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朋友给我看的,说是马来西亚推出第二家园计划,吸引中国有钱人去马来西亚投资退休啥的。钱不多就可以一家人拿PR。
发生马航这事情,这下估计要黄了。
其实马来西亚还是有优势的,绿化好,物价便宜,地方大。不过,政府不给力啊。。。。
反正我是不想再去了。短期旅游都要考虑,别提定居了
政府不给力阿,连累国民经济。
2014年中马建交40周年,而特别发起的马来西亚旅游年。。。
马政府很冤,和马总统一样,怎么做都是错都被骂。马年不利呀。
国人、明星们(读书少的人),一个个向马政府要“真相”。这个“真相”真的不是说有就有,真的需要几年的时间来寻找证据、调查分析。请问要“真相”的人们是否真的有耐心等几年,很可能在“真相”出来的时候自己已经忘了这件事了。
飞机事故调查是一件极其专业的事情,马来西亚政府在15日之后增加了卫星顾问团队参与搜索。这是一起极不寻常的事件,无法使用传统调查方法。在几乎没有线索的的情况下,飞机去哪儿了,不是能轻易回答的。但是,卫星公司提供了一个线索,根据ping时间差算出地球上位置范围。上个周末,更是用了很巧妙的方法来推算飞机的飞机轨迹。只是在事故发生之前,没有人会想到可以这么算,事故发生后在想尽一切方法后发现的。据说,计算方法发给了另一组专家做了“同行评议”,所以是相当可靠的。这个方法引起了我的一个理科男好基友的兴趣,他推测出了卫星公司可能依据的计算方法。
所以,马政府宣布飞机ended在印度洋是有坚实的数据证据和逻辑依据的。可是,人们不相信逻辑不相信数据,非说马政府没证据。
放一篇在众人疯狂中稍微还保有理性的文章,文章的开篇有一个词“专业主义”:http://dajia.qq.com/blog/388991094262505
马来西亚有哪点好?物价便宜?中国的很多地方物价也便宜呀(都换成人民币来看)。绿化好也是个别地方,中国的个别地方绿化也是非常好,很多地方的城市建设都是花了血本。地方大?不觉得大,跟中国比那是差远了。
就算有以上的优点,但是,不要忘了,去到马来西亚你是【二等公民】,跟中国人在中国自己的国家,没得比的。
好好的大国公民,干嘛要去成为马来西亚的?除非是犯了事逃走,逼不得已。
斑竹太高估P民的素质了,哈哈哈^_^ 灰机失事跟日常生活是两码事,何况人是健忘的动物,不过几个月,统统忘的精光,只剩下那些不幸乘客的家属独自悲伤,连他们的很多亲戚都玩得差不多了,P民更是投入到下一个轰轰烈烈的事件里面去了^_^
那个地方从来没有看好过
有钱还是新加坡买公寓
飞机失事也不只是马航才有,跟这关系不大吧。环境比国内好多了。
你只看到了相似处,没看到马来处理问题的隐瞒,拖延么?
一直不看好买来西亚。。
这些年跟马国的接触有:公司有项目在吉隆坡,马六甲,柔佛,跟朋友一起进出几次看柔佛的有地无地的房产。。。想说,马国确实是地大物博,发展之中,有不可否认的赚钱机会。
但马国的各类政策的不透明,还有马国大环境的不确定,让我定居到马国,无论环境多好,我都不考虑。每次过去,就是总体感觉一下回到n年前,短住几天尚可,无法常呆。
最近距离接触马国地方政府,是沙巴一项目,也是号称环境优美,政府要作为。往来几次,几位官员到新加坡商讨,基本不知所云,也完全没有啥规划。但这是否能代表整个大马的水平,就不知道了。。。但我是不会把那当第二家园的。
“好好的大国公民,干嘛要去成为马来西亚的?除非是犯了事逃走,逼不得已。”
老大,你这话一出,谁还敢去马来西亚啊?谁去等于承认自己犯了事啊
即使能赚钱都不会投一分钱到马国,超级没有安全感,更别说当家,一个糟糕的政府,想想都可怕!
是华人就不可能移民到马国。
马国华人还有一小部分土生土长的华人都拿不到马国公民。
还有,马国巫裔政客时常在报章攻击土生土长的华人公民“滚回中国!”
