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的NTUC幼儿园(My First Skool) 地板上是有贴材料的.
光脚与否 也是文化差异
http://www.zaobao.com.sg/xhd/pages/xhd100111a.shtml
在国内要注意的事项更多了,在安全方面,最近几年曾发生过几起幼儿园凶案…
直击中国式的超载 这些凶车到底还有多少?(组图)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1/11/19/1539803.html
莫名其妙的看了莫名其妙的一大段话,我真是太闲了。
孩子离开父母,是残忍。。。
所有的外部条件,都比不上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
飘过, 不予置评…
这又是一个争议帖!
只是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愿意跟您交流。
我学刘皮皮的,留个爪印飘过。。。
5095
我欣赏你这段!哈哈哈~我同闲啦。
你别只管孙子啊,儿子儿媳就不管了?赶紧带他们回中国
新加坡的饮食结构和食品链,新加坡的气候,不是只对小孩子有影响啊
为了你们一家人的健康,应该赶紧带他们回中国
老人家的想法是好的, 但就幼儿园的情况而言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比如说地板, 至少我知道我女儿曾经上过的二家政府PAP下的幼儿园都是穿鞋进去, 不用赤脚.
幼儿园的饮食不可能比国内好,这点是肯定的, 但如果小孩是上半天或是大半天比如到下午三点的话, 吃饭就不是主要问题了, 家里可以给孩子补得好一些的呀. 这里的海鲜肯定比国内的好, 虽然是冷气的, 但鱼类要比国内的好多了, 我一直买午鱼给小孩吃,很补的. 国内的食品很不安全, 上半年时回上海时去了一家很有名的餐馆吃点心, 女儿吃多了水晶虾饺,回家马上就过敏了, 但在这里吃虾从来没有问题的. 这里的水果很丰富呀, 各个国家都有, 新西兰的苹果在国内可不便宜呀, 这里还相对便宜些呢.
气候更不成问题了呀, 主要是大人要注意小孩的冷暖, 我家小的在这里一年了不太生病的, 最多一次了也是我的不小心将大电风扇开过夜了. 小孩自己不懂的, 这种只有靠母亲来关心的啦, 爸爸是不用指望的, 大多数爸爸都是很粗的.
至于新加坡的暴力行为, 这点我觉得比较难分析了, 毕竟这件事没有人能证明孩子的伤是怎么样来的. 是家庭原因还是幼儿园的原因就不得而知. 其实如果是幼儿园的话换一家幼儿园完全可以解决, 但如果是私人原因的话就很难说了, 我想这可能也是老人家想让孩子回到自己身边的主要原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但我觉得就大环境而言, 孩子待在这里受教育会比在中国更好一些, 这边有更好的学习资源, 每个区都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 空气质量比国内好几倍. 如果经济条件没什么问题的话, 还是让老大先在这边受教育比较好.
找一个好的幼儿园是很主要的. 我觉得我女儿上的PAP就很不错, 虽然一天只有4个小时, 纯美式的教学, 孩子在里面很开心, 一个月一到二次的FIELD TRIP. 上午班下午班都有, 而且中文和英语教学内容因为不同老师也有差别呢. 其实我觉得在这类幼儿园上一天也没什么问题呢, 价钱也不贵,PR才200多一些, 公民的话还能便宜些, 比那种一天的一个月1000的幼儿园好多了又便宜. 至于老二是小了些,可以等大一些再过来, 毕竟小孩和父母在一起比较好, 当然前提是要有二个负责的双亲.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满眼看下来,老乡的孩子还未断奶。
这孩子的父母去那里了?
