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教育

老师应有师德,儿子应有孝心

       老师应有师德,儿子应有孝心
   一个老师,不只是一种职业,更有重要的责任。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比言语教育具有更深远的影响力和心灵的震撼力,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也是更持久,更深远。老师要教导学生,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作为一个为人师表的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学生做出表帅。
    一个老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爱”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善良,也是对老师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体现在对学生的喜欢、关心、爱护、尊重和期待等各个方面。 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缺少爱心,这些科学奇才都将随着老师的声声责问,句句冷言走入地狱。有些老师要在指责学生素质低、家长不合格的时候,用另外四根手指好好指着自己,看自己的素质怎么样,自己做什么算得上合格!
    一个老师要有起码的素养。真诚、热情、善良、信念、坚持….这样才可以给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等有意义。尤其教语文的老师,无论华文还是英文,做老师的往往潜移默化的给学生一些影响,传播出去的一定要是正确的信息,如果一个老师把对社会、对现实的不满发泄在教学中是十分可怕的。作为一个正在求学的学生,对老师的传授是言听计从,确信无疑的,这将给学生留下难以转变的思维。
    做一个儿子,一样的道理。就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百行孝为先,世界需要轮回,孝是我们最要拥有的一种品行。莫泊桑说:“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这说明孝是简单、原始的本能,不需要培养和教导就应该拥有的。被教育往往是源自内心的自私,源自缺少爱、却又点学问的自圆其说。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鞭打芦花”中的子骞可以孝对虐待自己的继母,我们焉有不敬亲娘的道?月有阴晴圆缺,在睡不着觉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曾经住过十个月的屋子已经老去,就弃之万里遥遥而任其崩塌;自己借了那条路来到这个世界上,早已变得荒芜,就任其长满荒草荆棘,损伤自己。这不是人所为。
   
    作为一个儿子,作为一个老师,其实最基本的是作文一个人,都要懂得伦常,懂得感恩。作为家长,给孩子找一个老师,要找一个至少有爱心、有孝心、有做人基本道德的人,给孩子的才是正确的影响和教导,不然学问学到没有不一定,要是受到负面的影响,成为一个无情无义的人,才是最大的损失。
    学习是一生的事,学做人也是如此,学习可以活到老学到老,做人可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啊。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楼主文笔出彩。。。支持!!!


前半段 和后半段没有过度。


常来这里的自然能懂。


写文章不是应该看的人都能懂么? 难道这篇是专门写给某人的?那俺撤了。


本人本来也不是什么才华洋溢之辈,只是想在此提醒做老师的应该有师德,做儿子的要懂得孝顺父母。其实我最想说的是做人最重要,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人都做得不好,就不要说以后的职业,再怎么做也不配那一撇一捺。


言必精警


道理说不过我,就来人身攻击,不愧,不愧。

在拿我的家庭出来说之前,你们全都自我反省一下。这里有人是不离婚的吗?有人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关系都好的?三姑六婆们呢?

不要轻易评论人家的家事。没有人的家是完美的。

你要选这种东西当攻击对象,那就随意。

老子拼着砸自己饭碗也鼓励所有人不要来到新加坡受罪,决心来就端正心态。

老子拼着要被人唾骂还站出来说忠言逆耳的话。

老子少挣点钱,鼓励大家少依赖老师,多依赖自己,拼出自己的一条路。

老子写文章,每一篇都是在指一条明路给我的同胞。

我想当魏征,可惜你们全都是亡国奴。


你是你爸爸的老子也是你妈妈的老子,更是你祖宗的老子。
不是每个人都离婚,离婚本来无罪,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孤儿呢,你不在乎钱,不在乎学费,你要在乎做人,你品行就是差,你自己都不爱自己的妈妈,你会爱谁,你不懂的照顾自己亲人,你会懂得照顾谁?
路是人走出来的,前没有车后面自然没有辙。


还有一句话,告诉你,如果不是出了你这号人,我才懒的打字在这里发言呢。我说了这么多就是因为看不起你这种人


“老子”可不是有素养的人随便称呼的。注意老师的形象哦。


一般人是不会说自己老子老子的,何况为人师表 假如在课堂上讲课一口一个老子  要喷了


看到前面的文章,我还是能够欣赏楼主的文采、条理,但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其中大量的教条主义,以及看过回复后才意识到的转弯抹角、人身攻击。

人可以评论别人做的某一件或几件事有何不妥,但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批评他人的道德(诸如“你品行就是差”、“我就是看不起你这样的人”),都该被列为人身攻击,而非客观的分析。旁观者总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旁观者也不会理解当事人在做某些事情时面临的艰难抉择——特别是家事、感情,更是无法判断谁对谁错。有些事情本不该发生,但既然已经发生了,过去了,我们总还是要向前看,而不是沉湎于过去的伤痛。

楼主,我不知道你把自己放在这么高的道德高度上,是否也会按照自己制定的教条来行事,做人。目前看来,楼主的行为与自己的话显然是冲突的。楼主可以接受世界上有离婚,有孤儿,却无法接受别人家庭不合,更是以此来发起人身攻击,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麻木不仁。殊不知离婚和孤儿的悲剧和痛苦,往往不是由于感情破裂、无家可归,而是社会的白眼、社会的不包容、社会的缺乏同情、社会的嘲讽、社会的歧视。而楼主现在正在做的,就是这可怕的潮流中的一朵浪,就是在推波助澜,激起无休止的争论。往别人伤口上撒盐,真的那么有虐待的快感吗?

