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个政策市,祖屋房价涨跌,基本就看政府, 私宅涨跌,政府也有很大影响。
现在的政府的政策,就是房屋种类多样化,不同身份的人,买不同的房子。
新加坡人买便宜得BTO,
PR高价接手二手HDB,差价完全肥了新加坡人。痛宰PR。
土豪买公寓,
有钱的买EC,
年纪大的买 60年的便宜公寓。
外国人,可以租公寓,租HDB,租金全部留在新加坡。
这样,买卖都有限制,相对抑制炒房。外国人产生的社会财富,也可以最大化的留在新加坡。
2009到2012年房地产暴涨的时候,其实新加坡人没有收到太多的实惠,只有一套房子的新加坡人,房价的上涨都是纸上财富,肥了的是买公寓的外国人。但现在不一样了,政府已经开始偏向新加坡人,让新加坡人买便宜的新房子BTO,PR高价接手二手HDB,新加坡人HDB MOP完了,可以买公寓。
现在还有PR愿意买高价的二手HDB,他们也不是傻子,他们也是没办法:原因就是两点:
1。有孩子,刚需。
2。租金太贵。与其白白交巨额租金,还不如买个二手HDB。
李光耀说:“100年后,新加坡可能都不存在了。”
新加坡不会像马尔代夫那一,沉没了。
也不会发生战争,被征服,改朝换代了。
更不会被马来西亚,印度或是中国吞并了。
100年后,在新加坡生活的外国人,将会超过新加坡国籍的人。当生活在一个国家的外国人多国本国国籍的人口时,这个国家也就名存实亡了。
我也相信,以后会达到690万,甚至更多。新加坡也完全可以承受更多的人。新加坡地铁线路其实很少,至少和北京上海比,还算舒服的多。
新加坡几乎在各个方面,都是亚洲最适合居住的地点。房价涨是很正常的。
大胆预测一下:
租金不会下跌,租金下跌了,HDB房价必跌。一直跌到bto的价钱。政府照顾新加坡人的计划,也就不存在了。
公寓价格不会下跌。
新加坡人,80%住在HDB,10%多一点的公寓。对于所有新加坡家庭,第二套房子,永远只能是公寓。而且只有拥有第二套房子,才能在房子升值过程中获利。
1。谁不想住公寓? 公寓贵,当然有人不想要了,公寓便宜,不想买吗?(便宜到什么尺价才算便宜,大中普通型新公寓,1200一尺)
2。谁不想有第二套房子? 便宜都想要。能买两套HDB吗? 至少现在没可能啊。
3。新加坡人有钱买第二套房子吗?
这才是重点,新加坡人的收入支出比例,还是很高的,赞钱也是很容易的。 22岁夫妻毕业,三年内买BTO,基本无压力,三十岁赞钱买第二套公寓,无压力阿。这里的年轻夫妇,指的是毕业后收入不错的那一部分人,收入不高的,买不到公寓,那是一定的嘛。(80%的人住HDB,10%的公寓,只有最有钱的10% 的住HDB才能买到公寓)
买公寓的还有外国人,新加坡有钱人也不止买一套公寓,人这一辈子,财富最大化的年纪,基本在40岁以后,30岁有能力买第二套房子,说明新加坡收入还是不错的。
二手HDB涨跌很难预测,政府是关键。为了稳定就业率,新加坡也在保4%的GDP。基建,将会再持续几年。
以上基本侧重政府政策和供需。大家也可以讨论讨论 汇率,利率。
认真严肃看完了,然后乱了。
土豪等级应该是买超级公寓吧。土豪应该看不上一般大众公寓吧。
看完确实感觉乱了,还是做个摘要吧
楼主预测的是多少年之后呢,比如一年,3年,5年,10年
楼主没说清楚阿
现在的情况是,房价租金确实在跌啊
另外,楼主老拿690万说事,首先,这是非常非常遥远的目标,其次,目标可以改变的,新加坡改变的东西可多了
楼主少谈些20年以后的情况,就谈谈现在的情况以及未来3,5年,房子供需,人口变化,利率变化,未来3,5年会有什么趋势
土豪买豪华公寓或者半独立/独立式洋房了。住大众公寓的和住祖屋的绝大多数都是苦B的中产阶级^_^
简单无逻辑调理的罗列一些东西,一点没有说服力。
明天你还活着么? 笑。。。
楼主是搞艺术的吧,愣是追赶不上你的思维。
道理、逻辑、经验,这些在市场面前都很渺小。
86年,日本人也罗列大量道理呼喊着东京房价绝不可能下跌。
内什么,市场永远是正确的
当前,公寓已经开跌了,发展商也在拨备应对亏损。
跌多少,看市场。
楼主到底想说什么哦。
不管怎么说楼主的执著劲还是挺让人钦佩的
相信有一天会成为成功的房产中介
我等小民只看到楼主说, 房价还会涨!! 但是与标题好像真的没什么关系
楼主是中介?