我太闲了,百思不得其解:“新加坡昼夜温差很大”???额的娘~~~
有代沟,基本上看到了老人家牢骚,看不到原因。比如新加坡食物链有问题,不知是什么问题?新加坡家庭暴力?孩子还在自己家里,这是谁的暴力?新加坡和中国习惯上有很多不同,中国很多幼儿园条件也不错,很多地方超过了新加坡。如果说新加坡有些人嘲笑中国,以为自己处处比中国优越,那是井底之蛙。那么我们作为中国人莫名的指责新加坡,也是一种傲慢偏见。
最关键的一点,有学者早就指出,跟父母长大的孩子心理比较健康。楼主的老人家可能受过比较良好的教育,但是如何代替父母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是一个比幼儿园地板大得多的问题。
还是男人如树的答复我觉得最切中要害。:lol
老人家的心情可以理解
建议您将考虑的范围再扩大一点儿。比如
空气质量指数、水源污染指数、
食品安全指数、交通安全指数
药品安全指数
亲子关系、性格养成、叛逆期疏导
教育体系、教师质量、课业督导
就业前景、职业生涯设计……
我的父亲也是一位强悍的人,一位富学而睿智的校长
他将2岁半的我送进幼儿园全托,一周才回家一次,一周痛哭一次
幼小时每周一次与母亲的分离,令我至今刻骨铭心!
中学住校苦读,17岁离家独自闯荡
没有父母当年的“狠心”,我不会有坚强的翅膀。
同样是父亲,他立遗嘱将财富隔代传给孙子
临终前托付我替他照顾这家族的命脉,我当然一一全力照做
不过,未经摔打的孩子,至今离不开长辈的保护
而他的成长轨迹也与父亲的愿望背离。
雕鹰训练幼鹰的方式,是将孩子扔下悬崖,
当幼鹰挣扎着飞上来后,母鹰又将幼鹰的翅膀折断,
再次把孩子扔下悬崖,逼着它们扇动断翅,忍痛飞行
断翅因此迅速充血愈合,长得更为强大
肺腑之言,请您做一位“狠心的爷爷”!
其实,新加坡的地板砖,一双棉线袜就可以搞定
大家都还是有共同的心声的, 有木有…
一定要这样一下, 真羡慕各位的口才和文才呀.
“四不放心——新加坡人的家庭教育理念,“从三岁就可以看到老”!这是非常不好的潜意识,1,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浪子回头金不换”?2,多少高官青壮年努力老来腐败? 3,多少男女一生节制老来荒唐?此三点足可以证明人的一生,重要的不是前天而是后天,关于“儿子贱养,女子贵养”的理论,那更是害人千古的邪说!一双儿女应该一碗水端平!免得给儿女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女生向外女儿终究是要嫁人相夫教子伺候公婆的,贵必娇,娇贵成性!是要毁灭中国传统文化的!所以很多女人,都走了“小来贵老来贱”这条老来恨的道路!”
大爷,你确定这第四条跟新加坡有关系吗,还是胡乱写来凑数?!
你认识的那些“小来贵老来贱”都是你的发小吧~女生外向女儿终究是要嫁人相夫教子伺候公婆的…..大爷你的思想真的过时了!
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没有十全十美的。
对事情认识的角度不同, 看法也会不同。
老人家提出的问题,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待,也就没什么好不放心的。
无微不至呵护出来的温床就一定利于孩子生养?
总想为下一代提供行走拐杖,必然就限制了他们的行动自由。很多事情往往顾了此而失了彼。
人生短短,顺其自然, 积极面对,不给自己他人设定条条框框,人也不至于活得太累。
小题大做的理由,光看了别人头上的虱子,就没留意自己发髻的鸟粪,,,稚嫩孩子离开了父母,那才是最大的不放心
同感。就为了地砖,就让父母和孩子分离?幸好不是偶父母,名为爱却不知是种伤害,就不能换一家幼儿园?
也觉得好奇
新加坡的昼夜温差大??
另外,谁普及一下
台湾的水果有什么问题?
