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回国时,赶上雾霾天,严重的时候,能见度只有几百米。嗓子眼总是冒火,很不舒服。
家人倒不觉得怎样,说是习惯了。
朋友聚会,友人说:你儿子都去了美国,你还守着新加坡做什么?回来吧!
我笑一笑,心想:这雾霾。。。。。。
脑中呈现出新加坡那蓝湛湛的天幕。
早期来新加坡,天比中国的蓝,草比中国的绿,地铁宽松舒适,巴士上人人礼让,薪水是中国的二,三十倍,车虽然贵一点,但总比在中国没有车要强,还有房子,盘算着到老了把房子卖了,可以回中国养老。
现在是什么情况?一切都被中国抛在后面,可以比的只剩蓝天白云。
嗨,可是这雾霾,现在也来跟新加坡结缘!
难道这仅存的优势,也将hold不住?
你可以跟着去美国
美国的空气,可以跟以前的新加坡比,清新没有污染。车子比新加坡便宜。食品比新加坡新鲜,比中国安全。房子比新加坡便宜,还都是有地住宅。
可惜了新加坡,清新干净的花园城市,现在也变得这么灰不溜秋。
住久了,对新加坡有了感情,她变得好,会开心;变糟了,会伤感。
孩子这几天咳得厉害,看医生了!坡真是个鸡肋国家,仅有的蓝天白云不见了,优势在哪里?看国内老同学,住着大房子,反观坡的祖屋?国内同学都开着轿车,而我们在坡确搭公交,就说国内的食品不安全,但真的美味!坡的蔬菜水果都不好吃,可能运输的关系……
再啰嗦一句:国内雾霭天的时候,真是昏天黑地的,有种世界末日的感觉!
好吃的水果也有,只是贵不少,不能在NTUC 之类的超市里找。
这腔调很像坡国很多本地论坛说的,都是因为PRC来的人太多,破坏了他们原有的平静。
其实,坡国如果没有前几年的大批引入移民,刺激出生率,坡国的经济可能就象其他欧洲国家一样,没落衰退的资本主义国家。。。
天不蓝,就是这两天的事吧,莫伤感,莫把七七八八的都串在一起。
国内是发展中,看到了无数光纤的人和企业,但其实还有多数惨淡的。。。
我们带着青春,留在这,但不能把比较,羡慕和埋怨给孩子。我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独立的想法,爱自己生活的地方。
只是就事论事,没有责怪谁的意思。再说这雾霾也怪不到PRC头上。
现在的雾霾天,可不是久久才来一次的稀罕事啦,成为一年365天,指不定哪天就来光顾的常态。
嗯,明白。
只是感慨下,其实这生态环境,坡国不如以前好,但估计比国内还是强些。
今天看着这烧烟更厉害了。
前两天没意识到,以为阴天。
今天下午太呛了。。。
心情蛮受影响:(
讨厌这样的天气,。。 雾蒙蒙的。。:Q
自己在坡国混得撇就埋怨这个那个的。在坡国开名车,住公寓的中国人也大有人在。不满意就回去嘛,不必在此大放厥词。
俺没觉得自己咋就混得不好了,只是真的讨厌这雾霾。
俺是说中国的发展快,新加坡被追上了,优势已大不如前,说错了吗?
这里是烟霾, 不是雾霾。
当今的小新, 比起20年前的新加坡, 确实差了很多。人口爆炸, 随之飞速高涨的房产带来的鸭梨山大。
可怜了孩子,又是咳嗽又是鼻子、眼睛痒的。这天气完全比我家那里的空气差啊
对中国人,这条路不用你来指,需要你指路的是在坡国混得撇埋怨这个那个的坡国人,他们该去哪里捏?
