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投资理财

月入五千,住共管公寓,家里九口人是如何生活的?

今天早报上举的一个例子,家里有2岁到19岁的6个小孩,月入五千多,住在共管公寓,就算他们不养车,这日子过下来也真不容易的啊。


新加坡人有根基,不比我们二手空空当第一代移民。


可能房子都一次性付清了的,有存款啊


吃光用光,身体健康。。:)


现在贵的就是养孩子,6个孩子费用不小。每个500都要三千,月入5000不足够啊,应该还有别的收入吧?


我觉得早报上举的例子都十分不可信,还有一个家庭,每月收入只有二百多加上政府补贴的一百多,那样的话怎么活啊,交水电费都不够。


灰色收入呗 谁也不会吧自己的收入如数上报的 都是忘穷的讲


很多宗教团体每天发免费餐盒


每个500?不会的吧。哪有这么贵


怎么够,小孩子的托儿费,大孩子的补习费全部超过这个数。


人家很多小孩是不补习的
托儿费哪有那么贵?不能按中国人的那种带一个小孩的心理来设想的。我一个朋友,四个小孩,根本没花多少钱。


说得是。
孩子多的情况,是要依靠大的孩子带小的孩子。是队列式的。


大家庭的生活成本,不能按照小家庭的模式来算。
我认为应该是递减的。第一孩子花费最多,第二个就少了,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更少了
比如吃饭,5个人吃饭,到6个人吃饭,不过是差一双筷子而已,总花费差别不大.


我家2个,小的托儿所一个月475,其他另计。老大学费便宜,但每月零用200,都没有补习,加上课本,额外的花费和服装等2个起码1000。不包括生病。


托儿所现在这么贵?说的是公民啊。至于零用200,应该是算多了。课本什么的,一次性的。
当然,富有富的过法


觉得是的。比如买书,他们其实用旧的,很多人的。托儿所,小孩多的一般都不会送托儿所:自己带了。400多托儿费人家还不如请个女佣-全家享用


你的孩子一个月才花500块呀?我这穷人的孩子都不止500元。


我学校的托儿费每个月是2000元新币。不算校车和校服。


同意。小娃娃的托儿费,大娃娃的学费+车马费+手机费+零用钱(在外面吃2餐的饭钱水钱),就这些也要500元了。不算补习+兴趣班+保险等额外的费用。

养孩子最花钱!!所以我只要一个足够了。


每个家庭都不一样的。
有些是集中力量在一个,有的是多播种多个机会
孩子多的家庭,我的看法:
老大最重要。老大懂事听话,树立好榜样,可以帮忙父母
反之就完蛋了
美国华裔劳工部长赵小兰,兄弟姐妹7个。她是老大。家里不清佣人,大小事务她带头一手包办。连家门的路都是她们修的。 太强了


我看你们说的这些小孩儿费用。。真头疼呀。。
看来我还是应该坚持生一个就好了。。


了不起,只能这样讲了。让他们出来做个报告吧。


哎,我们说的是一家5个孩子的,花不到500很正常。
如果夫妻俩工作、收入远超过5000,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根本就不好比较的,您就不用把这个拿来比了。
你们觉得人家5000住公寓5个孩子不可能,那随便吧,我只是说有这个可能。那还有收入250的例子呢


你到底有没有养孩子啊,全天的幼儿园现在500块是最最便宜,普通的了。
中学生的零花钱给200块一点也不算多,有时在学校一待就是一天,吃几顿饭加上坐车,打电话那里够啊。
如果你的孩子能穷养到比这还便宜很多,真是佩服了。


最最便宜?前面不是还有一个人说470的吗?NTUC chilacare我特地去看了一下,好像才450;你是新加坡人吗?是的话赶快申请津贴啊,150块啊。算算才多少?如果家里小孩多的,干脆请个工人,比上托儿所强多了
我说的没错吧?

引用: 中学生的零花钱给200块一点也不算多,有时在学校一待就是一天,吃几顿饭加上坐车,打电话那里够啊。
如果你的孩子能穷养到比这还便宜很多,真是佩服了。吃几顿饭?recess time那也算一顿?我女儿还经常没功夫吃。打电话?不就发几个短信?我知道的没花那么多的。当然,我没有算车钱,一天一块吧,也没多少吧。穷有穷的过法,富有富的过法。


养个孩子,没有所说的这么贵吧?
我孩子中二,每周的零花是20元新币而已啊,每月手机费是15元。
自己开车接送的。


孩子不上幼儿园是不行地,女佣不能当老师用,学前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经过学前教育的孩子,上学一准跟不上。

大孩带小孩还是以前在甘榜的作法呢,现在哪里行得通,大的的功课还忙得要命呢


6个小孩好像政府的补助有很多的,比一个人上班要多。所以我看这家家庭总收入绝对超过1万一个月。


trespasser 每周20元~~估计在学校属于最低收入了吧~~  发表于 4 分钟前

您说的是:我家庭收入在学校里算是最低收入,是这个意思吗?
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我孩子在RGS天才班,家庭月入超过2万新币。
多谢!


同意你关于学前教育的看法。

“大孩带小孩还是以前在甘榜的作法呢,现在哪里行得通,大的的功课还忙得要命呢”

请参考我前面举的赵小兰家的例子。那可不是在甘榜或者农村的做法而已。
赵的父母,父亲是博士,母亲是家庭主妇。这样的父母组合在海外华人算是很多的。
大的关键是起个好的榜样,以身作则。不是说大的一定要手把手教。
懂事的孩子省事多了。如果孩子读书自觉,日常生活自己动手。那么父母要承担的东西就少很多很多了。

新加坡的父母,普遍为孩子做太多了。可以理解,怕输嘛。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精英家庭


中学老师应该有灰色收入吧,比如出去教补习一小时40-50元,估计一个月也不少了。
特别佩服他们最小那个居然只有2岁,真勇敢啊~~天啊,2岁-19岁!人到中年,有了这个2岁的估计晚上都睡不着觉了。
我们家连老三都不敢生,别说生到老六了。虽说有政府花红加教育基金5岁前基本怎么花钱,但孩子越大越花钱,读大学的费用涨得太厉害了,年纪轻当然不怕生,但人到中年,想想多一个要多工作十年,如果自己挂了孩子怎么办,压力山大,没那个勇气。
这家人估计真的很喜欢小孩吧。政府应该颁个最有勇气生育奖给他们。


嘿,如果妈妈是懂孩子教育的,与其放幼儿园让陌生人去集体管教,倒不如自己一个带4个呢。
我一朋友,自己是儿童教育的PHD,她就不放孩子去幼儿园,现在是全职的妈妈。幼儿园的老师们之前还常去她那儿上课呢。

