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投资理财

故事帖: 纵观三十载 坡国工薪族二代人的房奴生活

昨日入城市,途遇老司机,这个故事很平民,基本上囊括了坡国老一代和新一代的买房及生活问题。

老先生应该六十左右,算算应该是五六十年代生仁。有三个孩子,都已结婚成家生子。学历不高。

老夫妇俩三十年前,15千买的3房室组屋,那时月工资300有余,他还说路边摊的炒馃条每碗3毛。夫妻有三孩子,供着房子,存着CPF,那时想着55岁的时候,应该能拿出CPF,加上孩子自立,应该能顺利退休。

他们的供房子的时间大概是跟孩子自立的时间差不多,25年左右。(一辈子房奴,供了一套组屋,养了三孩子)。然后,新问题来了:

1 CPF取不出,要延迟几年,而且是部分部分拿出来的。貌似老先生也没有其他存款了,就指着这钱养老。就是说他本来到了计划退休的年龄,没有拿到退休金。

2 孩子自立门户,听着是好事,但现在的BTO是4,5百千,乃至更多,孩子每月赚3千,现在路边炒馃条是3块。孩子还有孙子,算了算未来20,30年又是供养房子,养着孩子的轮回。孩子们也不能多给父母赡养费。

3 老先生希望ZF能多补贴些,自己再开开出租,至少能有生活费。而且还不要生病。

三十载,
工资涨幅:10-15倍
消费涨幅:10-15倍
房价涨幅:20-25倍

两代人,皆房奴。


这种新加坡人很多, 都是被高房价害的。CPF政策也说改就该, 说话如儿戏。想早退休, 门都没有, 拼老命干吧。在这里是活到老, 干到老, 千万别得病。得了病, 真要命。


老百姓的房奴延续着

政府说了,老人的房子可以按照市价套现,套现后,老人还可以继续住那里最多30年,
政府的意思,老人再活〈30 刚刚好 ^^


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工资勉强能养家糊口而已。


突然觉得自己很悲催。。。


接触了一些老人甚至中年的, 病不起是一个十分critical的问题, 他们都知道贵, 遇到不舒服选择忍着, 却不知有些病恶化了更难治愈也花更多的钱。有的考虑买保险, 但身体健康又是另外一个门槛。希望未来medishield life能给这些有病例的人多一份保护伞, 但为了公平, 保费也应会比健康时候就投保高出很多吧。


3房BTO 要4,50万?


30年前收入300是夫妻俩的总收入还是一个人300呀?


这个BTO价高了,如果收入不高就不要买这么贵的啊,200多千也是有的。


中国又何尝不是,在新加坡起码年轻人结婚,靠两个人可以自己买BTO。中国现在的年轻人买房不啃老那个买得起。


还是房价惹得货


楼主谈的是新加坡, 新加坡人的事, 与天朝一点关系都木有, 哈哈。


“两代人,皆房奴。”这有什么问题?大多数人都是一代一代重复着,学习知识,工作赚钱,买房成家,养儿育女,退休养老的过程,这个社会就是这样运行的。想跳出这个循环,想自己当完房奴,子子孙孙都不用重复这个过程了,那就得有大智慧大毅力,成为少数的有钱人。

要有大毅力,就得持之以恒的努力;要有大智慧,就得常来投资理财版。;P


说得太对了, 能当房奴, 说明有房子住, 不错了。
无论什么社会, 有钱人都是少数, 政府的作为就是让多数人好好活着, 想成为有钱的少数人, 得靠自己


天朝不是更惨无人道?^_^


说的是新加坡 你怎么这么敏感阿^_^


队形这么整齐,我发表一下不同意见,估计是大煞风景。关于bto hdb坡坡的岛民如果说负担不起成房奴,天朝子民得拿块豆腐,把自己拍死算了。


“15千买的3房室组屋,他们的供房子的时间大概是跟孩子自立的时间差不多,25年左右”

一个月不到100元的房贷,算是房奴吗?

把3房组屋卖了套现至少20万再卖乐龄组屋或1房1厅不就了得了吗?

听到的故事往往是片面的,得了便宜会告诉你吗?


是啊,自己养老都成问题,还能留什么给子孙?


我比较在意的是,30年前炒菓条只要3毛钱吗?