哈哈,还有上半夜和下半夜的温差很大。。。
老人家指的应该是进口台湾水果蔬菜粉和果汁因含有含塑化剂而被勒令下架之事。
国内,地沟油流入深圳政府机关食堂
新加坡这么多缺点,怎么还是很多国人还是挤破头要拿PR和公民呢?拿不到还去上诉。
我接触到的都是想移民来新加坡的,说治安好,空气好,平等对待任何事,吃东西不必担心呢?
哈哈!您太一针见血啦!油墨!
奉劝LZ老人家还是少操点心,安享晚年吧。儿子已成家,时代不同了,放手让子孙们自己去生活吧。
这老人家的儿子媳妇和孙儿孙女好可怜,好好的一家人硬生生被拆散。孩子大了要不要回新加坡呢,除了地砖问题其它问题依然存在,难道这2孩子要一直和自己的父母分开??
老人家言之有理。。。
的确,热带气候有催熟的功能。。。我也觉得自己从来到这里以后熟得太快了点。。哈。。。
但是我还是认为,食品问题,幼儿园安全问题,中国比新加坡严重得多了。。。这网上一搜,我想有经济实力的中国父母恐怕都恨不得往外冲呢。。。怎么还让年纪这么小的孩子回去,还没有父母在旁边。。。亲情那可是什么都无法取代的呀。。。。
老人家在家太闲空了,不说五不放心,如何让孙子回到自己身边呢?用心良苦啊,大家劝劝他儿子再生几个来做试验,一个中,一个新,一个随父母,一个随爷奶,看看到底什么对孩子影响大。
首先,真的佩服老爷爷连几根毛囊受伤都能看见。其次,完美无缺这个定义,不嫌太满了么,最后,忍不住说,实在是出此下策,才把孩子带回国内上幼儿园吧。
首先对这样尽心尽力为儿女和隔代着想的老人致敬。
但是从您的字里行间看出您退休以后把全部重点都放在了这个独生子和他的家庭上了,根本没有安排和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我不敢苟同您的五点不放心,最不敢苟同的是您居然把孙子孙女带回国,致使他们长期离开爸爸妈妈。
儿子的孩子才2岁、4岁,如果您能和他们在一起生活,我想对他们的帮助是最大的,也是最多人受益的。
即使孩子跟父母在非洲要饭,你也不该把人家强行拆散。
这贴的娱乐性好强,虽然我正在一个跟南京气候粉相似的地方被这初冬搞得有点灰头土脸地,听着儿子吸鼻涕的声音(感冒鸟)想念着新加坡的艳阳,看了这贴心情颇愉悦。
我比较关心寿命短的问题。
新加坡的食品链主要靠进口,这很不好,中国曾经进了不少台湾的水果食品,结果害了不少中国大陆人,还算不错,中国政府責令下架退货。
++++++++++++++++++++++++++
恩,中国的地沟油和三聚氰胺很好很安全。
感觉楼主是在用虚构的故事拿大家开涮,实在是一个无厘头搞笑贴!
今周六在office上班,外面雨,上网 无意看到这个帖。。。 我来自 上海, 完全 明白你 讲的什么, 你的 思想是什么。你讲 的 东西 基本上 都 没错 ,可以看得 出 你在国内的生活 也 不错,这里的 生活 价值观 气候 饮食 的确 没 法 和 我们 国内 城市 相比。新加坡是 所谓的“精英”社会 2段头 人的生活 水准 相差 巨大。。。你能 把 孙子 带回 国内养 这个价值观 我认为还是 对的。。这里 不适合 大多数 人的 生存。。 打 个比方: 我在 上海 家里西红柿炒蛋一个菜, 4个西红柿应该 不算多吧— 正常的做法; 在这里哪,你在巴沙里吃到的 是 一片西红柿, 讲给国内的朋友听,他们都听不懂我在讲什么 认为我 已是有病了。—把你儿子媳妇 也 劝 回 中国 吧,我 有跟朋友开过玩笑说,我回上海,在机场都想喊:中国万岁哪。。。。。。。 顺祝你们!
