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的,有些数据不是很更新。但内容还是值得一看。
在伦敦奥运上,前中国大陆籍的乒乓球选手为新加坡摘下女子单打铜牌,但部分新加坡人却对“外来移民”赢得的奖牌引以为耻。新加坡人对中国大陆移民的增加越发不满,虽然语言与血缘相近,但双方在这个岛国上却不断发生摩擦。
对极度缺乏人力资源、长期依靠引进外国移民提升劳动力的新加坡而言,移民政策和移民问题一直是被新加坡民众放大检视的课题。日前,新加坡乒乓球选手冯天薇在伦敦奥运会上拿下女子单打铜牌,这是新加坡52年来首次在单打项目中摘下奖牌。但很多新加坡人对此却并不领情,许多人认为前中国大陆籍的冯天薇无法代表新加坡。根据一份雅虎新加坡网站做的问卷调查,17227名受访者中,有77%的人对外来人才所赢回的奖牌不感到骄傲。这样的结果或许会让总认为自己的成就便是“华人之光”的中国大陆感到愕然。
新加坡政府自1990年代起不断积极引进外来移民,其中中国大陆移民占绝大多数。新加坡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2000年时新加坡的总人口数仅400万人,在11年间总人口数提升至约520万,2011年的移民人数将近140万人,其中还不包括已归化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的外藉人士,移民人口约占五分之一。
询问任何一个生活在当地数年的本地或外地人,几乎都会异口同声的说:“近年的中国移民实在太多太多”。新加坡的中国大陆移民人口在过去几年大幅上升,无论是在公共场所、大众运输、公司企业或机关学校中都能看到中国大陆人的身影。新加坡政府的用意十分明显,引进语言和文化相近的中国大陆人才,不仅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且不易有种族之间的隔阂问题。新加坡因为敏感的地缘政治关系,政府需要维持一定的民族比例,因此从周边国家和大中华地区吸引华人移民。由于港台的经济较为发达,政治比较清明,移民的意愿相对不高,因此新加坡政府自1990年代便针对中国大陆地区吸引移民,过去数年的中国大陆移民数更出现爆炸性的成长。
虽然新加坡政府的算盘打得不错,但是中国大陆移民并未如预期融入当地社会。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吸收移民的速度过快,过去十年间增加了近百万的人口,本地人的生存空间明显缩减。而报章媒体上关于中国大陆移民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新加坡人对中国大陆移民的不满越发强烈。
比如今年5月,新加坡发生了一宗相当恶劣的事件,31岁的马驰在市中心大道上超速驾驶,硬闯红灯之后撞上一辆出租车,造成出租车上两人身亡,他自己也未能幸免。令情况变得更加糟糕的是,那个5月的早上他驾驶的是一辆价值140万美元的法拉利,且车上的乘客并不是他的妻子。但真正让这个通常彬彬有礼的岛国众怒难平的是——马驰是一名金融投资者,持有中国大陆护照,并于四年之前来到新加坡。事故的经过被另一辆出租车的仪表盘摄像头记录了下来,这起事故让人们对人数急剧上升的中国大陆新移民按耐已久的愤怒宣泄而出。
这股移民浪潮是政府主导的移民工程的一部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几乎让新加坡的人口翻了一番,达到了520万。受到财政激励政策和宽松签证政策的吸引,过去五年的新移民数量达到了约100万。出台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缓和该国有名的低出生率。移民带来的紧张关系困扰着很多国家,但新加坡移民冲突的惊人之处是:该国的大多数人口本就是华裔,很多都是前几代中国大陆移民留下的子孙。一家社区剧团的艺术总监阿尔文·谭说,“大陆人可能看起来和我们很像,但我们并不一样。新加坡人看不起大陆人,认为大陆人是乡巴佬,他们也看不起我们,因为我们不能说好中国大陆话。”
如今,人们指责中国大陆哄抬房地产价格、占据了最好的工作、以及驾驶漂亮的欧洲跑车造成交通阻塞。咖啡店的常客抱怨说他们要说普通话才能点一杯喜爱的Kopi-C(加了炼乳的甜咖啡)。不管真假,有关中国大陆女人偷走已婚男人的故事也越来越多;新加坡人一觉醒来,发现地铁里挤满了说普通话的人,他们感到有些无所适从。