要好了,近期有雷阵雨,会缓解的:P
美国的房产税比新加坡高,美国的收入税也比新加坡高,美国的枪杀案也比新加坡多的多,美国的中餐馆难吃且贵,新加坡好歹还有个牛车水,在美华人多多少少会受歧视,不像新加坡基本就是华人社会。美国住郊外别墅离最近的超市开车也要30分钟,哪里有新加坡的方便,呵呵
你讲得很有道理,可是很多人还是想着奔去美国。。
那些人必然有他们自己的想法。
我们今年三月也有去美国的机会,当时很想去,主要是看中美国的大房子和幼儿教育(说实话对新加坡这种小六就分流的做法很抗拒)。
不过,在我们全方位地了解了美国之后,我们放弃了这个机会。
综合考量,新加坡远远利大于弊。
我们今年八月刚好回了一次中国,说起新加坡的烟霾,那每年也就这么几天,可是中国常年天天都是这种雾蒙蒙的看不到蓝天。
30分钟超市车程说严重了, 除非故意住特边远偏僻的农村。一般10分钟都能到。
美国人冒着生命危险(被无故枪杀)换来了自由, 这是他们的权利和选择。不认同这点, 不适应去美国。没听说俺认识的哪位因为墙纸问题离开美国的。
是啦, 每个人因为自身的原因, 考量的问题不同, 所以选择也不一样 , 最起码这里和国内没时差,讲电话方便。。我一朋友, 孩子刚去美国读书, 白天上班, 晚上安抚孩子, 极为辛苦,。。
我两个朋友都去美国多年,他说附近最近超市只要15分钟,可是是在黑人区,所以他们从来不去,他们宁肯去远一点的超市,30分钟车程。
美国很大,也许我朋友住的是农村吧,哈哈
是啊,我们带两个年幼的孩子,新加坡虽然女佣差的多,好的少,但是毕竟还可以请到女佣,但是美国请女佣非常贵,做家务人工也很贵。
一想起住那么大的房子,楼下楼上,都要打扫卫生,我就害怕了,更别提还要带孩子,还要每天给孩子做饭了。
新加坡做饭做烦了还可以订餐,还可以去foodcourt吃,还可以去鼎泰峰,美国只能自己做饭了,烦死了,累死了。
我美国朋友周末就带孩子整理花园除草,我说你请个人来除草啊,他说那怎么好意思,隔壁邻居比我有钱比我年龄更大都在自己除草。
他甚至还要自己刷墙,自己修理垃圾处理槽,自己安装水龙头,因为美国人工太贵。
新加坡多好,周末全家人出去海边玩玩吃吃喝喝多舒服。
看了你写的, 我有点愕然。。
一直以为周末就带孩子整理花园除草,是在锻炼孩子热爱劳动,
自己刷墙,自己修理垃圾处理槽,自己安装水龙头, 是因为享受自己劳动的过程!!
原来都是因为钱吗?
朋友在美国生活, 没有什么 抱怨, 只是觉得孩子的华文没有办法坚持, 很遗憾。。:(
如果做这些事,请人不需要很多钱,但是还是要坚持自己做,那当然就是有意识的锻炼了。
但是有些人是因为金钱因素而选择自己干的,请人来修水龙头,只需要一个小时甚至更少时间,但是自己弄,花了两天,因为发现水龙头后面还有机关,而且牵涉到电路问题,第一次修没有经验,中途又驱车跑出去买工具和零件。
我也不是反对孩子劳动,我家孩子虽然小,可是也经常做家务,擦桌擦地什么的。
另外,我美国朋友也没有抱怨,他只是告诉我这些情况,是我自己觉得我体力不支,没有办法应付这些东西。
再说一句,你家情况和我家不同,你家女儿20岁,儿子上小五了,所以周末带着孩子除草当然是乐趣。
我家一个不到5岁,一个刚满3岁,我这肚子里还有个老三,你说周末能带孩子除草吗?他们能使用除草机吗?
所以还不都是我老公干这些活儿。他平时上班已经很累了,周末只想轻松一下,这么多家务活他要怎么独自承担?
就现在,周末我们俩带着两个娃出门吃饭买菜,回家后我给孩子辅导功课,他做饭,一般炒上六个菜,都已经累得不行了。饭后再去游乐场或海边逛逛,孩子跑来跑去,我们还要跟着怕自行车撞着孩子,回到家再洗澡,晚上躺床上,骨头都散架了。过个周末比平时还累。
我个人觉得,如果没有孩子或只有一个五岁的孩子,我们可以去美国,权当体验一下生活。
或者孩子年龄大了,比如像你这样的,也可以去。
天哪, 你真勇敢!!:L
这种间距你又怀上了。。。别说除草了, 啥也不能做, 歇着就好。。:P
话说, 你劳工真能干!!6个菜。。
不过, 辛苦几年, 大了就好了,,
好好保重身体, 多休息, 好好养宝宝
钱,应该是一个因素,但也不全是,而是一种观念,一种生活方式。
与美国的亲戚聊到请人的费用,说请一个人来修水管,差不多要100多美元,我心想,也没那么可怕呀。
可是他们觉得贵,自己能做的事,干嘛要花钱请别人做?