如果不用蕃茄炒蛋,也没必要用那么多蕃茄吧,汤里面一两片蕃茄正常呀。不过我刚来时,看见西瓜一小片一小片地吃,午餐时同事把盘里的饭吃的一粒不剩也有点不习惯,国内真的物产丰富,但也不能太浪费。
汗,午餐把饭吃的一粒不剩不好么?除非实在不好吃,吃不下的东西,我都是一粒不剩的。从小在家就是这样。我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吃不完就少盛一点饭。
我也是这样啊,从小就是,我家孩子也是一粒不剩。我妈讲衣食在碗底,也算是惜福的一种吧,小时候看西游记,三藏因为浪费一粒米饭而受了八十一难,嘿嘿,怕了吧….
倒是很少看到别人这样,经常看到新加坡的女同事说减肥,打包的饭吃了一半就扔掉了。
那些说新加坡没有美食的人,要么来的时间短要么没有留意吧。美食家蔡谰是土生土长新加坡人,他经常怀念小时候吃过的古早味在香港吃不到。我刚来时也常埋怨新加坡东西不好吃,时间久了发现有不少好吃的,以粤式点心来讲,这里有两三间酒楼做的点心比广州更精致更古早味。比如ION B1茶楼的虾子面,你在广州现在已经吃不到。这边的点心师傅都是广府人而国内很多做广式点心的是外省人。日本餐和西餐也比国内好吧,泰国菜印尼菜自然好得多。连奶茶咖啡也是比国内好喝得多,我常去某巴刹买奶茶喝,看到那位大叔把几种不同的茶叶搀在一起泡茶水,那奶茶喝起来特别有茶味,比较起来国内的奶茶像洗澡水。
合辙押韵
你不会在家用8个西红柿炒!!!
半夜睡不着,晚晚的来凑个热闹,据说热的地方是熟得快啊。我家有个亲戚,东北的,据说家里人都活90以上,那还是很早以前,现在这背孩子都是抱得,所以死的早了。
新加坡很多老人家也很长寿呀。但是我发现我儿子成熟得比较快,不过他在中国时就长得快。
我同事特别是那些信宗教的,从来不浪费粮食。
对呀。可是在国内特别在外面吃的时候都是大碗大盘的,吃不完可不就浪费了?刚来时还觉得这里的人小气呢。
我就是东北人,已经整10年没回家乡了。我曾经住过的城市死去的人都得同一种病"癌症",知道为什么吗?空气污染极其严重,不同的区有不同颜色的天空,因为有钢厂、铝厂、炼油厂、化工厂等等,人能在那种环境活到90岁,天方夜谭吧?反而在这里,我听到很多同事讲自己的亲人很长寿。
广式点心精致的地方是哪几间,请介绍介绍。
咖啡奶茶比其他地方好喝是真的,我曾经听到几个美国鬼子在眉飞色舞地讨论新加坡的咖啡,说那个味道的淳厚都不是美国咖啡那个味
因钱包和时间的关系,去过的店不多,只去大众店,赌场周边的酒楼只路过…..
我觉得好的有ION B1的御宝(虾子面只有这间有,据说还有生炒糯米饭是新加坡唯一用生米炒熟,但要提前预约),出品基本都好吃特别是粥,炸俩肠粉,肠粉包油条,比国内的好,新加坡的油条比国内好吃,脆无千年油味,烧鸭和鸡不错。它在TAMPINES ONE 2楼的另一分店南北御宝小厨也不错,居然有鸭脚扎,但好不好吃看个人。丹拉美拉码头SAFRA里的珍宝,是唯一中午可以吃点心的珍宝,旁边是高尔夫球场,出来是一片很宁静的沙滩,如果可以订到靠窗的桌子,会是舒服。点心出色说不上,但有一定水准,炸的点心不错,珍宝的炒饭河粉好吃,点心便宜但煮炒和海鲜比东海岸的总店贵不少,亮点是会员卡WEEKDAY中午八折优惠。
亲亲宝贝那里也看到这个帖子,几乎一面倒反对老人家的做法。应该是代沟造成的吧。如果在这论坛里泡的都是爷爷奶奶辈的。估计反应就不同了。;P
老人家的五不放心反映出了我们上一代人的观念,主要的考量目标还是吃穿住行。
操心的爷爷,累啊!