我傻, 这下我终于懂了…
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看不懂,新加坡赚钱容易吗?容易吗?真的容易?
号角一吹说不跌就不跌了吗?
其实我想楼主想说的应该不是新加坡赚钱容易,而是新加坡的小夫妻买房无压力。
想想真的是这样。新加坡小夫妻工作赚钱后,两人申请BTO,只要交5%现金,我同事去年才申请了一套4房,370K,5%才是18500,如果工作个2,3年的,平常又不需要交房租的,这点钱真不算什么。
第一套房卖掉又是一笔收入。。。赚钱多容易啊~~~哎
政府只要去掉几个政策,房市就要回暖了。。。
可惜人已经说了,今年不会有大调整。。。
22岁夫妻毕业,三年内买BTO,基本无压力,三十岁赞钱买第二套公寓,无压力阿。这里的年轻夫妇,指的是毕业后收入不错的那一部分人,收入不高的,买不到公寓,那是一定的嘛。(80%的人住HDB,10%的公寓,只有最有钱的10% 的住HDB才能买到公寓)
买公寓的还有外国人,新加坡有钱人也不止买一套公寓,人这一辈子,财富最大化的年纪,基本在40岁以后,30岁有能力买第二套房子,说明新加坡收入还是不错的。
新加坡22岁的年轻人一毕业就结婚买房的人少之又少吧,就算25岁买了BTO,未必到了30岁就能攒到钱买第二套公寓,年轻人可能首先选择的是买车,再说装修BTO也要花掉不少钱,到了30岁如果有了孩子,养孩子还得花钱,公寓首付很难攒的。再说,就算小年轻有毅力去抽BTO等三年,首先要能抽到,抽到了能喜欢,还要能保证在3年内不拜拜不丢掉房子。。。这些关卡都很难闯的,要不就干脆买resale了,这又得要现金。
收入不错的年轻人是有多不错呢?如果是大学刚毕业的22岁年轻人,到了25岁,4000-5000?撑死了也就那么多吧。况且这种比例的人群,不能代表全部啊,也不能说明新加坡整体收入不错吧。
鬼才相信22岁大学毕业呢,新加坡女的毕业要23,男的因为兵役,都在26-27以后才可能毕业和当完兵。
所以说的东西不现实。
是哦,是有点理想主义化了
国内的年轻人22岁大学毕业还差不多
房价暴涨对多数人都没好处,中国新加坡米国澳洲都一样,因为多数人只有一套房子^_^
政府靠谱。房价就靠谱。 我读懂了楼主还没换公民。
谢谢楼主的分享,原创帖还是要支持的。
从哪里看到楼主是房屋中介??
我公司的老板还有些客户谈起房价(新加坡本地人),他们都认为子女毕业想结婚无力购买,希望房价回落。而且高租金会阻碍经济发展,看看现在做餐饮的有几个日子好过
可能是生活环境不一样吧。要知道新加坡早些年买房压力更小,前几年房价高起,房租也水涨船高,新加坡人可能感觉上买房子压力变大了。纵观其他国家,新加坡买方压力,还是很小的。
怎么说呢,我就是22岁大学毕业的。新加坡男生18岁当兵,20岁当完兵。24岁大学就能毕业了。
女生的话,也是22岁毕业差不多啦。
不太想换阿
为了孩子换还可以,其他的,也没啥好处了
我觉得如果不是公民就不要一直想要有公民一样的津贴待遇。毕竟公民要对国家付出更多,打仗了要派公民出去打仗啊。政府让买resale的廉价HDB已经很不错啦。
哪个国家打仗不派公民去的?