入乡随俗,大概新去的移民,也就跟着这么过了。
养三个孩子,真不容易。
新加坡请女佣便宜,教育也不错,选择留下,挺好。
前几天还抱怨自家的劳工,幸亏你没去美国,动手能力那么差,各种小修小补怎么办啊!
我哪里勇敢?是意外怀孕!
得知怀孕我都愁死了,一度想堕胎,但是怕罪孽深重所以没堕。
只能顺其自然了,希望生个女儿,可以文静一点,两个男孩子太匪了太活跃了,每天都在拆房子。
至于我老公做六个菜,那已经是老传统了,从刚结婚开始,周末六个菜,过年十个菜,全是我老公一个人张罗,我想帮忙,人家都不让我进厨房,说我碍手碍脚。好啊,我还乐得坐沙发翘脚看电视呢。
一般会炖一个汤,一回家就炖,炖上三小时,比如大骨汤,排骨冬瓜汤,排骨干贝莲藕汤,羊肉香菜汤等等很多啦,会偶尔放些黄芪进去,不过我们不喜欢药味。
然后两个凉拌菜,凉拌海带丝,凉拌卤牛肉,凉拌粉丝鸡胸肉丝,凉拌木耳,凉拌莴笋丝,凉拌豆芽,凉拌土豆丝和金针菇,凉拌三丝,老虎菜什么的。
给孩子炒茭白肉丝,或灯笼椒鸡肉,或香煎三文鱼。
我们自己比较爱吃港式蒸鱼,白灼虾,葱姜螃蟹,蒜蓉红椒啦啦,葱爆羊肉,孜然牛肉,孜然羊排,水煮牛肉,红油肚丝,酸辣鸡杂,蒜苗红椒炒鸭丝,啤酒鸭,蒜苔炒肉,回锅肉,东坡肉,剁椒鱼头,自助烤鱼等等等等。
还要炒个绿色蔬菜。
反正搭配着,六个菜。这样从炖汤开始算,没有三个小时不行啊。尤其是洗肚丝,要反复洗好几遍,洗半个小时,还要泡,还要卤,最后放进冰箱冷却切丝,然后加上配菜,泼热油凉拌,很麻烦的。
吃是我们俩最大的爱好,没孩子时三天两头下馆子,平时下班了就约着去下馆子,吃完再回家。不过周末还是一样在家煮,因为觉得馆子不正宗,不如自己做的香。
有了孩子也带着下馆子,上次还特意跑到西部去吃什么巴西烤肉。但是带孩子下馆子真是太麻烦了,希望孩子快点长大,我们能够自由一点。
有个会烧菜的老公,我羡慕S你了!强烈的羡慕嫉妒啊!!!!
看你这段,我一直在咽口水。。。。。。。。。。。。
我那个朋友说买水龙头就要80美金,请人修的话每小时120美金,然后工人在电话里不知道要修几个小时,但是即使是两个小时零一分钟,也要付三个小时的钱。
他是没想到那个水龙头那么复杂,后面还有机关,还有电路问题,然后他没经验,中途又驱车去买零件和工具,所以害得他搞了两天,他说要早知道就请人修了。哈哈
哈哈,等我家搬完了,请你来家吃饭。
我家搬了九个月,还没搬完。
老公结婚前就喜欢烹调,我说我喜欢烹饪,他说这一个意思嘛,说好了婚后平分秋色的。结果婚后,只有一个厨房,他霸占了,开始我还有怨言,害得我没有表现的机会了。我的厨艺都下降了。
现在我不抱怨了,厨房这块领土我就无条件割给他了,而且永远不收回,也不存在一国两制,他好好发挥吧,哈哈。
艾玛,有这等好事,那我就盼着你赶紧搬好家,生好娃了,我好去蹭吃蹭喝了,顺带着抱抱我好口水的小嫩娃们。
强烈期待ing!:P:)
你太有福气了!
几世修来地啊!!!!
是啊,我也觉得他烧菜挺对我胃口的,当初认识6天就闪婚了,没想到闪到这么好的。
我上辈子遭了多少罪才修来的呀!
好好享受,也许下辈子连面都见不上了。
等我慢慢搬,明年3月生,快了快了。
闪婚幸福的典型。:victory::victory::P:P
是羡慕死了!
