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个马甲上来发帖,纠结是回上海还是呆在新加坡,后面详述。
在新加坡已经快4年了,家庭年收入20万新币, IT行业。有个男孩快要入学(2016)。最近一直在纠结是回上海还是继续呆在新加坡。
等小孩上学,想再折腾就很难了。所以,像趁早决定。
下面罗列了我能想到的各个上海-新加坡的优劣点:
1. 气候
上海冬冷夏热,而且还有梅雨季节,尤其是最近的灰霾。(我老婆比较怕冷)
新加坡常年炎热,雨水多。(小孩的户外活动就少了,而且有dengue这种潜在威胁,防无可防)
2. 环境
上海:污染,人多车多,治安还是不错的。而且周边玩的地方很多。
新加坡:污染少,人少,安全,全家玩得地方少。
3. 生活
衣食住行(就谈住和行)
房子总价上海新加坡基本差不多了。在新加坡贷款利率低。交通都蛮方便的,上海现在地铁都布满了。
4. 医疗
上海新加坡都还可以
5. 教育
比较纠结的地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阿。但我还是希望小孩有扎实的中文基础,英文当作工具。这里pr身份,想进好学校也不容易。不知道上海和新加坡,那个求学压力大?
6. 工作
回上海还要重新找工作,要找到相同年收入的也不容易。但国内生活成本稍微低点,但工作压力肯定比这里大。
7. 交际圈
出生读书都在上海。而且,父母年纪也大了,照顾双方父母也容易。虽然,不是独生子女,但也要尽尽孝。
罗罗嗦嗦一大堆,主要是在心里纠结了许久。基本上一有空,就会想这个问题。对了,国内还有一套房产,大概260w,手上还有将近30w的现金。在这里,基本未来2年内,工作稳定而且没什么大压力。
家人态度比较open
希望过来人能给点建议。
楼主说说你是谁的马甲?他们比较喜欢为大号回帖子。
真心来求建议的 别为难我了 多谢 多谢
说说留在新加坡,最大的顾虑是什么?
按严重程度,从高到低排。
最大的顾虑就是小孩没有中国情节,没有中国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化,我觉得这是一大遗憾。
亲,我是真心的为你提建议的,相信我,毕竟我在这个版呆了6年,太了解他们了。
你的小孩,这4年时间他人在哪里?是在新加坡生活着还是在中国由老人们带着?
如果小孩是在新加坡的,那么就新加坡。如果小孩子一直在国内,那么就回去上海吧。
一直在新加坡 和我们在一起 多谢米板
你小孩不遗憾就好
那就回不去了。你的小孩已经不喜欢中国了。而且在这里长大的,英语有基础,也融合在新加坡里了。他们在幼儿园在托儿所受的教育,已经不适应中国的教育了。
新加坡的托儿所幼儿园是盘腿坐在地上的,中国是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
新加坡的小孩子是天马行空,有自己的想法,想说就说,七嘴八舌的,抢着说。中国的孩子是静静的,说话之前要举手,老师喊你发言你才能发言。
新加坡的孩子作业是一张白纸,由着孩子自己的想法,创意去设计自己的作业。而中国是事先打印好的作业本,今天该做哪几页明天该做哪几页,规规矩矩的按照老师的指示办事。
新加坡的孩子很多课外活动,啃书本不一定厉害。中国的孩子太会读书了,他们就是会听写,背书,做题。
还有很多很多,你的孩子回到中国,可能也许天天会被老师骂。我猜想到一个画面:老师吼他—–你咋个就不能安安静静地端端正正地坐好呢?你怎么就一直动来动去的?喊你爸爸妈妈来学校见我!哈哈,希望你的孩子回到中国不是这样的,我多虑了 。
葫芦妈,是哪个呀?
米板 那么可怕 我要再想想了
其实你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用不着来这里问别人。下不了决心,做不了决定是因为你太贪婪了。
新加坡和上海的好处想一起拥有,难。
鱼和熊掌都想要,古人都知道二者不可兼得,
表来上海,雾霾严重,我儿子已经好久没有出门了,天天嚷着回新加坡,我原来很想待在上海的,鉴于这空气,真心受不了,咳嗽,喉咙痒,真想快点回去。
人都这样的
多谢提醒 这也是我考量的因素。但心存侥幸,想一年也就个位数几天,空气质量比较糟糕。
几乎这一个月来都是这样,11月中旬开始烧稻草还是麦秸,空气很差,我待在上海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亲戚都在,其它我觉得都没有新加坡好,原来觉得中国有冬天挺好,现在看来,冬天的空气这么差不要也罢。
我觉得楼主的考虑都挺在清理之中的。考虑孩子,老人,自己的发展等等。上海的生活肯定要更加丰富多彩一些,从亲情上考虑也更有吸引力,至于孩子的教育,上海的选择非常多,除了公立学校还有各类私立学校,国际学校等,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关键是楼主愿意放弃目前的高薪么?如果能在上海有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那就很理想了。
先带孩子回去试试, 自己也开始找工作, 然后再决定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人而异
我们情况差不多我也不能给你什么建议因为我自己也还在纠结。
但我自己的立场是国内有合适的机会就回去,目前还没有
要提醒你一点是很多人是这里毕业的,同学圈子在这里,或者都呆了10年8年的了,新加坡真的是家的感觉了,跟我们这种后来跑出来的心态不同
其他方面楼主自己比较了解 我就从职业角度发表一下看法吧
IT行业在新加坡的前景我个人不看好 第一新加坡本身就不是IT前沿技术发达的地方 做得多做得大也就是作为银行和跨国企业的区域性IT中心 提供一些内部的开发和技术支持 随着新加坡成本上升 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往low cost countries outsource或者是迁移
如果lz是想在IT行业做的大做的久 肯定还是上海机会多
留在新加坡做IT 说不定哪天就要被lay off或者派去其他国家 说不定最后还是回到上海