我看见的结果是:她的两个稍大的小孩都很乖巧听话,又特聪明。


多谢多谢!
我家只是一个非常非常普通的双薪家庭而已。


没有房贷,就算月入1K,家有3、4个小孩一样也能过日子。
不吃奶粉,自己用豆浆机每天煮新鲜豆浆。(关于牛奶的害处,自己google去;保证吃惊很大!)
不喜欢外面油腻的饭食,就自己煮健康菜来吃。清茶淡饭,关系和睦有爱,小家内照样整天充满欢声笑语。

我说的就是博士姊妹的家。因她先生刚毕业,暂时做part time的工;她自己刚生完老三,也尚未工作。


好奇下,是哪间NTUC啊,我家老大5年前读的NTUC也要480了,还每年铁定涨$25,某年没有涨,但时间缩短了一小时,到毕业那会也涨到600了。虽说每月有300津贴,每月要交的绝对要三百多,学校会组织各种补习班还有不少零碎收费。NTUC属于比较经济,WAITING LIST很长,难进。


我曾经的同事,马来族女同胞从19岁开始生,一共生了9个过继一个女儿给妹妹。三十多岁,二婚住在四房式组屋。自己是文员,老公是司机,家庭收入不到5K,也能带得好好的,孩子们既可爱又听话。


我讲的当然是孩子了,我家老大小二,每天零花1-2元,我看别的孩子钱包里都塞着5元十元,我家孩子在学校很穷,但没办法,小家伙有钱就乱花,买各种零食各种小玩意,怎么讲都不听。
看到你孩子也很少零用,有感而发。没贬低你家庭的意思。你咋那么敏感~


“关于牛奶的害处,自己google去;保证吃惊很大!”

请问你看到是哪里的文章?


http://www.cnpp.usda.gov/dietaryguidelines.htm

Increase intake of fat-free or low-fat milk and milk products, such as milk, yogurt, cheese, or fortified soy beverages.多喝低脂脱脂牛奶及奶制品,例如牛奶,酸奶,芝士和豆浆饮品。Choose a variety of protein foods, which include seafood, lean meat and poultry, eggs, beans and peas, soy products, and unsalted nuts and seeds.选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海鲜,瘦肉,家禽,鸡蛋,豆类,大豆类产品和无盐的坚果和种子


对牛奶的误解,一部分是由于中国牛奶那些臭事,一部分就纯粹是谣言。

美国医学界的主流仍认为喝牛奶有益健康,把喝牛奶做为补钙的主要方式之一。由美国政府部门发布的《美国膳食指南》还在提倡喝牛奶。


网络是好东西。但网络消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遇到不符合常识的东西,比如说不要喝牛奶。请参考权威机构,比如美国政府部门正式发布的饮食指南。

我能说的就是这些了。能不能纠正谣言,见仁见智吧。


那是你个人的想法,或是我们这些中国人的想法 而已。说真的,小学前两年还不是玩?
这里只是说5000块怎么花,只要你承认上托儿班 花不了500块就行了,不用越扯越远了。我只是要证明我也是养过孩子滴,个人有个人 的活法


完全同意。很多人好像不知道有收入低的人、也不知道收入低的人也是可以活得很好的。自己满意就可以了


我遇过很多月入一千~~~
每个月还能汇钱回家~~~
也遇过很多月入五千~~~
满身是刀痕负债累累~~~

这说明了什么呢???


绝对。我认识的一位,说过一句:学校就是低成本的大锅饭式教育。父母直接教的那就不一样了,那是小灶!
最近的状元,很多是母亲是家庭妇女、而且学历还蛮高。我认识的那位,也自己培养学习很不错的,两个精英学校的了,还有两个。我们开玩笑:下面两个再是的话那就真的不得了啊。
当然,这也要孩子本身能力好(我写过内因的博文)。我的孩子是上tuition,因为我们没时间;但其实最后PSLE我给她开小灶的作用,绝对比那tuition大多了。


孩子多的话
较小的孩子的教育费可以叫大的出
我的朋友两个孩子相差17岁
他们就跟大女儿说好
你的大学学费我们给
以后弟弟的大学学费由你供给


美国很多人喝牛奶如喝水,但到中年后,患骨质疏松的却占很高的比率。
不要跟我讲,美国人制定的标准,才是最好的。看下他们的肥胖人,还有对花生、小麦等都动不动就过敏的人,占了多少比率吧?

牛奶究竟该喝还是不该喝?
(看回复;不少讨论)


“美国很多人喝牛奶如喝水,但到中年后,患骨质疏松的却占很高的比率。”

且不说把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高低简单地联系起来是站不住脚的,实际的情形很可
能恰好相反:根据美国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的估计,美国大约有一千万名骨质疏松症患者,而根据2005年“世界骨质疏松日”时中国官方发布的数据,中国大约有八千八百多万名骨质疏松症患者。显然,中国人的发病率要比美国人高得多。只不过因
为这种疾病在中国受关注、重视的程度远远低于美国,绝大部分中国患者都未就医,因此给人以中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低的错觉。

有不少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都表明,通过喝牛奶来补充钙,能有效地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


“不要跟我讲,美国人制定的标准,才是最好的。看下他们的肥胖人,还有对花生、小麦等都动不动就过敏的人,占了多少比率吧?”

饮食指南是提倡健康的饮食结构。正是因为有人的饮食不健康,所以才需要发布指南。

你如果怀疑美国人的整体健康水平,去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网站看看,对比一些中国和美国人健康状况吧。这个要自己慢慢看,太多内容。


那个书的作者是狂热的素食主义者,其观点没有在主流科学界获得承认。同样鼓吹牛奶有害的台湾林光常(跟中国的李一差不多),在台湾已经被起诉判刑了。

你宁可相信某位所谓科学家和所谓养生专家的观点,而不愿意相信科学界无数科学家,经过无数个实验调查研究后,得出的公认结果。也不愿意接受美国政府部门,世界卫生组织的正式公布。

这是你的自由。

我来论坛是交朋友的,不想跟人争吵什么。正好看到你的话,好心帮你查证一下。
之前所谓的”绿豆“狂热的时候,我也是劝国内的朋友。不听,不听就算了。反正作为一个朋友,我提出忠告,已经做到一个朋友的本分。
听不听是朋友的自由,我不会硬硬要他们接受我的解释。

好了,针对牛奶这事,我要说的,全部都说完了。我不会再对此说什么了。


离题千里啊,什么牛奶了,补钙了。


每天一杯奶,年轻又健康。要想皮肤好,每天一杯奶!


不生孩子没有累赘,5000可以花的很开心吧~赫赫


牛奶是要喝的


下午赶着出门,匆匆贴个link就外出了。

下面是骨质疏松的数据:

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 III,1988—1994年)结果表明,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
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现有 骨质疏松 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 %.

