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教育

开帖讨论本地大学和外国大学专业实质内容以及报考事宜

A水准放榜了,我们很高兴看到今年有那么多牛蛙上榜,替他们高兴,心里也明白牛蛙后面少不了还有牛妈牛爸的支持。对于那些牛蛙,他们前途光明,自己不必示意,橄榄枝也会伸向他们。

这个贴是给没有生牛蛙的爸爸妈妈提问的,您若像我一样,在孩子报志愿中有些疑问,发在这里,请我们的网友们给答疑。


我一直对SMU没有校园而耿耿于怀,印象中SMU就是东一幢西一幢散落的几栋大楼,今天去SMU参观了,没想到它还是挺有特色的,难怪这几年SMU的毕业生越来越吃香。

我不知在本地上大学是否有体育课,今天弱弱地问了SMU的大一学生,回答是他们没有体育课。学校在一个只有SMU学生知道的角落有个GYM,学生空时可以去那里锻炼身体,而踢足球则需要使用校外资源。

另外,该校75%的学生可以双修,即修2个Major,这个挺吸引我们的。

接下来的两个周末,会分别有NTU和NUS的Open House, British Council也会在18日有英国教育展。


其实本地大学都是open campus


我还是以为能考上本地大学的都是牛娃!:victory:
本地大学不好考啊!!!!:'(
好专业更不好考啊!:'(
朋友的孩子想从加拿大考来新加坡,我叫他断了这个念头,就是这个意思!!:L:'(


你这样说我的压力小多了,相信儿子是能考上本地大学的。


我是进来学习的
看了你的话
也松了口气~~~


除非你的孩子在RI, 否则我都不敢说这样的话!:'(
同事刚把孩子送去澳洲读大学!


我觉得你和春版2位是不是有点轻敌!


普通专业应该还不难吧。


我自己的学生
有好些都进了国大啊~~~

我楼上的邻居
当年孩子小六240左右进了clementi town sec school
后来进了裕廊初院
今年进了国大~~~

当然,具体专业都不热门~~~


华中的3科H2得到的A的比例超过一半。
即使不能达到,2个A或者1个A也可以稳妥地进入本地大学了吧。


哈,对你孩子来说,进本地大学根本就不该是个问题,问题不过在于多几个还是少几个A而已啦。据我所知,第二梯队的JC里面,alevel转换UAS的均分也有超过80的,直通车学校的平均成绩应该在这个之上才是正常的。现在有家长杞人忧天,我觉得很可能是被学校考试的高标准唬住了,要知道本地学校向来有用校内考卷难倒学生以打压考分的习惯,还记得孩子当年升小五后一时成绩大降的“震撼”考试吗?中学、JC也是一个德性。举个例子,朋友的孩子在JC两年里,几科H2成绩总是徘徊在及格边缘,E啊U啊什么的,得C都算好的了,够吓人了吧?最后alevel出来照样80多分,可见其中一个原因是学校考题大大难于alevel的水准,当然也有孩子最后发力小宇宙爆发一下的因素。


原来今年考A的很少啊。


请问您的同事的孩子去澳洲读什么专业?哪个大学?
我女儿也倾向出国读书,觉得选择面大些。


现在澳元坚挺,去澳洲读大学也不见得比去英国便宜了吧。


澳币确实坚挺,1AUD=1.35S$,我记忆里还是新币澳币差不多相等呢。
英国我们也考虑,没有放弃,不过主动权不在我手中。


多数的本地有点钱家的孩子在不能进本地大学的好专业后,都会倾向出国读书(如读医学专业)。但花费很大。


进来学习一下。。


我公司来俩男实习生,国大建筑系的,就是淡滨尼JC(我都没听说过)毕业的,其中一个长得贼帅,听说还是国大什么协会的主席。EQ也不错,深得女上司青睐,本来打杂的,后来特派取得和正职员工一样的工作机会。


有考SAT的牛娃吗?


SAT对考过A Level 的孩子,是小菜一碟!
孩子当年那个GEP班23个人,(RI当年还有GEP班)考SAT1成绩多为2310~2400,SAT2多为满分2400。SAT1满分的10个。


SAT考到2300分就行了


转贴一篇人人网上SM1学生写的关于SMU的文章:

SMU欢迎大家!
by徐茜

又是一年a level放榜之时,看着学弟学妹们欢乐地拿着好成绩毕业,真心送上祝福~

转眼间,我已经在SMU待了大半年了,恍惚间仿佛昨天还坐在mph里听lim lai cheng[关键词屏蔽]澎湃地公布我们这届的a level results,却不得不说,这半年来的大学生活是相当meaningful、fulfilling and enriching的。所以在学弟学妹们考虑报专业的这段时间里,我也想向大家推广一下SMU,不是说SMU一定有多好,只不过是想请大家也认真考虑一下这个选择。文章有点长,见谅,但都是肺腑之言,希望大家耐心地看完。