车祸事件后的几天,当地的社交媒体充斥着负面言论,人们指责像马驰这样的大陆人破坏了新加坡彬彬有礼、文明礼貌的行为方式。博客称他为“纨绔而堕落”,并把他误认为北京某位高官的子弟,还建议警局在他死后提起诉讼。批判者还为他伪造了一个Facebook页面,上面充斥着恶言谩骂。“终于摆脱了你这个大陆垃圾货,享受地狱吧!”其中一条还算比较温和的帖子这样写道。
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维持多元文化社会的民族和谐和宗教和谐,所以对这些毒言恶语感到震惊,而且其中大部分来自中产阶级。在最近一次对议会委员会的讲话中,副总理张志贤为该国的移民政策作辩护,说不管是受过教育的外籍工人,还是缺乏技术的外籍工人,他们都对制衡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和维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自然,我们希望新移民能够适应我们的价值和规范体系,如果他们还没能做到,我们会感到难过,”他说,“但是,我强烈认为,我们不应该让最近对新移民和外国人的反应,破坏了我们为所有人民建立强大并具有凝聚力的社会所做出的努力。”
现在,逾三分之一的新加坡居民是在国外出生。尽管政府一直拒绝公布有关移民来源地的具体数据,但他们很快就强调,大部分新公民来自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其中近一半来自东南亚。官方在私下也指出,很多极其富有的新贵不只是来自中国大陆,还来自伦敦、迪拜和新德里。其中一位就是生于巴西的爱德华多·萨维林,他是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并决定为新加坡护照放弃美国护照。
很多分析家说,人们对移民政策的愤怒导致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在去年的议会选举中意外失利,政府已经开始做出调整。据国家人口及人才署,新永久居民的数量从2008年开始已经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二,那年,共8万份申请获得批准。而被授予公民身份的人数则保持在每年1.85万人左右。据中国银行和胡润百富共同开展的调查显示,尽管敌意在增加,新加坡还是被富有的中国大陆人看作最受欢迎的移民目的地之一,仅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之后。
今年3月的时候,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名中国大陆学生在中国大陆的微博上发帖称新加坡人是狗,因此他被罚款将近3000美元。这名中国大陆学生还被强制进行三个月的社区服务,并退还相当于一个学期花费的助学金。该学生说他不小心在人行道上撞上了几个新加坡老人,他们的眼光让他很不舒服。这个争论过程让一些中国大陆移民烦恼不安,也让一些人感到愤怒。不过,华源会(新加坡最大的大陆华人团体)主席王泉成则责怪新加坡人的偏狭,说他们中间很多人只是嫉妒很多中国大陆移民口袋里有钱。他说,“新移民当然都是有钱人,否则政府就得养活他们,一些当地人很懒惰,靠着政府救济生活。当新移民来了,他们认为这是竞争,会抢走他们的饭碗。”
实际上,普通的新加坡人比普通中国大陆人的经济状况好很多。新加坡有成千上万的中国大陆学生,一些学生的母亲也随之而来,靠非法打工来资助孩子,如当女佣,或是更低等的职业。在新加坡的红灯区芽笼,中国大陆有时候会超过泰国和菲律宾这些传统的Ji~NV从业者大国,向新加坡提供更多的妇女。
为了吸引中国大陆人才,新加坡政府给与外来移民各种优惠,包括提供优秀的中国大陆留学生政府奖学金和助学金。1999年从中国大陆前往新加坡求学的李健文在大学时申请了政府助学金,条件是毕业后必须在新加坡工作五年。而一名从事银行业的新加坡人认为,她在日常生活中与职场上都能感受到新加坡人对中国大陆移民的排斥,针对是否赞成新加坡继续引进中国大陆人才,她表示:“我不赞成,我真的不赞成。太多的中国大陆人让新加坡好像一个小型中国大陆,而他们不融入社会。”
