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Townhouse, 就是几个连一起,接地的。
天天下雨,家里潮的不行,尤其是一楼。已经相继有皮鞋、皮包、皮带光荣了,还有一些轻伤不下火线,坚守岗位。我已经及时把它们请上楼了。
要是有人在,开开空调、开开门窗,还能将就;要是出去玩儿,锁个几天,就有味儿了。上次去下龙湾,回来的飞机上,一老外在感慨终于可以回家了,干净舒服。我怎么就没这感觉呢!悲催!
去年雨季没这么严重,今年变本加厉了。
有什么好办法吗?北方人,没在潮热地带生活过。愁死我了!
原来TOWNHOUSE是这样的啊….哈哈…
WATSON里面卖的那个吸湿剂可以试试…家里到处放些, 应该比较好…
木炭?BBQ那种吗?找盆儿,找缸,在家里到处放上?
吸湿剂是哪种呀?我只见过放衣柜里的,大空间不可以吧?
主要就是衣柜等怕发霉的地方吧,如果是大空间,有些湿气还OK吧(据说对皮肤好是吧?),开会儿空调就干了,LOL
瞧把你乐的,我正郁闷着呢!
多亏这房是租的,要是我买的,这么贵,我直接寻死去我!
皮肤好不好,还真管不了那么多了。我就想东西别再发霉,家里没有霉味,再坚持半年,我搬家。
还有高招吗?
同事给我的建议:用吹风筒吹,沙发和床都是用风筒吹干的。
不过本人尚未试过
吹头发的吹风机吗?
对头,同事说她每次都是这么吹干的
06年的贴子翻上来干吗?
别误会,我只是没想到你那种房子有这种问题。我穷人一个就住政府的。到期就搬走吧,别折磨自己了,pa
如果可以的话,去买个除湿机,但要花上好几百呢。。。。
在天气潮湿的日子里,如果一般的家居除湿方式还是不能取得令你满意的效果,不妨有针对性地根据家居各个受灾严重的角落进行特别护理。由于本身的特点差异,不同的重灾区有个性化的防潮方式。 重灾区:木地板 受灾情况:木地板湿滑,踩在木地板上发现有明显的脚印。木地板与地脚线的接口处发现黑色的霉斑。 防治办法:地面湿气是造成木地板受潮发霉甚至腐烂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木地板的铺设是打好防潮基础的重要环节。当木地板铺设完毕,最好先使用一段时间,然后请专业人士上门打蜡。这样可以尽量挥发掉在施工中残留的潮气,延长木地板的使用寿命。此外,日本研制了一种专用于木地板的防潮薄膜,可铺贴于木地板的表面,隔绝木地板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好地保养木地板。 重灾区:木质家具 受灾情况:木家具表面形成点点水滴,擦拭过后仍不能缓解木家具表面凝水的状况。 防治办法:如今,不少木质家具在出厂前经过了严格的干燥处理程序,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经常进行防潮护理。对付木家具上的水珠,可以在干布上蘸取专用的木家具清洁剂,这类清洁剂可在木家具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一定程度上阻止水汽渗透入木家具的内部。另外,木家具防潮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用一些吸水性好的纸张或者塑料纸贴在木家具的表面。 重灾区:地毯 受灾情况:地毯容易变脏,仔细观察可见表面泛起黑色的小毛球。 防治办法:许多家庭在茶几底部、床尾等地方铺设地毯,这些地毯铺设在地板上最容易受到地气的影响,将湿润的水汽吸附进去。当潮湿的天气来临,可以在铺设地毯的区域先铺设一块柔软、吸水性较好的薄纸皮,然后将地毯覆盖在上面就可以了。不过,如果担心地毯严重受潮,最好的方式还是将地毯收入防潮箱,待天气转好时再使用。 重灾区:家电 受灾情况:电视、电脑开启后发现画面模糊,几分钟后才恢复正常。 防治办法:电视机、电脑、音响等家电设备在潮湿的天气里将产生“反应迟钝”的状况。有效防止家电受潮的方式是每天至少使用一次,让电器通通电,以机身产生的热量达到除潮目的。