去年报新加坡大学的时候,我也是压根都没有想过来SMU的可能,满脑子想的就是NUS和NTU哪个放first choice哪个放second choice。的确,跟SMU一比,NUS和NTU的综合排名高(SMU是商学院,所以根本就没有综合排名这一说);熟悉的学姐学长都在NUS和NTU,所以各种技术帖报专业帖全部都是关于NTU和NUS的,没有什么SMU的信息;最后SMU比NUS和NTU都要贵,虽然说到底一年也贵不了多少。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在SMU鲜见SM1的PRC Scholars。

去年,我在报SMU的时候也就是听欢锅说了一下貌似business最好,就报了个business。过了一阵子,就被SMU召唤去面试了,在SMU还碰到了一个印尼的同学,我们相视一笑,原来都是把SMU当保底学校了。但是,SMU的business school interview给我的印象倒是挺深刻的,模拟了SMU经典的seminar teaching style,之前有10分钟的时间阅读一篇文章,然后大概十个学生面对着2位professors在seminar room里坐成一圈,面试的过程就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一段讨论。去年我拿到的文章真的写得很差,前后逻辑不通顺,读下来都没明白作者到底要说什么,但是后来professors会通过提问题引导大家讨论,所以到最后竟觉得挺有意思,而且professors很难得的没有singlish口音!这是SMU华丽丽地impress到我的开场白。面试结束后,很快就收到了SMU的business management的offer。

愧疚的是,最后选择SMU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我GP考得出乎意料地差,但是这几乎是迫于无奈的选择却让我收获颇丰。
大家也知道,从去年开始,NUS和NTU的cut off line突然拔高,4个H2的A貌似都没起任何作用,NUS和NTU给我的专业都不是我喜欢的,在欢锅的启发下,我开始研究SMU这个学校。最后觉得宁可去读自己不喜欢的engineering,不如去SMU读business。SMU这么年轻的学校,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就打造出今日的声誉和品牌,我觉得我还是很相信它的潜力的。还有,就是它独特的seminar teaching style,积极鼓励class participation,让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所以最后,我说服了一心想让我去国大的爸妈,一个人跑去了SMU。

刚开始的生活挺不习惯,一个人都不认识。在RGS和RJ的时候,班上的中国人很多,所以跟local打交道的机会少。这下来到SMU,放眼望去全是坡人,不认识也得认识,完全没有说中文的机会了。SMU的人很勤奋且很有进取心,在这样的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磨炼了大半年,我也渐渐融入了这个群体。感谢SMU给了我那么多的经历和成长。在这里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SMU的这一个多学期的体验和心得。

(一)SMU特色

SMU的口号就是“To be a different U”,这一点它的确做到了。不得不说,SMU的marketing做得很好,一听到SMU的名字,感觉就是和NUS NTU不一样,有特色。比较出名的SMU毕业生特点估计就是口才好、自信、起薪高和proud to be a member of SMU。

SMU的教学方法也是独树一帜的。之前也提到了seminar teaching style,也就是说在SMU上学就等于告别了lecture的时代,一个班里最多就50个人,即使坐在最后一排,也能看到教授的脸到底长什么样子。所以一大好处就是跟教授打交道的机会很多,而且因为class participation要算分,很多教授也会主动地去认识自己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自信心,要能够勇于在一群不认识的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很符合作为商校的教学目标,毕竟商科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networking以及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我感觉,只要第一节课往前两排一坐,机灵地回答教授几个问题,之后的课堂发言也就不会怯了。所以class participation并不可怕,有的时候跟教授讨论自己的看法是很有意思很有[关键词屏蔽]的一件事。

SMU的教授基本都是牛校的phD,因为smu还没有足够老的alumni回来授课,所以教授基本都是英美大学毕业的。很多professors都不是新加坡口音,这点我真心的感到欣慰。

SMU有很flexible的double degree,基本上任意两个smu的专业都可以作为double degree,比如说business和social sciences这种神奇的double degree估计在其他两个学校很难申请。其他比较热门的double degree有biz+acc,biz+econ等等。机会多多,选择多多。

SMU很多学生都没有CCA,因为我们不需要像ntu和nus的同学一样靠cca points来申请宿舍,所以去cca的要不就是真的有热忱,要不就是为了培养leadership (当然也不能否认那些之为混个头衔的人的存在)。总的来说,cca是个相对自由的一部分生活。
SMU让我觉得很给力的地方还有它从day1就开始的career service。所有smu的学生的小算盘都打得很好,每个summer holiday每个december holiday基本从year 1就计划得差不多了,(比如year1做overseas community service和school activities,year 2 做internship,year3去exchange,year4 做第二个internship)基本就没有闲着的时候。这一点我很欣赏,让我感觉到在这里的时间都是充实的。

