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投资理财

早报又一篇文章,看来私宅组屋不可兼得已是箭在弦上

吴俊刚专栏
  国家发展部已正式邀请公众,通过网上平台和“我们的新加坡全 国对话会”参与有关住房问题的讨论,全面反思现行政策,同时探讨 未来公共建屋政策的方向。许文远部长也在个人博客上,邀请买主、 卖主、学者、行业专家等贡献宝贵意见,也希望公众踊跃报名参与从 本月底开始到6月的一系列对话会,提出建议,表达关切和期望。
  国家发展部给对话会列出了四大主题:一、拥屋的问题,包括该 如何平衡组屋既作为“住家”又作为“资产”的角色;二、公共住屋 类型的问题,包括政府还应提供什么样的住房选择;三、是否负担得 起的问题,包括要怎样使预购组屋售价让人更负担得起;四、协助年 长国人利用住屋套现的问题,包括除了现行办法,还有什么创意点子 ?
  房地产这只猛虎,过去好几年来确实肆虐多端,许文远在上届大 选后自动请缨,深入虎穴,但不是要像武松那样把老虎打死,而是把 这头大虫驯服。因为,房产涉及全民的利益,问题复杂多端,牵一发 而动全身,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尽快设法稳住市场,尤其是新组屋 的售价和组屋转售价,防止快速膨胀中的泡沫爆破是第一要务。
  组屋问题也是多面性的,本文仅略谈一二。我国组屋的辉煌史, 是从人民行动党政府当年上台之初,决意履行“居者有其屋”的竞选 承诺开始的。在笔者的采访生涯中,组屋成了政治问题,印象较深刻 的一次是1981年的安顺区补选前后。
  事后分析认为,行动党那次的败选,主要原因在组屋。既有港务 局好几座组屋搬迁的问题,也有组屋售价突然因成本与原料等猛涨而 调高,以及申请组屋的人龙和等候时间越来越长等问题。在认定问题 根源后,政府随即展开行动,落实全天候加紧建屋计划,也找来了韩 国等地的建筑商助阵,初步引进了预制技术。
  组屋供应和售价随后渐渐稳定下来。那还是在“居者有其屋”道 路上追赶的时代,组屋还没有被当作可以升值的资产。1997年前后的 东南亚金融风暴期间,不少人手头的组屋其实都成了负资产,也就是 转售价低过建屋局的售价。房地产市场不景也持续了好几年。之后慢 慢恢复元气,直到2005年前后又出现好景。两年后,组屋售价飙升再 成了问题。这个周期好不容易挨过,但在华尔街金融危机平息后,房 地产又出现出人意料的好景。本来死气沉沉的建筑业不只咸鱼翻身, 而且龙腾虎跃,房价也节节攀升。
  房地产专家或许会告诉我们,这种转变原因是复杂的。撇开外来 因素不谈,单单内在原因就有多种。总的说是政府组屋政策的转变, 包括组屋的资产化和自由化,也可以说是市场化。 错误政策造成泡沫
  资产化是资产升值(asset enhancement)概念的产物。其用意 是让组屋成了可以不断增值的资产,可以作为屋主在老年时的养老本 钱。自由化,也许是为了打开一个转售市场的产物吧。组屋要升值, 须有转售的需求,而大量新移民的涌入,并允许永久居民购买转售组 屋,正好符合了这个条件,允许拥有私宅者购买转售组屋,显然也意 在刺激需求。
  当然,这当中还有土地价格的计算问题(如与周围私宅土地标售 价挂钩),新组屋售价和转售价挂钩的问题,以及让私人发展商参与 高档组屋的兴建和销售等等。诸多政策的改变,固然激活了房地产市 场,刺激土地标售价节节攀升,使政府卖地有可观的收入,但也刺激 房价不断飙升。这不但吸引外资流入房市,也诱使本地人大量投资房 地产,低息贷款更是火上加油,形成房价在几年之内就上涨好几成的 快速泡沫化形势,组屋转售价在过去六年竟然飙升80%,组屋又一次 成为棘手的政治问题,甚至影响了2011年的大选。
  自由化和市场化,就像是放虎归山,一发不可收拾。擒虎还需纵 虎人,各种组屋政策的调整甚至改弦易辙是必要的。许文远在2011年 5月接掌国家发展部后,就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举措,给炽热的 房地产市场降温,同时也把新组屋价格与组屋转售价脱钩,显著增加 预购组屋供应。
