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教育

乐赛小学停止录取家长义工

:梁嘉芪)


小一报名永远是让人头痛的问题,乐赛这么做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一个尖锐的问题又被搬上了台面!


今天早报报道:校友和家长义工有报名优先权的情况最遭人诟病。各有28%的人反对这两项措施。看来大选以后大家都觉醒了,哈哈。全文如下

在2012年小一报名下个月展开前,本报对60名家长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八成受访者认为现有的报名程序应该改进,使整个制度更公平。

  新传媒阿姐郑惠玉去年为了要让长子报读南洋小学而当上家长义工,结果连抽签的机会都没有,一度成为城中热门话题。有人为阿姐感到委屈,有人认为这显示制度很透明。

  无论怎么看待小一报名,其中牵扯的是最令人敏感的个人利益问题。本报的调查发现,即便教育部今年再次调整相关条例,让公民在为学额抽签时享有绝对的优先权,但大部分家长仍觉得这个制度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本报调查发现,在小一报名现有的七个阶段,校友和家长义工有报名优先权的情况最遭人诟病。超过半数的受访家长(34人)认为,需改变这两种优先情况。这项通过电访和街访进行的调查面向育有年龄不超过12岁子女的家长。

  不满意校友享有报名优先权的家长看法较一致,他们普遍反映,随着时间推移,学校培养出的校友越来越多,如果让校友继续享有优先权,长久下去学生的背景就缺乏多元性。

  17%的人认为,教育部应该只保留2A(1)阶段,而不应让对母校没有明显贡献的家长也能获得优待。目前,父母是校友会成员或父母是学校咨询委员会或管理委员会成员的孩子,可以在2A(1)阶段报名。父母、哥哥或姐姐曾在学校就读的孩子,可在2A(2)阶段提交申请。
家长:校友报名优先权

是变相 “世袭制”

  另外,11%的家长则认为,无论是否活跃于母校工作或校友会活动,任何校友的孩子和其他申请者的孩子都不应该有待遇上的差异。

  从事文字工作的张立励(33岁)觉得校友享有报名优先权的条例好像是变相的“世袭制”。她说:“这个条例给人的感觉就是,只要家里有一人能够成功报读一所好学校,这一家的后代子孙个个都不用愁了。”

  另一方面,不满家长义工制度的人则分成两类。

  17%的家长觉得义工制度已经演变成一种势利的制度,对促进“社会流动性”(social mobility)有害,应该取消。

  育有两名孩子的洪晓萍(37岁)说:“家长义工制度越来越离谱。由于竞争激烈,许多学校调高录取家长义工的门槛,这摆明对无权无势、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不公平。”

  少数人则觉得家长义工制度应该保留,但必须规定学校录取合适的家长义工后,确保他们的孩子肯定可以入学。

  有四名家长对会馆会员报读会馆属下学校可享有优先权的制度表示异议。两人觉得,这应该仅限于活跃会员。另两人觉得,这个条例应该取消,因为会馆会员和学校没有直接关系。

  校友会成员享有报名优先权益及为家长义工定下最低服务时限的条例,都是在1998年由时任教育部长张志贤宣布,条例隔年生效。
张志贤当时解释,教育部希望有更多校友能积极回馈母校,因此鼓励小学成立校友会,以及让校友会成员在一般校友之前优先为子女报名。

  在1999年前,教育部规定有意当义工的父母必须在孩子报读小一的前两年开始为学校提供志愿服务,但没有限定服务时间。

  任何制度都难以十全十美,人们对制度的褒贬皆有。一名对小一报名制度毫无怨言的家长曾桉明(35岁)说:“目前的分阶段入学报名制度虽然有一定的竞争性,但是却非常公平。因为孩子最终进哪所学校就读,这完全取决于父母亲的态度。”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