因为打仗需要派公民去,就把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待遇区分这么多,除了新加坡,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
你应该是见多识广的,说说像新加坡这样区分公民和永久居民的,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
有国家打仗是用佣兵的。 你不觉得保家卫国是最重要的吗?当然要分别,打仗是会出人命的。不要以为一定不会有战争。这一百年来,不知道打了几次了。(当然我是最反对战争的,但是一旦打仗,公民是有最大的义务保家卫国的)。PR可以直接拍拍屁股走人。公民可没办法。说出这样子的话,对公民非常不公平的。如果真打起来,PR来不及跑路,还要靠公民们保护呢。
你讲的打仗这个问题,不是只有新加坡才有这个问题,但是为什么只有新加坡(暂且假定只有新加坡,如果有其它国家,请举例)以这个原因来区分公民和永久居民的责任和义务的
我只想知道其它发达国家是怎么处理公民和永久居民的责任和义务的.有没有类似国家采取和新加坡类似的政策来区分公民和永久居民的责任和义务
新加坡的pr相对于其他国家是比较容易拿到的。与公民的待遇相差这么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好东西肯定先仅自己的人。有听说当妈的连自己孩子都养不起还去资助别人家的孩子吗。我很多高中同学毕业时都一起出国。韩国日本英国的都有。 都打拼了快十年了。pr也拿不到。。更别提买房了。
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新加坡,新加坡的国情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比较的对象。Apple is apple, orange is orange, durian is durian. 谢谢。有听过人家说苹果比柳丁好吃吗?还是榴莲比苹果好吃?这样子的话吗?
要求待遇一样。好吧,美国在税务上不把公民和永久居民区分,凡是拿美国绿卡的,去到天涯海角也要交高额的税,高兴了满意了?
新加坡的政策是低税低福利。在保持低税率吸引企业和投资者的同时,有限的福利当然只能向公民倾斜。
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政策,拿其他国家来要求新加坡,本身就不合理。
有类似思维的还有一个地方,就是你老家.
都是同文同种的福建人居多的地方.
我不是要求新加坡要像其它国家一样
我只是想知道新加坡类似的做法是否是世界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
你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又来一个意识形态重的人。麻烦你不要扯远了。你了解我老家吗?就事论事。请不要用这种implicit暗示来做人身攻击。
新加坡本地人喜欢用当兵来当做理由解释区别PR和公民的原因。其实这根本经不住推敲。正如许多网友反驳一样,任何国家的公民都有保护国家的义务,差别是强制当兵还是募兵而已。新加坡虽然是强制的,但政府有给予一定补偿,说白了也是一种金钱交易。
区别PR和公民的理由,
第一,不需要理由。移民政策本身是一个国家政策自己的自由。有些国家直接拒绝移民,有些国家要求严格,有些国家宽松,那是他们各自的自由。比如加拿大这种忽然来个一刀切,也是它的自由。嫌新加坡PR福利不好,你可以去美国澳洲。前提是美国瑞士要你,你也要承担美国澳洲的高税率。
第二,如果非要理由。那么新加坡的低税率和相对宽松的移民要求就是理由。
第三,李光耀说,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凭什么你可以拿PR,菲佣就只能当女佣?都是外来人口,凭什么区别女佣?香港的菲佣们为了这个事情跟香港政府打官司,结果还是输了。她们向谁诉苦?
想不到你意识形态这么严重,凡事都要往意识形态扯
我想探讨的是新加坡区分公民和永久居民的政策是否是世界发达国家的通常做法
接下来你说这是由于新加坡国情决定的
好的,我非常认同这是新加坡国情决定的.
新加坡的国情和台湾有些相似,有很大一部分人来自福建.这就是一个特有的文化.
如果你认为这对你是人身攻击,那我很抱歉,我没有人身攻击你的意思.
新加坡跟台湾的国情那里相似?麻烦你分析分析
不是谈楼市政策吗,咋整到这么严肃的公民PR,意识形态了呢?
说的很好.
拿当不当兵来当作区别PR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因非常不利于融合.为什么PR和公民的政策不一样,新加坡大可以说不需要理由.
外来移民和本地人当然有不同,毕竟出生,前面几十年的教育,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些不同是可以改变的,有些不同是没有办法弥补的,比如像当兵,PR不大可能现在去弥补当兵吧,有些人喜欢无限放大这个不同,把这个无法改变的不同当作外来移民的原罪,把这个无法改变的不同当作一切区分PR和公民的原因,这个做法是否有利于外来移民的融合呢,我想精英们是否要思考一下这个做法是否有利于外来移民的融合呢.所以我抛砖引玉,问一下,其它发达国家如何处理公民和PR的权利和义务的
不谈政治不谈ji女。做到这二样,口以吗
要享有公民福利,就当公民。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是的,要享有公民福利,就当公民
为什么只有公民才能享受福利,不需要理由
真需要理由的话,公民有投票权这个理由远比公民要当兵要保家卫国来得更冠冕堂皇.
其他发达国家没有新加坡的政府组屋制度。新加坡公民和pr最大的区别就是在这个房屋政策上吧?如果美国澳洲也有类似的政府补贴的组屋,我想对公民和pr的政策也会有区别。要当公民或者pr, 是个人的选择,当公民了,退路小了很多,享受公民的优惠就多些; 不愿意入籍的,肯定是想留一条回国的选择,我认识pr很多年也不愿意入籍的。我想他们不会抱怨享受不到公民的待遇,因为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既然你都不要成为这个国家的公民,为什么一点个要享受和公民一样的待遇呢?说难听些,不可能所有的便宜都占到吧?
