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避免添困惑 若提供更多公积金高回报选项 应简单明了
2014年07月24日
政府能够如何为公积金会员提供更多高回报选项?受访专家学者认为,选项必须简单明了,而且不宜太多,避免公众更感困惑。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前天在一个公积金论坛上表示,政府不排除为能够承担更大风险的公积金会员提供更多高回报选项,例如允许他们把公积金储蓄投资于私人退休金计划。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研究中心副院长刘浩典受访时强调,政府应将提供的选项限制在三个以下,这不光确保资本不会太分散,也是为了不给公众造成更多困惑。
刘浩典说:“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将多笔资产汇在一起做长期投资,以获得更高回报。若是会员把储蓄分散投资在过多项目中,很难获得高回报。此外,现有公积金制度对公众来说已经很复杂,更多选项可能只会让他们更困惑。”
他也指出,市面上大多私人退休金计划看似拥有高回报率,但扣除资产管理费等额外费用后,实际回报并不如公积金高。政府若要允许会员在这方面进行投资,应该确保他们不必缴纳过高的额外费用。
针对2013财政年的统计显示,在动用公积金普通户头存款进行投资的会员中,仅有15%(约13万8400人)获得相当于普通户头2.5%或更高的净回报率。这意味着其他投资者获得的回报,还不如把钱留在普通户头中来得多。
战略咨询公司Future Moves首席执行官德瓦达斯(Devadas Krishnadas)则担心,新的选项不仅无法缓解国人对现有公积金系统的不满,还可能令他们对这个制度更加不解。
德瓦达斯说,仍有许多公众不理解政府为何提高公积金最低存款提取年龄和最低存款额度,如果增加投资选项,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信息混乱,倒不如简化公积金体制,譬如限制国人能够用于购屋的公积金数额,让公积金专注于满足国人的养老需求。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资产管理研究和投资中心主任契连(Joseph Cherian)也主张,公积金应保留为养老和医疗用途,人们的住屋和教育等需求则可以通过税务回扣来补贴。
为了进一步控制风险,德瓦达斯和契连都认为,只有那些已达到最低存款要求,有足够养老金的会员有资格进行高风险投资。但刘浩典认为,年轻会员更能承担高风险。
刘浩典说:“高风险投资一般需要十年以上才能获得高回报,而年轻会员有更长的等待时间,趁着年轻学习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对他们的人生也是一种积累。”
缴交公积金的会员月入顶限是否应该提高,也是学者关注的另一焦点。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许荣达建议,将缴交公积金的月入顶限与通货膨胀率挂钩,并为那些月入超过5000元顶限的会员另设顶限,让他们能缴纳更多公积金。
尚达曼前天首次提出,政府将逐步检讨缴交公积金的月入顶限。全国职工总会副秘书长王志豪向本报表示,职总欢迎政府尽快展开探讨。
王志豪说,政府在2011年把应缴公积金的月入顶限从4500元上调到5000元。但随着近年来物价上涨、普遍工资提高,这一顶限也应做出相应调整。
他以汽车加油打比方说:“汽车并不是随固定的时间推移而加油,而是取决于还剩多少燃油足够让它上路。同理,当越来越多的国人因月入顶限而无法受惠于公积金系统时,就是时候进行检讨了。”
这些专家都不懂政治。
公积金虽然是财务问题,经济问题,其实是政治问题。
时代不同了,人民现在希望多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