像我家两老多好哇!除了节假日偶尔接我女儿过去玩一天,其他事情一律不主张,不拍板!吃喝玩乐安排的满满的!
羡慕得我呀,老了咱也这样!
哈哈 吃的方面真不好跟南京上海比 一碗5块新币的面 漂几片菜叶子 面条是快餐面 回国吃的10块钱的面 手工面一大碗 十多块小排 加份雪菜也才一块钱 其它就不说了—–
有一句针对老人的英文谚语:老人到了子女家里,要打开钱包;关上嘴巴!
怎么变成美食贴了
ion 的御宝不会因为此贴就异常火爆了吧?千万别太多人,我要去尝尝。
看得出老爷子是全身心为孩子付出的,只是方式方法不能让人接受,既然他的孩子们无意见,我们外人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亲亲宝贝那边还真火爆,
这大爷纯粹是来促进论坛和谐的,大家在这个问题上空前的团结啊。一边倒
在这里学习了很多东西,但很少评价别人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对于这件事情,感觉虽然大爷的观点稍强硬了些,但是以后我的小孩上学的时候,我肯定会注意一下他所说的这几项,我们中国人有句老话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没有这些情况,我们可以一笑了之。如果有,那不是也提醒了我们,起码让孩子有可能少生病一些。
大叔,你说话的方式有问题啊,再好的理念表达有问题,也得不到好效果的。
楼主不地道啊。亲亲宝贝那里自己封贴了,又来这里继续胡搅蛮缠。
亲亲宝贝是妈妈们的集合地,岂容你宣传带走孙子的理念。老人家一把年纪了,还这么不懂人情世故。是不是觉得子女教育的爸爸妈妈们比较温和,所以在这里讨一口气,我看你还是不长进啊。
说句狠话,你初当父母的时候生活条件好不好?当初如果你爸爸妈妈把你孩子从身边带走,你估计没有这个机会把孙子从新加坡带走了,将心比心哪。
这位楼主,中国的农村妇女怎么了?农村妇女就代表着低素质?上溯不要超过三代,敢问您的高祖母是不是农村妇女?
怪不得网易的影响力越来越低了呢
老人家,去天涯吧,那是中国最有人气的论坛。
您的签名也改改,“心野文狂,只为中国百姓”就行了,别管天下百姓了。新加坡怎么说也是外国是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里面,又一条叫“互不干涉内政”,你说一中国老人,对新加坡指指点点,万一曝光了,再引发外交争端就不好了,咱不能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啊
在新加坡的广大穷人之一请教富人楼主两个简单的问题:
1. 既然孙女能在新加坡找到“有地板”的幼儿园,孙子为什么不可以呢?
2. 带孙子回中国你跟你儿子媳妇商量过了没有?如果他们同意,完全家务事,你还行之有理(当然到亲亲宝贝论坛上推广就是找骂了,:lol)。如果他们不同意或很勉强,这事您真的不应该了。
就这两个简单问题,其他说什么孙子快乐成长什么的没用。怎么样快乐,孙子如果大点,他说了算。孙子还小没主意,他爸爸妈妈说了算,你排第三,还跟姥爷姥姥并列,发言权后得很。
只是老人疼爱孙子 关心孙子的健康罢了 如果老人的儿子 媳妇 孙子没有意见 这也就是别人的家事了 老人说出来无非是想提醒大家关注光脚丫在地板砖上是不健康的 心意是好的 更何况谁不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得到长辈们掏心掏肺的帮助和关爱呢
每个人生长的环境不同,年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楼主不必生气,这贴如果放在中国的网站上,也许会得到共鸣,我老妈就会是第一个拥护者,“新加坡太热,人的寿命短”,这是我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所以我能理解楼主的理念,只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妈倒没有想过要求新加坡人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她自己住不惯,就回去了。
老人家歇歇吧,生气伤身!