喝奶不能阻止骨质疏松

美国研究饮食与疾病关联方面权威之一的麦都果医师(JohnM.Dougall),曾做过一个世界性的大型研究、调查,提出几个事实:

乳类制品贩售的基本理由在于提供钙质。事实上,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人民,他们的饮食中并没有乳制品之存在,也未面临骨质疏松的侵害。

非洲班图妇女不喝牛奶 但很少骨质疏松

摄取蛋白质越多,骨质中流失的钙质也越多。亚洲及非洲社会,在工业大发展前,牛奶乃非常罕见的食品,当时他们都具有坚强的骨骼及坚固的牙齿,所谓富裕社会的文明病,极少发生在他们身上。如非洲班图(Bantu)的妇女,在她们的日用饮食里,从来没有见过牛奶,她们钙质的来源取自蔬菜,每日提供250到400毫克钙质,钙质吸收量不及西方社会妇女的一半。班图妇女,一生当中平均生育10个子女,每个孩子都是亲自哺乳10个月。即使如此,骨质疏松症几乎不曾见到过。

相当有趣的是,假使班图妇女移民或迁徙到其他西方国家,并且改变他们的饮食状况,改以文明饮食(所谓高蛋白质、高糖分、高油脂、高盐)为主时,骨质疏松症及牙齿的毛病就变成稀松平常了!

美国人英国人乳制品消耗多 骨质疏松常见

医学界及公共卫生学家们在全世界做广泛研究后发现,骨质疏松症最常见之国家为美国、英国、瑞典、芬兰,他们也正是乳类制品消耗最多量的国家。相对地,骨质疏松症极少见于乳制品消耗量最低的国家,如亚洲及非洲。在美国受到骨质疏松症侵害者,大约有1.5亿~2亿人口,然而美国人民的乳制品消耗量也是世界第一位。

爱斯基摩人吃蛋白质最多 但20岁就驼背

由此可见,饮食中钙质足够与否,并非骨质疏松症之诱因,骨质疏松症与蛋白质消耗量多少有直接关联。爱斯基摩人给我们很精彩的实例,因为地理环境使然,他们的饮食含有全世界最高的蛋白质———每天250~400克,取自鱼、海象、鲸鱼等,钙质摄取量也是世界最高———每天超过2000毫克,取自鱼骨头及肉类,他们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是世界之冠,20岁就弯腰驼背者比比皆是。相对地,非洲班图人民,每天摄入蛋白质仅47克,钙质仅400毫克,未闻有骨质疏松症。

除了蛋白质外,还有其他促成骨质疏松症的因素,其中之一就是酸性物质比例太高,为了保持血液酸碱平衡,维持弱碱性,骨质必然要“抽取”更多的钙质。此外,缺乏运动、停经、喝可乐等均为骨质疏松症的致病因素。


谢谢。世上的信息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由去选择相信什么,不信什么。
除了那些信息之外,我还很肯定,我朋友的3个孩子都是母乳喂养、豆浆辅助,全家都不吃牛奶相关产品,但都很健康,极少生病。

关于牛奶是否有害的问题,我也是认为应该到此为止,毕竟这里不是健康论坛。
:)


我觉得欧美人奶制品吃得多,但甜品也吃得厉害,过量甜食会影响钙的吸收,难道这是骨质疏松的原因?


对,这个没有什么定论的。每个族群都有特殊性,这样比其实意义不大。人家也就是写个论文而已。
七八从牛奶有害到牛奶不能阻止疏松症,自己也证明了这个没什么定论。因此,就不用说什么有害了。美国人的问题是进食太多,胖符合自然规律,呵呵。亚洲人到了美国,胖子不少


我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狂热的素食主义者,但这种人确实有!夸大肉食的问题,放大素食的好处。
我家一位老人,介绍我看一本所谓20年医学大发现,其实就一本中美饮食习惯对比,而且没什么结论,却被引用为素食至上的宝典。
一位教授在介绍肉食的坏处时举了一个例子:一块猪肉,在人的胃里要4-8个小时才能完全消化,那么,人体温度是37度,大家想想,如果一块猪肉放在37度的案板上4个小时以后,你还敢吃吗?同理类推,在胃里的肉类肯定是有毒的。看起来挺有道理,但仔细想了想,简直扯淡。这种教授,鼓吹素食水平太次!大家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回到那本书,1000多页,回国就看那本书了。其实结论不多,第一,大家知道的黄曲霉素:霉变的花生里面多,菲律宾人喜欢吃花生酱,得病的多。所以,大家注意。大概是因为质量不好的花生一般拿去做花生酱了
其次,过分肉食导致动脉阻塞。据研究,完全素食,可能缓解甚至不再需要开刀了。
牛奶,没有绝对结论。但可能对乳房疾病有影响


”我朋友的3个孩子都是母乳喂养、豆浆辅助,全家都不吃牛奶相关产品,但都很健康,极少生病。“

主流医学界一致公认,母乳是最好最适合孩子的。其他的都是作为替代。你的朋友做了最正确的选择:母乳喂养。


顶最后一句,现在奶牛都打激素,我怕癌症很少吃乳制品,其中更多是心理因素,但孩子不喝奶不行啊,日本喊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以前一直鼓吹说日本人喝牛奶,后代高了多少多少CM。


真巧,这个姐姐还真是刚刚拿到牛津的offer
父母供她读牛津,以后应该也有能力供弟弟读牛津吧


对“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不同的质疑声音
《北京科技日报》

1.牛奶可能透发的癌证

  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大量饮用牛奶会增加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这是科学家对6万多名每天饮用2杯以上牛奶的妇女调查后得出的结论。科学家对61084名年龄在38岁至76岁的妇女跟踪了13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有266名妇女被诊断出患上了卵巢癌,125名尚未确诊。那些每天饮用4次以上奶制品的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比每天喝2杯牛奶的妇女高出一倍。

  90年代以来,已经有多项研究宣称过多饮用牛奶可能诱发女性乳腺癌、卵巢癌,男性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

  2004年10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牛奶可能是女性乳腺癌的重要诱导因素。来自丹麦的研究人员对117000名妇女的调查发现,8-14岁少女青春期的成长速度对其成年后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很大影响,青春发育期体形高而瘦的女孩,成年后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那些胖而矮的女孩。

2.牛奶的补钙功能受到质疑
  对于牛奶可以补钙,从而防治骨折和骨质疏松的观点,一些研究也提出质疑,一项为期12年、涉及78000名妇女的哈佛大学的护士健康研究表明,大量饮用牛奶的妇女比那些少量饮用或者不饮用牛奶的妇女骨折的比例高两倍。