又会赚钱,又喜下厨的老公,稀世珍品呀!
是的,虽然请了几个女佣都不满意,暂时不打算再请,但是至少新加坡你想请就可以请,到了美国根本没有女佣让你请。
新加坡过早分流是不好,但至少可以学中文,到了美国孩子中文就算废了。
不急 不急,不能累坏孕妇:P
你这话不能让我老公看到,他会骄傲的。
我还经常时不时打击他一下,比如说你今天这个清炒丝瓜不错,很清甜,油刚刚好不油腻,盐也刚刚好,但是唯一败笔就是这个枸杞,你要是事先用热水泡一下枸杞,然后再放进丝瓜,会不会更好呢?
这样他才能进步。
哈哈,谢谢,我都忘了自己是孕妇了,前段时间孕吐难受,整天躺着像病人一样,这两天稍好一些了,就开始折腾了。
我老公也有缺点的,对孩子不够耐心,脾气不太好,有洁癖。
这么能干的老公,有一点脾气,正常。
是啊,这辈子运气一直不好不坏。
运气最好的就是当机立断闪了这个婚。
从认识到结婚就六天,还要上班,结婚那天请了一天假,去乌节路买了钻戒,他当场跪在珠宝店里向我求婚,还好珠宝店里人不多,然后去大使馆登记了,然后去北京人吃了顿饭(他家的菜太难吃了),又看了一场电影,晚上回家做饭喝红酒庆祝,最后洞房。
最可笑的是从大使馆登记了出来,我们才想起应该给双方父母通报一下。我给我妈打电话说:“妈,我结婚了!”我妈愕然:“啊?!和谁啊?!”哈哈,我才想起来原来我还没来得及告诉她我谈恋爱了呢。
如果脾气好点,永远都那么温柔,那就完美了
好男人是女人教出来的,继续努力!
那我首先要提高一下自己了,我老公已经从我这所大学里毕业了,要让他更好,我必须先把自己弄成研究院才行,才能继续让他来读研究生。
哈哈
可以写书的情节。
是,虽然没有婚纱照,也没有那种ball room的豪华婚礼,但是想起来还是很甜蜜。
一定要很爱很爱对方,
也很信任很信任对方,
也非常确定对方就是那个正确的另一半,
就是蓦然回首时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他,
就是陪自己边走边聊相互扶持走完漫漫人生路的Mr.right,
就是张爱玲笔下无涯时光荒漠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遇到的那个他。
才能这样勇敢吧。
张爱玲懂爱情,但是不懂男人,选老公的本领不如你。
慢慢来,天下没有完美的人,但相信酒是越酿越甘甜。
祝福你!
祝福你!闪到自己的Mr.right!人家婚前都同居个一两年,看感情冷却后,还想不想在一起?磨合一下生活习惯和不和得来!记得看过一部连续剧《闪婚》,婚后因为双方父母的参和,摩擦很多,很真实。在坡过很单纯地生活,感情也比较好吧!
看什么地方啦。收入税高的地方一般房产贵,房产税就相对其他州低。房产税高的地方一般房产没那么贵,收入也没那么高。枪杀案的确比新加坡高。我们当时会从美国回新加坡来,也就是冲着治安这条回来的。但是中餐馆好吃的不要太多哦,而且很多都比新加坡的中餐馆正宗菜量又足,材料也比新加坡的新鲜。美国即便是自己买了家里煮, 都比新加坡的好吃,就因为材料新鲜。 不要跟我谈新加坡的“美食”,呵呵,完全没有可比性。至于华人受不受歧视,完全要看中国强大不强大。十几年前的中国人来新加坡,也受足了歧视。现在呢,早就不一样了。
每个地方都在发展,都在变化。以前我们待在新加坡,觉得安全又清洁又清幽,屋价也不贵。09年从美国回新加坡后吓了一跳,人口那么多,治安也比以前差一些,屋价物价全部都飞涨。但是好处是,中国人受的歧视真的变少了,因为中国的强大。
谢谢你!