尽管是属于同一个种族,但是当新加坡人碰到中国大陆人的时候,他们不会认为这是华人碰到华人,而是两个不同种族的人碰在了一起。中国大陆新移民往往太“聪明”,但在一个契约社会里,太聪明的人往往会让人觉得未必靠得住。这主要还是与中国大陆社会的现状有关。在中国大陆合法的事往往比非法的还要难办,所以在这种社会里生存的人,往往就学会了一整套的变通与取巧的方法,喜欢在办事时绕过轨则或干脆忽视规则。但在一个健全的社会中,这种人往往会因为太聪明而最终吃亏。就以假造学历为例,在新加坡移民政策较松时,许多中国大陆移民办了假学历,因为在中国大陆即使被查到拥有假学历也无大碍,但在新加坡这是一件必然要追究受罚的事,一旦这种投机取巧的人多了,必然会导致他所属的族群受到“特别关照”。除此之外,学习本地的语言也是融入异国社会的基本底线,但许多新移民总是嘲笑当地人的英语口音,将其作为拒绝学习英语的借口。事实上,不少中国大陆人是为了更方便的护照、更好的生活条件或子女的教育环境才来到新加坡。而许多中国大陆人将新加坡视为前往第三国的跳板。
当然,很多中国大陆人也成功地融入了社会。据官方数据,30%的新加坡婚姻缔结在新加坡公民和外国人之间,这一数据在十年之前只有23%。但时间的流逝并不一定会缩小文化差异。
杨牧是一名出生在北京的经济学家,他于1992年来到新加坡,并在三年之后获得了公民身份。他承认,中国大陆人和新加坡人之间有很多差异。
新加坡是一个亚洲国家,是中国大陆外世界上唯一一个华人占多数的国家,没有任何资源,1960年代独立后开始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些都便于和中国大陆比较。一个在新加坡生活了3年多的留学生,写下《一个留学生写的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之间十大差距》,摘录如下与读者共享。
一、新加坡:人人都有房住的社会。2003年,新加坡土地面积604.2平方公里,人口400万(新加坡人约300万,其余是外国在新加坡工作的人),可以计算出新加坡人均土地是151.05平方米!而且这还包括了一些不适合居住的岛屿,还要建公路,要有工厂,学校,要有兵营,真正能够用来居住的面积屈指可数。新加坡的水也要基本上从马来西亚进口。但这样一个土地和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却解决了住房问题。首先,国家严格控制土地,严格规划,建高楼;另外,为防止少数人拥有过多房产和房地产泡沫,采用了政府直接参与房地产开发和管理的方法。政府成立建屋局,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目前,全国80%多的人口都居住在这种房屋里。一般说来,对于新加坡人,一套3室一厅的房子也就是人民币70万到100万。新加坡的全国平均工资大概是人民币每月15000(税前,包括雇主交的公积金)。一般新加坡人,如果夫妻都工作,很容易买下房子。所以,在新加坡人人都有房住,而且年轻人结婚都可以买房,对于大学生几年后就可以攒够房钱而追求其它的了。
目前,上海、北京的住房已经和新加坡的房价差不多了,而每月还有一大比的管理费,停车费。中国大陆的土地远比新加坡充足,而且有充足的劳动力建房。是什么导致了如此高的房价?一个收入2000左右的普通老百姓,夫妻两个多少年才可以还清贷款?当大款们拥有别墅和高档车的时候,那些收入更低的老百姓,什么时候才能园一个住房梦?而做为政府,在住房商品化的今天,不是想如何解决低收入人的住房难,而是一味的卖地皮赚钱。
二、比起新加坡,深圳并不成功。新加坡65年独立,1970年代初才真正开始大的发展,从人均50美元的GDP用了30多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最高达到27000美元,现在大概是24000美元,保持了30年平均8%以上的增长率,用30年时间超过以前的殖民国家英国,1998年以后发展速度才降了下来。深圳是1978年开始的,算起来只是比新加坡晚了十年左右。新加坡是“渔民”和“苦力”的后代,种族和宗教问题复杂,没有人支持它,完全靠自己。而深圳能够留下来的大部分是大学生,背靠香港,可以通过户口引进人,赶走人。这两个城市有可比性,但是我们需要反思深圳的“成功”。
在新加坡几乎看不到要饭的,人人有房,安居乐业。马来人(当地人)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享受免费教育。街上没有什么警察,一旦有一个治安案件,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一个中国大陆陪读妈妈的女儿失踪,电台和报纸经常是头版头条,而且街上很多寻人启事。后来发现小女孩遇害,几万人专程去悼念。那仅仅是一个外国人的孩子,她的母亲也就是在菜市场帮忙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大陆福建妇女,竟然能够引起如此的重视!深圳在“繁荣”的同时,街上到处都有警察,查看证件,并经常可以带走没有居住证件的人。有人一掷千金,有人在为几百元的工作而奔波。有人可以支持孩子到英国挥霍,有人可以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让学生看他亲戚拍摄的电影,官员胡作非为……。比起新加坡和香港,做为窗口的深圳很难称得上“成功”二字。