  医学研究表明,大量钙流失是导致骨折的主要原因,盐和动物蛋白质,例如鸡肉、鱼、蛋等都会引发钙流失。牛奶中含有的几种蛋白质也会引起钙的流失,从牛奶中吸收到的钙有三分之一会从尿液中被排出,而从奶酪中吸收的钙三分之二会流失。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最高的正是那些牛奶和奶制品消费高的国家,例如:美国、瑞典、芬兰等。北欧的爱斯基摩人平均每天吸收250-400克动物蛋白,从鱼骨中吸收的钙质有2200毫克,却是世界上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最高的民族。而饮食中乳制品很少的亚洲国家,骨折发生率最低。平均钙摄入量只有300毫克的新加坡,骨折率只有美国的1/9。因此大量饮用牛奶可能不仅不能增强骨质,还可能适得其反。

《骗局: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
3.有一半人属于对牛奶过敏的体质

  研究结果显示,有一半人属于对牛奶过敏的体质,因此至少有一半人是天生不适于喝牛奶的。人和牛的消化系统有很大区别,牛奶适合小牛而母乳才适合小孩。而人类固执地将牛奶纳入食谱,难免会带来很多问题。

  此外,奶牛吃的草是打过杀虫剂的,喝的水是被污染过的;为了让奶牛在短时间内迅速长大或者为它们治疗乳腺疾病,人们通常会给它们喂食各种催长剂和抗生素,而这些药物最终都进入牛奶并被人喝进肚里。因此,喝牛奶不但不会促进健康,还有可能给人带来危险。

  然而,不幸的是,美国、欧洲或者其他地方的奶制品商实在是实力太雄厚了,因此,他们可以通过广告等各种各样的手段对人们展开心理攻势,让人们接受他们所要出售的商品,以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

  另外,游牧民族都不直接喝牛奶,而是花费巨大的人工和时间通过发酵把牛奶加工成各种制成品,才吃。比如奶酪、酥油、奶豆腐、酸奶等等。历史上靠畜牧的民族都很少很少直接饮用牛奶,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吧。

  所谓牛奶多喝有益,商人的宣传,桩脚卖力造出的骗局。“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无稽之谈,胡说八道,事实就是,没有科学的根据。牛奶含有丰富的营养,可是那不是给人的肠胃准备的,人的消化系统没有办法很好的分解、利用,再丰富有什么用?

  牛奶是上天设计给小牛饮的,你和我都不是小牛,喝进肚里一定有难。大自然不会搞错的。

  许多人误信广告宣传,以为牛奶及奶类产品是健康食品,不知道其实饮牛奶非常危险。

  人是哺乳动物,所有哺乳动物都在出生之后喝母乳,到离开婴儿期不再喝任何奶。到了一个阶段(人是三四岁左右),身体上两种酵素(高血压蛋白原酶和乳糖酶)消失,没有了它们,身体无法消化乳汁。 此外,每一种动物的乳汁成份都不同:牛奶的酪蛋白比人乳多三倍,因为小牛要这种物质快高长大。它有四个胃可以吸收,人却极难消化酪蛋白,它留在人胃之内凝固成为又大块又硬的酪块。

  于是,牛奶进了人胃,大部分不消化,成为有毒废料积聚在体内。那些酪块有大量黏性物质,流到小肠,使人感到呆滞欲睡。

  牛奶的脂肪是饱和性脂肪,含有大量胆固醇,对人体至为不利。因此牛奶及奶类产品令人患心脏病、哮喘、耳炎、风湿、过敏症。近年来牛只的食物里含有大量化学农药,又被喂抗生素激素,牛奶牛油芝士等充满有毒甚至致癌物质。

  为什么牛奶是死亡鸡尾酒?

  今天市面上出售的牛奶,无可避免奉送大量剧毒农药和激素、抗生素及其他药物。牛奶只宜视死如归者喝。你仍然要喝牛奶?以下新鲜热辣的资料或者值得看一看。

  美国食物与药物管理局年前批准了畜牧业使用牛类生长激素,目前美国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乳牛长期吃这种药,结果是产乳量大增。

  牛类生长激素是一种基因改造而成的药,当年食物与药物管理局批准使用时,依据的资料数据,全是一间生产推销该药的厂商提供的未出版公布的实验研究报告!(该厂亦同时生产一种害人不浅的代糖 Aspartame。)该报告指称实验室的老鼠喂了大量牛类生长激素,仍无证据显示它们会吸收。

  可是加拿大一位政府的科学家最近仔细审查该报告的数据,结果发现其中确有茅招,事实上那次实验中的老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将那种激素吸进了血液之内,有些还长出了囊肿。雄鼠体内发现有残余。

  此外,牛类生长激素亦令牛奶内一种名为“IGF-1”的生长因素含量上升,这家伙与胰岛素相类,即使用巴氏消毒法亦无法破坏,它直入肠脏溜进血管内,尤其是婴儿更易受到侵害。IGF-1非常可能将人胸部的肌肉癌化,凡是体内已有癌细胞者,都会受它影响而更形活跃。人类亦有可能直接由牛奶中吸入牛类生长激素,从此体内各细胞自行生产IGF-1。

  即使不提起牛类生长激素,美国的牛奶亦已有百分之三十八含有超出法律规定份量的抗生素、动物药物、农药等毒物。究竟喝牛奶真正喝了什么进肚?大家应该心中有数。

  最新医学研究结果证实:牛奶及牛奶产品会令类风湿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恶化,甚至可能引起此症。这种严重的病患影响人的脊椎,令该部分的骨骼结连起来,也会导致脊椎附近的肌肉及关节硬化。

  西医历来未能肯定此症的成因,估计可能有遗传成份。可是近年医学研究发现,只要采用非类固醇的抗炎药(NSAIDs),就可以减轻患此病的痛楚。

  在该次实验中,廿五个患者完全戒除一切牛奶食品,包括牛奶、芝士、酸奶、雪糕等。六星期之后,其中十三人病情大有起色,疼痛减少,硬化情况减轻,关节及脊椎问题减少,而且无需再多吃非类固醇抗炎药。究竟何以有此情况,专家未能肯定,但估计是牛奶中有某些悍菌不怕高温,在人体内作恶。

  为什么喝牛奶会患糖尿病?