婚前同居应该会降低婚姻的幸福感吧!我是反对婚前同居的。而且等感情冷却了,又何必还要结婚在一起?应该分手啊。
闪婚的好处是婚后还在谈恋爱,而且是热恋,两人同心,其力断金,两人可以一起共度生活难关。等到感情快要冷却时,又有了孩子,马上热情又被调动起来,所以感情就总也没有真正冷却的时候。
双方父母掺和,的确是婚姻一大杀手,不管是闪婚还是认识很多年结婚,哪怕是有了孩子,只要父母掺和,基本上最后都是离婚收场,尤其是婆媳矛盾,再加上一个不作为的老公,那婚姻基本上就成了脆弱的花瓶,一碰就碎。
是啦。 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所以做法也不相同。。
那里是意外, 这个年龄的都很热情。。:P
生三个真是不错, 就是你们现在辛苦一点, 但是慢慢张大里就好了。。
你那能干的劳工, 华丽丽就是搀人的, 应该发个奖啊!!
大部分美国人住在小市镇, 几万人那种都是大的。住在这种小地方去超市很方便, 一般都有Walmart, K mart, Target 等不同超市可以选择, 而且这些超市大多都不在黑人聚居区, 原因很简单, 在黑人区里开超市, 不是没生意, 奏是賺的钱被抢光。
据俺所知, 美国只有大的或很旧的城市的老城区才有黑人聚居区, 如底特律, 纽约, 费城, Youngstown等。凡在大公司打工的, 很少住在这些大城市的老城区里。
看来是我太热情了,哈哈
老公做的都是做为一个老公应该做的,不必颁奖了,我以后对他更好点就行了。
相互的//
劳工需要鼓励和夸奖, 这样才会持久。。
你以后对他更热情就够了;P
哈哈,姐姐好幽默啊。
夫妻之间确实是相互的,我是要多给他一些鼓励和夸奖,让他再接再厉,勇往直前。
深暗夫妻相处之道,可以让你们长长久久 ,。。
生个组球队吧!!:victory:
生不了啦,我前面两胎都是破腹产,所以医生说这次生老三是最后一次破腹了,刨完立刻结扎,不能再破腹了。
三个够了,家里已经够热闹了,已经很多天伦之乐了。
结扎?要慎重啊!可以用其它的避孕方法,听说副作用很多!医生一定说没关系的,理论上确实没关系,听人家说结扎后如何如何不好的。
但是结扎是不是最安全啊?
我也看到副作用很多,可是别的避孕方式如果失败,我再怀孕的话,会有很大危险。
子宫切三次已经是极限了,国内一般都切两次就结扎了。我这都要切第三次了。
第四次怀孕,很大可能子宫撑大了之后会开裂,那就要马上切除子宫,否则会大出血而死。
放环也有很多副作用。避孕药会让内分泌紊乱。几乎没有好的方法。
要是这样真是要小心了,, 三胎都破腹产, 真是辛苦。。
和你老公商量, 让他做。。:lol
是啊,身体伤害很大,虽然生的时候不痛,但是开一次刀就伤一次元气。
这是天方夜谭,不可能的。医生都没建议他做,医生只是建议我做。
不是天方夜谭,也是有可能的。。我是认真的。。
以前在国内, 人口普查的时候有借调到派出所, 参加人口普查工作, 计划生育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计生办的人, 会建议你生完一胎后,选择上环或做结扎手术,因为这两种方式再孕的几率很小, 除非意外。。
上环就只有女性, 可是有很多副作用, 你前面也提到了。。
结扎可以选, 有的女的害怕, 就是男的作的。男的做比女的容易的多, 但是你知道这个世界上, 还是女的受罪的多。。
具体你可以上网搜搜。。
我知道中国有男人做,但是很多都被大家取笑。
龙应台就是老公做结扎,但是人家老公是德国人,看得开。
我觉得男人做比女人做更方便,都不用手术不用开刀,15分钟就结扎完毕可以走人了。而且以后想解扎也容易。
这贴,真是,哈哈。。
雾霾 -> 幸福在哪里 -> 幸福在闪婚 -> 闪婚多生娃 -> 生娃要节制 -> 节制分男女 -> 男女谁方便 -> 方便在哪里
雾霾没有了,大家笑哈哈。。。
然后雾霾又来了,开始下一轮循环…
说点和子女教育沾点边的。
儿子: 为什么新加坡有雾霾?
爸爸: 因为印尼的一些地方在烧芭。风把烟雾带到了新加坡。
儿子: 为什么印尼要烧芭?
爸爸: 因为印尼的农民要烧森林来开辟更多的耕地。
儿子: 为什么要更多的耕地?
