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伍星旅游老板当‘咖啡仔'” 读后感
新闻来源:早报,网络
(新加坡27日讯)” 今年初宣告倒闭的知名旅行社伍星旅游,老板林清泉行踪一度成谜,原来他目前在某小贩中心的咖啡档帮忙卖咖啡,成为「咖啡仔」。
已经放下身段的林清泉,现在是泡咖啡茶水,忙著服务顾客。他对媒体说:「我没有跑路,现在是咖啡仔!」
他透露,本身已经打工了一个月,偶尔有同行认出他,找他聊天。
今年1月8日,伍星旅游宣告倒闭,全岛8间店面全面停业,轰动一时。伍星旅游约108名职员,到人力部索討超过30万元(约76万6800令吉)的薪金,过后,
职员和老板达成付还薪金的共识。
由于事发突然,当时估计约3000名预定旅游配套的顾客受影响,新加坡消协则接到600多个投诉。
据了解,现年55岁的林清泉6月已破产,但他没有如传闻所说的「卷款跑路」。
他对媒体说, 旅行社倒闭后,他在家里赋閒一阵,觉得不能长久这样下去,便决定到亲戚在市区一个小贩中心经营的咖啡摊帮忙,卖咖啡茶水与啤酒。
「过去大约一个月,我几乎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十多个小时,咖啡摊里的火炉好热,和过去冷气办公室截然不同,我站一天回到家几乎累坏了。」
由于债务与破產问题,林清泉半开玩笑说,咖啡摊在市区,方便他早上到附近的法庭和破產局,下午则到公积金局处理事务。
生意伙伴买酒支持
他透露, 过去一名生意伙伴,在路过並知道他的近况后,特地到咖啡摊花200元买啤酒,以示支持。
林清泉已决定变卖房地產,在经过有关当局同意后,就能交由司法管理。
他表示,能卖的房地產都已决定变卖,由于有的是他和太太联名的房地產,需要当局同意后正式变卖,然后交由司法管理。
「此外,这阵子我不时要到法庭和破產局两边跑。因为前员工的公积金问题,也常要到公积金局去,希望债务问题能尽快解决。」
「给我10年时间东山再起」
生意遭巨变的林清泉笑言:「离开咖啡摊之日,将是东山再起时。」
「谁不想东山再起?我当然也想有另一次机会,或许给我10年再东山再起,但不是现在。」
提到伍星倒闭,林清泉说,两大赌场开业后,到马来西亚云顶的快车业务下跌70%,是公司倒闭主因。
他说,2010年两大综合度假胜地(IR)在圣淘沙和滨海湾开业,之后3年,伍星旅游到马国云顶高原的快车业务猛跌70%。
无意「卷款跑路」
「载客或带团到马国云顶高原,是伍星旅游向来的主要业务。这方面的业务受影响,对公司是很大的衝击。」
但他说,公司並没有因此而缩减规模,反而继续扩展在马国的业务,结果今年初周转不灵,黯然宣告倒闭。
林清泉说, 伍星旅游倒闭前,他觉得事情应该有所交代,于是决定到警局报警。
为「力证无意跑路」,林清泉透露,公司倒闭当天,他还匯款到云顶与日本旅行社。
林清泉重申, 他这样做也再次说明,他根本无意「卷款跑路」,如此传闻不攻自破。”
茶余饭后,新闻读后感:
1 自己创业的,别跟ZF生意抢,如果发现大腿看中了这摊生意,超市,赌场etc,不要用小胳膊去拧,一定拧不过;
2 自己创业的,消息要灵通,动作要灵活,既然知道ZF要建赌场,还不赶紧开辟新航线,或者干脆关几个店面;
3 如果在坡要打工,看来还是要打ZF工啊,稳当点,虽然不是一定,相对而言;
4 无论创业还是打工,不要树敌,人员要好,不知道哪一天万一落个难,当年当时的老友,也许有人会帮一把;
5 人生像坐过山车,神马都是浮云,过好每一天吧。
。。。 。。。
昨天看新闻后第一反应就是, 大丈夫能屈能伸; 第二反应是, 赶紧拿给老公看, 叫他少做春秋大梦
挺好的,能屈能伸,还会有再起的一天
大丈夫能屈能伸,好样的!:victory:
很多新加坡的小老板都有扩张过渡的问题,有的好命,有的歹命!