这些可以在马国几个网站和报章读或和马国的同事聊聊。
想想天朝徐明等等亿万富豪的下场再谈马来西亚吧,什么叫做吃人不吐骨头,玩狠的玩不上路子的天朝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啊,站错队立刻突然死亡^_^
很多国人迷恋外国的月亮。
大家别说我国内大学同学问过我第二家园,说明中产还是感兴趣的。
他问归问,如果他了解马来西亚本地的华人在马国都没有地位的话,如果他了解到马国本地的华人都想逃出去的话,就不会想着移民去马国了。
如果中国的移民到了马来西亚,不但是没有地位,而且是经常会被骂:滚回中国去。那里毕竟是马来做主的国家。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中国再不好,作为一个中国人,生活在中国没有人喊你滚。你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中国人。
(这里谈的,不是去马国度假或者投资,而是在说放弃中国,变马来西亚的公民或者永久居民。马来西亚短期的居住或者在马来西亚投资做生意,当然是可以的。)
总之我是不会去马来西亚定居的,去旅游还行
就马来西亚那治安还第二家园?呵呵
买房做度假,还是可以的。
再火热的时候都有不看好在马来西亚投资,对政府没信心。 现在旅游也不想去了
现在旅游也不去!
中国也是有的,比如某(shang)些(hai)地方的人,就会对一些外来人口说:滚回XX
只是举个例子,并不代表全部。
鼠版,MM2H计划只是个长期社交准证,等同于新加坡的LTSVP,不是PR,不属于移民,也不能用来申请公民。
要拿马来西亚的PR难之又难,当年韩健帮助大马打败中国队,拿到汤母斯杯,申请PR都没有被接受,最后恢恢地离开了。
韩键后来拿到了,是马来西亚40年来第一个拿到绿卡的华人。
你还去马来西亚买房吗?
一直以来,马来西亚都是中国普通民众度假的首选地。那里有旧街场的咖啡,蔚蓝的海水以及永不结束的夏天,大朵大朵绚烂的繁花盛开在每一个角落…….顺道还可飞往新加坡,或是去泰国继续行程。
从2012年开始,他们发现原来在那里置业也不错。
还是在2002年,马来西亚政府推出“第二家园计划项目。”2009年,出任大马总理的纳吉布推出一系列经济和政治转型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进一步完善第二家园计划,包括陆续放宽签证、国籍申请等政策。
中国房企成为这一计划的有力支持者。碧桂园成为第一个在马来西亚投资的中国房企,一出手就购入23万平米的土地,计划以150亿元的投资打造总量116万平米的大型综合体项目。
马来西亚全部人口也不到3000万人,柔佛州新山区的人口则仅有180万。在过去三年时间里,新山区房地产销售额的平均值不过60亿元。所以碧桂园需要吸引包括国内客户在内的大量外来人口进入该片区域。他们在国内的老业主开始频繁的接到宣传短信和电话,只要花费3000元/人就可以到大马旅游一趟,由碧桂园组织和安排相关行程。按照公司的说法,凡是愿意去看碧桂园在马来西亚项目的人几乎可以享受到人均2000元左右的补贴。
他们还向国内居民大力宣扬在马来西亚的移民以及投资政策。为了新山金海湾项目,碧桂园向客户讲述了一个东南亚版的香港与深圳的故事,认为其将来会受到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拉动迅速发展,进而潜力无限。
但本质上,莱坊国际董事兼大中华区研究及咨询部主管林浩文告诉《中国企业家》,大马柔佛州新山区的综合实力类似于中国二线城市新区CBD,其地价则不过是内地东部地区三线城市的水平。以碧桂园项目为例,以总价15.63亿、规划建筑面积116万平米计,折合每平米楼面价不到1500元。
拥有运作城市郊区大盘经验的碧桂园将国内的开发模式复制过来,并计划以14000元/平米的价格进行第一轮预售。2013年,在强势营销配合之下,碧桂园对外宣称马来西亚金海湾项目取得了近百亿的销售业绩。
今年以来,继富力地产之后,绿地集团、雅居乐、新华联[1.00% 资金 研报]等房企纷纷宣布将在大马投资,他们将在柔佛州新山区将建立起大片大片的综合住宅区,与新加坡隔海相望。
其中,绿地计划以200亿打造中国房企在大马最大规模的单体地产项目,且与碧桂园相邻。而富力地产更是砸下85亿元人民币,一举拿下47万平米的土地,计划年内推出42万平米住宅、实现50亿的销售目标。
“总体说来,中国房企海外投资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分散风险。”林浩文认为,其实房地产的回报率不会比国内更高。但鉴于目前国内地产形势多变,在华人移民和投资热潮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定比例的项目,同时因为海外资金渠道较为容易,地价却不比国内北上广深更高,在资金与成本的权衡之下,他们觉得海外投资是划算的买卖。