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可以使用电吹风的低档暖风来对电器进行外部除湿。 重灾区:布艺家具 受灾情况:坐在布艺沙发上,感到水汽重重。 防治办法:布艺家具的受潮情况不容易从表面判断,水蒸气极有可能已通过布料的缝隙进入布艺家具的内部空间。去除布艺家具的潮湿状况只能用外部烘干的方法,可开启暖风机对着布艺沙发吹半个小时左右,或者用电吹风轻吹沙发的表面,可缓解布艺家具的受潮状况。 防潮除湿之妙法篇 防潮除湿的方法有不少,可以有效改善家居的整体湿润环境。这些防潮除湿方式做起来毫不费劲,适合忙碌的人们对付潮湿的“回南天”。 妙法一:预防为主 难得这几天阳光灿烂,还不趁此机会将家中“湿”气沉沉的被子、枕头统统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防潮除湿的最佳方式便是预防为主。一般来说,家中被子、枕头以及布艺沙发套等家居配件在连续使用一个月左右就应当放置于太阳底下晾晒几个钟头。因为阳光是最环保也是最有效的杀菌剂,不但可令被子蓬松柔软,而且晒过之后的被子闻起来充满了阳光的温暖香味,准能给你带来一夜好梦呢。 妙法二:早晚关窗 当潮湿的“回南天”来袭,大家千万要记得紧闭家中的窗户,特别是关闭朝南和东南的窗户,不给窗外虎视眈眈的湿气任何潜入的机会。防潮的最重要时段是每天的早晨和晚上,这两段时间的空气湿度较午间更高,若不及时关上门窗,水汽将严重渗透至家居的每个角落。另外,如果觉得门窗紧闭令室内空气无法流通,建议大家在中午时短时间开窗通风。 妙法三:仪器法 防潮除湿还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动员家中一切有除湿作用的电器来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如今,一般家庭使用的空调都有除湿的功能。不过,用空调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方式见效较慢,一般需要两三个钟头,而且会使室内的人感到寒冷。若不满意空调的除湿效果,不妨到商场购买专用的除湿机,见效较快但耗电也相对较大。此外,冬天人们用于取暖的暖风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室内湿润的状况,只是暖风机的有效辐射范围小,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除湿效果。 妙法四:挂干燥剂 如今,超市里有不少专用于防潮除湿的干燥剂。最常见的是吸湿盒和除湿包两种类型。不少吸湿盒具有各种香味,柠檬、薰衣草、甜橙等味道,可令家居满室飘香,适合放在客厅、房间、洗手间和厨房等日常生活的大空间里。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将吸湿盒里的物质取出,购买散装干燥剂装入盒中再次使用。 除此之外,以吸水树脂和木炭为制作原料的除湿包则比较适合放置于空间较小的位置,比如衣柜、鞋柜等密闭的空间可以挂一袋除湿包以驱逐湿气。另外,动手自制干燥剂也是一件颇有趣味的事情。用小布袋装适量石灰,扎成一小袋放置于室内的各个角落,石灰本身有吸潮的作用,也可以减缓室内潮湿的状况
百度来的,希望帮到楼主
楼主,在教育版见过你,欢迎来到老茶馆
我以前在其他地方用过除湿机,在Basement用。那除湿机得有下水,就是除完湿,水直接通过一管子进下水道。
我现在的房子最湿的地方是一进门的客厅,这里没有下水道。最近的地漏得上几级楼梯,在厨房和餐厅,那里倒是经常有阳光普照,不怎么潮。房子依着坡儿建的。所以除湿机有点儿问题。不过我也想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谢谢啊!
又是个幸灾乐祸的!