怎么我20多年前都要1块半至少。


你在商场里吃的吧。。vivo现在5-6块, 小贩里3块5


30年前,月工资300有余,买3房BTO HDB@15K.
30年后的今天,新加坡年轻夫妻家庭收入怎么着也有3000有余吧(假设夫妻俩都没上过大学,都上班),3房BTO HDB也就150-200K吧. 首付可以拿各种津贴,月供有CPF还,需要拿出的现金真心不多。
至于400K多的BTO,基本都是市区的5房吧,或者郊区的3代同堂的。如果这都夸大到房奴了,那让PR们情何以堪,以为二手市场上随便一套郊区4房HDB大概都这个价了。不知道故事中的人对HDB有什么好COMPLAIN的。


BTO其实一点都不贵的, 现在房子3房,4房补贴都很多阿。

http://esales.hdb.gov.sg/hdbvsf/ … JANBTOPG_page_8826/$file/about1.htm

比较苦的应该是打工的PR吧。在新加坡又没有父母家住,又买不了BTO。 不过政府照顾自己的国民是应该的。。。不能怪政府。


以前的food court,我记得那时候20年前的takashimaya的楼下的food court, 还有一些百货公司的food junction东西都是3-5块钱的。taka比较贵,6块钱左右吧。跟现在也没差别多少。

我说的1块多的,是我在家隔壁的hawker center吃的,那时候我住在Napier Rd, 隔壁有个小贩中心。就在Glenneagle医院,还有植物园的中间。20多年前。


我来证明在小贩中心,炒菓条20多年前都要1块半至少!


是的,3毛钱是40年前的。。。。。


其实新加坡政府是很仁慈的.
给每一户人家
两次BTO的机会..
明摆着让你卖掉第一间 发一笔财.

可惜很多人卖掉第一间屋 拿到的钱 吃喝玩了 花掉了..
如果好好用 投资公寓 股票 . 开店做生意。。.
现在就不会为钱财发愁了…:)


重点在于政府作的再好也有人报怨!前几天那个报怨帖看到了没?
报怨政府离婚要给冷静期不好,报怨政府在他卖了公寓后一段时间才能买组屋不好!


我要说故事,那更煞风景。当然这是相对的,可以看做励志。
都是新加坡人的故事哦。
故事1.新加坡人,住排屋,除此之外还有好公寓,多少间不知道。每家基本两辆车,至少一辆是豪华车。早上迟迟才出门(总之比我迟),每年都出国旅行好几次。
故事2.我的前老板们。身家千万,也许过亿。住的是带游泳池的别墅。在海外还有别的豪宅。家里几辆跑车。
哈哈,眼红吧。下面朴实一点的。
故事3.我的一个朋友家庭。老公是新加坡人。他的学历?呵呵,不敢问。以前是工厂打工的,工资一千多,住三房组屋。后来娶了我朋友,一聪明能干的中国女人。两夫妻出来创业打拼,如今住公寓,家里车两辆。老公基本不干活了现在。
故事4.新加坡屌丝一名。学历大专,工作也咋的。谈恋爱屡屡受挫,连公司做reception的女生都不要。换了工作后,外派去中国,工资不但涨了,还娶回一个中国美女。
故事5.新加坡底层工人,烟酒不停(估计堵和piao)也是有。40了娶不到老婆,房子车子都没有,一把年纪了和老妈。中国女人闪亮登场,拯救了他。结婚买房,过上正常人的日子。
哈哈,以上例子都太极端?
好吧,下面的来了:
新加坡小夫妻,
学历:老公大专,老婆ITE。(相信这个学历幅度涵盖了新加坡大部分年轻人)
夫妻都有兄弟姐妹,平均都是两个。双方父母,住的是四房组屋。
结婚后,小夫妻家庭收入9000左右。买的BTO四房组屋。无车,每个月还给父母零花钱。平时节省,但旅游也是有一辆次。总之,日子过得平凡,但很稳定。
这个例子很无聊,但却是代表了大部分新加坡的生活。
对比一下,中国一对年轻夫妻,老公大专,老婆中专。父母一般家庭。日子会如何?