粗略估算之下,中国房企计划在该地区潜在的供应量已经接近500万平米,货值近千亿。而在2012年以前,中国在马来西亚的投资总额也不过10亿美元。
但意外就发生在3月8日。从吉隆坡国际机场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马航MH370未能如期降落。在失去联系18天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这架载有227名乘客、其中有154名中国人的客机“终结于”南印度洋。
原本希望通过进行海外投资来分散风险的中国房企们一夜之间遭到了风险的冲击。
“国内企业去海外发展的时候,签署协议时必须对突发事件作出约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建”)海外业务执行总裁孙子宇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这就是成熟企业与不成熟企业的区别。”中交建有着几十年海外投资建设的经验,除去基建工程外,他们也承担填海造城等业务。孙本人不止是中交建海外总工程师,同时还具备英国皇家特许工程师、特许建筑师资格。
在他看来,进行海外投资并不是设立一个公司、派驻一个团队那么简单。首先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内经验的累积,其次在集团内部必须进行好顶层设计,以推动海外业务平稳发展。
“市场、资金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对他们的市场规则、法律标准以及人力资源情况做出详细的了解。”孙子宇表示。以澳大利亚为例,对于国外企业派驻当地员工的要求是雅思需达到4.5分以上的水平。这对于需要工程建设的企业来说,首先就限制了国内劳工的输入。而且根据当地的雇工规定,来自中国的员工要与当地员工的比例达到1:1。人力成本高出几倍不说,他们的勤劳程度与中国工人是根本没法相比的。
这个过程中,切忌因为受到一两个中间人的引荐就轻率投资。“某个人曾向我介绍马来西亚的项目。”但孙子宇认为,当企业在当地市场并没有根基、也缺乏了解的时候,过分依赖中间人常常会导致风险的发生。“我们以前因为这样的经历交过很多学费,走过来之后才发现风险管控的重要性。”
急于进行规模扩张的中国房企们显然走上了中交建的老路。根据媒体报道,碧桂园马来西亚区域总裁阮家声通过马来西亚当地企业Active Builder Group的董事介绍认识了柔佛州苏丹助理DatoMalek。Dato Malek表示愿意提供法律和政策方面的协助,包括向地方政府建议给予碧桂园足够的支持,向其提供一站式服务来便于其在半年内解决相关的手续问题。
同样,绿地集团也与马来西亚执政当局达成协议,期冀以巨额投资打破其国内对外资的限制和壁垒,以最快的速度在当地开工预售。
还是在事件发生之初,一家在马来西亚投资房企的有关人士还告诉《中国企业家》,“这不过是一场偶然的事件。”但对方也坦陈,公司的战略发展部将密切关注整个事态的演变和发展,随时准备对马来西亚的投资进行重估和调整。
经历过漫长的搜寻、等待与期盼之后,最终乘客全部罹难的结果让人难以接受。无论是那些不幸的家属,还是一同关注期待的公众,对于过程中马来西亚政府以及马航的信息处理与发布产生了极大的质疑乃至抗议。
事到如今,MH370的悲剧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场意外事故。民众包括很多名人都开始对马来西亚政府的能力以及政治环境产生怀疑。即便这中间存在不理性的因素,但当对一国政府的信任感的消减乃至丧失,在一段时间内使得来自中国的投资、旅游等等方面备受冲击。
3月26日,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发布《中青旅对于马航事件的紧急措施》,称中国旅游对乘坐马航的安全性产生顾虑,公司“愿意为自己同胞的安全尽责”。为此,中青旅承诺对要求取消赴马自由行的客人进行全额退款;中青旅既有的马来西亚旅游产品中,涉及马航的,将调换为其他航空公司。
无论MH370的真相是什么,由此引发的冲击仍将继续。已经有人公开表示暂时不会考虑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已经订好的行程也随之取消。3月8日至今,14个交易日内碧桂园的股价已经累计下跌24.88%。3月19日,公司首席财务官辞职,有人士猜测与马来西亚项目有关。
但截至发稿日,《中国企业家》未能获得碧桂园的任何回复。“蝴蝶效应”被形容为一个微小的变化所引起整个系统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MH370事件会成为那只卷过马来西亚的蝴蝶吗?
