哈哈哈。。。。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