多谢答复 看来我对上海环境过于乐观了
那么您这次就大大地升华一次自己。
上海找同等薪水的肯定不容易了
总觉得人在异乡 很难融入啊
不明白以英文为母语 ,华语为工具不可以么?人类目前语言可承载的文明肯定英语为主吧。
理解LZ,可能和LZ有一些共同思想吧。新加坡的好每个在这边的人都能说出来,却不是感情所依。 如果是我,倾向于回上海。
我不是上海人,但是比较喜欢那一带,无论是衣食住行,感觉生活更有滋味。一年有四季多好,上海的冬天也不冷,相对于我们北方那是舒服太多了,去上海体验过一年,挺不错的。当然现在的雾霾的确是个问题。
我感觉上海越来越国际化,工作机会选择也很多,当然都说竞争比较大,这方面了解不深。我想在上海生活相对辛苦的是外来人口,主要原因都知道是房子太贵买不起的问题,而LZ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LZ的父母年事已高,需要子女在身边照顾,这是很需要考虑的。我也是遇到这样的问题却难回去,时常头痛自责中。
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是没什么发言权,因尚无子女,也不太了解这边的教育方式。不说这边,国内特别是资源丰富的上海北京总会有自己的长处吧,每年还不是一样培育出大批优秀人才?主要是看你希望将来孩子在哪里发展。我想孩子还小,适应一个新环境不会太困难。如果小学阶段再转换环境孩子有很强的记忆力了可能适应起来比较痛苦了。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感触,建议谈不上,LZ还需多和家人商量才好做决定。
国内的薪水虽然没有这里高 但加上别的成本基本我这种职位也差不多了多少。不过,行业趋势确实是在国内,而不是这里。能transfer 那是最好了。但只有等,象前面那位说的 等机会。
楼主要自私点,为孩子考虑多了有何用,变量太多,你最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擅长什么,哪里对自己发展最有利。其他都是浮云,你问问你自己父母,当年他们有什么计划,你占多大考虑因子
放弃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化 我觉得很可惜。那是流淌在血液里的。
我现在就是在纠结 也在等。 等一个时机 让我马上决定继续留在新加坡还是打包回上海。这样我就解脱了
上海还能看到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化?
我来自京都,反正京城据说今冬能见度也就50米,看不到5000,10000那么远了。
想当年,纠结了许久,往返了多次,如今觉得天下大同,世界同步。儿女生在坡,长在坡,知道孙猴,懂得长城,我常逛理财,刷微信,练中文,通天下,何异?
可能最重量级的考量,还是事业,经济基础决定一切上层建筑,哪里有事业,哪里才有未来,不光是自己的,而是一家人的。
围城啊。
国内的友人大多都开始luo奔,奔向那蓝天白云孩子可以草地上撒泼打滚的地方了。
莎士比亚名言:一个人思虑太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天地之间很多事情,是你的睿智所想象不到的。
多谢葫芦妈给我放了个烟雾弹:)
受教了 。就怕小孩在这里变成香蕉人。
这个没有办法的,哪里长大,就是哪里的文化
无说教之意。
纠结很多人都有。
如果单纯说是孩子教育,是另一回事。国内好多孩子照样香蕉,也不懂历史文化,但洋话确是连篇的。
但是坡国年轻人没有根,大多如果去了米国,澳洲,有些就不回来了。坡国不是这些人学习生活的首选。人生观世界观截然不同。如果将来自己孩子这样,想想能不能接受吧。
不是了 我经常潜水的。认识的人上来的比较多 所以批马甲。
我们跟lz有相同的想法,想回去上海的一个大动力就是让孩子接受中国的基础教育,留住中国根。现在上海的教育观念也很人性先进的,比如考试不排名,只分级。大小城市天壤之别。不要听信小城市经验。不同的是,我们一点也不纠结。已经付诸实际行动。孩子爸爸先回去创业。实地了解国情后一年,觉得可以生存下去,我跟孩子们就跟上。
有认同感的(具体的说,生活在这里自在,习惯这里的生活方式和这里的人) 久留下。否则肯定是回上海舒坦。
哪里赚的多就留哪里,不想小孩压力大的,还是留这里,国内人多,竞争太厉害。
不知道这5000年里啥文化让lz那么在意?
既然是已经流淌到血液里的中华文明,就算你移民火星,不还是一样麽。何来所谓的放弃?除非你自己放血
前几天刚上海出差回来 对上海没啥好印象 那空气污染的
你过不惯的,上海消费比这里 高,小学也要给老师红包,住在便宜的房子里 邻居素质差,这里长大的孩子单纯又有信仰,上海的孩子很可怜的,都是小大人。
狠心变公民吧 你回不去了 哈哈
上海不错,回去说不定年收入赚个上千万
最好是做个海鸥, 不行就自己先海归. 很多时候, 最好不要问任何人. 你是什么人, 就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新加坡的华人社会比中国传统多了。
这位大城市来的人优越感是有多重
香蕉人有啥问题。非诚勿扰上面台湾香港abc 不要太抢手?
操心孩子不如想法提高自己,多赚钱。不要指望把孩子培养成富一代,要有把他变成富二代的勇气和决心:)
是不是比中国还传统不清楚。不过中国的社会风气某种程度上已经是金钱至上,没有信仰,比资本主义还资本主义了。
中国的历史(古代,近代和现代史),中国的文化(唐诗,宋词,小说以及现代文学,书法,围棋等等),我相信这个在新加坡的环境里很难学到的。我附近的新加坡同事,在这方面,简直是无法聊得。
小孩那么小一时难以接收很正常,但在一个环境里可以接收熏陶。
那些做人的大道理,我相信两边都是可以学到的。
在中国工作好处是企业不能辞退员工,中国的钢铁今年全部巨亏,但是还要不停生产,保住就业就可以不停的贷到款发工资,在国外早就破产了。
这种是和环境相关的。这里都发生了考完后烧华文书的事情,虽然比较极端,是个例。但我还是比较担心这里的华文教育。
很欣赏楼主对于中华文化的坚持和理想,支持楼主回!
