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出国潮中的小留学生们如今怎么样?
花掉爹妈20万,如今月薪3000元 在沈阳的招聘会现场,记者发现了一些“海归”的身影。让他们有些遗憾的是,留学经历并没有给他们的人生“镀金”,甚至连找工作都和他们本来的期许大不相同
如今,随着就业压力增大,出国热渐渐兴起。其实上世纪末,沈阳曾涌现大规模出国潮,爱尔兰、新西兰、韩国带走了一代孩子的梦。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些小海归们都在做什么?当年的留学路带给他们怎样的人生改变?
日前,记者采访了一位当年的留学生,他的故事或许能给如今的孩子们带来些启示。
语言不通跟风出国
1983年出生的韩宇飞,出国前就读于沈阳某高中。他告诉记者:“那时身边的同学都在办出国,我学习成绩一般,觉得出国或许能有好出路,就动了心思。”韩宇飞的妈妈告诉记者,那时他们也没深入思考过孩子是否适合出国学习,只是看孩子有想法,别人家的孩子也在办,就答应了。“大不了,学不好再回来。”韩宇飞的妈妈这样形容她当时的想法。
于是,韩宇飞在1999年底拿到了韩国的留学签证,而那时他还不到17岁,上飞机前,他所掌握的韩语还不足以和人对话。“那时觉得,孩子到了那边,有了语言环境就能很快掌握交流能力的。”韩宇飞的妈妈告诉记者。
留学生变身“打工仔”
可出国后的日子并不像家人想的那样,韩宇飞在韩国龟尾市的一所语言学校先安顿了下来,这里基本都是与他一同留学的中国孩子,语言的提升没有想象得快。更为糟糕的是,由于年纪小自控能力差,出国后,韩宇飞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多数时间是在玩乐中度过。“那时觉得国外真好,不用像在国内时天天上晚课备考,可现在看来,我的青春就是荒废在那个时候。”
此后,韩宇飞虽经努力,但还是没考入韩国的名牌大学,只是在当地的一所普通大学里学习,而且因为家庭条件有限,他不得不开始打工。“起初还是半工半读,但后来多数时间都是在打工。”韩宇飞说,他甚至想过挣些钱回国算了,因为他知道,他不可能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中去。
20万出国玩了趟
五年后,韩宇飞回国,带回家的只有一个专科文凭。即使在“半工半读”状态下,父母还是为他花了20万元的费用。可回国后,他的求职路并没有因为“海归”的身份而变得顺风顺水。
“起初,我去过韩资企业,但待遇并不比同样学历的国内大学生高,人家更注重能力。”韩宇飞告诉记者,那份工作他只做了3个月,而此后的几个工作也都做得不长。究其原因,韩宇飞说“可能是出国时间长不适应国内环境,也可能是思想上还注重海归的身份。”
此后,韩宇飞摆正了心态,以一个真正的求职者身份去求职,最后在一家电器企业稳定下来,现在拿着每月3000元的薪水。现在,韩宇飞早已忘记自己海归的身份,而当别人谈起出国时,他都会说:“孩子太小别送出去。”
业内人士:孩子太小不适合送出国
韩宇飞说,当年和他一起办理出国的高中同学,还有去爱尔兰、新西兰的,但真正学有所成的太少了,大多数人都已回国,其中有自己创业的,有给人打工的,外语好些的有在私营外语学校当老师的。韩宇飞告诉记者:“孩子太小不适合出国,自制能力太差,离开父母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吴洋是美国麦克纳利史密斯音乐学院中方办事处的老师。他表示,现在很多家长认为,拿些钱,找个留学中介给孩子送出去就了事了,其实国外的优秀大学更注重孩子的素质。“你连语言都不通呢,如何在国外学习啊。”吴老师说。
吴老师建议想给孩子办理出国的家长:首先不要在孩子年龄太小的时候将他们送出去,最好是在上过大学后,根据他们自己喜好的专业去深造。其次要看家庭是否可以给孩子必要的经济支持。好多家长认为自己出钱给孩子送出去,剩下的费用他们可以通过半工半读来解决,这是错误的。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很多打工的孩子最后都沦为“洋打工仔”,失去了留学的意义。不是说打工不好,偶尔打工是为了接触社会,并不是用来挣钱的。(记者 柳云松 摄影 李双琦)
也算是不错了,至少还能自食其力。还有那种家里花了几十万,出去语言关还没过,找不到学校,直接回来了啃老的。
4万新币出去玩了5年。。。。还行。。。呵呵。。。。
那些几岁来到新加坡,在新加坡长大,现在连理 工都没有进的孩子,以后怎么办?新加坡不会要的,回国后能干些什么呢???
天天幸福 回国后连去乡下种地都不行了? 发表于 3 小时前
哈哈,我这种从农村出来的都不知道到哪里搞地种的。也许他们老子有钱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境一般的。
天天幸福 回国后连去乡下种地都不行了? 发表于 9 小时前
呵呵,真解!
