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准证

经济增长不能单靠引进移民

就势论市   2006年5月大选过后,新加坡政府在2007年初公布了新的移民政策,大开国门引进外来移民,当时我国总人口有440万,其中18%是外国人。   到了2011年6月,我国总人口增加到518万人,公民占326万,永久居民53万,非居民人口则有139万。   2011年5月大选前后,政府觉察到移民数目是严重影响得票率的因素之一,于是开始逐步收紧移民政策,外国人要成为永久居民或公民已越来越不容易,申请成为永久居民过去只需四个月便可获得批准,现在则需要12个月。 金管局收起红地毯   最新的改变是,金融管理局收起了红地毯,将在今年4月底废除“金融投资者计划”(Financial Investor Scheme,简称FIS),富裕的外国人今后无法再用钱买到我国的永久居留权。   金管局于2010年9月宣布,从2011年起“金融投资者计划”申请者在本地金融机构特定户头内存入的金融资产,从5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不到16个月,这个计划宣告取消,可见政府在这方面所面对的压力有多大。   经济发展局(EDB)也在2011年将“联系新加坡”(Contact Singapore)属下的“全球投资者计划”(Global Investor Programme,简称GIP),申请成为我国永久居民的最低投资金额,从150万元提高到250万元。

  虽然取消了“金融投资者计划”,富裕的外国人还是能通过“全球投资者计划”申请成为我国永久居民,不过,也仅限于能为我国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家,因此要取得我国的永久居留权还是不容易。
  去年我曾听到这个消息,在“全球投资者计划”条例修改后,经发局总共批准了1000份申请书,但却迟迟没有发出确认信给申请者,原因是担心这些富裕的外国人一旦拿到永久居留权,马上把钱投放在房地产市场,又把房价推高了。   我翻阅了2009年和2010年报章和网络的报道,这两年有关外来移民课题的争论开始激化。前高级公务员严崇涛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不愿危言耸听,但我有个经常出现的梦魇,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是这片国土上的陌生人。” 引进外国人补充劳动力   没错,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对推动经济的增长举足轻重,有利的人口条件可能是实现高增长的前提之一,过去五年来,因本国人的生育率急剧下降,新加坡要以较大的劳动人口来推动经济发展,唯有大量引进外国人来补充。   政府选择这样做,是因为感受到劳动力已开始萎缩,而且几年后会更加恶化。当人口条件变差,劳动力增速急剧下滑,要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就必须设法提高生产力、需要靠价值的创造,以及创新和创意的发挥,这点我们也在做。   我国总人口从440万增加到518万时,经济发展政策和模式必须有所改变,但我国的未来绝对不能一味靠移民,人口条件并不能主宰经济前途,在我国还没有习惯享受移植人口的便利时,我们必须作出改变了。   在有限的土地上,外来人口大量增加,让新加坡人付出很大代价,比如基础设施跟不上,房屋短缺造成屋价高涨,物价、医药保健及交通费都不断提高;除了居住问题,要如何提高国人的生活水平,可让多少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外,政府还必须解决贫富悬殊不断扩大的问题。   因此如果不大刀阔斧推行经济和社会改革,结果会是经济减速了,民生方面依然毫无起色。 大幅加薪的“休克疗法”

  经济学家林崇椰教授数天前大胆提出一个建议:让我们对薪金进行一次根本的改组吧。三年内大幅度提高月入少过1500元低薪者的薪金,冻结月入1万5000元高薪者的薪金,月薪介于1500元至1万5000元的中等收入者则每年加薪4%至5%。   这个为期三年的薪金重组建议,目的是要缩小日渐扩大的收入差距,同时缓解企业对廉价外国劳工过度依赖的现象。林崇椰教授形容自己的建议是“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但看来商界和经济学家不会苟同他的观点。   当然,林崇椰教授所建议的薪金改革,震撼性再大也不会与当年俄罗斯实施的“休克疗法”一样。我们若实施大幅度加薪的“休克疗法”,其中一个结果肯定会是企业的薪金负担大幅度加重,其冲击力甚至会比我们至今仍不敢制订的最低薪金制来得大。   已故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俄罗斯前总理及经济改革之父叶戈尔·盖达尔,为了解决已经到了无法容忍地步的经济失衡,聘请“休克疗法”创始人哈佛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全面照搬“休克疗法”,从1992年1月1日起推行。   由于与当时俄罗斯的国情格格不入,“休克疗法”造成企业效益每况愈下,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几乎减少了一半,居民生活水平一落千丈。   新加坡也经历过类似“休克疗法”的结果,从1979年至1981年,我国进行首次经济重组,员工薪金每年平均累计调高20%,但生产力赶不上过高的加薪幅度,最后导致1985年出现独立以来第一次经济衰退。   当时领导全国工资理事会的正是林崇椰教授。他现在所建议的,基本上是要带来另一次震撼的作用,而不是一次反危机的措施,但做法肯定一反常规,短期内会造成经济剧烈震荡。   不过,林崇椰教授提出的第二次经济重组(Economic Restructuring II)建议,其中一个目的是抑制过度依赖廉价外籍劳工来取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这正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困境。   在七年前,林崇椰教授已警告过政府过度依赖廉价外国劳工的危机,要政府三思而行。   新加坡的经济不能一味靠移民政策来增长,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应该是进一步提高国人的生活质量,任何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取得的好处,应先让新加坡人获益,新加坡人对国家社会做出了贡献后,却得不到公平的待遇,这种情况不应持续下去


有点扯,
没有外来移民和劳动力,经济就不能增长、甚至相对倒退
新加坡经济太发达了,自身早就不能增长


人口出生率低于自然死亡率,要补充人口,不靠引进移民又靠什么呢?很多工作本地人不愿意做,没有外劳新加坡又怎样运作起来呢?很多跨国企业投资的自然条件就是有FT,不要FT又怎么有外来投资呢?
说到底,在选民的压力下,以后新加坡移民政策会更保守。为了本地人的福利,这里会注定成为大多数外国人贡献青春的热土,创造和本地人一样的价值,拿着不成比列的回报,最后年迈就打道回府。


不靠外国人,他自己去看3个食摊,不靠移民,他自己家房子租给老婆收租?


新加坡没有外国人 很多公司会空了
但是过量引进移民又带来诸多问题
所以平衡最好
否则房价物价过高 对新移民也不利


“新加坡人对国家社会做出了贡献后,却得不到公平的待遇,这种情况不应持续下去”
实际情况是外劳们对新加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到老了却要回到祖国,没有医保,没有养老金(因为年轻的时候在新加坡工作),对外劳而言,这样就公平吗?!
可以大胆说一句,新加坡如果过分排斥外劳,最后的结果会是:误人误己,两败俱伤。


其实最好不需要外国人,但这对新加坡不现实


非常形象的比喻,赞!


平衡很难掌握,大家可以拿帝都来做比较,同样人满为患,然后呢?为了要这个中心那个中心………………又要大量外来人,看看过年时帝都和魔都的空旷的大街就知道平时有多少外来人。只不过坡国这边需要考虑选民的利益


国内不也这样,上海盖了那么多高楼地铁,哪个不是靠外劳?他们以后能享受上海的退休待遇吗???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