新加坡人说自己是房奴,中国人和香港人都笑了 。


喜欢故事 4 和 5 得来全不凭功夫 。。。。:)


最近本版的舆论导向有点问题。。。。。。。。。:)


朴实一点的故事345都有中国女人登场。这下知道关键时刻能救新加坡的是谁了吧。


说明中国一些女性很伟大,不远千里来到坡国,拯救了数以万计的坡男,,,,


啥问题?给导回来吧。

前些时候的帖子比较欢乐,,,最近的比较严肃。。。。。。


越南的不错,胸大屁股大,重点是腰很细。哈哈


也有很多被骗的。什么事情都有正负两级。


你是的是充气的吧


那是出口货。。。。。。前段去越南河内,觉得男男女女和泰国差不多情况,营养不良。


您老自己看,我不说了。


新加坡还好了, 看看身边同事都很幸福。。想买房都能买, 只要不是太超过。。:victory:


网店主不担心被扁。。。。。。把中国mm说成那样。。。


心动阿,不过我家的MOP是永久的。只能看看不能买啊。


举报"!楼上一捣蛋份子在滋扰事端。不点名批评一下,自己主动出发罚跪兼洗衣


忽然想到90后创业小神-马佳佳

啥也不解释。。。


我用一首歌总结一下这个帖子吧。

大家欣赏一下。

電影”‘霸王別姬”主題曲
作詞:李宗盛
作曲:李宗盛
編曲:George Leong

 往事不要再提 人生已多風雨
 縱然記憶抹不去 愛與恨都還在心裡
 真的要斷了過去 讓明天好好繼續
 你就不要再苦苦追問我的消息

 愛情它是個難題 讓人目眩神迷
 忘了痛或許可以 忘了你卻太不容易
 你不曾真的離去 你始終在我心裡
 我對你仍有愛意 我對自己無能為力

*因為我仍有夢 依然將你放在我心中
 總是容易被往事打動 總是為了你心痛
 別流連歲月中 我無意的柔情萬種
 不要問我是否再相逢 不要管我是否言不由衷*

#為何你不懂 只要有愛就有痛
 有一天你會知道 人生沒有我並不會不同
 人生已經太匆匆 我好害怕總是淚眼朦朧
 忘了我就沒有痛 將往事留在風中#


老人家估计是说地摊价,没顶棚。。。
你说的地方肯定都是顶上带棚子的。。。


那我就不知道啦,我只知道20多年前,小贩中心的东西能吃饱的东西都要一块以上。除了经济米粉,还有粥之外。


我所熟悉的1,2类的,基本上是二代,就是说父辈就有点积累了。

没有家底,自己打拼出来的,除了嫁给二代的,其他纯打拼的,最好的,也就是在坡国有几套公寓,无其他产业。

纯打拼的,又有房产,也有自己生意的,大多生意都在马来和中国。

其余的,都在打工。工资或多或少。


讲故事呢,不必以人推己。。。


所以吧,重要的是要财务自由,才能解套。
在哪个点何时自由,怎样的方式就看机会啦。


你不觉得这是周瑜打黄盖吗?这些外来新娘为什么要嫁到这边来,她们想得到什么?会失去什么?有得必有失,必须要有这个觉悟。从来不同情因为嫁给外国人而不幸福的女人(不管是哪国女人),既然做了这个选择,就要承担选择的后果。


新加坡大叔真性福!我一同事,45岁时娶了个20岁的越南黄花闺女,生了两个儿子,爽歪歪, 哈哈哈^_^


我前面举的一二类,都是基本靠自己。而且是父亲早死的那种。早出来打拼,早早发财。

真正的新加坡富二代我都还没说呢。
某女,父亲是新加坡某著名上市公司总裁。从小到大一路名校。后嫁给同是富二代的年轻帅哥。
值得一提的是,该女在大学毕业之前都是坐公交车,零花钱靠打工。


tianyaren的人品好的冒烟啊,这么短时间就这么多人捧场。

新加坡的组屋政策算不错了。在这个世界上能轻轻松松享福的总是top XX%,因为资源就是有限的,比如美女,位置。。。大部分人就是这样过一辈子,只是不同的国家这个XX%的值稍微不同而已.