  世上患糖尿病最多的几个国家,都是喝牛奶最多的地区,芬兰和英国正是如此。各地的民族未有饮牛奶的风气前绝少患糖尿,自从习惯了喝牛奶后糖尿病激增,日本和中国都是明显的例子。

  越来越多科学研究数据证实:人类饮牛奶食用牛奶制品百病丛生,因为按上天设计牛奶根本不是人类的食物。

  近年各地社会糖尿病肆虐,越来越多人患上这个西方医学束手无策的「文明病」,牛奶是其中一个祸首。最近发表的临床医学研究报告,解释何以如此不幸。

  英国著名医学学报《刺探针》刚刊登了罗马大学与伦敦圣巴塞洛缪医院的专家完成的研究报告,进一步证实了所谓「牛奶假设」(Cow’s milk hypothesis)的理论。原来近年多次广泛的调查显示:婴儿几个月大之时喝牛乳,长大之后患上糖尿病者机会比平均高出一倍半。

  这次意大利和英国的医学专家检查了四十七个刚患上依赖胰岛素式的糖尿病人,把他们跟卅六个健康正常人士作比较,结果发现那群病人之中,有廿四人(刚好一半)体内有β酪蛋白(beta casein),那群健康的人之中,只有一个体内发现有这种物质。两组所有人的其他抗病原水平则并无分别。

  据专家的估计,牛奶内所含有的β酪蛋白进入人体之后,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导致体内某些抗原进一步产生作用,造成敏感的反应。

  这次实验的发现,令西方医学界更肯定牛奶如何导致糖尿病。

  英国《最初保健研究》学报也刊登了一篇论文,指证牛奶导致多发性硬化症。该文是最初保健研究中心所撰写,报告该中心多年研究结果,证实儿童幼年时喝牛奶,长大后患上多发性硬化症机会大增。该文引述美国另一次研究的结果,说明多发性硬化症的患者若每日进食饱和性脂肪酸减至十五克以下,该病不会复发。

  从一群有机会染上糖尿病的老鼠身上做的研究,若从膳食中减少饮用牛奶,引发糖尿病的机会即告减低。后来由人体身上进行的研究,得到的结果亦是相同。

  总之,牛奶绝对不宜小牛以外的任何生物食用,大自然的设计非常奇妙,违反天理必遭天谴。

  饮牛奶为甚么易生乳癌?

  以前大家以为牛奶是营养饮品,促进健康,其实牛奶只宜小牛饮,任何动物长大后饮任何奶都危害健康,何况今时今日生产的牛奶……。妇女喝牛奶特别容易生乳癌。这是美国科学家最新的发现。

  一群医学专家做了深入的研究,刚于《好医药》学报发表所得资料及结论,该份刊物是美国华盛顿「负责任医药医生委员会」出版的学报。

  这次主持研究的是普林斯大学营养学家杰西卡•奥特沃特,她发现今时今日市面上供应的牛奶,满布两种污染物,一是雌激素,一是叫做IGF-I的一种肽,用来令牛只快高长大。这两种化学物质都会令妇女生乳癌。她说:「大家都知道过多的雌激素会促使乳癌细胞大量繁殖,医生向来都避免开含有雌激素的药物给癌症病人服用,原因就在这。乳牛怀孕时体内雌激素水平很高,乳汁含有很多。」

  负责任医药医生委员会主席尼尔•巴纳德撰文指出,牛乳每公升含有30微克IGF-I,这种物质在牛乳经巴氏消毒法处理时不会被破坏,它也是会促使乳癌细胞大量繁殖。

  如果有点常识就应该知道,母牛和人一样都是哺乳动物,在不喂养孩子的时候,几天奶就回了,不可能有奶的,但是为了增产报国,不喂养小牛的母牛每天都在使用雌性激素,是被动的啊~!这种激素是人工合成的,不会消失的!

  这就是现在男孩没有阳刚之气的原因,如果你在注意一点,好多少年过了发育期还不变声,男生女态的越来越多了!更别说三聚氰胺了。


各位大师认真起来了,谢谢科普了牛奶。


对牛奶过敏的含泪飘过。。。


彻底HoId不住了,我去改题目为牛奶帖。


她老婆没收入吗?


穷人有穷人的活法,老公的一个工人月入不到2千要养3个孩子和老婆,省吃俭用一样过得好好的,只是听说他们家只有逢年过节才可以吃麦单劳


首先向大家道个歉。楼是先从我这边歪起来的。本来我不想对此再说什么了。再说一次,我上论坛是交朋友不是争吵。不过枪已经开了,子弹已经飞了。所以就不得不再说一些。

谣言是满天飞的。不止牛奶有谣言。楼上说要喝豆浆,好吧,我告诉你”黄豆有致癌物“”吃黄豆会直接影响到男子未来精子的质量和生育能力,甚至导致男性在晚年出现睾丸癌。“
你信吗?
还有,土豆?”孕妇吃发芽土豆致胎儿畸形“”吃土豆会中毒,导致神经麻痹“
还有什么?西红柿?菠菜?等等等等我都可以找出它们有害的说法。
动物也差不多。不说打激素,动物本身就会有寄生虫啊细菌啊病毒啊等等。所以肉也是不能吃的。
慢着,之前还有人说,水喝多了,也会”水中毒”.
还有空气,据说被日本核辐射污染的空气会飘到全世界的哦。就算没有辐射,空气也是很多污染的哦。
还有阳光,晒太阳会导致皮肤癌的。
呆在室内吧,哦,家具有挥发性化学物质,也会致癌。铺在地上的石头有天然放射性
电子产品有放射性

你别不相信,以上说法我都可以找出很多证据的哦。

好吧,咱们不吃,不喝,不呼吸,不晒太阳,也不能呆在室内,不用任何电子产品。。。。。。。。。


里面有多少大师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回帖了,然后又从坟墓里面爬起来,又来一出。


同意
让我们把楼给扭回来,呵呵
Kepple Reflection!


家庭收入不能代表幸福质量。
我相信各收入的人群都能过上幸福生活。生多生少,那是人家权力。我主张过自己舒服的生活,钱多钱少都能过。身体健康就好了,钱多身体不好,年纪大了要还的!

孩子生几个不重要,自然怀了就生嘛~~~~爷爷奶奶辈的都生5,6个,现在也不是都好好的,人家还经历文革,自然灾害,改革开放初期捏~~~大家宽心~政府举例子为了让人民接受“今年财政预算案”给你的红包小了,但是也是过得下去的!


是啊,今年的红包?有红包吗?


收入中等的阶层, 红包没多少。
今年最好的预算案是给年长人士的CPF提高, 还有silver housing bonus, 这样卖大屋套现有2 万红花, 只要有13万一千的最低CPF在退休户头, 其他收益可以拿出来存银行,养老方面的政策进步了。


我家也只有逢年过节才吃麦当劳。多不健康的东西。吃一顿,得慢跑一个多小时才消耗得掉。

以前看这版晒收入晒支出都绕道,俩娃,大的小学,小的n2。去学校自己从家带东西吃,一个月只给二十零花钱,买书订杂志都从里面出。小的上行动党的幼稚园,一月一百出。各类兴趣班尽量在CC解决,把时间填满一个月也不超过两百一人。大人不爱逛街不爱购物,除了喜欢买点书什么的,一个月还真花不了多少钱。


引用: crystal8135  难道我孩子不是公民?一般的托儿所500以内,减去公民津贴150,一般300多一点就到位了。你说475,我认为是没有经过津贴的(所以不是公民);如果有,那么就比一般的贵了