三、新加坡70多岁的人也可以找到工作。现在新加坡的退休年龄是62岁,但可以看到很多老年人都在工作。这也反映经济的发展,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全国300多万当地人,100万外国人,其中据说有30万从中国大陆去的。这么多外国人都有工作,可想而知,当地人就业是比较挑剔的。其经济发展不是光看GDP的,也要看就业率;有就业机会就有发展,实现全民就业比实现GDP的发展更难。而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导致了人员过剩和失业,这是正常存在,问题是政府没有创造足够的新就业机会。当然就业机会很难让政府直接创造,政府应该创造的是一种环境,激发个人对理想,包括财富的追求,从而为社会创造就业,让每一个想工作的人找到工作。
四、中国大陆和新加坡的税率比较。在新加坡如果收入30万人民币的话,税最多大概是2万,10万以下大概是不用缴税的,另外公积金也不纳税。应该比西方国家低很多,和香港应该差不多。和美国不同,新加坡第二年夏天交前一年的税;夫妻两个可以单独算,也可以合起来一起算。在税的计算方面,有很多减免,比如孩子越多,减免越多。比如负担父母,孩子服役,配偶或者子女残疾等等。税可以网上报,见不到税务人员,和单位也没有关系。最后,通过信,邮寄回缴税证明。这样,可以做为收入的凭证。中国大陆的税率,不考虑一个家庭情况,就一刀切缴税。
五、新加坡的股市和中国大陆的股市。很多中国大陆公司到新加坡上市,发行价大概就是10倍,跌到5倍以下的也有不少。在这里,很多公司将收入的50%分红。很多情况下,一只股票(如地铁股票)得到5%的分红并不困难,这还不考虑profit的持续增长。股市确实比存款挣钱。关键是新加坡不限制资金流动,老百姓对于新加坡没有信心的话,可以将钱换成美元、欧元等任何货币。可以买日本股市,中国大陆b股。可以通过基金投资到任何收益率高的国家,地区和行业。或者干脆存到花旗银行,马来亚银行。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的公司发行价就是20倍,结果年底不分红。从长期看,不如放到银行。
六、新加坡的政府与公民。新加坡做为一个国家,要保持一定规模的陆海空和外交,花销不少。新加坡也有类似于中国大陆的基金,新加坡一般每月工资的20%用做基金,公司再出13%。用于医疗,养老和买房。用于医疗和养老的部门年存款利率大约是4%。住房部门可以用来买房,医疗部分可以用来报销医疗开销或者买医疗保险。这样一个人如果30岁时有1万元基金,63岁退休时将有3.6万元。老百姓允许用这些钱进行风险低的投资,如债券,股票,投资基金。到55岁时可以取出来,也可以买养老金,到时候每个月就有了固定的退休金。是你的永远是你的,你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清清楚楚。
在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有一个用户名和密码,用来和政府打交道,如报税,查看自己的公积金,如竞标拥车证。政府的任何政策网上都可以找到。比如可以找到包括总理在内的高官的电话,电子邮件和通信方式。另外,全国只有一级政府。总之,没有必要养那么多人,这些人没有权利勒索纳税人。
八、新加坡的大学和中国大陆的大学。新加坡的高校老师收入确实很高,但都很认真负责。一般说来,老师不能让研究生干一些与专业没有关系的开发项目,而且博士生从一开始就是安心写文章,写不出来老师比你还着急,因为学校也要考核教师的。中国大陆过来的博士生大概每月有人民币6000到10000的奖学金,租房用去1500人民币,平时吃饭用1500人民币。这样,每个月还会有人民币3000以上的节余。新加坡人大多业余读硕士,而且与国内不同的是,这里没有班的概念。在中国大陆读书,大学有班,有班长,有班干部,有班主任,负责学生工作,必须住学校宿舍,很多人一个房间;每年班里要给学生打品德分,让人心里累。新加坡大学没有班,你可以通过一些自发的社团认识人,没有功利大家相处也就没有猜疑。可以选择自己的住处。总之你是一个自由的人,没有人有权力为你的品德打分,没有人敢于让你向它回报思想,你也不必学习新加坡政府的文件,或者领会新加坡的什么“精神”。参加任何社团都是自愿的,献血是自愿的;你献血了,也不会有领导摸着你的脑袋说你是新时代的好青年,也不会遇到招生的人勒索和招生黑幕。