和我老婆也商量过这个问题,她也不希望孩子做香蕉人,但也很难取舍。
小孩还小,没法自己做决定。问他愿意在中国还是新加坡读小学,他问哪里可以早上晚点起,我说中国。他就说去中国上小学。:D
跟楼主一样我也想回去了,就是雾霾这件事情太让人纠结了。8、9月份去上海半个多月,天气一直很好,不想这冬天一下雾霾这么严重,别的我就没啥顾虑了。
是啊 那几天雾霾 我上海的同学朋友都在空气净化器
你应该会留在这里的。
几年前我也有过同样的纠结,有了第二个孩子后就决定以PR的身份留在这里,反正两边都可以住,消费也差不多,目前来说这里环境好点,以后我们养老可以回上海。重点是孩子大了他自己可以选择,所以必须保留他选择的权利,龙的传人嘛。只是不知他们长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接受多少,我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吧,如果外国人可以适应中国,那他们以后应该也没问题。再说以后的事,Who knows…
多谢中肯的建议
一转眼我都过了犹豫的年代了, 安安心心的待在这儿了:L
转变好快啊
不快吧… 思前想后好多年.
如今只能想45岁娃娃考上大学我就退休我就退休我就退休回去养只小狗溜溜
如果有机会回国就回国了。以后在国内的发展应该比坡好。
坚决回上海,赶快^_^
楼主,上海的基础教育在全球都有名的!不会差!上海人普遍恋家的,都是希望和父母生活,有照顾!
我觉得楼主还是赶紧找个满意的工作,早回去,新加坡是个你呆得越久越回不去的地方。越往后,你的顾虑会越多。说不回去的都是呆得太久的人,回去各种不适应了。
也别为这里的孩子担心什么香蕉人了,奥运会五环旗里的亚洲还是黄色代表呢,这还没冲出亚洲呢。
不好意思,在中国长大的偶一本没读过,连四大名著也没读过,土吧^_^
六点四十放学,七点半到家。语文数学化学各一套卷子、物理实验题、英语背诵完成H版E版
六点四十放学,七点半到家。语文数学化学各一套卷子、物理实验题、英语背诵完成H版E版。自己做呢还是搜答案交差。还威胁麻麻如果想三天二头去学校跑么就少抄一半备忘录[强][左哼哼][右哼哼]你们每天都睡几个小时呀[疯了]仲么可以挺过去呢[抓狂]真PF这些小超人大把精力大把金造就弱质体质的弱智[流泪]。天才们你们慢慢玩吧。[哈欠][哈欠]
同学的微信,写她9年级的儿子做作业(上海的)
也没读过,四大名著倒是读过,内容是忘记的差不多了
九年级 应该是初三了。上海中考比高考激烈多了,因为高考录取率高啊。而且,中考好 进好的高中 基本就半个脚进重点大学了。
我对这个持怀疑态度,我也不会让小孩过早接触这个,也没计划。这种连大人都没兴趣去理解,怎么能指望小孩去理解。国学之争就此打住,不歪楼了。
我就想保持孩子对华文的兴趣 接触中华文化里丰富多彩的一面。了解在这西方文化普及的世界里,还有同样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
这只能说我还没到这种层次 还没悟。这个不是靠人教能教会的 必须自己有一定的阅历 靠自己去悟。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教小孩这个的原因。
早教没用 到了那个时机 他自然就会去找 会自己去悟了。
有合适的机会就回上海吧,小孩在这里成长眼光都闭塞了。而且人生中缺少冬天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
又是一个”围城“问题。我侄子从小在上海读书,他爷爷一门心思想让他明年来新加坡留学。为啥?只因邻居的一上海小姑娘高二的时候第一次来新便爱上了这里,留了下来读书,从此后留言给她认识的亲朋,”我要留在新加坡读书,工作,我再也不回上海了“。这小姑娘据说在上海的时候是吃穿用爱讲名牌,来到新后一改往日做派,节俭用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小兔子猪
来到新后一改往日做派,节俭用度—来了之后发现现实是残酷的? 发表于 1 分钟前
我听她外婆转述,上海时小姑娘喜欢攀比,来之后似乎身边风气好些。
我觉得从孩子的成长环境来说,新加坡比上海好。
上海有钱的不差钱的太多了,给小孩子的吃穿用度花费不比大人的低,哪像这里,穿着真心随便。。零花钱两块三块的算。。。
新加坡的小孩学习压力其实也不比国内的小孩少,说真的国内竞争力那么大,谁能保证孩子回去可以像自己期望的那样出挑呢。
同感,我也没好好读过四大名著,西游记,只记得,“泼猴”,红楼梦只看了第某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终于搞明白了什么是巫山云雨。水浒只看了第一回,还不如看电视剧。三国也没研究。说出来真不好意思,关键那些洋人的名著俺也没怎么看,倒了为了应付高考,强行背了一些国内外的名著的名字以及作者,倒是记得蛮清楚的。。悲哀啊,没文化。
新加坡的小孩只知道上推特, 用facebook和世界各地的人交往. 比生活在新闻联播里面的孩子差太远了.
人生中缺少什么都遗憾, 无论雾霾, 地沟油还是别的, 咱的生活不能留白.
http://news.qq.com/a/20100611/000772.htm网帖曝多地学生高考后撕书抛撒
你是说反话的吧?