是不是他一定要捧咖啡过日子了? 还是为了做一个姿势?
有位新加坡的亲戚,生意做大时,洋房与跑车加上买马样样来,生意失败,有啥卖啥,亏得还留住一套公寓,现在开德士养一家大小。
很记得他说的一句话:马死下地走,难道想怎样?
可谓大丈夫。赞一个。
赞 能曲能伸
伍星的老板在他们内部口碑挺不错的。我也觉得他挺男人的, 没有缩头缩尾躲债, 敢面对媒体。
大丈夫能屈能伸,好样的!
敢于承担责任,才是真男人!
“据了解,现年55岁的林清泉6月已破产,但他没有如传闻所说的「卷款跑路”
“林清泉已决定变卖房地產,在经过有关当局同意后,就能交由司法管理。
他表示,能卖的房地產都已决定变卖,由于有的是他和太太联名的房地產,需要当局同意后正式变卖,然后交由司法管理。”
公司破产跟个人破产不一定是一起的。这个老板的公司很可能是无限责任公司,债务由个人承担。
这个提醒创业人士,注册公司尽量要注册有限公司,不要为了省事个人公司。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当知道新加坡政府要开赌场的时候,他的生意应该转型,关掉几个店铺或者发展别的路线,而不是增资做大这条路线。云顶路线摆明了会亏本,增资做大只能是亏得越多。
你说的是理想情况。新加坡小企业贷款很难,超级难,而且一般都要公司老板个人做担保,所以。。。
佩服, 有机会一定能东山再起.
前面有人说得对,以老板的资历、人脉,并不是只能端咖啡。难道没有更好的出路了吗?不过很佩服他不怕失败的勇气,他没有被打倒。
敢于承担责任。。 真男人。。
个人觉得其实也是为了摆个姿态换取大众和官方同情 以商人的人脉 完全不需要打这种工
五楼和十九楼
看问题比较客观
看到了本质
好样的。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
赞一个。多少人跑路了。或放得下面子。
从头再来。赞。。。。
五星马来西亚还在营业。他把马来西亚的公司转给别人了?可能背后还有别的故事。
这个倒不一定是有限还是无限公司的问题,按常理那个旅行社多半应该是有限公司吧,但公司如果举债,贷款人一般会要求提供担保的,那老板作为独资或大股东很可能为此签了文件为公司债务提供个人担保甚至个人资产抵押担保,到时候承担连带责任,就完了。
这老板应该早点上理财版让这里的大拿们给往高层次带一哈 就不至于成这个结果了。其实公司倒闭 个人破产 不一定当事人就身无分文了。损失的是债权人。老板家人的身家不会被牵连。就看怎么筹划破产了。这个威版has a lot to tell…
破产了还谈什么人脉,资本主义社会,一般人躲都躲不及,只怕要借钱,只怕你再亏不起了。
所以要去端咖啡,一点也不意外。
Xpress的KK Fong也曾经这么down过啊,风光过,底层过,又风光了。
我们老板就是比较保守的, 不愿意上市。。。
新加坡的破产者在三个情况之下,可能脱离穷籍。一是有人帮欠债人悉数还清拖欠的债务。二是欠债人跟债权人商量,偿还一部分的债务,如果债权人同意,欠债人可以申请脱离穷籍。三是根据破产法令,只要破产的时间超过三年,负债额不超过50万元的话,就算未还清债务,可向官方委托人申请颁发证书,以脱离穷籍。超过50万则需要高庭批准。
基本上,不属于欺诈行为,而是因为做出错误商业决定,或是投资失误导致拖欠债务被宣判破产,三年之后申请脱离穷籍的可能性相当高。
因此,熬过三年,可东山再起。
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三年内,收入都要交给债主的(扣除必要生活费),破产者拿到手上的钱也是有限的而已。因此,工资高低,做什么工作其实没有差别。但是,必须要工作,才能向政府证明当事人积极地还债。才能在三年后脱离穷籍。