写个东西,大家一致叫好,那确实很自豪;
写个东西,遭到大家一致批评,就该想想自己是理念错了,还是表达方式错了。
挨个跟批评的人叫板,您觉得有意思吗?
如果您常来这里,您就该知道,网友们对于好的文章,从来是不吝啬掌声的。
老人家先不要激动,说胡搅蛮缠你觉得严重,我可以修正。但是你一边宣布封贴,另一边继续顶贴,很明显有区别对待的意思。道理都是一个道理,何至于如此?
你的孩子看来不是很乐意你把孙子带回去,最后在你的大半生爱心感化下同意了。这是你的家务事,不过既然你把事情放坛子上来讨论,坛子上无大小,就问了一下。所谓5不放心,其实大家关心的没有一个,反而最关心你孩子是否同意这一点。
你的孩子年纪应该和我们相差不远,经历也类似。所谓触景生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觉得不好的,也不希望发生在别人身上。你的家务事我们更无权干涉,只是关心一下,家家都有自己的经,希望你孩子和孙子幸福。只不过你应该从网上的众多反应中看到大家的意见了。
为了显示对老人的尊重,我一直对此帖是只看不语
实在是忍不住,来说几句自己的看法:
有这样强势的家翁,我很为你的儿媳妇感到悲哀,但是那是您的家务事,我们不便参言。
论坛上的同学有不同看法,您老人家大可不必去指责,您既然晒出家务事来,就应该能面对各种声音。
顶一下~很负责
楼主,我挺你啊!
很多人不认同你的说法,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1。他们没有把孩子放在中国的幼儿园的经验,不知道中国幼儿园的好,无法对比。只从媒体上知道中国的几起幼儿园暴力和校车事件,其他的不知道。所以你要做到不知者不怪
2。他们容不得别人说新加坡不好。所以你不能抱怨。既然你来了,就必须融入,接受一切;如果你抱怨,他们就请你离开新加坡。所以,你一定要先说新加坡多么多么好之后,再讲几点自己的小看法而已。
3。他们比你大约年轻20到30岁,没有你的历练,没有你的经验,不会从你的角度看问题。
4。他们也许不知道,寒气是从下至上的。人如果脚暖了,感觉身体就暖了。有太多新加坡老年人的腿脚不好,这也许与光脚文化有关。
我绝对同意你关于“光脚”,“温差”的说法。关于“光脚”,更令人气愤的是,托儿所的老师们都穿鞋,孩子们都必须光脚,多么公平有道理啊!
至于食物,寿命等,还须考证。
这个爷爷挺IN的
新加坡人寿命是长是短,看看下面的对比吧。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
中国:
人口总数 1,353,311,000
人均国民总收入(PPP国际美元) 6,010
男/女出生期望寿命(岁) 72/76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每1000活产儿) 19
15岁至60岁男/女死亡率(每1000人) 142/87
人均卫生总支出(PPP国际美元, 2009年) 309
卫生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2009年) 4.6
新加坡:
人口总数 4,737,000
人均国民总收入(PPP国际美元) 47,970
男/女出生期望寿命(岁) 79/84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每1000活产儿) 3
15岁至60岁男/女死亡率(每1000人) 76/42
人均卫生总支出(PPP国际美元, 2009年) 2,086
卫生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2009年) 3.9
非常同意。我有个朋友,每次跟我诉苦,说它家翁多么难搞。去过朋友家一次,她家翁指点江山,谈论天下大事,口水纷飞,呼责小辈,气势一时无两。
事实不过一个退休的糟老头,一辈子碌碌无为。
哈哈,终于放心啦
新加坡老人腿脚不好也能出来,你能看到所以感觉多
因为电梯,升降梯都到位,到处都有斜坡。
中国,,,伤残的,腿脚不灵活的, 根本无法出门!