你真发现你的孩子成天用推特和fb和世界各地的人交往的时候 估计心里就不是那么淡定了。。。
四大名著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看。。 还是文言文版的。。 其中西游记看了几百遍,六年级的时候可以倒背如流。。 红楼梦就到了初三才真的看得懂。。
那又怎么样,现在还是乖乖呆在新加坡,上班全部英文,因为基本没有华人的同事。。
探讨文化的话,只能和老公说说,或者和也是中国来的朋友讲讲了。。。 但老公是新加坡人,虽然他的中文在新加坡人中已经很好了,对三国水浒什么的也稍有涉猎,但真的咬文嚼字起来,他还是一头雾水的时候比较多。就算是一起从中国来的朋友,他们也没兴趣跟我讨论什么诗词文化类的东西。。
就算是这样,我还是一直留在新加坡。。
关于孩子的教育,我觉得是父母从小的培养,不止是父母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兴趣。。
我现在还记得我3岁的时候,每天晚上我父亲一边喂我吃饭一边讲西游记的故事,从此我对西游记就很有兴趣,所以后来就算是看文言文版本的都可以看得津津有味。无聊的时候还会找其他放在家里的书看,其他三大名著就是这样开始看的。。
我觉得我对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引导他们的兴趣,只要他们自己有兴趣,不管是中国还是新加坡,他们也会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来读。如果他们没兴趣,我只要他们有基本的中文底蕴,其他的我也不勉强。。。
多谢分享
刚刚网上看了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狄仁杰就是这样判断哪个医官的。
看来葫芦妈妈有做下一代狄仁杰的潜质啊。
此楼已经从留在坡还是回沪,建设到,哪里,什么体现5000年中国文化。
然后进而发展到,哪些当代人物具有古代名人的潜质。
前一段,5个月了吧?有一位讨论(纠结)是否回北京的帖子,,,,,永远是没完没了的纠结,。。。。可以翻出来看看,也许有帮助。
不知那位同学最后如何决定?
========
我建议,楼主回去。追求心的方向!,,,,,物质的东西对楼主这样优秀的人来说,在新或在上海都可以得到,不必考虑太多。
要么回国,要么就跳到美加澳,如果不差钱的话,新加坡真心鸡肋。
如果打算将来送孩子出国读书的话,还是留在新加坡吧。
最近我的新加坡老公在看钱文中主讲的百家讲堂,我那个三岁的儿子竟然也听得津津有味。曾经问过奖学金得主的父母,你们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他们说我们回家就是读自己的书,所以孩子也爱读书。所以说你想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从自己做起。。。。。
小兔子猪 上推特有毛用,说起吃的就是鸡鸭饭和福建面,不少人连新加坡都没出过 发表于 25 分钟前
连新加坡都没出过, 肯定是太爱国了, 你接触的这可都是新加坡的精英啊. 想必你也是精英, 再起码也是土豪, 交个朋友呗
偶父母从不读书读报,偶也很少读书,也一不小心拿到奖学金,不过偶父母也不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偶那时也是,那时他们努力工作,偶就努力学习^_^
中国2012年GDP等于英国+法国+德国的总合,2011年数据看,新加坡GDP比上海低一点的,而且中国尤其是上海的GDP增速你懂的,世界最高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GDP_(nominal)
http://en.wikipedia.org/wiki/Economy_of_Singapore
http://en.wikipedia.org/wiki/Shanghai#Economy
不过在上海,你是本地人就不要只看着做什么over sea cheap labor了,如果做这种工作,可能新加坡还less cheap,做点更高价值的事情,会在至少你有更多机会更大舞台做高价值的事情
楼主的字里行间还是回去占了上风,不如像前面有人说的,按照自己心的方向行动吧。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不生长在那里,很难体会到那种归属感。就像不管我把圣经读上多少遍,也始终不知道我应该我该喜欢以色列,还是梵蒂冈。
这个最终还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但是同意你的想法,如果失去了中国的底蕴,确实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感谢你开贴讨论,我想有这种困惑的人不在少数。
从楼主开贴提问的几点,已反映出心里的考量和倾向了。
这个见仁见智,horse过河的问题。网友不清楚你在上海能感受到的亲情友情及圈子,也不清楚你的能力、习惯和喜好。
如果你经过几番比较,觉得回上海的生活更舒坦,对自己和家人都更有益,就可以做出决策了。
多谢大家建议 我下了决定之后 再来知会各位
一个老乡,在新加坡多年,早期过来做工地的,辛苦努力养家,形象自然也不光鲜
一天他上初中的女儿跟他说“不要让我同学知道你是我爸爸“
这事儿国内多N倍^_^
这光荣传统有数千年历史,还有数万年未来^_^
白人也一样,动物就有的行为,这就是孔雀为什要开屏,昆虫鸟为什么要叫
只能说说个人经验。因为家庭原因我们三年前就是举家回国的,这三年一年待在我俩都土生土长的国内一线城市,两年在香港。最终还是决定又举家一起回来。我觉得国内毫无疑问处于booming的时代社会发展极速,机会多多,同时也是各种发展各种混乱,一个爆炸的时代。我喜欢成熟稳定有安全感的社会环境,中国未来、国人素质我相信会越来越好的,但我等不了30,50年,我希望我的孩子在相对peaceful的简单的环境中成长,免却各种担忧。香港我是喜欢的,但住房成本太高,工作压力也大。
btw我本身没有中华情意结:-)
没啥好遗憾的
现在就算是中国出生的孩子对于春节和圣诞节的差别知道的恐怕也就是一个有红包一个没红包
对中国历史知道的也不会多过四爷的感情史
说到教育,父母其实要做三手准备:
1。孩子是学霸怎么办
2。孩子是学渣怎么办
3。孩子处在中间怎么办
上海和新加坡的教育,对于这三种情况优劣是不一样的。
我也面临类似问候。选择回上海。
我回上海的理由是:钱永远赚不完,够用就好。儿孙自有儿孙福,教育源于家教及父母言传身教。与父母相处的日子很珍贵,千金难买,过一天少一天,所以我认为回上海,尽孝心,同时教孩子百善孝为先,是有必要的。
建议楼主回上海。原因如下:
1, 父母亲戚朋友大都是在上海; 家就在上海;
2. 孩子能学到很好的中文。俺家公子的华文老师是用英文教中文的。上海小学一年的语文相对于新加坡4年级水平; 而上海孩子的英文也很棒。
3. 上海的房价车价及很多其他生活成本还是远远低于新加坡的;
4. 你的发展空间会比新加坡要大得多; 新加坡已经发展到瓶颈, 只有靠引进人口的模式了, 2020年要6百万, 过度拥挤。
5. 不要太纠结空气, 新加坡不也动不动烟霾吗, 没好哪去。而且上海及中国的空气会慢慢好起来, 相信习总。
6. 新加坡是年薪50万以上的富翁的天堂, 中产很累很辛苦, 买辆车还要纠结很久。
“新加坡是年薪50万以上的富翁的天堂, ”
50万新币还是人民币?