也没啥坏处^_^
其它发达国家公民和PR除了选举权外,其它没什么大的区别.
那你觉得新加坡公民和PR除了选举权外,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目前看是购屋,子女入学,兵役,加薪补贴,去其他国家签证,reentry permit续签,谁来再补充补充
还有很多,可我不敢写,怕泄露国家机密。比如一些工作,基本上citizen only. 就业被排挤一道
生孩子费用 baby bonus 看病
把这些当中你认为是不合理的区别对待选出来,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理论上,新加坡的财富是新加坡公民的,新加坡政府是公民委托的,给PR什么好处也是公民的意愿,政府是帮公民执行这些意愿。
你一个外人,凑合什么呀
吃碗里还看锅里的,人家突然觉得你太贪心,你的PR应该收回,你就回家团聚去了。新加坡留你绝对是只考虑新加坡的利益,包括给你的一切方便,都是为了新加坡的利益。
PR还是外国人,参照系应该是其他非PR外国人,这样想会好过些。
你这么激动干嘛,你也曾经是PR,怎么现在换了护照,就要对PR耀武扬威,威胁恐吓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当然,你是拼命要把这个根撇清的。
点评
weeguo
中国人去自己的香港,连生个娃都被刁难,没有香港户口,生娃都有控制的,你不知道吗?想和香港人一样待遇啊 发表于 昨天 22:56
weeguo
别说公民和非公民了,中国本地人和外地人都区别大了呢,还都是中国人,本地人可以分地基分发展费,外地人只有看的份。你不是中国人吗 发表于 昨天 22:53
我通篇都没有新加坡和中国的比较,为什么你老喜欢往中国扯
实话说,weeguo说的这两条挺在理的啊。至于你说他总往中国扯,相信你是中国公民,新加坡PR吧。拿这两个比较不正对吗?也可能你是美国公民新加坡PR,那就让他多往美国扯扯。
可否具体说一下,什么叫大众普通型公寓1200一尺?
我之前有个贴说过,不会跌到1200以下,1200基本就是租金和房贷的临界点。
那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建议好好去了解下现在美国加州讨论的SCA5.
在美国,不是说你加入公民就没有歧视了,你的子子孙孙都被歧视,还是法律规定的。
在瑞士, 除了首都,排外的很厉害。 我的一位德国朋友都抱怨瑞士的排外。他还是正宗德国人,在德语区受到不公平待遇。
在德国,至今还有些地方,上流人士的投票权是一般人士的几倍。至于其他种族的……
英国,法国,不管你是不是公民,都是外国人。
新加坡还算好,只要是公民,基本上一视同仁了。
另外,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地方的排外还少么?
说穿了,还是自己争口气,为国争光,比什么都好!
已经有好几个盘在1200以下了
人家只是就事论事,让你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怎么现在换了护照,就要对PR耀武扬威,威胁恐吓呢?”你说的这些都挨边吗?别人对你怎样是别人的问题,自己心态不好就是自己的问题了,想开点自己好过,天天怨天尤人的对自己也没好处。。。
人家说的挨边吗?
我说的是新加坡和发达国家怎么样,这人发达国家不讲,就拿中国来讲,中国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但此人什么事都要往中国扯,是什么心态,不说想必你也知道.
本来此贴已经沉寂几天了,想不到你又来了
这里讨论的是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区别.在你所举例的国家中,公民和永久居民没有像新加坡这样有如此明显的区别.
至于民间的排外心理,全世界都有.
发达国家有组屋制度吗? 这么比有什么意义?
房价都很便宜,用不着组屋。
发达国家有提供居住的制度,只是比例多少的不同.
发达国家的政策,很少有区分公民和永久居民.
如果是住房也就算了。现在教育、医疗也这样。更别说PR的孩子服兵役,这在其他发达国家应该不会有。
美国对待公民和持绿卡者,都是全球征税。哪怕你不在美国工作。而且税种繁多。
美国税是多,但福利待遇也基本一样。不过新加坡PR也没比SC少缴税,福利待遇却差别很大。
这是个老话题了。不是横向比较没有意义,而是再讨论毫无意义。
这个老话题,前面我提到新加坡本地人最喜欢拿服兵役当他们的理由。而站在PR这边的,最喜欢拿贡献当理由。
前者我已经反驳过了。
后者说的贡献无非就是PR和公民一样也工作(提供新加坡劳力)一样也交税(给新加坡国库增加收益),一样消费(支持新加坡的经济繁荣)。
咋看这理由很合理,仔细一推敲,就发现这根本是天真的想法。
这个理由其实就是要求按照贡献来衡量福利。
即使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公民和公民之间的福利是按照贡献来计算的?