首先,我孩子之前在MY FIRST SKOOL读过,现在的学费642,公民342. 现在读的是PAP的k+,一个月学费625,不管妈妈有没有做工,公民都只享有150的政府津贴。你所谓的200-300的托儿所可能还是有,但我现在住的新镇的托儿所不管便宜的贵的都是没有空位,等候排到100多号,而且我查过MCYS的网站,附近我这间算是最便宜了,其他的从780-1000都有。您在此版太久了,很少去亲亲宝宝版,或者您可以问看那里的妈妈现在孩子的托儿所费用是多少,相信很多妈妈的孩子都是新公民。


我们读半天的。全天托儿的我信不过。好的真好,象鼠版说她那间,但读不起。中档的就很有可疑了,大多全日的老师工作量都过大,当然那么多孩子都全托,我家的也没更娇气,但我还是不舍得放。我女儿这里,老师住我们旁边一栋楼,我儿子,甚至比我女儿大一轮的邻居哥哥都她手里出来,有名的和蔼有爱心,班上少有哭了不愿上学的。我家两个都是生病不能去上学还会哭。


这个trespasser讲话严重词不达意


牛奶们,打住吧。说得太多牛奶了。
都说了不说牛奶了,还说!


sosbb 我家10元,每星期零用钱,中二。学校在家楼下,不过马路。  发表于 1 小时前
哇,你家的更加省呐.
我也希望学校就在家楼下,可是RGS旁边没有组屋,都是精贵的,买不起...


我真的很晕了,在教育版和宝宝版里,觉得我这样养孩子颇为正常,到了这里怎么感觉不在同一个时代了。我就想问问如果孩子学上一种乐器,比如最普通的钢琴,中级一个月就要多少钱了,加上上学,坐车,零花500块能够真的偷笑了。


不是不同时代。穷有穷养,富有富养。中产有中产的养法。
月入五千,住共管公寓,家里九口人是如何生活?人家应该有自己的办法,也许是有积蓄,也许家里有别的资产,也许很节省。也许也许。可能性很多。
总之我是相信有这样的事的。


我家孩子K1,读半天的私人幼儿园8:30-1点,一个月剪掉$150的津贴费是$740,我本人已入公民。这所学校全天是$1250,还有学围棋,学钢琴。


就是嘛,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生活条件,生活质量有差别而以。而且这个所谓的生活质量也是完全看自己的内心的。有的人锦衣玉食还不满足,有的人粗茶淡饭也觉得很幸福。只要能吃饱,就可以生存了。其他的所谓必需品都是看个人要求了。难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穷人存在?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帖子,什么算一算养个孩子的成本要几百万,结个婚的成本要几百万的。是不是普通人就不要结婚生子了?


现在讨论的是
1,新加坡人(本土的,外来的不算)
2,多个孩子(不是本土的,超过3个的也不多)
所以,你没有必要把你的想法、哪怕是所谓教育版、宝宝版的想法办来吧?那就牛头对不上。。。。
从人家的角度、条件来想问题,那么,那种可能是完全可能存在的。其实,即使在中国,很多小孩的教育也就是那样。学习一般的孩子哪会去学那么多


中学生每周20元,不够每天吃两餐吧?难道有带食物去学校?


JJ记不记得你以前在子女教育发过一个帖,好象说你的邻居因为孩子中学考上快捷班就很高兴,甚至不知华中为何物的。

大部分新移民都受过不错的教育和有不错的工作,接触到的本地人以同事圈子里有类似教育程度的居多,所以很难知道和自己完全不同圈子里人的生活。

我因为是家庭妇女,平时来往的很多本地的主妇(不是那种受过高等教育为了孩子才不工作的主妇,很多小学甚至都没有读完),偶尔也和老公一起混RC和学校的义工,接触到很多比较中低层(不是指收入,里面蛮多人是小老板,开豪车呢,是说教育程度)的家庭,大多数家里的孩子是什么兴趣班都不上的。
学乐器?老公的一个打太极的师姐(她家开中药参茸行的,最小的闺女大我儿子一岁)说:“干嘛要花钱出去学乐器。学校的CCA就很好啊,有老师免费教的。”更别说还去打听名师。
补习,他们自己也很难断定老师好坏,大多扔在组屋楼下补习中心里,一个月六十。或者干脆由孩子去。我的邻居每次跟我说:“哎呀,逼他读书也没用,等他大了开窍了自己知道要读书就会去读的。”其实她家小的那个很聪明,运动也好,如果放在版里这些爸爸妈妈手上,绝对是DSA就能名校的,现在只是学校第二好班的中等学生,估计武中都有点危险。

哎,说那么多,真的,世界因为多样性才有趣的,是吗?


中学生,学校离家又远,每周20元,不够每天在学校吃两餐啊,难道有带食物去学校?我家是儿子,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就怕他饿着或省着不吃啊。


记得你曾经在子女教育版发过一个帖,好象说你邻居的孩子考上快捷班而高兴。里面提起有人连华中都不知何物。

真不能用新移民的普通圈子里的价值观来衡量本地人的。
估计寂寞平时即使接触到本地人,都是教育程度相仿的同事什么的。
我是家庭妇女,平时接触得很多本地主妇(不是那种高学历辞职在家全心管理孩子的主妇),绝大部分人家的孩子是什么课外兴趣班都不上的。有的还奇怪地问:既然学校CCA有乐团可以免费学乐器,为什么还要自己花钱学。问的也不是穷人,家里开参茸行的老板娘。补习也是组屋楼下补习中心,一月六十解决。或者根本不补,家长也没能力教,等着孩子自己“开窍”的也不少。
断不会象子女版不仅样样要学,还讲究要名师。


当然了,我也是住组屋的,了解普通新加坡百姓的生活。其实住在四,五房单位里的人收入的差别可能是非常大的。有的住习惯了,有钱也不去买公寓了,有的有得靠出租两个房间才能还上组屋的贷款。对小孩子的要求也差别大,我说过了,邻居的两个小孩两个人加起来只有一个及格的科目的,家长是没有能力花钱在补习上面。
可是报纸上的这位看起来还是中产阶级的地位和知识层次的,可是被9口人一平均,变成中低收入了。日子得算好好地过。
不过刚才微博上有看到一条统计数据,大家看看。


是的,学校的饭每份比外面便宜,可是量少,男孩子一份吃不饱。在华中餐厅经常看见男孩面前一个饭,一个面外加一杯水在那里吃。


孩子通常在学校吃两餐,不爱带食物去学校,因书包已经很重了。

我家的是女孩子,可能女孩子胃口比较小吧,莱佛士女校食堂里的东西其实并不便宜。

每天去接她时,车子里总带点水果的。回家的路上,她可以在后座上吃点。


我儿子日理万机,经常放学了在麦当劳一边吃鸡腿堡一边讨论国家大事,一天10元钱都不够用。


DUNMAN HIGH SCHOOL的学校餐厅并不便宜,最多比外面便宜一点点,便宜几毛钱。可是不好吃,量也少。
我儿子经常是每顿饭吃2个摊位,加上水摊,那就是3个摊位。2元钱哪里够?怎么样也要5块钱。下午放了学,留下来,不是活动就是学习,又是外面吃。早上10点的休息时间(有半个小时),他吃早餐,也要2元钱。