九、中国大陆和新加坡生活质量大对比。在新加坡,摩托车是可以用的,因为这是穷人的代步工具。觉很多中国大陆的中等城市却禁止摩托车。反正有钱人可以买车,享受更好的公路。老百姓就只好挤公共汽车了。这样,老百姓交了税,却没有权力充分享受使用公路的权力。
十、新加坡的报纸和中国大陆的报纸。新加坡的报纸经常报道一些小事情,比如有人在电梯抢劫啦,车祸啦,往往都是头版头条。当然还要一些“无聊”的,如赌博,“迷信”等等。如果有命案,一段时间内都有报道,从出事,到逮捕罪犯,到审讯。中国大陆一般都是等到破案之后表彰时才知道的,有些是在国外网站上流传很久了,国内报纸才有,而头版头条一般是领导开会学习什么精神的。
当然,新加坡的问题也一大堆,比如中英文都学,但是什么都说不好。比如老年人工作很多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退休金。比如面对中国大陆和印度低成本国家的竞争,找不到有效的应对策略。比如过于严格的控制而使社会缺乏活力等等。
新加坡还是要继续学习西方的,因为西方有几百年的成功经验,如美国的创造力,欧洲的福利系统,等等,这也是大陆人移民新加坡后为什么要继续漂泊去美国的原因。但是作为一个从1960年代末期才起步的多元种族国家,比起东南亚那么多独立的国家,新加坡应该还是比较成功的。
新加坡的成功不全是偶的,而且老百姓切切实实得得到了实惠。我们要学习的当然是它成功的方面。每年都有大批中国大陆高官到新加坡本地大学培训,中国大陆政府花了这么多钱送他们出国,希望他们正在看到“真正”的差距,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不允许吃口香糖”“罚款”“鞭刑”“儒家文化”“宗乡会馆”“新加坡人勤劳勇敢”这些表层的东西。……
哪里都有不公平,很多人来这边都是因为相对公平些,当老百姓更容易些
哪里都有好人和坏人
深思他老个吊。。。写文的转帖的均蛋疼。。
你让中国和新加坡的领导人互换看看,新加坡这么小当然一切好管理容易出成就,美国不也是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吗,中国真正的发展也就30多年的时间,能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已经很伟大了,承认有些国人的素质有待加强,可是每当看到类似楼主的转帖气都不打一出来,如果你们真的觉得自己真有本事干脆就发一个政策,拒绝一切中国人来新加坡
新加坡可以不要中国人来,叫新加坡的中国人都回去,然后中国的新加坡人也全部赶回来,看看谁的效果好。
今年3月的时候,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名中国大陆学生在中国大陆的微博上发帖称新加坡人是狗,因此他被罚款将近3000美元。这名中国大陆学生还被强制进行三个月的社区服务,并退还相当于一个学期花费的助学金。 网络言论不用太当真,特别是,很多极端的人就喜欢在网上发表极端的话。以上这些有什么?从另一个更全面地角度,说明了中国人真的是文明礼貌!孙什么来着,只他一个人说了狗什么的。而新加坡人,我随便看看,至少十个说了中国狗。另外一个人说要把几百万中国送进煤气室、还有五个“Like”。这说明了什么?中国人是否比较文明礼貌?其实大家不用特别在意这些似是而非、特别是别有用心的人的极端话语。别太当真!其实,重要的是自己的路是否走的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很多人的话,经不起推敲的。这就是网络社会,劣币,,,
‘新加坡人看不起大陆人,认为大陆人是乡巴佬,’
新加坡人怎么来的,还不是过去在中国活不下去的乡巴佬逃难来到新加坡。一些没有文化又自视清高的乡巴佬新加坡人,才会讨厌中国人,他们心里没底,因为我们比他们好。。
哪怕有一点文化,有一点素质的新加坡人都不会看不起中国人的。
在国内没有人会说新加坡人的坏话,为什么到了新加坡就有人说了呢?这是不是有点“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的意思呢?
不是新加坡人想看不起中国人,就比如他们每天听到的看到的,久而久之就会有一种防备,我來新不久已经知道唐人街是老啊伯的天堂,你有发觉吗?
