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教育

中国对其国人的适时提醒

 中国教育部近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出“2012年第2号留学预警”,提醒前来新加坡留学人员注意相关政策的变化,认真核实留学中介机构的宣传信息,而且要“理性客观制定留学规划”,提早规划毕业后去留问题,以免毕业后就业困难。
  预警并警告说,部分留学中介机构在宣传时存在虚假宣传的现象,“严重误导留学人员及其家长。 

 中国当局的这项为其国人发出的“预警”,很及时,也很有警惕作用,值得任何想来新加坡求学的中国学生和家长给予认真对待。这显示我国这两年来收紧政策,对来新求学和工作的外国学生和人士有更严格的要求,已在中国国内引起了关注。与此同时,中国的中介机构可能没有在宣传上及时反映出最新的情况,让有意来新求学或工作的人员或是家长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
” 
 中国方面对其国民加紧这方面的公众教育,对新加坡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保障在新加坡求学和工作的中国人的权益,须要得到两边的互相配合,新加坡本身的政策和条例必须明确并具高度透明度,而中国国内的中介既是提供这方面的专业服务,就必须对新加坡的政策了如指掌,并充分掌握最新情况,新加坡方面的任何变动,中国国内的中介应该是第一个知道,而不能继续为其国人发出不切实际的信息,否则既误导其国人,也可能使得新加坡的形象受损。
  除了寻求中介的服务之外,有意把孩子送到新加坡来读书的中国家长们,本来就不能单靠中介来办事,他们应该自己向新加坡驻华大使馆教育处,或是上新加坡教育部和各有关的学校、学院或是大学的网站多了解实际情况。中国教育部也很正确地向其国民作出这项提醒,但实际上有多少中国父母在把年幼孩子送来新加坡读书之前,真正上过新加坡的有关网站?其中一个原因恐怕是语言的障碍,新加坡的各有关教育的网站都只是采用英文。但无论如何,有意把孩子(尤其是年幼孩子)送来新加坡读书的中国家长还是应该慎重其事,必须设法多对新加坡的教育机关作深入的了解。
  送孩子来新加坡读书有一个“误区”是,属于富裕阶级的中国家长以为只要肯为学校捐钱,就能为孩子找到一间学校。事实上,新加坡教育部有一套统一的收生标准,学校很难只看在捐款份上,而破例收留只凭外国学生签证,而又无法通过学校或是教育部鉴定考试的外国学生。

  送孩子来新加坡读书有一个“误区”是,属于富裕阶级的中国家长以为只要肯为学校捐钱,就能为孩子找到一间学校。事实上,新加坡教育部有一套统一的收生标准,学校很难只看在捐款份上,而破例收留只凭外国学生签证,而又无法通过学校或是教育部鉴定考试的外国学生。
  一个相当常见的现象是,家长贸贸然把孩子带来这里,一方面中断了孩子在中国国内的正规教育,另一方面孩子却又考不上这里的任何公立学校,让孩子落得两头不着岸,处境尴尬又可怜,最后可能迁怒于新加坡。
  有意来新求学,并抱着将来在这里工作和落地生根的外来学生,也的确必须为自己的未来作好长远的规划。新加坡有关永久居民身份的审批已更严格,外籍人士也更难获得专业准证,我国不少机构因此感受到新政策的冲击,而认为政府矫枉过正,有损企业机构的发展。
  我国一路来是以宜居的环境、较佳的升学和工作机会吸引外国学生,即使现在政策收紧,教育这一块仍将是一个深受重视的产业,因此,政府应该适时地检讨,如何在继续吸引外国学生和保护本国学生的权益方面作出更好的平衡,最重要的是及时消除国外的任何误解,以为我国正在关起大门,不再欢迎外国学生或是外来专才。


好久没有你的声音了哈


是这样,对周围的朋友也是这样劝告,不求他们听从,但求不说违心的话。


话说得很清楚了,但我们还是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


前赴后继是因为

认为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不可信,要亲身体验一下,

认为自己会比别人幸运… …   

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聪明…. ….

自己比别人更有钱… …

认为国外的月亮比国内的圆… …

听不进别人的话,认为别人都在骗他们… …

认为自己最终是胜利者… …


是的,这也是我现在要问的这些跑来的陪读妈妈,还来做什么?孩子在这边成长期8年10年的,孩子经济不独立,妈妈半老不老,如果俩人都没身份,回国能做什么?想留下来有不允许留下来,就算你有500万也撑不住。你过的是什么日子?


总有人以为:既然你能上天堂,为什么我不能,为什么你能进地狱,为什么我不能?我不进地狱,谁进!!!!毛主席早说了: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自去尝尝。尝过的人要跟尝过的人说说感觉才有共鸣,尝过的跟没尝过的。。。。。。说什么。。。。也等于。。。。。。


好心的妈妈们啊,记得找共鸣,千万别不拿薪水在那劝说传福音,费力不讨好的!!!