看了那些不花钱的孩子,我好生羡慕。我说我儿子:你为啥要用那么多钱一天?你为啥每天要吃那么多?别人才用2元钱,你要用10元钱。儿子讲:吃饭钱你都要讲,养不起就不要养孩子。养了,就不要心痛。


日理万机,谈笑间,鸡腿灰飞烟灭。
有气势!说不定哪天成为议员部长


我相信男孩穷养,女孩富养。问题我都是女孩。。。。看来我从小养成的节约光荣传统就没了。


奶粉百多,尿片百多,幼儿园最便宜300多,这都超过500了,再加上吃穿用。。。。。


是啊是啊。唉,讨论起来没完没了了。
喝着奶粉带着尿片就上幼儿园去了?不会吧?这些开销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岁数的事儿。

引用: dawn11现在ntuc的幼儿园都要500多了,扣完300多  发表于
而且我只是针对楼主说的幼儿园的开销,你也证明其实我说的没错:没有到500。

其他的没有置评。不过我还真见过朋友的小孩穿的是人家的衣服,邻居主动给的,也有不少是我女儿的


各人可能是不同的。
我女儿,问她,要钱么?要,就2块(各位可都是说不够的啊),我给3块;要3块给5块;有时候要5块,我给10块并叮嘱要是去麦当劳尽管去,可她不去。就这样,还存一罐子钱;放学就家里跑,喝水从来自个儿带个水壶
喜欢iPhone,知道贵,我买了她也不要。我买过2个iPhone,居然不要,都卖掉了,赚点钱。这次我看她的手机上网困难,买了一个给她(Singtel的不容易买啊,被我找到。看博客),她几天都在那里眩晕着。
太乖了,不好。但你也没办法改变的,本性。但自家孩子,怎么都是最好的


你女儿真乖。


你女儿几岁啊?


我儿子也不乱花钱的,所以我放心地把一张银行卡给他了,省了每次要记着给他零用钱。


寂寞的孩子懂事学习好,是大家的好榜样。


女儿不到11个月,每个月花销估计就要500,奶粉近200,一个月5罐900克,尿布近100,每个月买鱼给她吃,三文鱼和雪鱼,小家伙吃不多,100多总要的吧,衣服玩具花销。而且花销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多的。


钱多就多用点买好点,钱少就少用点买差点。YWCAchildcare一个月全天班扣除working mother补贴是360元,一间附近的私人childcare一个月全天班扣除working mother补贴是300元,半天就应该更便宜了。至于课外补习也是华人小孩较多。


我儿子上的就是NTUC的My First Skool。去年读Playgroup 每月695.5。今年升至Nursery,降了一点,也要642元每月。Nursery,K1,K2 一个价。(我们一家都是PR.) 没有400多的价格啊!除非孩子是公民,妈妈有做工就补贴300,妈妈没有做工补贴150。


我们确实是讲的公民,是这个基础。从头到尾都是讲这个
PR、外来的都不是这种情况


我儿子在NTUC的My First Skool, 每个月学费288.5,公民+妈妈做工


难道My First Skool的收费不是一样的么?我家小子上的这家,Nursery,K1 和K2都是600,再加GST,就是642了。孩子公民,妈妈做工减300,减完也要三百多,不可能两百多啊!


可能不同的中心收费不一样吧,我这边在Yew Tee


所以我总结一下,上幼儿园的孩子,学费最少也要付300元左右的Cash,加上吃,穿,用很难不超过500元一个月。小学生如果不参加任何课外活动和补习的话开销倒是可以少些。养中学生的又比小学生大。


一家9口,2夫妻+6个孩子,还有一个不是老人就是女佣,应该不会让孩子上全天幼儿园的,最多K1,K2去上半天的那种。大孩子上政府学校,学费用不了几块钱,不上补习,课外活动就靠CCA。只要不养车,或者开公司的车,不用cash去还房贷,5000/月应该是绰绰有余的。我以前公司的factory manager家的情况类似,少一个孩子而已,华人。其实很多本地人都这么过的,听说我女儿一个月学费+课外活动费近1K都觉得不可思议。。。


儿子回家叫我签字&拿钱,说学校要组织学生去【乌敏岛】露营几天几夜,收费【300】元。
我很心疼钱,说“可以不去吗?”
他说“不去不行啊。”
我说“这么贵,不是已经去过了吗?”
他说“以前是童子军的,这次是年级组织的。”
我说“既然是学校年级组织的,应该不交钱才对,学校付钱呀。。”
他说“这次有培训呀,学习呀什么的。学校还出了一部分,本来是五百多元的。现在只交300.”
我还是不签字,我说等我问清楚了再说。
他问我“你问谁?”
我说“你老师咯,我问清楚看可不可以不去。因为你们童子军已经组织去过乌敏岛露营了。”
他说“你问咯”。

一开口,就300元啊。


婴儿,我家俩母乳到近两岁,其他食物随我们一样吃,只是大人略克制些吃清淡点。离乳后喝鲜奶,一般超市最贵的两升5•95元,两个孩子一月也只五六十元。尿布见本地用dryper或超市自己品牌的家长不少。

衣服玩具别人送得多到愁没地方放,好多玩具包装都没拆过,拿去转送别人。本地人社交网络肯定比我们更紧密,这些东西好多就是亲戚朋友间转手了。
幼稚园学费都走婴儿花红的户头出去,那个钱反正取不出,所以不算动用现金吧。

大了的确花钱还多些,学校不时就有要交钱的活动。


听说是学校里好的才被挑选去,优秀啊a
买用具可能还要200,刚买,deughter的大背包$180


绝对,我帖子里说了:每个孩子都是最好的。
其实,我说的重点,是紧紧针对楼主提出的,5000块,是否能住公寓,9个人?条件是本土新加坡人。我只是说,可能性是存在的。

至于其他各人的具体情况,也是100%正确、真实。而且并不否定原命题的可能性。皆大欢喜!


真的假的?学校里优秀的学生才能去乌敏岛露几天几夜?我还不知道这一点呢。如果真的是优秀生,那么学校就该免费让他们去。德明政府中学有的是钱啊。
儿子回来说,老师说可以不去。
OK咯,咱们不去咯。反正去过无数次了(童军活动)。


是否免费不懂,不过,大多数学校是不会全去的。
既然不去了就好了


我女儿一起学跳舞的同学,她们家7个兄弟姐妹。她的爸爸一个人做工,妈妈家庭煮妇。她们都没有去上学,父母自己教。他的爸爸是神父,不知道一个月赚多少?每次跳完舞看他们去ntuc买菜,看到都怕,面包一拿就是4大包,她女儿决得不够,还帮忙拿多一包。。。我拜二、拜四都看他们去ntuc。每次买满满的一车。他们有时还去巴刹买菜。我看到每个孩子都很瘦,又没有上学,真可怜。。。


是没上幼儿园?不能没上学吧。


没上幼儿园,也没有去上学。她父母自己教。


太悲催了。


他父亲说这样很好,孩子门都很乖,自己会照顾自己。我自己有三个孩子,我都后悔生老三,不够时间陪他们,决得很对不起他们。


这7个长大了就是7个废物啊。


他说这次是有培训东西的,跟以前童军的是不一样的内容。那就让他去咯。
已经签了字了。给他去。300元钱又去掉了。


太猛了。。。自己教?