不算是自省贴啊。。。。后来比较像新加坡宣传帖。。。。
偶愚昧的觉得真在上班的国人也就算了~~~~学历代表不了素质但是总有点底子在
那些过来读书的小孩~~~~
遇到N个女生在公交车上朗声大谈特谈感情问题~~~还不忘说其他中国女生跟谁谁谁跑了(真是汗颜。。。)~~~
还有一妈妈一边骑脚踏车载孩子从人行道上飞速过一边还吐痰(从背影上看80%应该是偶们人)。。。。。
还遇到过北方大妈来旅游~~~~在候机室超自豪大声介绍自己在公交车和景点上装病装老,怎么博得人家的座位。。。在机场得到特殊照顾。。。
每个过来的国人都遇到过这种让自己抬不起头的时候吧~~~~~
偶们不能一味苛责人家老头老太没文化有偏见~~~~人毕竟造就了现在这个很不错的国家~~~
各位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改变如上这种情况一再上演呢?~~~~~直接上前阻止么?~~
大家一起来献计献策啊~~~深思要是没效果还深思个头~~~~
中国人,你们什么时候能够有点自信?
谁告诉你的?自己编啊。跟你说,马来西亚的绝对是大多数!
文章后面自己也讲到:“其中近一半来自东南亚”,所以前后矛盾
引用: 新加坡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2000年时新加坡的总人口数仅400万人,在11年间总人口数提升至约520万,2011年的移民人数将近140万人,其中还不包括已归化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的外藉人士,移民人口约占五分之一。眉毛胡子一把抓!
什么叫移民?那些拿工作准证的也算移民?他们可占增加总数中的100万!这种基本的东西搞错,下面的错就是正常了。
引用: 比如今年5月,新加坡发生了一宗相当恶劣的事件,31岁的马驰在市中心大道上超速驾驶,硬闯红灯之后撞上一辆出租车,造成出租车上两人身亡,他自己也未能幸免。令情况变得更加糟糕的是,那个5月的早上他驾驶的是一辆价值140万美元的法拉利,且车上的乘客并不是他的妻子。但真正让这个通常彬彬有礼的岛国众怒难平的是——马驰是一名金融投资者,持有中国大陆护照,并于四年之前来到新加坡。事故的经过被另一辆出租车的仪表盘摄像头记录了下来,这起事故让人们对人数急剧上升的中国大陆新移民按耐已久的愤怒宣泄而出。
这件事最搞笑。中国人也不用自惭形秽!因为,两个礼拜后,这件事情是不是不太有人提了?你还来说这个,说明你不了解全部。 因为同样地点几乎同样时间,富有的新加坡人、开着车子也撞了。作者知道的太少吧?不但撞了,而且性质可能更恶劣:除了超速、闯红灯、而且醉驾!唯一幸运的他撞到了同样是出租车的尾部而不是中部,不然,结果也是很惨。他同样的被另一辆出租车上的摄像头录下,并且,交警当时就站在路口执勤、从而当场将他逮捕!所以,中国人新加坡人都会犯错。愤怒,可以理解;不理性,则是偏见!之后还发生了什么?很多人原来就质疑那里的红绿灯设置有缺陷,再次发生这件事以后,LTA(交管局)终于承认红绿灯设置可以改进(其实,这个缺陷也是因为LTA的地铁工程引起的)。当然,这个缺陷,并不影响正常驾驶。马和那位新加坡人都是因为严重超速而导致车祸,这个缺陷不是主要原因。 我再强调一边:不用那么没有自信!我刚来的时候被人家当成从美国受教育的,现在,经常问我是不是韩国或日本人。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做好自己,特别是部分国人要入乡随俗、改掉一些在他们看来不好的习惯。自信,是建立在我们自己的实力上的。希望大家共同进步
新加坡多大?
中国人多善良?有说要送日本人、美国人去煤气室的吗?就那点小事儿就喊作反人类的行为?