前新加坡艺人郑秀珍破产三年后,本来可以脱离穷籍。但是却被债主向高庭申请,反对官方委托人让郑秀珍脱离穷籍。结果被判多坐两年穷籍。后来还是靠找到金主帮她还债才脱离。为什么被反对呢?就是她没有积极地配合官方委托人,没有表现出积极工作来还债的样子。
看来伍星旅游前老板比郑秀珍会做人。
其实公司破产,老板确实可以找专家帮忙。专家不一定能成功挽救,但确实有机会让老板摆脱破产。
要知道,老板破产,对债权人有什么好处吗?没有。关键还是多追一点债务。
而一个公司,在名声臭掉之前和之后,价格是不同的。
比如这个五星,也算是有名的牌子。其实业务是可以拿来拍卖的。专家可以代表当事人和债权人谈判,避免公司破产,而是重组后变卖。这种结局比破产后好。
破产基本就是大家一拍而散,大家都倒霉。
回顾一下 “穷籍” 政策
所谓的“穷籍”者并非是低收入者,也不是因突然的天灾人祸导致经济困难的人,而是那些生意失败负了债无力偿还的破产者,即由法庭宣告债务人为“穷人”的一种法律制裁办法。 经济发达、国富民丰的新加坡,应该是同“穷”字扯不上关系的,可是,新加坡却有“穷籍”这一群体。
一个破了产、入了“穷籍”的人,就不能像平常人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其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会受到各种限制。入了“穷籍”的人,在生活上不能有任何豪华享受,不仅不能拥有任何资产,经营任何事业,也不得乘坐小轿车,更不许出国观光或探亲,薪资收入的半数应偿还债务,直至全部清偿为止。入了“穷籍”的人也不得参加宴会,不能大吃大喝和购置高档物品,否则遭到检举,将被视为欺诈,据以治罪。破产者入“穷籍”后,所有银行户头都会被关闭。其后,官方委托人会协助其开设另外一个储蓄户头,以便其雇主将薪金存入其银行户头。
一个生意人破产若入“穷籍”,有一套法律程序,包括遭人申请破产和自行破产两种。
遭人申请破产,即是任何人(或公司)欠债达2000元以上,无法偿还的,别人就可申请其破产。
自行破产,就是一个人面临经济困境时,即欠债在2000元以上,自己申请自己破产,报入“穷籍”。
是的。
“自破产以来,郑秀珍就对这方面的问题三缄其口,包括她目前欠款多少、什么时候能脱离穷籍等。”
她之前受访时曾说:“毕竟这(破产)是我个人的事情。”另外,她也曾透露,脱离穷籍的时候也不会和大家分享这项喜讯。难道不怕公众误会她还保留穷籍吗,她摇摇头说:“反正这几年我都习惯了。”“
这种逃避的态度是不正确的。
破产者应该学五星的老板学习。破产了,反而要更加努力工作,向政府部门,向社会大众表达负责任的态度。
这样的话,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都愿意给他机会。
没记错的话,那个艺人,破产的时候是20多岁吧,
为人处事都还是太嫩了些。。。
破产在美国,和另外一个名词相连:保护。叫破产保护。
破产其实是债务人保护自己的一个合法手段。为什么这么说呢?想想在中国破产的情况,基本上是被债主追债追得走投无路有家不能归,家庭子女都受威胁的情况吧。
一旦法律上确定某人破产,那么他就收到了法律的保护。债权人只能通过政府部门追债,不得直接骚扰债务人。债务人从而可以过上平静的,基本的正常生活。
年轻妹纸有本钱,后来据说还是找个金主帮忙,直接还钱了。。。。
其实可以拥有资产, 比如under trust nomination的人寿红利保单, 这种保单有现金价值(弃保有现金), 但受保险法保护, 银行或追债的人不能碰或变卖这种保单。
据我认识的新加坡企业圈没这么不讲人情。
相反,除非做人差,要不只要稍微知名点的企业倒台会得到很多圈内朋友伸援手。 甚至不是朋友的知道你倒了还跑来帮忙。