Lz还是比较理想主义。5000年历史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再说选择新加坡也不需要与中国完全脱节。以后全世界都有很多华人。
是你太那个主义,个人感觉在哪里就在哪里,wisdom is an art of balancing. 在新加坡没有与国内脱节? 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在国内过的不错,就别来这个小岛了,真心太小了。
当然是新刀了。年入20万在小新还是比较辛苦滴, 车, 房子, 补习, 等等, 太昂贵了。
倒下了~ 你查一下,年入20万新币的占多少比例呀。
我们家哈,有车,有女佣,每年出国旅游两次(远近各一次),每周在外用餐4,5次
三孩子,孩子兴趣班很多,花费不少。
每年给双方父母孝顺费共1万新币。
就这样子的消费,虽然只能算小康生活,
但是开销不过是每年10万多一点。(车子没有贷款,房子贷款用公积金还)。
如果年入20万,只有50%的收入用在开销上,每年存款10万新币还不够啊?
一个家庭年入20万,绝对是新加坡居民里TOP 10%的层次了,这还辛苦,还有90%的怎么办?
如果想要一辈子这样做工过去的话,就留在这里,毕竟你也呆了蛮久了,但是如果你有一个发财野心或者一个梦的话,建议回国追梦,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工作的国家,很多投机的东西你根本做不来,所以看你个人想法,如果愿意平平静静这样一辈子,留在这里不错,但是想要抓一下国内的机遇,就回去比较好,国内的钱不比这里难赚,只是看我们找不找得到那个路。毕竟中国现在也在飞速发展,稍微有点钱的新加坡公司或者个人也是投资回去中国赚钱的。
还有一句啰嗦一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你买房买车早吧? 如果你现在买, 也不能买在郊区吧, 好点的上2百万的公寓, 是20万的十倍啊。买部好车也要20万吧, 一年税前的总收入。
这里边有一个从国外来这里, 家庭年薪20万, 如何过和感受的问题; 当然是俺, 那肯定是郊区找个组屋一租, 钱都存银行, 没出息的样; 如果样样都要好的, 20万就不是那么多了。
如果都是几年前买的, 那当然不以为然了。
这个经济基础不错,环球旅行一圈再决定去哪,新加坡,上海都没劲
你的这个比较的不对呀。
上海的房子,多少钱一平米?稍微像样点的也要5万人民币一平米了吧,没有游泳池健身房等设施,停车还要额外收费。
和新加坡的组屋一个类别。在上海买这样一套普通房子,建筑面积120平米,要600万,120新币。实际面积不过90多平米。
算一个5房组屋吧。
在新加坡最好的地段买最好的二手组屋,也不过90万新币。
在上海50万人民币的税后收入,不吃不喝,也需要12年才能买得起一套600万的房子啊。
在上海不能拥有600万的房子,凭什么要在新加坡享受200万的公寓呢?这明显都不对等么。
在新加坡,可以先买一套二手EC,130平米,才95万新币。比上海房价便宜。
车子,刚来也不必就买贵的车子啊。
上海变数大,机会多,空气差。
另外,过马路的时候得小心,如果看到绿灯就走会出人命。右转车辆经常和行人抢路。
开车的话,基本就是在抢道插队中度过,好处是不会犯困。
工作最重要,跟着工作走。
96万人民币(20万新币)年收入, 在上海, 还是比在新加坡, , 对于大宗商品, 如房子, 车子, 更有实际购买力。
就拿你的例子, 6百万房价是96万的6.25倍。
上海的商品房的得房律, 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是一梯两户的, 得房率会在82%以上(俺的房子就如此), 120平可以有98米多。
上海的小区由于气候原因, 无法像新加坡公寓一样建露天游泳池。要游泳, 可以买年票去那种如Wales健身俱乐部。所以新加坡公寓的游泳池, 并不是绝对优势。健身房和多功能厅是绝对优势。
把上海商品房比喻成新加坡组屋, 不恰当。商品房更像新加坡无公共设施的私人公寓。
最后要说的是, 新加坡组屋或没私有化的EC是外国人买不到的, 有诸多限制, 新PR也要等3年。上海商品房是所有人可以买卖的, 外地人外国人也可以买卖, 只要1年的缴税证明(好像是)。
关于汽车, 不买贵的, 那买什么车? 新加坡一辆普通的日本车也要15万以上吧, 人民币70多万, 在上海有太多好车可以选择了。
楼主说: “上海找同等薪水的肯定不容易了”
他们在上海能有多少家庭年收入都不确定呢。
国内的高薪税收很高, 25%左右
家庭税前年收入80万, 税后就只有60万了。
能拿到稳定的80万税前年收入的家庭应该很少吧。
所以, 我假设他们回上海的税后年收入是50万人民币
我把上海的房子比喻成组是设施和质量方面。
正因为组屋有限制,所以我说买二手EC,
二手EC和公寓接近,比上海的商品房子好。也没有任何限制。
看看行业,一般来说,在国内和新加坡能拿到相同收入的,承担责任和劳动强度会有差别,除非有些纯技术性的。新加坡会略微轻松一些,另外也有年假等福利。
国内年薪几十万上百万的,不是加班就是24*7,休假时都是公共假期到处人山人海。
但国内有个好处时可能某类企业或公司,越混职位越稳定。新加坡大年龄稳定性可能会低,多数行业喜欢雇佣年轻人。
一家之言。
有同感。
我在新加坡生活过n多年后又回去上海生活n年然后再回新加坡生活,来点评一下你的看法。
下面罗列了我能想到的各个上海-新加坡的优劣点:
1. 气候
上海冬冷夏热,而且还有梅雨季节,尤其是最近的灰霾。(我老婆比较怕冷)
新加坡常年炎热,雨水多。(小孩的户外活动就少了,而且有dengue这种潜在威胁,防无可防) :这个感觉反之,冬天的上海又湿又冷,能让小孩子玩的地方哪有新加坡多,新加坡至少可以天天游泳。至于dengue,这个有点搞,中的机率有多少?