所以,只能说,至少在这里的中国人素质还是不错的
同意
其实,他们有一个心理落差:原来觉得自己很有优越感的,结果,现在发觉人家比自己还好。不但有眼红那么一点因素,还有失去的优越感的因素。
以前,作出租车最多的就是被问:你们那儿有没有电灯、有没有电视。烦的很。因为他们的祖先都是很穷的山区的,对中国的印象就永远停留在那里了。
新加坡人其实是比较排外的(好像总理在演讲中提到连美国纽约时报都批评这个)。不光是中国人吧?他们对洋人照样没好印象,不过,洋人拿钱多,他们知道自己比不上,只好拿中国人出气(因为自己觉得应该高于他们一等)
马来西亚人因为多少给他们有亲戚关系,因此,不好拿来说。
请楼主告诉俺这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应该深思神马?
楼主这贴也是转的不明不白,新加坡还没有到楼主标题的地步吧?
独眼龙现象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草原大了什么畜牲都有,见怪不怪,目光放远一点,新ZF不笨引进移民不是替别人分忧,新移民也不笨努力融入对自己也是好处多多。真是一个闲淡话题,无聊是非,吃饱撑的。
我遇到的新加坡人,到目前为止好像还没什么讨厌中国来的。
不要被这种网络文章迷惑了,它们有时是被夸大了的。
哈哈哈
你这个太搞笑了
部分原住民不喜欢外来移民,这不是新加坡独有的现象,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包括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北欧,都存在这一现象,最极端的,就是杀了77个判21年的那哥们。
就算是中国,不照样对在中国合法工作或者打黑工的阿拉伯人,黑人嗤之以鼻,尽管这帮人连移民都算不上。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既然我们来到了别人的地方,就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努力融入当地社会。在新加坡,恨中国人的毕竟是少数,从根本上来看,我们自己还是要提高自己素养,别让别人看不起。每个国人都应该记住,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代表着我自己,我们头上都顶着同样的一个标志:中国人!我们的所作所为,不仅仅影响到自己个人,同样也影响到我们这个标志:中国人。
+1
这话说的实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在新很多年,好的坏的都经历过,但是总的来说经历的还是好的多谢,不得不承认,在新,心理更放松,人们没有勾心斗角,我碰到的人都很有公德心,我觉得这点很重要。什么事情都是有两面性,辩证的看问题吧
新加坡的问题,其实真的不是一部分的问题了。总体来说,有历史的原因、有反govt的因素,过去几年的大跃进,确实使矛盾激化,然后过于渲染之后,现在是很多人了。另外,骨子里是不自信的。中国人其实很不自信,新加坡也是。对于新加坡来说,不自信,就希望围起来,自给自足(因为已经有钱了)。问题是,长远会怎么样?很多人只希望看看眼前,政府却眼光不能那样。双方对立。政府又一贯是对的,现在有错了,摩擦就加剧了
其实比较香港,那绝对是一个反面教材!很多新加坡人却热衷于那种反面的东西,部分因为代表反govt
中国人整体形象不佳,个体形象参差不齐,有好有坏
新加坡人对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印象欠佳,对个体好恶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连标题都是转的
网络文章,每个人看了感觉是不一样
不是每个人看了感觉不一样,更重要的是每个网络文章本身就参差不起。
就这篇文章,写的东西还可以,论点不好驳(因为是大路货)。但是,基本的数据,很多是错的、或一知半解的。
由错误的数据、原因,能够得到似乎正确的结果,这算什么?我觉得你删掉算了,引用这种错误数据的东西,无益
提高修养,遵纪守法,努力工作,照顾家庭,尊重他人,自尊自强。如果大家能做到这些,从新加坡人那里所得到的肯定是赞扬多过指责。
既然能引起争论,说明还是有人在意
还是尊重下原作者吧
不然你也用最新数据来写写?
写的很贴切,很现实。转一个
都很有深度,特别是第十条
这种水平也要尊重?
最新数据?不用,就谢谢他错的数据。前面写过的,不好意思,重贴一遍:
~~~~~~~~~~~~~~~~~~~~~~~~~~~~~~~~~~~~~~~~~~~~~~~~~~
新加坡政府自1990年代起不断积极引进外来移民,其中中国大陆移民占绝大多数。
谁告诉你的?自己编啊。跟你说,马来西亚的绝对是大多数!
文章后面自己也讲到:“其中近一半来自东南亚”,所以前后矛盾
新加坡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2000年时新加坡的总人口数仅400万人,在11年间总人口数提升至约520万,2011年的移民人数将近140万人,其中还不包括已归化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的外藉人士,移民人口约占五分之一。眉毛胡子一把抓!