  然而,迄今为止,房价仍然居高不下,私宅售价更是已接连七八 次让政府的降温措施红脸。为什么?因为人们还在炒房,还在乐观地 预期后市看好,根深蒂固的资产升值概念,一时间也难以剔除。政府 当然也担心,若出手太重,一下子把老虎打死,后果不堪设想。
  但那些走偏了的政策还是有必要纠正的。比如,4万多套组屋整 套出租,屋主却住在私人住宅里,这明显违背建屋局建屋的原旨。那 些已经不需要组屋的人,应该把组屋让出,这可以大大减少国家宝贵 土地和资源的错置。4万单位组屋,其实等同一个小型新镇的规模。这 是错误政策的产物,必须扭转,当然,可以给屋主一些脱售的宽限期 。
  作为事后孔明,我们现在知道,狂飙式的资产升值是不可持续的 。一套99年地契已去了二三十年的组屋,真值得百万元吗?房价可以 永无休止地涨下去吗?转售市场在政府逐步收紧移民政策,以及加大 预购组屋供应后还能持续火热吗?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
  现在,要构建新的组屋政策,既不影响现有屋主的利益,又能把 新镇的新预购组屋的售价降低约30%,从现在的平均约等于购屋者的5 年半中位数工资,回到2007年时的约4年,到底该怎么做?看来,除 了增加政府给首次购屋者的津贴,别无更好的办法。当然,增加津贴 必须附带适当的条件,比如稍微增长转售限制期。国家发展部或许已 经有想法,但它还是要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征求民意,寻求共识, 出发点是好的。
  笔者同意建屋局必须回到根本的说法。所谓根本,不是说回到当 初只兴建非常“简单”的组屋,而是回归建屋局设立的宗旨。组屋是 住房,不是投资工具。它们的增值应来自政府的津贴和经济的增长, 而不是人为地制造一个能吹泡泡的转售市场,甚至让私宅市场牵动组 屋价格。转售组屋必须有更加严谨的条件限制。只有通过全面性的政 策检讨和调整,才能真正厘清组屋问题,避免它时不时失控为患。驯虎记还没演完,结局如何,我们还得拭目以待。这个不符合部长规划的全民都可以用拥有组屋的大构思,无限制无约束。如果让组屋价格大幅下降, 可以负责任的说, 闪电党下次会输得更多. :lol我还有5年多的时间,我就不信他们不变!部长才说要让每个新加坡人都能拥有组屋,这些评论员怎么这么不懂解读,要跟部长对着干吗?随便吧。。。。脑海中浮现星爷那句 – 回! 马 !  枪 !这都咋回事儿啊,结合部长的意思,谁都可以买,但是买了限制多多?子曰: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PAP为了政治意图拿HDB作为投机工具,如今搞得不好收拾了。
远的不说,就说最近那个“4倍年薪买组屋”的事,这种事情他们都敢承诺,简直无语到极点。想买组屋?可以,卖掉私宅。
想买公寓?可以,卖掉组屋。
你爱折腾是你的事。我只管收税哈。。静观其变!
和许部长的谈话明显冲突嘛
许部长认为新加坡人都能买组屋,如果公私屋隔离,那相当于10%-20%的新加坡人必须放弃组屋。部长说话当搞笑么。
部长说每个新加坡人都应该有组屋经历。 这句话很明显不是买私宅的人不能买组屋,而是重点在于构思如果让同时有私宅和组屋的人住在组屋内。这才是组屋经历。
按部长的话来解毒,非但不会公私屋隔离,而且会放宽有私宅的人可以买组屋。但条件必须是住在组屋内。呵呵不管政策如何变,政府已经从房产的各种税收中尝到甜头了!万税万税万万税静观其变呵呵也有道理,且更温和、更容易实施。
但即使是“可以同时拥有,但必须住在组屋里”,料想也会引起一些不满情绪(之前在这个论坛里的讨论就可见一斑),所以还是有必要派人出来吹吹风的政府只要立法不許銀行在房子負資產時追討補充,就可以了。不會有問題。旧组屋卖给谁?房价和民生是反比关系,房价越高民生越苦,房价越低民越安乐。次贷危机那会是美国人民最“乐呵” 的时候?卖给PR呀,不行再开放给EP,实在不行开放给SP。其实政府是有很多手段支撑住祖屋这个大部分新加坡人的最大资产的价值的。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