2. 环境
上海:污染,人多车多,治安还是不错的。而且周边玩的地方很多。:周边地区要玩得自驾吧?除非平常日子,若想节假日出去,人山人海堵路上大半时间了吧?反正我们在上海住时绝对不找节假日出去玩。
新加坡:污染少,人少,安全,全家玩得地方少。
3. 生活
衣食住行(就谈住和行)
房子总价上海新加坡基本差不多了。在新加坡贷款利率低。交通都蛮方便的,上海现在地铁都布满了。
普通商品公寓房的环境和质量感觉不能与新加坡公寓相比,但若有能力住一线豪宅型公寓那当然上海.
4. 医疗
上海新加坡都还可以 :上海医疗看去哪里看病,去三甲普通门诊,光排队就得把人排死,儿童医院去看一回,至少得有两个大人陪着,一个看孩子,一个排队办各种手续,划价。想要有新加坡政府医院的硬件条件你得花不少于新加坡医院的特需门诊费,即使这样,n年前上海的几个儿童医院都在市中心,看完病出来打车就是个问题,那个得真抢,听说现在都搬了,情况也许好些?
5. 教育
比较纠结的地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阿。但我还是希望小孩有扎实的中文基础,英文当作工具。这里pr身份,想进好学校也不容易。不知道上海和新加坡,那个求学压力大?
这个无解,两边各有利弊,
只说一个,新加坡国小也有其小的好处,聪明一点的孩子很容易冒头而得到很多发展的机会,动不动就能参加国家级的比赛,在国内那基本是想都不用想,除非绝顶聪明的孩子
6. 工作
回上海还要重新找工作,要找到相同年收入的也不容易。但国内生活成本稍微低点,但工作压力肯定比这里大。
现在上海生活成本感觉一点也不比新加坡低了
7. 交际圈
出生读书都在上海。而且,父母年纪也大了,照顾双方父母也容易。虽然,不是独生子女,但也要尽尽孝。
这个自然只能在上海实现
赞同你的点评。
论今后的发展以及孩子的机会前途则两边一半一半。
http://conferences.caixin.com/caixinsummit2013/ 前阵子参加的第四届财新峰会,我老板是其中一个发言人,在新加坡我很难有机会到这个位子。很多人不明白北京上海和中国其他地方大不一样。 新加坡是个加油站不是最终市场,不是目的地,中国是。越来越多的欧美公司现在都不需要加油,直接去目的地。新加坡的问题会大到还如何存在。下一代身上就会看到。
转:本报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盛若蔚、赵兵)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国海归人数创历史新高,达30多万人。
“这几年,我国留学人员呈现出加速回国的态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技司负责人说。数据显示,近6年回国发展的人数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约3倍,年均递增36%。
专家分析,加速回流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留学人员回国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催生了这轮有史以来最大的回国潮。二是中央对留学人员回国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一批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的政策措施,有计划分层次地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集中引进了一大批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2013年,我国重大人才工程持续推进。“千人计划”引才力度进一步加大,去年新增861人,总数已达4180人,带动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归国潮。三是广大海外学子虽身处异乡,但祖国是他们的根,他们渴望践行报国之志,把个人理想、抱负、才华和事业融入到民族复兴伟业,以爱国追求实现中国梦。
除加速回流外,专家表示,当前归国潮还呈现出人员结构变化、人才环流效应逐渐凸显的特点。比如,普通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数量快速增加;一些高层次人才选择国内外事业兼顾,进行“海鸥”和“哑铃”式发展,形成了人才智力的国际环流。
专家预测,未来5年,我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从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
有钱去国外留学的多了,
留学在国外找不到工作的也多了,
留学在国外找不到工作回国就业的也就多了。
个人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吧。
这个我非常赞同!周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如果楼主家庭只能拿到50万税后, 俺很怀疑他们会选择回去。他只说同等工资”不容易”, 没有说”放弃”。
你说的二手EC不够准确。EC5年后只可以卖给公民和PR? 10年后才真正市场化, 与商品房不是一个概念。而10后的EC是真正的私人公寓了, 价格远远还是在商品房之上。像Woodlands的Di Casa 没到10年都1百万了。
商品房与新加坡没有游泳池健身房等公共设施的公寓接近。
我说的二手EC,大家都明白是指10年后外国人可以买的EC嘛。
我对这最熟悉了。离 Boonlay MRT 和 Jurong Point 走路 8分钟的 二手EC, SUMMERDALE,现在已经 14年了,2000年TOP的。
还有南大附近的EC, THE FLORAVALE,也是2000年TOP的。
以下是这两个二手EC的最近成交价。
SUMMERDALEBOON LAY DRIVEExecutive Condominium22OCR99 yrs lease commencing from 19971938,0001,216Strata06 to 10771Dec-13SUMMERDALEBOON LAY DRIVEExecutive Condominium22OCR99 yrs lease commencing from 19971945,0001,270Strata01 to 05744Nov-13
THE FLORAVALEWESTWOOD AVENUEExecutive Condominium22OCR99 yrs lease commencing from 19971950,0001,324Strata06 to 10718Dec-13THE FLORAVALEWESTWOOD AVENUEExecutive Condominium22OCR99 yrs lease commencing from 19971890,0001,249Strata01 to 05713Dec-13THE FLORAVALEWESTWOOD AVENUEExecutive Condominium22OCR99 yrs lease commencing from 19971920,0001,324Strata01 to 05695Dec-13
就算理解又如何?