楼主真是拨开留学迷雾看到真相的人啊!的确是啊,以后怎么办?两边不到岸,在新加坡没身份,没学历,回国呢,中国又不承认你的中学文凭,就便是承认,一个初中毕业在中国是多么低的文凭,怎么找工作。可怜妈妈和孩子,我的身边已经回去三个例子了。
种地?你想的太美好了.不拿个十几万,你去哪里找人把地批给你种.
是呀,现在农民不是想当就能当的。
pr版块有人抱怨新加坡抛弃本地公立poly的学生,现在毕业的很难拿pr,很多孩子是在中国放弃二本来读poly,为的是可以拿到pr.
唉。。。 在新加坡,中学的时候 ,放假出去打工,就想我怎么这么命苦呀,跟我同年的在国内享福呢。。。。
不过现在毕业了,还是觉得那是值得的。
中国有几本都没用。拼的就是爸爸。我回国一趟和同学叙旧,一位女同学就感慨道:女孩子上位就靠2个男人,一个是生她的男人,一个是睡她的男人。现实很多时候就这么悲凉。Poly就一个大专文凭,说到底不是什么顶尖人才。现在政策紧,是因为以前太宽松,中专读一年就拿PR了。宽松的时候进来几十万人,现在紧了,就要杀爹杀娘了。
每个国家都有他不圆满的地方,但并不是一无是处,如果中国人民真的完全生活在黑暗之中,那共产党的江山都改姓了。在新加坡难道没有拼爹的吗?也许有的是形式不一样而已,何况移民在这里的中国人,几个已经能够是把这里的地踩热了?也许很多人在这里只是享受到中国开明城市的一面,在中国以前是正规科班出生的人,他现在的生活并不差,有房有车的大有人在,还不像这边大学毕业,现在还在还房屋贷款。要是离了婚,再买房子,也是困难重重,这边很多这样的男人,再婚也是非常困难。
好帖子.
其实在国内也是有很好的平台,如今人都太浮躁,天天想发大财,想出名都想疯了,静下心好好的学一门学问学一门本事坚持下来一定能成功的,大部分人还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说得客观,公证,好!
现在很多成名的人,当初也是完全没背景,草根出身,像中央台的白岩松,感谢当时的高考公平,感谢中央电视台的竞聘,让他得以成就现在的自己。
在高考没有加分制度的时候,很多当年的大学生就是一个铺盖卷创下了自己的小康之家,他们没有现在这些人的浮躁。
中国的扩招是错误的,抬高了人们的欲望,有能力没能力都觉得自己该过超人的生活。都想一步登天。
就像现在的留学,以前从北洋政府的开始时候,选拔出国的真的是精英,譬如说:詹天佑,胡适等等,成家成名的很多,而现在什么人都在出国,所以留学生从珍稀动物变成了满地乱跑的猪,不值钱了。
其实就是现在留学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留学生中,每年中国政府从高校派出留学的只有一万多,单位派出的也是一万多,简单说公派出国的全部加上不足3万。
现在很多狠批中国是应试教育,其实英国体系的教育体系比中国还更加应试教育。难道在新加坡没有看见吗?
应试教育有什么不好,没有目的,没有压力,不下苦功夫怎么能学到东西?
wyt7980 同意,新加坡的孩子凭着父母姐妹上名校,就是拼爹拼妈的。
譬如说来福士,英华等名校都看得到“世袭教育”的影子。
所以有以为早期的妈妈对记者说,到新加坡好学校都上不到,还谈得上美好前程吗?
wyt7980 同意,新加坡的孩子凭着父母姐妹上名校,就是拼爹拼妈的。
譬如说来福士,英华等名校都看得到“世袭教育”的影子。
所以有一位早期的妈妈对记者说,到新加坡好学校都上不到,还谈得上美好前程吗?
天天幸福 现在连还在上幼儿园的都算打冲出国门,难怪小岛会收紧政策,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真的很奇怪。这种人很难说是为了孩子,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我觉得是你楼主自己忘记了自己出国的目的,自己做不到,警戒别人是对的,但是不应该告诉别人该如何…..
当然楼主打工也是很懂事,做事要分轻重缓急。自己决定性错误。日后当然得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即便在国内,耽误学习的孩子也大把~~
不知道楼主到底要说什么?感觉你才是不知所云。
我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出国的目的,因为有良心的人才在这里要道出留学的真相,但没有人教你该做什么。
按照你的逻辑,现在教育部对新加坡发出留学预警也是错误的吗?
这次的预警就是在以前很多人的悲剧上才发出的,新加坡是一个善变的国家,今天的甜头不代表明天有,一切主动权都在别人手上,来的人不是个个都是孙悟空,都有翻天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