连买便宜货都不想去了
看来这次事件可能还帮到马来西亚人民,因为没有那么多外国人过去炒房买便宜货,物价会稳定很多,人民生活就更舒服了,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_^
是啊 少了我过去马来西亚人民工资会更高了,政府更廉洁了,马来族对华人态度更好了,多么幸福^_^
碧桂园的项目降价了吗
不一定的,国人大多数都是无脑之人,被媒体一忽悠就抵制日货抵制家乐福啥的。马来西亚政府一贯如此,又不是出了马航这事才这样。华人在马来西亚是二等公民,难道普通人在中国就不是二等公民了?
黄不了,中国人最健忘,当年被日本鬼子搞得这么惨,还不是照样一拖拉机的人去日本读书工作欢迎日资投资买日货。才不到两个月,其实现在已经没几个人关注马航事件了,早去棒子那里关注渡轮了,在给小马哥半年,无数国人又蜂涌到大马旅游买房了^_^
拖延是小问题,天朝有时懒得理屁民,直接封杀媒体和网络,有些事情永远不会见天日^_^
惰政好过暴Z, 当然马ZF也还有不少暴Z的因素.
发现你智商超高啊,应该有60吧。
请不要用国人说话,你属于非国人,因为智商太高。
说无脑之人这就有人对号入座。
去马国定居,总有一种脑子里有水的感觉……
马国定居,我觉得本来就是马来西亚人或者新加坡人或者印尼等东南亚人还比较靠谱,中国人去,似乎不对头。
同意。
奥总统访日期间正式承认钓鱼岛归在美日安保范围,怎么不见国人喊制裁美国,把投资测出美国啊,没有去过也从来不想去之类的言论。。。
或许利益之上,其他的只是烟幕
毛先生说得有点尖锐,不过是有几分道理的
是的,绝大多数人做事的出发点是自己的利益权衡,只要利润丰厚,好处大过坏处,神马制裁抵制抵制之类的事情就由愤青们去张罗呐喊吧^_^
去马国建立家园一定要有一个信仰,那就是被偷,被抢,被打,被劫,被歧视还是发生在少数人身上,而自己永远属于多数那一群。。。
马来西亚也够倒霉的,连菲律宾人也接二连三的趁火打劫。又有中国人被绑架了。
和楼主知道的情况相反 碧桂园的项目卖得非常好 现在 一百万马币以下的房子已经没有了 就在5.1的前夕 两位国内的朋友刚赶上末班车 买了大概 60万马币的房子 当时碧桂园一百万以下的房子就只剩四套了 之前 我看到这个帖子也很赞同里面的说法 是啊 谁还去马国买房 啊。可是事实是 马国房子 碧桂园 卖得非常好 我去帮国内朋友办手续的时候 那边的销售都忙不过来 她们还专门从国内深圳调了销售过去 帮忙做国内客户
这就是事实。我也无法理解
而且 现在国内的地产公司 富力 绿地 也都进驻 Iskanda
我也想不到会卖到这样好 也没必要帮他们打广告 她们的项目都是自己公司的销售团队在卖 如果不是我的朋友要买 我也接触不到这个项目
大家不信可以去新山调查
Country garden Danga bay
打车就到
马国绿卡 30万投资即可 买房当然超过 30万了 所以她们宣传是买房送绿卡
事情往往出乎多数人的想法背道而驰,这也是为什么有钱人永远是少数,说不出理由,但这确实是事实^_^
当初炒海南,炒三亚也是这么一窝蜂的。马来西亚本地的华人都想方设法往外跑,中国人却还在往里钻,不差钱的人无所谓,但是平民老百姓还是看好自己的荷包吧。
送绿卡。。。
没去过马来西亚不知道实情的人被骗还说得过去,住在这里的人也跟着这不着调的忽悠瞎起哄?
跟生命比,有些钱是不值得冒险赚的。
啥实情啊 国内碧桂园都这么宣传的
看前面发的图是说保证能住10年。十年后呢?