新加坡人不少也不理解中国文化背景,可是也没有妨碍他们去中国旅行还是找工作。
觉得不是遗憾。
其实,在新加坡越呆得久,证明这里还是比较安逸, 法律完善,透明度高。
上次我看报道,中国人去政府部门办什么证都很麻烦。(不是我唱衰中国啦,别误会。)
在新加坡办什么事都很方便,一站式服务,跑一个窗口就够,什么事都办下来。
人既然来了新加坡,就不要犹豫太多,过了这个村没有下个村。
什么都要考虑这么周全的话,又要考虑太多,最后就不想做。
楼主,难道你不知道新加坡公立医院也要排队看病,要看specialist还要推荐信。
等你排到来,病人都死了。我的同学也就是这样挂掉的,患了淋巴癌,等了一个月也等不到specialist。啊呀。
难道你的意思是说在新加坡成长的孩子都眼光闭塞咯? 这个要看家长怎么培育他们的孩子。
你是有遇到的本国人是很 sua ku,眼光闭塞(不是完全理解这个意思)
偶尔,新加坡也有不好空气的时候。印尼火山爆发,新加坡就遭殃,还好不是天天有。可是也很呛啦。
上海那边怎么大,地块也很多, 新加坡的EC占地很小,很难比的啦。
为什么中国的地契只有70年? 有怎么短的? 70年都住不过三代,要是过了70年又如何?
变成香蕉人又如何?
这么说那些ABC又如何比喻,有的连华文都不懂,也不会讲。
起码,这里华人还是有华语基础,还有其它方言的背景,方言也是从华文那里演变过来。
现在攀比的人也很多,小孩也是一样,大人也是。新加坡也不例外。因为这是我们华人的习惯。哈哈哈哈。。。
在我那个年代,同学之间也只是攀比成绩,课外活动而已。现在的孩子在比谁的爹有钱,你爹驾什么车,住什么房子等等,穿什么名牌,带什么包包,零用钱多少,用什么手机。好多东西比不玩的。
拿到国家“千人计划”才回国的那4千多高级海龟基本都是在国外已经独当一面的专业领军人物,小日子早都过得很不错的。。。他们多数人回国工作真心是为了参与加速中国的发展建设的。。。
为什么这些高级海龟觉得现在是时候回国了?其实大家回看30年前中国是啥样?!现在是啥样?!。。。。。应该可以想明白啦:中国的发展无可限量!
还有理想,还有梦想的,相信中国今后会更好的,愿意为中国发展添砖加瓦的,应该尽早回国参与建设!
当然,那些已经没有条件再回去发展的,或者已经真心喜欢呆在小岛计划在此终老的就还是好好呆在新加坡吧。。。
呵呵!如果优柔寡断,左思右想考虑太多的,会走不了也回不去的。。。
中国的机会实在太多了,但是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能力又有准备的人的。。。
个人觉得攀比物质的东西没什么实际意义,无非证明谁谁谁的经济状况好物质生活丰富谁谁谁就算混得不错,如果生活的好坏必须用物质条件来衡量,生活中将失去多少物质以外的光彩。我一表姐生活在北京总是喜欢和我比较新加坡的生活水平,我实话实说,她却大呼小叫地和我说她的后北京生活消费如何如何,我其实并不感兴趣比较,自己觉得好舒心就行,人家过人家的,很少跟人攀比,比啥嘛,我一月花4千也好6千也罢我乐意,人家每月花1万还是2万人民币又能证明什么,甚觉无聊。
问题是我这里身边的朋友和亲友都是喜欢各自攀比。我本来也不喜欢跟人攀比。
可是华人就是有这种攀比心里。现在的社会没有和谐就这样。 我马来朋友就很少这样,人比人是比不玩,自己自足就行。马来人就是这么实在。
还是实在点好,自己舒心身边亲朋也放心。不喜欢的事情个人来讲不会去做,爱比的人继续吧,反正偶是不参与亲朋之间的对比。
(个人观点,不指任何人)。
问题是有的楼主已经拿了怎么高的20万工资,回国才拿4000RMB工资,心里不是很不平衡吗?是你的话,你会接受吗?
回国的有回国的打算和想法, 留下来的有留下来的理由。
我没有回国, 主要是这里生活很简单,孩子的学习压力相对小一些。其它方面各有利弊吧。
在哪里都不可能完美。
楼主在新加坡能够拿20万新币,到上海也应该可以找到相应差不太多水准的高薪吧?不可能才4千人民币月薪啊?设计院退休同事拉我每个星期看两天图玩玩也远不止这点薪水呢。。。不要小看了中国现在的人工工资,好的企业行业见到好的人才不见得会比新加坡付得少的。
再说了,IT行业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前景怎么都比在小岛国强吧?