关于教条主义,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楼主在把古人的话拿出来当衡量他人道德的准绳。这样做并不能说不对,但引用古典的局限就在于,楼主不过是引用了一些对他的道德高度有利的古典,还想让听众以此为做人的标准。古典本身并没有对错,错的是今人对于古典的片面理解,以及对于古典没有说的部分选择性无视的态度。例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曾子没有直接说“我们只能反省自己的错误,不能帮别人反省别人的错误,那是人身攻击”,并不代表儒家思想里就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这也是儒家的教诲。所以,随意评判别人的为人、道德,很明显是不被提倡的——你都不敢肯定你了解别人,怎么就能随便说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对于做老师的准则,楼主的解释也是不全面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一段理解起来可能比较难,翻译是这样的: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也就是说,学生没有求知的欲望,没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心思又不在学习上,不去思考学业上的问题,不能举一反三,那他学不好,就不是老师的过错了。楼主的意思大概是,老师要以身作则,老师要关心学生,却忽视了学生本身的问题——不肯学。这就是学生素质低下的表现,而不是老师教得不好。老师又怎么会希望自己教的学生考得不好、学不到东西呢?就算是从功利的角度上,一个老师想要赚钱,也还是要想着怎样教好学生。所以当错在学生的时候,请不要指责老师。孔子曾经说过有教无类,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而《论语·述而》中这一句之后紧接着就是我上文提到的那句话,由此可见这一句是对于教师准则的补充说明——学生实在不肯学,那就干脆不要教了。

确实,另一方指责学生素质差,家长素质差,就算本来有好的出发点,这种做法也是有问题的,就更别说只是在网上发牢骚、表达不满了。但很明显,楼主的观点更加偏激,更加阴暗,更具有攻击性。楼主写这篇文章显然是别有用心的。

我也是最近才重新开始关注陪读版的。难道陪读版就这样沦落为争论的舞台、发泄的平台了吗?陪读版的设立,其初衷难道不是为了让漂洋过海的学子家长们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帮助吗?我对于最近陪读版的风气,实在是很失望。


您最近才开始关注,看来还需要长一点时间,不知道阁下何许人,长篇大论的够辛苦,本人不是教育家,不是思想家,也不是文学家,我是个妈妈,在这里十几年的妈妈。您不需要接受我的观点,好好照顾自己就是了。


指责别人表面不文明的人是多么虚伪

前一阵,我一个朋友的QQ签名竟是什么“别傻抢,要紧逼”, 我看了觉得很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

一场足球比赛,北京队和外地球队踢,结果北京队赢。本来胜负乃兵家常事,根本没什么的。可事后竟引发一批外地球迷在网上大骂,茅头直指向北京球迷观赛使用了不文明用语“[关键词屏蔽]”一词。北京球迷回复说的就是此QQ签名。

我听了觉得实在好笑,直接回复我朋友说,什么是文明?出来骂人的估计自己屁股都还不干净吧。再者,踢球输了,还要出来扯什么文明,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徒增笑柄而已。纯粹属于,拉不出屎赖茅坑的模范典型。

再说这件事,不错老师是该有师德。不过老师最重要的不是什么师德,而是智力,能力,责任感。又不是评选什么文明礼仪标兵,拿个虚晃的帽子扣人,中看不中用有什么意义!

至于什么儿子应该有孝心,就更离谱了。原本我还以为,说的是自己家的是,没想到是说别人。晕,第一,清官难断家务事,别人家的事外人根本不该妄自评论,下定义——没这义务,也没这权力,再者殊不知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朱丹溪为了让他老母亲长寿,晚年尽给她吃素,不给吃肉。当时,一帮无知者也骂他不孝——公道自在人心,命重要还是愚孝重要,大家各自去掂量。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本来也不可能做到什么绝对正确,但求方向正确就行了。这实际上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产物,中国人重礼讲情,西方人讲实际讲效益。新加坡的文化大都还是继承了西方的特色和传统。这是早在英国殖民地时期就沉淀下的格调。中国文化有她的好,也有坏。但既然出来了,自然是该自觉学习和吸取别人的教育文化,还拿国内的一套生拉硬扣来约束指责别人的行为,我不知道留学的意义何在?难不成,留学不是学,而是传教来了。虽然大家同为炎黄子孙,但毕竟不是说黄皮肤的就都是中国公民,按中国的一套道德规范走。而且,都说是道德了,所谓道德就是文化的一小分支,文化不分是非对错,高低贵贱,道德自然也没有。大家所共同不能接受的是触犯法律,即杀人放火之类的。若真要论道说德,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道德核心应该在于一个“和”字,即和气生财,和和睦睦,再说通俗点就是体谅与包容。

我实在看不出大家这样兴师动众的评论这些,甚至都闹到针锋相对的份上,除了出于借机炫耀或锻炼或复习一下儿时学过的议论文写作技巧之外还有什么大不了的意义。
通篇我都尽量言语注意——对事不对人,算是表个态——写作技巧大家尽可以切磋,只是别扯的太远,说的莫名其妙,更别针对什么人。


就像易中天所说的一个是伪君子,一个是真小人。看大家投谁的票了,我是不喜欢直接的。要玩就玩暗示。


后面那句不应该写。老师应该有师德  至于儿子有没有孝心只有他妈妈自己知道。外人不须评论。老师应有师德。


好文笔!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