自己往上爬几楼看看就知道了,马来西亚绿卡不给华人的,还送呢,这不是瞎JB扯淡嘛。不过不这么骗的话,哪能吸引国内老百姓来接盘啊。
哦 那就看我那两个朋友能不能拿到绿卡 再来更新 我拿到事实再来说话。瞎shoot 没用
马来西亚确实没戏了 不过和最近这些事情无关 亚洲这些新兴经济体都是一个绳上蚂乍 要完一起完 国力弱的完的更快 不懂为啥有些人连新加坡都看空 却又看好马来西亚 要面对现实啊~~
明摆着的事实,没必要再去嘴硬,说什么“用事实来说话”吧。
国内人来马来西亚买房,大概都是被这种忽悠的吧?
http://world.soufun.com/news/12265960.htm
引用: 那么,获得了马来西亚绿卡有怎样的好处呢?出入境的自由:居留证持有者可拥有马来西亚的身份证,可以进出马来西亚的国境,并不限在马来西亚逗留的期限;可随意居住在马来西亚;自己的父母与子女也随意前往;而马来西亚绿卡在世界许多国家是可以免签证的。
且先不说马来西亚绿卡可以在其他国家免签这种谬论,你要是去隔壁问这个问题,会有一堆人把你损得无地自容。
这个计划给的不是绿卡,而是“第2家园”计划,说穿了,10年期的长期访问准证罢了,什么永久居民的福利,跟你没半毛关系。
“第2家园”的官方解释:http://www.promotemalaysia.com.tw/about_11.htm
引用: 5. 問:如參與此計劃,可否於10年期後申請永久居?答:可以,但不保證一定能夠申請成功。只要符合最初申請的條件,居留證和多次入境簽證仍會獲得續期。
马来西亚会在大选年大发居民身份给印尼偷渡客,但是绝不会给华人,连绿卡都没有。除非你能再让马来西亚拿一次羽球冠军。
重复了。删除。。。。。
那个不是绿卡,是大马的第二家园计划(MM2H)。就是在大马放一笔钱,给你一个10年的入境签证,是长期社交准证,不是PR,不是移民。
这样说 我信了
就这个足以忽悠 一般人了 开始我也以为是绿卡啊
国内有几个会去仔细研究
谁能告诉我什么字敏感了?
不这么说,谁会去马来西亚买房啊?你看看那些买房的人,没有是冲着回报率去的,绝大多数是以为可以拿一个外国的身份。
我能想到的可能是绿卡、偷渡等。
(偷渡在你引用的内容里面)
从新加坡来看,大马的居住权没有什么吸引力,可是对国内的人来说却不一样。至少食品卫生,空气质量确实比国内好。虽然部分地区的治安不太好,可是大多数大马人还是友善的,排外情绪不严重,大马人基本上是温和的。马国和中国没有国家层面的冲突(比较菲律宾和越南)。
至于大马华人的不公平待遇,主要是针对马国公民中华人的政治,经济,教育和就业权利,和外国人关系不大。加上在大马华人较多,相对容易找到中国人的生活习惯,物价也比较低廉,气候好,离中国近,是国内小土豪移居国外的上乘之选。
还有一个好处是,MM2H是社交准证,不算移民签证,对国内的luo官来说,不需要向政府报备。
这话说得客观!
中国,新加坡等各国不都有空难吗?
长期来讲,我还是认为马来西亚的房产物有所值。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好有坏,需要投资者自行判断。
不过中国人喜欢瞎起哄,姚明被网络票选为NBA最受欢迎球员就是一个例子。
yongyong68: 这些信息许多是新加坡媒体灌输渲染给我们的! 而新加坡媒体是尽量粉饰美化自己的。 本人去过马来西亚不下一百次,这些都没有看到。
大马犯罪率之高,连他们的本地居民都多有抱怨,你没碰到你可以尽管去,没有必要拉着别人一起。。。
大马算挺不错的啦,机会与挑战并存,投资/投机机会与潜力比新加坡大很多,个人看法,拍砖请便^_^
现在越南同学跳出来烧烧抢抢,真是救了马来西亚政府啊,风头很快就盖过马航灰机了,现在除了撕心裂肺刻骨铭心的家属,还有谁在关注那架灰机呢?除非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要不人是极度健忘的动物^_^
还真不是谣传,我就有朋友去马来玩,结果被抢,还被刀划伤脸,差点破相。
我的马来西亚朋友自己都说治安太差
四川地震岂不是比马航事件大得多,谁还惦记着?
每年都多少有大事发生,都惦记着,未来的日子也不用过了。
没有人因为意外降低对一个国家的评判,政府处理意外的能力才是作为判断的依据
谁需要买新山房子的可咨询本人,本人非中介~
不谈政治,多条路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