风物宜常放眼量。凡事看远一点就不会太纠结了。
只是楼主应该先去上海找好相应的工作岗位才安排家小回国会比较稳妥些。
是另外的楼主说什么千人计划, 拿工资4千。是他怎么说的。 我也很难相信,一个博士,硕士才拿4千。 普通快递员的工资都过万啦。
没有看不起,没有这个意思。不要误解。我知道中国的IT都很强。但是新加坡IT也不会比你们差到哪里去。
您动不动就说我看不起中国人的工资, 你也敏感了。 以你说的, 不要太纠结。谢啦。
偶一杭州朋友全家,去年8月来本地玩儿,说,真没想到来新加坡是来避暑了!呵呵,江南的夏天很热阿,到40度都不稀奇。
然后,偶知道的本地教授海归,基本只有2种情况,1.混不下去了 2.回去养老。
因这事情基本是单向的:回去肯定会升职;若再回来的话,肯定会被降级。
国内正教授的基本工资也就是1万人民币左右的水准,其他都是要靠外快的,还有几个人是真的有心,宁愿少拿钱也要教好学生的呢?还有许多额外的人际应酬。
稍微搜索下,浙江大学的海归博士涂序新和韦亚平,跳楼自杀了。
海归的顶尖专家管敏鑫,被浙大非正常解聘院长一职。
人大教授、系主任曹廷炳,也跳楼自杀。
湖南大学海归博士南方圆教授在湘江非正常死亡,疑为自杀。
……
我误解了。不好意思。
中国发展虽然好,但未必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适应那里环境而且找到各自的出路。也许有的人有人脉,完事OK。
还是不少人能够适应中国的国情。哈哈。 我也曾在中国工作过几年,但还是很难适应。说实在,我也不是很喜欢新加坡。
这个讲不清。
新加坡就是安逸些,但是pr孩子现在读书挺麻烦的。如果打算要公民就这里啦。
pr的话福利越来越差。
呵呵,你从网上搜到的事情都是真的,但是背后的故事你也许不清楚。。。
浙大出于人道也并没有直接说,涂博士本人早就患有严重抑郁症。但是他家人其实是很清楚的,所以啥反应都没有。。。
至于管敏鑫教授之前一直就住我家楼下。很爱喝我酿的水果酒。。。呵呵,也不止他一个,楼上楼下好多个海龟教授都爱喝我家的小酒。。。
现在我搬家了,管教授也买房搬新家了。。。他并没有被校园政治击倒,还在浙大住。。。
他可不是回国去混日子养老的,他的改革做派应该是触动了一些人多年来积下的奶酪。。。
既然高层已被触动,拭目以待,看最后的结果吧。。。
中国的改革应该会继续深化,海龟回国的境遇已经比从前要大大改善了。。。
按照台湾的海龟发展经验看,再不回国参与发展,恐怕就太晚了!
故此发帖提醒:时不我待!只怕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
我没有在新加坡政府医院看大病的经验,我说的是一般的小病,而且 我主要说的是就医环境,新加坡政府医院也排队,但排的时候的感受很不同, 这边要有序舒适的多,医护人员(医术另当别论)的服务态度比国内强太多了。而且我有一上海朋友最近得了乳腺癌,在上海三甲医院还有特别相熟的医生朋友和亲戚的帮忙,也感叹说上海看病难。即使是预约了,在医院再等三小时也是很平常的事,而看医生也就几分钟就完了。反倒是我为了帮得癌症的国内朋友咨询政府专科医生,很快就预约到,看医生时医生也很有耐心地解释了大半天
另外你朋友得了这么严重的一个月就挂了的病,居然还坚持等看政府医生,还不赶快去看私人专科?不解,是没有相关的保险吗?
楼主如果是上海户口,那新加坡和上海区别不大,你这个收入在上海还是能找到,只是税后可能少点。如果你不是上海户口,混上海户口难度比PR难多了。论医疗,上海那些三甲医院,你花20块钱,找到一个20年专家给你诊断20分钟,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地方。论教育,上海复旦交大还是很牛的。论食品,上海现在抓的厉害,会有一个改进。论空气,的确一塌糊涂,新加坡好。最后说下,如果你在上海有房子,有户口,已经拉开很多人一大截。在新加坡,你就和河南户口是一个起点了。
请教在上海20块(新币, 人民币?)20分钟的专家在哪家医院, 俺好去看病。
乱讲,上海大医院人满为患,挂个专家号动不动几百不说,没关系还挂不上,而且哪有20分钟?平均一个患者也就三四分钟,然后就是让你去花钱去各种化验。。
另外谁跟你说上海户口难拿的?上海户口是打分制,只要在上海念了研究生甚至在国外念master直接去上海,基本就都能够户口的分数线。相比而言国内本科来南大国大念了master 有几个能拿到PR呢?
这是要让我们一个月拿几千的怎么活呀呀呀呀〜
老实说国内的医生跟国外的医生,学的东西有点差别的。不过说20分钟看到专科医生,除非你爸爸就是那个医生吧。不然应该不可能。
刚从上海回来,雾霾好严重,刺得人睁不开眼睛。出去走走,鼻孔都是黑灰,指甲里面也是黑黑的,家里不打扫,马上收集一层灰。回上海去玩玩是不错,常住得三思
如果孩子不是PR,在新加坡也不是照样可以入读公立学校,而且有的有减免学费,新加坡政府对外籍人士多么包容。反而对本国人还苛刻。
还不一样的活。各有活法, 不能比。
如果20万还住组屋, 挤地铁, 那是自虐。
上海医院有那种特需门诊, 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 挂号费280人民币(5年前的价)。
大家可能还停留在过去的上海,上海那些名医院看病可以不排队,挂个特需,立刻给看。
我去了第九人民医院,你们可以通过支付宝预约专家门诊,17块,我去看鼻子,然后一共等了30分钟。特需的价格是128块,我没有尝试过。
我没有尝试周六周日去看,都是平常日看。基本等待时间都在30分钟。
上海的好医院和普通医院看专家门诊是差很多的。
很有人脉啊,你应该回去混。
台湾现在也不行了,年轻人还来这边打工。再过几年,大陆能混成台湾目前状况就不错了。不知道没关系资源的现在回去能捞到什么?
果断留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