哈哈还笑啊,哭了


关键是要早。

无论在哪里。

一个早字,就让财富积累差几个量级。

看来女孩,也不是都富着养的。


你没注意看是他们在里面歪楼,啥越南新娘,还有充气海运的,楼才蹿起来的。


是富养。从小到大都是名校出身,出入上流社会,还不算富养?那女生说得一口流利标准好听的英文啊。
真正的富养是培养孩子的学识,眼界,气质,能力。
许多所谓的富养其实就把孩子培养的一身虚荣。


教养得当。知性名媛。


说到房奴,想到最近由于工作原因,遇到几个印度同事。都是来坡n年不申请PR,也不买房。问及原因,说是想保持自由流动性,不想CPF吃掉工资的部分现金流。

看这些印度来坡打工的,那些家庭是贵族的除外。一般来讲,你会发现他们的老婆很少有做工的。结婚有了孩子,父母也会来,那么这一家子就租住在一套房子里,但只有一个人做工。不拿PR,也不买房。不知道是不是大部分印度的都这样。

反观华人,不管马华,还是中国的,都是能申PR,赶快拿,之后赶紧买房;能转公民的,赶紧BTO。不管是否一辈子房奴,都是成家必置业。

再以后华人又有了房,印度人还是租房,但华人一般还不愿意租给他们。

也是很有意思。


同学中有印度的,银行中高层。他说印度房贷的利率高达15%左右。
换了你愿意贷款买房?
因此印度人没有买房子的习惯。

而我以前的同事,马来西亚国籍的印度人,在新加坡工作。不但在马来西亚买房子,在新加坡也买组屋,虽然一家住在马来西亚。


这种常识谁不知道。
但规避的办法多很简单的,比如马来西亚的房子写他家人比如老婆,父母的名字就行了。


坡县十年前的房价物价车价还是狠令人神往的。小李还真是把行情搞坏了^_^


我们认识的大叔是同一个人么。。

或说我认识的这位大叔,老婆跟我一样是去年10月生的娃,两男娃,是twins


说明这很普遍。


估计那个时候利息高。
而且每月100多, 工资收入才300多, 两个人工作的话, 600. 也是不少的一块。
当然, 过了10年以后,工资肯定涨了, 但房贷不会涨了。
所以, 故事肯定没说全部。
孩子工资3000多, 两个人工作也有6000块吧(少过5000好像政府有特别补贴, 还有靠近父母的)。 估计每月也就还不到1000. 所以, 也没什么很大区别。


不是同一个,他们两儿子差几岁。他太太也拿到公民了,这大叔还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白领,住公寓的,并且不欠贷款^_^


打车,这才真是道听途说,一定是讲不全。

只是个大概,听听想想,咱爹妈也不是坡国人,没人给讲过去的故事; 咱也没功夫找组屋楼下的老uncle去聊聊几十年来的事; 不住组屋的uncle,也没功夫给咱讲故事。

所以吧,故事,偶尔听一听真人讲,蛮好。再用心想一想,付个十几块的车钱,还真感谢这老司机,既回顾了买房历程,还开车送到了地方。


三十年前月工资应该没有三百那么底吧!我父亲做建筑工人也有差不多一千左右。炒果条3毛是买得到,我在学校买才毛半。三房应该不是15千吧!我记得三房才8,9千,除非他的是市中心地段,难怪他要说BTO 4~5百千.


30年前,3毛买得到。我的零用钱才2毛一天,学校绿豆汤1毛,炒果条1毛半,粥1毛半。好怀念啊!


是啊!新加坡是一代人还能还得起,中国和香港都要两代人去还。。。


新加坡的房产价格和面积让香港同胞口水横流啊,差距八条街啊^_^


在回算一下,不止30年了,1983年我搬进了组屋,所以是31年前了。从那时起就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因为邻里小学就在楼下,不像以前搭校车的日子午餐都是在外面解决的。搬到组屋后零用钱还是两毛,可是小学面都要5毛,还好午餐不用在外面解决。所以2毛还是够的,多数在下课时买蛋糕(2毛),冰淇淋雪桶(1毛半)。


是的阿,不太可能几年内 3毛钱涨到 1块半。alaincheong看来待在SG比我久很多哦。


这已经很好了。 看看国内,看看香港,新加坡人真的是被惯坏了。。。


昆明又被砍,哎^ _ ^


是啊,昨晚突然看到这个消息,简直触目惊心!


我在新加坡出生的。


那就不是一样的了

我认识的大叔住组屋的
他知道是twisn后,真是又悲又喜
喜的是老来得子,还两个。悲的是花销要翻倍了

那时我还跟我老公说,要是给我生twins就好了。。花销翻3倍都没问题。。可惜老公说我太老了 =(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