现实当然不是。恰恰相反,交税多的消费高的人群(富裕人群),得到的福利却是最低的。而低收入甚至缺乏工作能力的人群,得到的福利却是最大的。
因此PR以自己有交税有为新加坡做贡献作为理由,要求PR和公民一样的待遇,根本不成立。
按照以上本地人和PR的理由(本地人强调服兵役,PR强调贡献),我们会发现新加坡本地富人是最杯具的。他们要服兵役,却跟外国人一样得到很小的福利。但现实中,普通收入的本地人和PR都会一致同意这样对待富人是天经地义的。多少理由,说白了都是屁股决定脑袋。
PR应该从移民的角度来看。某国家为了国家利益,制定政策让外国人过来,外国人士也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某国家。说白了就是一笔交易。具体的政策,那是某国家的自由。外国人不高兴,大不了另寻他路。
您说了一堆,我没看出明确的观点。可能是我理解能力太差。我只能说,我能看懂的,就是”新加坡福利分配是依靠屁股决定脑袋,不是看贡献或者公平原则。”
不过,天真不天真,不由您说的算。既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无差异化对待公民和PR,这说明这种想法并不天真!
还有,本地富人最悲剧?那为什么新加坡被认为是”富人的天堂“?因为交的税少已经是对富人最大的福利了!
是依靠投票权,period
发达国家如德国,房价据说很便宜,老公去出差,说中餐比较贵,当地人根本没兴趣炒房,但房子都盖得很美观,车子以宝马audi这些德系车为主,他们很重视休闲生活。
谁知道欧洲金融重镇法兰克福或首都柏林的房价?
真没想到你的理解能力这么差。是故意理解错误的吗?
现实中,福利是多方面的考量,多方面的利益博弈的结果。
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忽略其他,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本地人的理由是服兵役,强调的是义务。PR的理由强调的是贡献。(这里贡献指的是:工作(提供劳力),交税(给国库增加收益),消费(支持经济繁荣)。
客观地看,这两个理由都片面。前者在此不说,后者的理由,不符合现实。
比如,交税多消费多的富人,得到的福利少,而低收入不交税消费少的穷人,得到福利多。这点不止新加坡,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如此。
如果有富人也根据同样的理由,认为他交税多消费多,要求相应的福利,这个富人肯定被口水淹死。
很明显,单纯地拿贡献作为理由,这是站不住脚的。
你举例富人因为获得的补助比穷人少,所以PR被“欺负”似乎理所当然。但是所有有福利的国家都是这样,富人交的税多,领的援助少。但为什么其他国家不像新加坡一样故意拉大公民和PR待遇呢?社会福利之所以叫“福利”,本质就是向弱势群体倾斜的。所以富人,既然绝大多数场合不算disadvantaged群体,付出多、回报少不足为奇。但是,倘若哪天富人变成了穷人,他也一样可以获得属于他那一份的福利援助。因为福利对隶属于这个社会的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当你需要的时候,保障是一样的。四个字总结就是福利,是按需分配。
新加坡的区别对待为什么被这么多人说?正是因为它在保障前面多加了一个条件:”如果你是公民,你需要的时候,可以获得1st class的保障;如果你是PR,你需要的时候,可以获得2nd class的保障。”分配原则不是按照需求,而是按照你拿什么颜色的身份证,正因为如此才让人诟病。难道说,PR对于社会的需求就应该比公民少吗?特别是什么对社会的义务、对社会的贡献都和SC完全一样的情况之下。
“民间”???
你懂的什么是法律么!!! 好好研究一下加州的法律吧。
新加坡公民和PR的区别,归根结底就是排外心理具体表现。 难道你认为只有新加坡的算排外,其他国家的不算?
你既然很懂法律,你就给大家讲讲加州的法律怎么规定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区别
另外,我没有说过新加坡排外,你自己的想法不要套在别人身上。
除加州以外的很多地方(美国),按照法律,根据学生的种族界定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加州也很想这么干。
在法律上,除了投票权,公民和PR基本没有区别。当然某些工作只能是公民。
下面确定一下:keith2000 认为新加坡的政策造成公民和PR的待遇区别,并不是新加坡排外的表现。
谢谢帮我确定
你的意思是:在美国或者在美国加州,在法律上,除了投票权,公民和PR基本没有区别。当然某些工作只能是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