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每1000活产儿) 19”
也就是说,100个年龄为0到5岁的儿童,差不多要死两个。
这还只是死去的,生病的还不算。
阿尼陀佛。
以前我就听过有人说三鹿是给农村的穷人的小孩吃的。言下之意,是非农村的穷人的小孩就不会遇到那些事。
事实:著名作家六六的孩子,本来在新加坡的,后来带回中国呆过一段时间,也中了肾结石。这是六六在自己的博客说到的。(说这种事不厚道,对六六抱歉)。
不信邪的人,就把孩子送回去吧。反正100个只有2个,还有98个没事呢。
愿上天保佑中华儿女。
中国这几年,青壮年死亡率很高,由于污染日见严重,很多地方出现癌症村。问题是很多数据都不会得到反映。
我的一个网友,武汉人,儿子5岁的时候,到老家去探望爷爷奶奶,结果到镇政府玩的时候,掉到一口荒废的井里。。。。
后来又生孩子,一下子生了三个女儿(我怀疑是因为妻子年龄偏大,用了促排卵的药)。奶是当然不够了。我这朋友是70年的,当年也是著名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应该也算是收入不错了,但是也就是靠技术吃饭,没啥横财。孩子母奶不够,在考虑吃什么奶粉的时候,听信了所谓专家的忽悠,说是西方进口奶粉不适合中国人的孩子,于是就选择了金圣元奶粉,算是圣元奶粉的高端产品,那种罐装的,价格当时也是100多人民币一罐,不算便宜了。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发以后,他也带孩子去检查了,三个女儿都不同程度地有肾结石。。。。
乐陶陶 哈。。。原来那出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们又在这开战了,哈。。。
+++++++++++++++
不开战,不值得。我只是想到很多无奈的事。
其实聊聊也好,看看大家都是什么看法,互相沟通,没事8卦下自己感兴趣的事。
中国存在太多的无奈了,千年的积习,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最近和一个朋友8卦这教育,听说国产教育过年过节都要给老师送钱,还不能少了,少了怕孩子在学校受委屈。听了后,我和老公唠叨: 新加坡这点就好,我们给孩子花钱出去补习最少把钱花在学业上了,中国的老师那是无底洞,给多少都嫌少。我们的大学同学,据说为今年孩子升初中,最少要准备8w块,孩子还是学习很好的那种的。相比之下,还是新加坡的教育还算公平,只要学习好,就可以进名校。考大学还有各种个样的奖学金。
我妈妈在新加坡就觉得好,记得他说过,想见议员,想见李显龙,只要排队拿号就能见到,一到节日,社区的议员都出来,想跟谁照相就跟谁照相,不像在中国连见个本单位的最高领导都困难,更不要说国家的领导人了。可惜我妈在新加坡时没赶上大选,不然见得更多,哈。。。。
国内上不了facebook,我儿子今年回去2个星期,呱呱大叫。
初中?幼儿园就开始了。
我朋友孩子上幼儿园,择校费3万。他们家是典型的4,2,1家庭。他们说借钱也要把孩子送进好的幼儿园。
“中国就那个食品问题,还能有这么高的寿命阿,真是小强。 ”
食品问题是近年来才比较严重的吧?效果还没完全体现出来。中国很多问题现在没有突显出来,但是迟早的事。比如独生子女抚养老人的问题。
我从小就尊重老师,每个老师也很疼我,每次回想起来都是好怀念以前的那种感觉。如今中国的师生关系,听到那样这样的,我都忍不住伤心了。
中国学生失去了那种美好。
PAP的幼儿园好吗?有些幼儿园很贵,要1400+一个月,真不懂怎么会差那么多
PAP的幼儿园不好吗?如果家里有人接送的话,我觉得PAP的半天就很好,不用在校吃饭洗澡,只是上课学知识,进课室也不用脱鞋光脚踩所谓的地板砖。
