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夫熟睡,四点醒来。看旧时真本红楼梦后28回至天明。一天恍惚,方知幼时迷恋的这本书不只是琐碎家常富贵情爱而已,其幽深悲愤,刻画细微,《悲惨世界》亦不及。此本还是初稿略显粗疏,但情怀深远。如此感召力,如今仍让人动容。
想起十三岁极喜欢”千里东风一梦遥”之句,如今果然四处漂泊不得归。竟相信命运了。
P.S. “红楼梦”都能水落石出,,世上还有何事不可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22d59af0101e6p6.html 有兴趣的都去判一判。
借帖感慨一下, 昨天也刚看完竖版的张爱玲《半生缘》, 也有几次熬夜看到凌晨两点, 至今对那结局耿耿于怀, 十四年后曼桢和世钧重逢, 两个经历了坎坷和世事变迁, 又感情都不如意的人, 重逢想必是旧情复燃且更加炙热才是啊。一句”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匆匆结尾, 真是让我期待的心情, 就像夘足了劲挥拳出去,结果打在棉花上。
我看了一章,觉得跟前80回不像一个人写的,味道不一样
我倒觉得这个结局比较自然
哪里来那么多happy ending
哪里来那么多执着坚守
世事是不了了之的多
你看看那揭秘,说曹雪芹根本不是一个人,是一帮人,集体给石头记润的色。
哎呀呀,大事体啊!
同意。
或如胭脂扣里的十二少,最后变成个什么都记不起来的糟老头子。
生活就是这么残酷。
能不同人哪怕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吧。
当初日里盼夜里想的, 十四年后两个都未能放下, 再次重逢, 若换作是我, 是无论如何都要让他知道自己的真实感受, 至于结果, 反倒不那么在意。
年轻时候喜欢”相互一望,心事了然”的默契, 现在更喜欢直接点, 两人感情都藏着收着容易误事。
我觉得是假的呀!漏洞太多了,最后史湘云和贾宝玉老了一起乞讨,俩人开始居然认不出对方,不可能吧。贾宝玉心很细,一个眼神一句话就认出来了。史还揭发了宝钗的阴谋,感觉宝钗虽然心比天高,但人还是很正派,心地还是好的。
起初我一直宽待宝钗,认为她的知书达理被人误解为心计太深,很为她不平。直到第二十七回她偷听却拿黛玉出来做借口。偷听本是不小心,不是她的错,可为什么要把黛玉推出来?我心中不解。
贴出来大家自己看吧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 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 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我神经比较大条,没看出她这样讲有什么问题啊,她说黛玉蹲在那里玩水,应该没有陷害的意思吧…..
黛玉宝钗作为女主,都是姐妹群里最出挑的人物,宝钗在智商情商个人能力上完爆贾宝玉,不至于为了嫁宝玉一早玩阴的吧,太小看人了,一下降了10个level不止,不合逻辑啊。
前八十回一直是按各人个性来推动情节,到了这个后续,明显不对了。
我看的第81回,关于袭人
感觉前80回,虽然袭人有些心机,但是作者并没有把她当反面人物来写
可是81回一看,简直对袭人开批判大会啊……:L:L:L
前80回对宝玉、宝钗、黛玉、王熙凤等等都没有明确的价值判断
81回忽然这么写袭人,真心接受不了:L:L:L
只是大概的看了一遍红楼梦,兴趣不大。也许这样才让自己一直没能处理好人情事故。
半生缘看到结局确实有点遗憾,但觉得就是张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