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投资者在乌克兰危机中该怎么做?
文 / Guevara 2014年03月04日 12:30
著名银行家梅耶·罗斯柴尔德有一句名言:“枪声一响,立刻买入”。罗斯柴尔德并不是简单地让投资者做多所有资产,而是想说战争会引发金融资产大幅波动,带来投资机会。那么,在此次乌克兰危机中,投资者该如何投资?
根据投资公司Evergreen-Gavekal的Anatole Kaletsky的建议,投资者当前应该采取罗斯柴尔德推荐的平衡投资组合,持有同等仓位的股票和长期美债。因为“回顾历史上类似的地缘政治危机,投资者的表现都很漂亮且如出一辙:做好万全准备,在事态明朗时果断出手。”
(文章载于zerohedge,作者为投资公司Evergreen-Gavekal的Anatole Kaletsky,华尔街见闻整理)
爱尔兰才子奥斯卡·王尔德曾调侃说,第一次婚姻是想象战胜了智商,第二次婚姻则是憧憬压倒了经验。但在金融和地缘政治市场,情况却恰恰相反,经验往往完胜美好憧憬,而现实则盖过了一厢情愿的想法。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美国和欧洲基于美好希冀和一厢情愿做出的反应让事态发展对他们很不利。他们希望普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天真地认为经济制裁至少会让俄罗斯有所忌惮,憧憬着通过“民主和自由”而不是武力解决问题。
金融市场是极其敏感的。著名银行家梅耶·罗斯柴尔德(Nathan Mayer Rothschild)有一句名言:“枪声一响,立刻买入”。罗斯柴尔德并不是简单地让投资者做多所有资产,而是想说战争会引发金融资产大幅波动,带来投资机会。果不其然,在上周末乌克兰事态升级之后,本周一全球股市全线下挫(注:除沪深指数,你懂的),恐慌指数暴涨,全球资金疯狂涌入美债、黄金、石油等避险资产。
可以说,此次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冷战之后,甚至是古巴导弹危机之后最危险的地缘政治事件。最终可能有两个结局:要么俄罗斯迅速获胜,重新划分国界,威慑周边其他国家的[关键词屏蔽]势力;要么西方支持乌克兰政府进行反击,把乌克兰这个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拖入南斯拉夫式的内战,最终波兰、北约乃至美国都被卷入战争。无论哪种结局,对欧洲的长期稳定都有害无利。
不可能有其他结果,因为普京绝对不可能从克里米亚撤退。对普京而言,放弃克里米亚就等同于提前结束他的总统任期。且不说俄罗斯军队和国家安全机构,哪怕在普通俄罗斯民众眼中,克里米亚就是俄罗斯的领土,其在行政上划归乌克兰纯粹是出于1954年的偶然(注:1918年到1954年为止,克里米亚半岛一直是苏联俄罗斯联邦加盟共和国的一部分。1954年,为庆祝乌克兰的哥萨克人鲍格丹·赫梅尔尼茨基开始与俄罗斯“结盟”300周年,赫鲁晓夫主导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在1954年通过决议,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
事实上,许多俄罗斯人相信,乌克兰的大多数领土都属于俄罗斯。在俄语中,“乌克兰”一词的含义就是“边境上的人”,而不是“边境外的人”。在这种背景下,指望普京在西方的政治或经济制裁的威慑下退出克里米亚简直是天方夜谭,除非他不想干了。
普京决定在克里米亚背水一战,被一些西方媒体嘲笑是一个战略错误,但这却是现实政治中一个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在普京的棋局里,西方想要阻止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唯一选择就是不惜全面开战。考虑到北约为乌克兰出兵的可能性比普京撤退还要低,俄罗斯似乎已经在这一轮对抗中完胜。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乌克兰现政府是否会接受失去克里米亚,或者不惜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代言人一战。一旦选择后者,就会给普京留下进一步入侵的借口,从而引发全面内战。
如果投资者想知道乌克兰冲突是否会成为罗斯柴尔德式的买入机会,这就是他们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根据历史经验,此类问题通常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在乌克兰问题上,就是西方默许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在基辅建立一个普京能够接受的联合政府。但问题是,另一种可能性(全面内战)的可能性虽然比较小,但会对能源、黄金、股市和其他风险资产产生更大冲击。而在当前,投资者有必要退一步,为两种结果都做好准备,采取罗斯柴尔德推荐的平衡投资组合,持有同等仓位的股票和长期美债。
回顾历史上类似的地缘政治危机,投资者的表现都很漂亮且如出一辙:做好万全准备,在事态明朗时果断出手。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在10月16日到10月23日危机酝酿期,标普500指数下跌了6.5%。10月23日当天,肯尼迪总统对赫鲁晓夫发出了最后通牒,市场在一开始保持谨慎,知道四天后赫鲁晓夫服软,事态清晰之后,标普在接下来的半年中狂涨了30%。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直到美国开始轰炸巴格达,胜利在望时,股市才开始反弹,在当年暑期暴涨25%。投资者确实做到了在美军枪声响起时买入,而在之前1990年8月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时一直在蛰伏。
再往前追溯到1938年6月,德国闪击战吞并苏台德地区,华尔街从9月29日才开始认真反弹。第二天,张伯伦在与希特勒签订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议之后回国,宣布“我们正处于和平时期”。当然,这也是憧憬压倒经验的经典案例。
以史为鉴:过去市场面对可怕事件如何反应
文 / 若离 2014年03月04日 08:51
俄罗斯与乌克兰越来越有可能发生武装冲突。一想到重要的能源国家可能爆发战争的可怕后果,昨天全球市场惊慌失措。
俄罗斯自己的股指MICEX昨天上演“高台跳水”。
3月3日,全球股市集体下挫、10年期美国国债期货价格上涨、NYMEX原油期货上涨2%以上、美元、日元、瑞士法郎和欧元这类被视为避险天堂的货币普遍走高。
乌克兰是当前危机的源头,投资者当然关心受此影响的市场今后会怎么走。对这个问题,回顾过往市场的表现应该能提供一种参考。
标普旗下数据服务S&P Capital IQ的首席股票策略师Sam Stovall对以往市场的这类反应做了整理。
以下表格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标普面对战争、暗杀、[关键词屏蔽]等可怕事件反应如何。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发生全球性的武装冲突以后,美股通常先遭遇抛售,接着很快大反弹。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发生后,美股花了30天收复失地。
而如果碰上金融系统内部的深层次系统问题,比如1987年的股市崩盘和2008年的雷曼兄弟破产,美股回升到重挫以前的水平就需要更多的时间。
除了传统的“避险天堂”,目前看来,比特币也是这次乌克兰地缘政治危机的赢家。下图可见,因Mt. Gox宣布破产而前景遭到质疑的比特币昨天兑价一度飙升至710美元,较535美元左右的3月1日低点高出30%。
打吧,股票跌跌也给后来人机会嘛!赶快干一架,千万不要像天朝光讲不练,等的花儿也谢了^_^
我能说这才是楼主此贴的本意么?
楼主眼利,一下就道破天机了,此贴就是忽悠别人,只是发错地方,理财版可是藏龙卧虎的咯
不是。
对比特币只是好奇,没有任何投入。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