什么叫移民?那些拿工作准证的也算移民?他们可占增加总数中的100万!这种基本的东西搞错,下面的错就是正常了。
比如今年5月,新加坡发生了一宗相当恶劣的事件,31岁的马驰在市中心大道上超速驾驶,硬闯红灯之后撞上一辆出租车,造成出租车上两人身亡,他自己也未能幸免。令情况变得更加糟糕的是,那个5月的早上他驾驶的是一辆价值140万美元的法拉利,且车上的乘客并不是他的妻子。但真正让这个通常彬彬有礼的岛国众怒难平的是——马驰是一名金融投资者,持有中国大陆护照,并于四年之前来到新加坡。事故的经过被另一辆出租车的仪表盘摄像头记录了下来,这起事故让人们对人数急剧上升的中国大陆新移民按耐已久的愤怒宣泄而出。
这件事最搞笑。中国人也不用自惭形秽!因为,两个礼拜后,这件事情是不是不太有人提了?你还来说这个,说明你不了解全部。因为同样地点几乎同样时间,富有的新加坡人、开着车子也撞了。作者知道的太少吧?不但撞了,而且性质可能更恶劣:除了超速、闯红灯、而且醉驾!唯一幸运的他撞到了同样是出租车的尾部而不是中部,不然,结果也是很惨。他同样的被另一辆出租车上的摄像头录下,并且,交警当时就站在路口执勤、从而当场将他逮捕!所以,中国人新加坡人都会犯错。愤怒,可以理解;不理性,则是偏见!之后还发生了什么?很多人原来就质疑那里的红绿灯设置有缺陷,再次发生这件事以后,LTA(交管局)终于承认红绿灯设置可以改进(其实,这个缺陷也是因为LTA的地铁工程引起的)。当然,这个缺陷,并不影响正常驾驶。马和那位新加坡人都是因为严重超速而导致车祸,这个缺陷不是主要原因。我再强调一边:不用那么没有自信!我刚来的时候被人家当成从美国受教育的,现在,经常问我是不是韩国或日本人。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做好自己,特别是部分国人要入乡随俗、改掉一些在他们看来不好的习惯。自信,是建立在我们自己的实力上的。希望大家共同进步
昨天中午,急急忙忙闯进了一个电梯,里面一伙人,大声地用福建话叽里呱啦。如果换成是“国语”,那么他们可就是典型的大陆人的行径: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过,他们用的是福建话。当时我就心里嘀咕:这座楼里可全是国际大公司啊,怎么跟xx来的一样。
看来,说话大声很正常!关系不密切的,肯定小声。呵呵,说明中国人比较容易交心
“这种水平也要尊重?”
呵呵。。每个人受的教育,生长的环境不同,写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一样。
也许原作者本来就不希望每个人都能理解他写的东西。
也许他只是仅仅表达自己的看法。
可惜,有些人,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
没啥好说的了。心理狭窄得连一篇网文都容不下,别人也怎么会尊重你?
不解释
新加坡人也有高素质和低素质的,不能一概而论。就我所在的行业,普遍都还行,他们认为ZF赶人的政策不对,对一些行业造成打击
比如工程等技术类的工作
他们认为新加坡人太多的人去读金融和管理的专业了,导致ENGINEERING的专业没人读,报名率低,所以才要引进外国人才。
新加坡小,没有资源,不可能来用制造业来拼,只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对呀,也有很多新加坡人在中国啊,我们没有排斥他们啊,为什么他们排斥我们呢,这就是新加坡人的问题了。
说的和我想的一样,顶
说的对
哎哟,要别人尊重你,得你自己行的正吧?如果你不受尊重、得不到重用,应该检讨一下自己是否有问题,而不是抱怨人家不尊重你。就像某些国人,自己行为过分得不到尊重;就像某些另一国人,自己水平不够却抱怨是外来人才抢饭碗。
自己行得正,别人自然尊重你
写出来的东西可以不一样,可是,客观的数据、定义不能错。我前面已经指出了,我还怎么尊重那种水平?尊重的是一个人的人格,而不是错误的东西。
中国人当然不受重视,这跟我们自身有关、跟一些偏见有关。但,那些论据,什么100万新移民、大多数是中国人,这些都是明显错误的。难道错误的也不能说?这就是我前面说的偏见的东西,自己还当个宝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