可是他们不是有和你女儿一起跳舞吗?不上学反而去学跳舞啊

这是啥想法。。


她的孩子喜欢,跳舞学费便宜,三个月105块。孩子们跳舞好像做运动。希望她身体健康。


其实每个人生活要求不一样的了,我个人认为有钱就多花点,没钱就少花点,象我们家,生活普通,我也是家庭主妇,靠老公一个人薪水,大女儿小二,一天给两元吃饭,心情好晚上就会回来存一元,心情不好,就买水果和玩具玩了,不会多要,平时有在楼下联络所学跳舞和学游泳,是我大女儿自己想学我就报了,加上校车费和吃饭学费,还有补习英语,一个月三百左右,小女儿还没有上幼稚园,一个月奶粉和尿不湿在二百左右吧,看着都是全天要几百,要是两个小时也是要将近二百,在考虑小孩子上幼稚园,自己兼职把孩子幼稚园费用争出来就知足了,主要是想着能陪伴孩子照顾到家庭是最主要的!呵,可能孩子还小,我感觉还不算吃力,但我也知孩子越大越费钱,不过只会量力而行!
我大伯家夫妻两个人都上班,也不过四千左右的薪水,但她们的儿子今年上小六,去年低考试是班级第一,虽说不是前面最好的两个班,在第三个班,但他妈妈为了明年考初中,给他报所有的科目补习,一个月光补习费就要将近两千,还说在家自己不能教,只能放给别人教,还有作业做!我一听都吓一跳,这么贵的补习费?在加上他小女儿补习费,光是两个孩子补习费一个月就要两千五!还要生活呢!
我老公堂弟家到是开奔驰,住洋房,但大女儿和我大女儿一样大,什么也没有学,他妈妈自己说孩子不要学,不是不给报补习班!
所以观点不一样,家庭环境也不一样,每个家长的想法也不一样,都是望子成龙,但我感觉要量力而行,孩子学习能跟上,就OK了!


我觉得还是要多赚钱,不想过不舒服的日子,自己想啥就要买到啥才行


那个艺人家庭的陈毓芸也不是自己教自己的孩子,3个呢,都不上学自己教的。


嗯,又多3个废物。。。话说回来,迟早得回学校的,写字识字或许一般家长还能应付,数理科学就不行了。


大家忘了前几年的一个案例:
最牛的一个马来族男人,一人工作养全家,月入也就中位数吧好像,还有一间7房组屋出租收些钱
养的那一家子可大了,10个老婆,33个男孩,31个女孩……

这人真是咋样都能活啊


哎,老弟,美国现在还有不少家长为孩子选择home school呢,原因是:小孩不易学坏,不易被老师、同学欺负等,心理成长比较健康。
通常是几个家长联合一起的,按各自特长分配所教的科目。这些孩子的成绩并不差,人格更是健康很多。
最后孩子到了大学,才是去外面的学校。
要说缺点也有:这样长大的孩子野心不大,很少为了名利而不择手段。


10个老婆?伊斯兰教不是规定,最多4个?


没觉得这样有什么好,日后出来混社会,封闭环境里长大的小孩肯定会无所适从。

小时候跟小朋友打打闹闹偶尔被欺负或者欺负一下别人,也不是什么坏事,这个社会不是事事都完美的,有些东西从小要见识一下。


他从缅甸、泰国娶回来的,没人管。
老婆们没人给说法,但六十几个孩子坡县政府都承认是合法子女,上学全是政府掏钱。

那个男人因为QJ自己的三个女儿被判刑
这大概是3/4年前的案子,各大报纸都详细报道过,还有图片解析他的家庭结构,大家难道都忘记了?


不是这样绝对,homeschool并不代表只在家里呆着,他们往往有自己的组织,家长孩子互相交流,而且他们很重视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和出门旅游……
中国现在也有不少这样的家庭,选择这条道路与现行教育体制抗争

不过这样做似乎省不了多少钱,因为必须有一位家长放弃工作在家教养孩子,而且频繁出游也挺耗钱的


这种教育方式,宗教家庭居多吧?宗教有很多似是而非的理论。。。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虽然你我都很讨厌应试教育,但这个社会现实就是这样,求学就业娶老婆,没文凭?一边儿去。自己教出来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怎么样没法说,但没有一个被这个社会认可的本本,活得会很辛苦。


其实区别没你想象的那么大。就好比:有人去公司上班,有人在家里上班。
除了上课地点,其他几乎都差不多。
其实从前没有学校的时候,大家还不都是在家里,请先生来上课的?

这些孩子长大了,也不见得都是没有文凭的,很多人照样进入著名大学就读。
家长们主要的想法是:在白纸般的孩子,还没有被社会不良风气污染前,先让他有好的基础,然后再完全走进社会,就有抵抗力了。


这个明显是重婚罪了,竟然对他法外开恩?


我觉得你们搞错了吧?这里说的本地的那2个例子和  home school 不是一回事。home school 本身已经是一个体制了,它也有课本,要上课,请老师,你把它看作私人的,超小型的学校就好了,它教出来的学生也是参加 SAT 考试,跟一般学校没什么大的区别,只是它针对性比较强。

把自己孩子留在家里自己教,除非那家长是十项全能,不然就像那对老是作秀的明星夫妇那样,还不是要送回学校去。


新加坡有重婚罪吗?
ps 人家是有宗教信仰地


在中国并非如此
很多人是高知人士
身体力行地进行教育改革,他们的目的也是把孩子送进大学,而且目标都是欧美的顶尖大学


人的消费观念真是差太多,有个亲戚一家平时也很舍得花钱尤其是每次回国都要坐商务仓(个人觉得才几小时而已忍忍就到了,没必要太浪费)可是至今还租着房住,因为存不够首期来买房


你亲戚消费观念太超前了,我老公的大姨新加坡人,年轻时候出门都打的,老的时候卖了祖屋享受,夫妻还有一个未婚大女儿和儿子媳妇住,前年三个人被儿子媳妇赶出来了。怪谁?怪儿子不孝吗?


很多人家庭不和就是因为住的人太多太复杂了,婆媳不和是常事,再掺和小姑子….谁都想捍卫自己的幸福!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