SMU毕业要求的一项是满足80个小时的CIP hours。像我以前这么讨厌CIP hours的人来到smu后竟热衷于community service了。因为在smu,做cip不仅仅是像以前flag day那样打酱油了,而是真正有机会去帮助自己想帮助的人。这一点容我慢慢道来。
说了这么多官方话,我还是来聊聊我的经历吧~

(二)我的SMU生活

第一个学期,我组织了两个local community service projects和一个overseas community project,去第十一届世界华商大会当了志愿者,可以说过得相当充实。这些机会都是通过学校了解到的。而且自豪地说,我还是少数有cca的人之一。哈哈。
第一个local community service project比较轻松,是帮AMK family service center为dysfunctional low income families组织一个一天的活动,帮助他们加强family bonding等等。很多这样的家庭都是马来人,有个马来小姑娘从来不说话,结果和我相处了半天后竟然开心地跟我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往外蹦(她的英文不是很好),让family service center的人都震惊了。我也激动了好久。整个活动真是轻松而愉快。

第二个local community service project其实是一门课(leadership and team building)的一部分,说实话这门课真的是很time consuming。JC的时候觉得pw需要initiate一个project已经很繁琐了,但是来SMU后,在短短的13个星期内,我们七个人的组需要initiate,conduct,evaluate一个community service report,现在想想都有点不可思议。犹记得当时花了两个星期都没有找到sponsorship整个组都焦头烂额的场面。最后,一切问题也竟然都迎刃而解,整个project进行得还算顺利。我们去的一个daycare center通过一系列的游戏,为小学生进行最基本的理财教育,最后的反响非常好。还有一群jc的学生接手了这个project继续做下去。

Overseas community service project(OCSP)是我第一个学期的重头戏。作为freshman,能够组织一个OCSP,实属荣幸,非常感谢跟我住在一起的毛姐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大家可能也有点了解,这个ocsp就是2011年12月份我们去广西宜州市塘利小学的活动。从八月开始筹划project,往学校递交proposal,做预算,招人,应学校要求参加了一个为期四天的leadership training,处理反锁的admin杂务,买保险订机票做体检,组织team camp等等,这段经历的确是前所未有的。感谢来自smu和ntu的组员们,从一开始到最后,大家都相处得非常融洽。在广西的两个星期时间里,大家也体验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这些经历都是无可取代的宝贵财富。

第一学期的recess week我还去了第十一届世界华商大会当了志愿者,这个全球性的活动实在是很令人增长见识,而且当泰国华商总会会长的vip助理真的是一项新奇但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可惜主办方要求我们不能写跟这个活动相关的内容。
关于我的cca,我不想为了混个exco的头衔去参加cca,真是没有意义。所以我观察了很久,参加了一个叫做uni-y的cca,其实也是做community service的。但是我在的department是一个social enterprise,我们的所有盈利都是用来作为community service projects的fund。我们自己经营一个event based rooftop cafe,从买原材料、做食物、邀请不同的乐队在营业时间来表演,到策划整个cafe的marketing strategy,都是由我们自己来的。这是个很和善的团体,我一直坚信着,愿意做community service的人都会是很善良的人。:)

如果大家有兴趣来捧场,当然也十分欢迎!!!(请及时和我联系)

这些都是课外的活动,关于学业,我很庆幸我学的是偏文的专业。在我来新加坡前,我一直坚信着我是十足的理科生,来新加坡后我才知道,原来国内需要背课本的文科根本算不得文科。不管是这边的地理,social studies还是经济,就没有死记硬背这一说,却极大地鼓励了散发性思考的能力。大学的课也延续了这一特色,有些人会觉得这些是水课,我只能说soft skills其实没有那么水,在上了这些课后,看待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是有很大的提高的。理科也有少数几门,这样文理搭配着学,我感觉更有意思些。

(三)application和奖学金

application很简单,跟nus ntu是同时进行的,所有人都必须参加interview。interview也可以作为你体验smu教学方式的经历,看看你是否适合这样的一个环境。

其实我没有奖学金,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懒没有报,另一方面估计报了也不一定能拿到。所以很可惜,不能提供这方面的信息。不过smu官网上有scholarship的介绍,smu的scholarships很多很全,总有一款适合你!