今天早报报道,教育部再次大幅调高学费以区别公民和费公民的差别。PR的学费也大幅涨价。学费涨的太恐怖了。日子会越来约艰难。


非公民学生学费明年调高

从明年1月开始,就读于政府或政府辅助学校的非公民的学费将调高50元至250元,新加坡公民学生的学费保持不变。

  教育部昨天发文告说,调高学费是为了进一步区别公民和非公民的学费。教育部发言人说:“我们每年都针对学费进行检讨,并会考虑到不同因素如教育费用,以及进一步区分公民权益的必要。”

  就读初级学院、中学和小学的永久居民学生的学费将分别调高80元、65元和50元。换句话说,明年起他们的学费分别是160元、120元和90元。

  就读初级学院、中学和小学的永久居民学生的学费将分别调高80元、65元和50元。换句话说,明年起他们的学费分别是160元、120元和90元。

  其他外国学生的学费涨幅最大,调高155元至250元,初院和中小学念书的国际学生学费将调高至1000元、650元和500元。

  教育部于2009年宣布将区分公民和非公民的教育权益,包括小一报名优先权和学费。从2011年起,教育部已分两年逐步调高非公民的学费。

   今年3月,教育部再宣布修改小一报名条例,从今年起报名个别阶段若需要举行抽签,新加坡公民将获得绝对的优先权。若出现名额少于报名人数的情况,无论公民申请者住家距离学校多远,都会优先获得录取。

 此外,大专院校也宣布在从2012新学年起进一步扩大公民与非公民的学费差距。

家长反应不一 

 受访的永久居民家长对教育部调高学费的做法有些异议。  

来自上海、有一名女儿在念中学的王家杰(53岁,工程师)受访时说:“新加坡人与永久居民之间的界限,已被政府划分得越来越明显。这次中学的学费一涨就将近120%,连个过渡的台阶都不给,令人感到很失望。” 

 然而,新加坡家长则认为这项措施照顾到公民的权益,是合理的调整。 

 吴卓阳(50岁,资讯科技项目管理经理)的儿子今年在小学念三年级,他认为这样的措施是公平的。“现在通货膨胀率相当高,非公民的学费调高是合理的,不然政府要给予他们的津贴就越来越高了。” 

 对于政府近年来数次重申公民的权益将受到保护,并推出相关政策,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梁振雄博士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引来反效果。  

他说:“政府重申公民与非公民之间权益的差异是为了安抚民心和吸引更多人成为公民,但如果政府一而再地重申,效果反而不大,甚至会凸显公民和非公民之间的区别,使双方的隔阂显得更深。”

杂费也将上涨  

教育部昨天也宣布,政府和政府辅助学校的杂费明年也将上涨,初级学院、中学和小学的杂费将分别调高2元5角、2元和1元。  

教育部说,新加坡学生的教育费用获得高额津贴,收取的杂费是为支付教学材料或给学生使用的教材。至于需要经济援助的学生,教育部也推出教育部经济援助计划,为家庭月入不超过2500元的学生支付学费、杂费和基本上学必需品如课本和校服的费用。


疯语一篇。据此推论你写的作文一定是不知所云,满口腐语。


谢谢夸奖!我觉得我的能力非常有限。但还可以做一点微薄的事。

现在很多妈妈自己以为凡事可以忍,可是为什么做了上帝还这么卑贱?

提醒后来者,勿入此路而已,这就是我的初衷。

也非常佩服你的战斗不息的精神。


各人头上一片天,社会就是这样残酷,优胜劣汰是永远的真理,好或者不好都是每个人的选择,走了——就要让她走得好,路遇挫折莫东怪西怪,想想如何才能活得更精彩。别人的乌云不一定飘到自己头上,别人的彩虹也不一定会挂在自己的天空,总之一句话“量力而行”


说句实话,要不有钱(每个月计划各项开支一万新元)要不就是你特能吃苦,并且你的孩子也很懂事,不需要你操心!在国内一万人民币一个月很好用了,在这也就2000还不到,所以要过得有尊严,你没有很多的钱或者是特殊的能力,就不要过来凑热闹了!一来就是好多年,且现在政策又多变,还是慎重考虑!半途回去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国内又不一样,归根结底还是害了孩子!三思啊!


  纯粹的陪读妈妈就是为了孩子读书来的,不需要燃烧自己的灵和肉!!!


所以,我说陪读陪读,就是陪孩子读书,做不到这样,就不要赌了,灵与肉的付出我不赞同。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认识偏差,实际上陪读就是不可取,自己和孩子在过一种不健全的生活,是不健全的人生。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