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亲子

【新加坡圈】国大学者建议 让婴儿尽早接触双语

  很多家长可能觉得未满周岁的婴儿不会听懂什么,更不用说同时向他们灌输两种不同的语言,但国大学者的研究结果却显示,两种语言的灌输并不会对婴儿造成困惑。而另一项研究也显示,如果婴儿只有机会接触英语,那么对华语的敏感度会较低,将来在学习这门语言时的能力也会减弱。  生活在双语环境中的婴儿,他们能从中吸收华文信息,甚至分辨华语中“阴阳上去”四声的变化。学者们建议家长能更早的让婴儿接触双语,为他们营造更好的语言环境。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者展开了三项研究,用以了解生活环境如何影响婴儿的语言能力。  在其中一项研究中,让11个月大的婴儿先接触一些简单的英文和华文单词,之后研究人员改变单词的音调和声调,测试婴儿是否对这些单词有印象。在英文单词测试中,双语环境下成长的婴儿知道虽然音调改变,但英文单词并没有变。但在华文测试中,由于华语有四声变化的特点,声调改变后,婴儿就意识到不再是同一个华文词汇。  研究结果表明,未满周岁的婴儿虽然还并未开始学习语言,但他们已经能在潜意识中区分英语和华语,前者有四声声调,后者则为单一声调。此外,在华英双语环境下成长的婴儿,不仅能辨识不同发音,也对华语四声非常敏感,并能区分它们之间的不同。但是如果婴儿单单只接触英语环境,对华语的敏感度就会相对较低,有可能不利于未来对这门语言的学习。

  领导这项研究的国大文学暨社会科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勒埃辛也指出,更早的接触一门语言,对他们掌握语言非常重要,一岁之前的婴儿有很强的汲取语言信息的能力,这是让孩子接触新语言的好时机。与此同时,父母与宝宝之间的直接对话,或其他看护和孩子之间的交谈能帮助婴儿更好的学习语言,而不是通过电视,数码器材等来让宝宝接触语言。

  国大心理学博士研究生符思凌介绍,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婴儿在四个月大左右时,无论生活在哪种语言环境,其对华语的辨识度并不高。但一旦到了九个月,华语环境中的婴儿对声调的辨识能力远远高于英语环境中成长的婴儿。
  目前这项研究还在进行当中,研究人员将针对四个月和九个月的婴儿展开测试,以观察他们对华语四声的辨识能力如何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改变。

————————-
微信公众平台
xinjiapoquan(新加坡圈)
新加坡圈个人帐号 xinjiapoquan001(与我分享)


之前的研究就为了这个,是不是有点太早下结论了? 有一印度朋友,属于等级身份特高那种,他们所有教育都是学前全母语,到上学再学习第二中语言,并不会受到影响。她自己都说在大学基本上和朋友都是英文沟通,现在得工作也是和教育有关


由此可见国大的这些研究所都研究了些啥不靠谱的玩意。
另外,有点不能理解的是,本地新加坡家庭,明明自己能说很流利的华语,偏偏和孩子是纯英语,这等于主动放弃华语了,语言学习是有最佳时机的,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我也有带小孩参与这项研究。就是通过让小孩听声音来观察她的反应。感觉很主观啊。而且这个研究就是几个在读的本科生做的


某早教机构赞助的研究吧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