倒台,这在圈内经常会被讨论的话题。每个老板再风光,都知道未必自己不会有这一天。 其实大部份都是经历过艰苦阶段的。每个老板都知道交际圈的价值,这个价值不只是用的时候才体现, 被用的时候也体现。
我看过50强的私企破产。 很多人伸援手。 反倒是自己要很长时间才能走出来。要不这些人跌下去这么快能上来。 哪有那么多天生赢家。
做老板,坚实的交际圈和人品都非常重要。 是你金枪不倒的保障。
像五星旅游这样这一行业,公司开开关关的再正常不过了,行业内的恶意竞争也不在少数。所以它倒闭了,也不知道是可怜的多还是幸灾乐祸的多。不过我想,被敲警钟的更多。它玩不下去了,其它家也不见得好过。
企业圈互相帮助这个事情,我觉得心有余力不足,除非真的是太多钱。不同行业,真的很难插手,一起吃吃喝喝倒是没什么问题。
另外一点,
媒体很重要,如今网络发达,facebook,微信, 这脖那圈的。。。好坏消息,瞬间传遍世界角落,街头巷尾。。。
躲避媒体,不如直面,找个好笔头的,把债务人偿债的态度,目前的现状,直接发一下,
没有了神秘,大众,支持还是反对不说,省了很多狗仔偷料胡乱报道的环节,
所以还是要危机公关,最大程度博取ZF和公众的谅解。
读后感有点马后炮的味道,呵呵呵…
马前马后,
有P-a-o 则放;
无P-a-o 则闪。
哈哈哈。。。
自己的感悟: 在新创业, 很难, 外国人在新创业纯扯淡..
其实上市不上市没有很大的关系!
有人说早在去年11月,有导游透露说这家旅行社会有财务问题。
然后,有人说之前已经说公司因为扩充他们马来西亚的业务而蒙受亏损,这个是正面的说词。
还有人好心的说可能是因为马币下跌而造成损失,这样的可怜?可以同情???吗???
再然后,开始有人说老板好赌,这种话一出,就是负面的。
然后,就有人补充不指名道姓的说好色的去挂花场1千元1千元的挂,这个更负面。
无论如何,看来员工们知情不报,不是愚忠愚孝的问题那么简单。
接下来,电视台访问到的受害者说,本来市场标准的订金只需要500元,但旅行社硬要收取1000元,所以他共付了3000元。
然后,有早已付定金的说他去查证给了定金准备下榻的酒店,酒店说根本没预定,也没收到任何钱,难道这还不算是欺诈?
在关门前最后的一个小时,还有旅行社职员“好心”的打电话告诉顾客赶快去买旅游保险,就可以获得赔偿,因为准备关门了。
目测此老板有东山再起的迹象
知道这么多内幕
假如我欠理财版网友们的钱
不还 。。
可是我每天在这里跟贴
不跑路
大家会不会赞我是”真男人”啊:)
生意失败没法还债与借钱不还是有区别的……
很好奇一个破过产的人是不是以后整辈子都与信用卡买公寓买车等无缘了,因为案底不好银行不给贷款。
这种可能是存在。所以尽量还是不要破产了。
前提,1, 你已经把你所有的财产全部变卖还债了。
2.你借钱的时候是合理的理由,而且你把所借的钱用在你借钱时所说的用途。不存在故意挪用挥霍的情况。
很奇怪居然会倒闭。成本控制没做好
08年在五星实习过几个月。对老板一家略有了解,老板本人和他老婆比较骄傲,见到下属不说话不打招呼不微笑。尤其是老板自己是那种眼睛长在头顶的。老板的三弟为人比较亲切,在总部刚开的时候还做菜给大家吃。五星的各个分部都是分给自家的兄弟姐妹管理。其中有一个老板的妹妹人非常凶讲话很难听,经常骂哭女员工。我自己也被她骂哭过一次。五星的倒闭我一点都不惊讶,这么大的公司完全没有雇佣有经验的管理人才,他们自家兄弟姐妹教育程度都不高管理方式各有不同也没有市场洞察力,有些员工仗着是老板的远亲,光拿薪水不做事。对老板唯一的好印象在于那时候汶川大地震,老板捐了五万新币给灾区。
商界众生相
问题是有谁知道他在哪个巴萨?准备去膜拜一下。
同好奇
这种态度还是有机会重新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