房子真是学问大。我住这儿半年多发现了潮湿、蚊虫多的问题。偏巧有朋友搬过来,我终于找到机会,滔滔不绝地控诉。朋友真听人劝,租了三十多层的顶楼,有屋顶花园,能看见滨海湾金沙大帆船,楼下有地铁、超市。结果,美了没几天,发现厨房窗户不能开,要是开窗 ,一到饭点儿,各种五味杂陈就扑面而来了。后悔了,晚了,先住两年吧。
:lol
免费闻阿
我也不喜欢潮潮的,喜欢阳光晒过后香香的味道
虽然有人说那是螨虫被晒死的味道:L
我買的是竹碳,但濱尼mall一樓大廳有促銷,防潮,布料袋子裝的,大包,小包都有,好像名字是:竹碳物語,
我買了很多,在陽光下曬曬可重復使用,挺環保的呢
還吸收甲醛,有害氣體呢
不是今天韭菜盒子味儿,明天炒腰花味儿,是下面三十多层混合的。万一门窗没关好,一下班就满屋味儿了,就好像住在风道口。
这个可以试试,谢谢啊!我查下淡宾尼mall。
可能美剧看多了,我一直有排屋情结,看了楼主的贴给了我很好的参考,生活不是电视剧啊
雨季, 岛国是这样的。
以后租房子的时候找卧室朝东的, 早晨的阳光不是很晒, 又可以把屋子的潮气赶走。
东西 太多了,我家就没这种事,没用的闲着的都被我扔出去了。理由是很久都不用就是没用,用时再买。
老公说再扔就是他啦:lol
有道理,家里就是东西多。以前不是住在有四季的地方吗,家里棉袄、棉被,毛衣、毛裤很多,各种鞋和包也多,书也多。难道都扔了,舍不得,我还要回去呢!
说的也是咱俩情况不一样。扔了还得买。
那就这样,你家里棉袄、棉被,毛衣、毛裤包这些东西,可以买一个移动的挂衣架,一定挂着,不知你住的地方有无储藏室,要是有的话放里面,有空就推出来凉凉,吹吹风。也不麻烦也不累。衣服挂着比放在柜子里强,不会那么多毛。
鞋就没办法了,除非摆在鞋架上,可你的又是回家用的那种。
我见过有人买可以抽成真空的塑料袋, 可以把棉袄,棉被之类放在里面, 然后抽成干瘪瘪的真空, 用的时候拿出来就可以了。
多谢各位!我真是为东西所累了。
哎,楼主这还不算什么呢。我家孩子怕睡床掉在地上,床垫只能放地上睡,结果因为不通风满屋子潮气。前天晚上我忽然半夜起来开灯发现满地的蟑螂崽,努力了大半个小时抓了30多个!今早还有一个爬在我的腿上。。。如果喷杀虫剂怕伤了孩子,奶粉在房间:Q
谢谢你啊,我把床垫下面放了塑料布了不知道行不行?
那只能麻烦一点立起来了
是啊,塑料不透气的,恐怕不行
每天开空调的话,应该湿气好些,要不就在家里放个除湿器,每天开一下。我没有用过,听一个台湾朋友说过好用。
我现在越发觉得家里东西少点更好,现在一直在处理家里闲置的物品。够用就好。
房间太小,或是结构有问题, 或是卫生间的通风(如窗户太小)不好,我原来在亚龙住也是这样, 后来搬家了, 白天都不开窗户也没事, 还是二楼。
关键是屋子不能住多人, 自己感觉一下,洗完澡后赶紧关门, 让湿气从窗户中出去,我去过搭房的屋子, 无语。
是啊,洗澡后真的热气很重,潮气多少也会进入房间。我的房间就睡我和俩小崽
不过真的很夸张,我住路边怕吵就关窗睡,怕女佣太早起来吵又关门睡,结果每次早上都发现窗户里面有雾气,下雨更离谱,窗户里面都是水!
这个问题,应该从根上找原因;我认为有两个方法可以从根上解决你的问题!一是:深挖(通)屋外的沟;二是:重装修,在地面、墙上作防水!能真正解决你的问题!!!!!!!: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