写这篇文章的同时我也真的好好地反省了一下这大半年的生活,不过不管怎么回想,虽然吃过苦,经历过挫折,我仍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SMU对于我来说,是个非常值得经历的地方。


这几天我听到了很多对SMU的赞许声,似乎没有听到一句对SMU的不满。

听到的反馈大致是这样的:
1. 毕业后起薪高
2. 工作上和其他学校毕业生就是不一样
3. 同样专业的在校生,忙碌程度不一样。SMU的孩子自从入学就忙起来,没有空闲时间,而某大学的同学还可以经常找她逛街。
虽然这些是道听途说,但短时间听多了还是让我对SMU的印象加分了。


如若在本地大学不能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在前提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出国念大学会有更多选择性,即使医科法律也是有可能的。

我个人一直鼓励女儿出国读书,主要目的是增广见闻,我当然不希望她不回来,我感觉新加坡还是一个工作和生活都很容易的地方。


知道成绩后要做些什么?

优秀学生早在A水准还没考之前就已提交了英美优秀大学的入学申请,考试后会陆陆续续地收到大学的Offer。
对于那些没有提前拿到理想大学的Offer的学生来说,无外乎就是要了解大学和专业,然后撒网收网,做出最后选择。

1. 参加各大学招生说明会
2、像BritishCouncil也会不定期举办招生说明会,它的FB上会公布时间地点。
3、外国大学招生专场
4. 对那些没考好又有条件出国的学生,可以找留学中介咨询,据说中介不收学生介绍费,中介不只介绍一个大学而是会介绍很多国家的著名大学。去一个中介,能同时了解很多大学,所以还是值得去见见的。若不幸发挥失常考的非常不好时,中介会介绍先去上外国大学预科,预科及格后转入正式大学。这里,要注意中介的介绍是否有水分,比如是否夸大某大学的排名等等。

若有不对,请大家指正。


sgcn007  是听SMU的人说的?  发表于 4 分钟前

当然不是在SMU招生说明会听来的。


什么是好专业?医生和律师呀?


我把那段“道听途说”修正了一点,免得引来不必要的官司。

请问您是否了解本地大学在专业录取时是怎样操作的? 比如报NUS的不同专业,在录取时会有相互影响吗?
还有,在录取时公民和PR待遇一样吗?也就是说公民会比PR被优先录取吗?


去年有个帖,是与一位网友讨论他孩子申请本地大学的一些问题,可供参考: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4336969-1-1.html

公民与PR录取的先后,以前倒没注意过,不过近来政策多变,若同等条件下先收公民也不奇怪了,最好在参加OPEN HOUSE时当面向学校问个明白。


去年我就把这个帖子收藏了,今年出成绩前我还拿出来看了一遍。每次看,都收益。


认真读了一遍贴子。。很实用。。


引用: jjrchome这是个好帖,怎么以前没看到呢。。。  发表于 昨天 22:52
因为那位帖主去年发在隔壁O/A版,那边小孩子多,家长们去得少,而J版专注于在这里开家长会


人人网上有一篇不错的文章汇总,里面都是NUS的学生写的各个专业课程及就业前景的详尽分享,是第一手资料。

NUS 专业介绍贴(updated on 2012,3,5)

*原作者允许分享但不允许转贴,所以这里就只贴出链接(可能需要先注册个人人网账户才能阅读)。


还有一篇好玩儿的:

关于NUS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http://blog.renren.com/blog/245532561/810375257

除非你准备好纠结于书斋;
除非你准备好徜徉在图书馆;
除非你准备好啃两三百年前甚至一两千年前的人写的哲学书;
除非你准备好经常挂在JSTOR上看最新论文;
除非你准备好踟蹰于各种抽象名词;
除非你准备好忍受各种 -ism,甚至学了之后还不甚了了;
除非你准备好接受“反动”理论;
除非你准备好面对每周几百页readings;
除非你准备好写大量essay;
除非你准备好接受费尽心血写的essay被教授批得一无是处;
除非你准备好参加talkshop式的tutorial;
除非你准备好scientifically study political science;
除非你准备好在political science 中应用regression, index and scale, reproduciability coefficient;
除非你准备好经常同老师争论;
除非你准备好面对有时候看起来很无理取闹的教授;
除非你准备好改变你的固有偏见或印象;
除非你准备好涉足一个又一个你完全不了解的领域;
除非你准备好他人异样的目光;
除非你准备好不明朗的就业前景;
除非你准备好不要PRC scholarship;
除非你…… (未完,待续)
当然,
除非你打心底喜欢政治理论/比较政治/国际关系/公共管理
==========================================================
对于以上任何一个问题,如果你的答案是no,那么,聪明的你就一定不要报Political Science。
问题我会逐步增加,现在只能想到这些。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