因为搬家,刚刚给儿子转了校,去年进政府学校没有花一分钱(包括中介费),自己找学校,自己进学校考试。据说小6很少接受转校生,可是学校听说是因为搬家转校,还是同意给转了,没有要看房产证、居住证啥的,就凭我一句话,和孩子的成绩单,转了。
跟朋友讲,要是在国内转校的话,先得考虑有没有认识的人,管不管事,送多少,怎么送(人家是斯文人哦,直接送人家恐怕脸面不好摆,不送到人家满意,咱的事儿又办不成。。。)复杂无比。
在国内孩子上学的学校离家不过一站汽车的距离,可是因为不是一个区,当年找了人,交了6000元的赞助费进去的,交的钱连张发票都没有。
还是楼上有人说得对,喜欢并赞美那个体制的,就回去吧,咱就希望能简简单单地生活,不要孩子做愚民,有什么样的能力,过什么样的日子。平安就好。
我小的时候,在农村光脚踩的石子路。哈哈
我对这种小细节不在乎。比较关心老师是否有爱心耐心。
小时候我的老师都是很好,因此喜欢去上学。我弟弟运气不好,小一遇到一位很凶的老师,吓得他逃学了。从此学习就没上去过。
我很欣慰一点,目前孩子很喜欢老师,以老师为模仿对象。也喜欢上学。我总觉得喜欢学校的孩子,成绩不会差到那里去。
刚刚儿子给我打电话,说他的fomer teacher帮他定了目标,英文是A,科学和数学都是A*,儿子说:妈妈, 我要努力了!
还说因为他是新生,每天都有同学陪他逛校园,帮助他熟悉。
不过孩子还有难题,说同学讲他的华文名字比较像女生的名字,埋怨我给他取名的时候没有注意。
4,2,1家庭,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4个老人,夫妻2人,独生孩子1个。
那如果我劳工和我都各有一个兄弟的, 怎样算? 4,4
那你们都不是独生子女家庭,当然也就不属于421家庭了
我觉得我家的那家美式教学的PAP的老师整体素质还不错的, 至少不会发生象其他幼儿园凶小孩的事件, 孩子在里面出来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 每天早上进幼儿园先开个大屏幕跟着音乐唱歌跳舞, 教的课本内容不是很多, 主要是侧重动手创造能力. 幼儿园的环境比一般的PAP要好一些, 教室大一些,玩具多一些(可以参看D.W.GUIDE TO SCHOOL), 透明的玻璃,家长可以在外面看到小孩在里面上课,当然比不上国内的那些星级幼儿园,但我觉得这个价格以4个小时而言对于想找一间比较称心的幼儿园还是可以考虑的.
幼儿园的好坏影响着孩子以后的一生的身心发育, 这点我也是深有感触的, 所以楼主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理解的.
大家能不能不要再回复了, 看着不出声, 不舒服, 出声, 也不舒服, 请大家就此打住了吧.
人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他家的事如果怎么讲都不听, 也不愿意接受大家的意见, 就随他们了吧.
我们是在子女教育版, 在子女教育上可关心的东西很多, 就别再在这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幼儿园固然重要,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最关键的。
看某位爷爷,对网友口出恶言,扬言要用棍子捣捣别人的脸,诅咒别人家庭鸡飞蛋碎不得安宁,诅咒别人光棍和剩女。为了一点小事就强行把孩子从父母身边带走。
在这样的行为道德的爷爷影响下,看来只有天保佑孩子将来不会像他爷爷一样。阿尼陀佛!天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