爸爸: 因为出生的人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地来种粮食。
儿子: 那人是怎么生出来的?
爸爸: #%}^*#
新加坡有卖 莴笋 的吗?没看见过,只看见卖莴 笋叶子的
有,升松有卖莴笋的,巴西立的升松和bedok的升松都有莴笋卖,但不是每次去都有,要碰运气的。
这种夫妻俩的事, 干吗要告诉别人。。双方开心就好了。。最重要的好处, 你明白的。。
神总结的啊, 又一论开始。。
你咋想到 莴笋 ??
这几天,雾锁南洋,打开报纸,哇塞!还有被锁得更紧的地方:
下半部与上半部是在同一地点拍的照片,只是时间不同哦。
“一拉开窗廉,我以为自己瞎了。”这不会是拍这张照片的人说的吧?
新加坡也雾霭了,真伤心
这次烟雾拖了一个多月了,好像还看不到头似的。
3H PSI 112
六日,司机一样在各大小街道窜。
透过车窗玻璃,总觉得是车很脏,玻璃很脏。
我问:儿子,看看外面天是不是灰灰的啊?
儿子:没有啊,天还大亮,没有黑。。。
再问:我是说天空灰蒙蒙
儿子:没有啊,太阳还在,照的我睁不开眼。。。
他很乐观,让我们也乐观地认为也许明天这霾就吹跑了,貌似今天风很大。
新加坡越来越宜居了。
小孩子的心思只在玩好,吃好,对天气怎样,没有那么在意。
昨天和今天都雾蒙蒙的。难道我们的邻居喜欢在周末烧芭?孩子说喉咙有点痛。
英文好好努力,都去澳洲吧。
原来也有人跟我一样的有关雾霾在发帖,只是我发到了亲亲宝贝那里去了。也跟lz一样,觉得新加坡唯有的优势都木有了,越来越不宜居,但是又来了几年了,现在是进退两难的地步。我的帖中有提到,这雾霾已经不是一年那么几天了,而是always,而且全年pm2.5呈现绿色的少之又少,前几天下大雨绿了几天,只要一晴,黄色是基本的,搞不好就变紫色unhealty。美国空气好多了,但确实离故乡太远,身份问题,安全问题,主要是华文要被忽视了,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一定是不够好的。近两年,我的嗓子经常发痒,家里一天不扫就都是灰尘,哎。
今年的烟雾更猛,下午下了那么大的狂风暴雨,也奈何不了它。
新加坡的霾应该会一年比一年加重,因为新加坡的空气环境依靠的周围的几个国家,特别是印尼,而周围的几个国家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还没有大面积建热电厂,现在只是烧芭,未来烧煤,问题就更不可控了,而那又是别人的国家,别人的政策。
然而,国内已经到了最严重的程度,不会更坏了,只有慢慢变好的可能。
我是这么觉得的,我也挺纠缠这个问题的。
愿大家能看到在新加坡更多其他让你们心理轻松及快乐的因素,这些在国内非一时一日可以改变和获得的。
好像胜港,后港没有下雨。
这样HAZE会不会让LOOK5大神更加伤感啊,会不会有要离开坡国之心呢?
今年烟霾的时间最长了,上周我们一家子都喉咙痛咳嗽,老二还发烧。PSLE考试前两天修病假在家休息。
考试期间一直吃药和抗生素。
准备去买空气净化器了。
说这话的多少有点幼稚。。。。。到底是来到这里才一两年,口气心态都与众不同阿
以前成都8月农民伯伯烧麦秆,烟雾很浓,记忆中的麦秆味也比这里的烟霾好闻。
烟雾问题是人为的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拖下去对印尼本国也没有好处,希望问题能早一点解决。
真到老得走不动了,会随儿子。
新加坡,还是有许多让人依恋的地方,住久了,也会把她看做是自己的家园。
不喜欢运动的宅男宅女们都偷着乐了。
在学校可以不上体育课,没有体能测试。
孩子们更期盼的,应该是停课。
是的,几乎所有孩子。
应考的孩子压力大,容易生病,考完得好好休养休养了。
上个月烟霾一来,就买了两台空气净化器,当时有点抢的感觉,各个店都卖到断货,有的牌子啦!白天晚上开着,外加煲点汤水,出门N95口罩
孩子倒是没有很大压力,就是没有注意饮食,她喜欢吃西餐,煎炸的食物。这样的雾霾天就更容易生病了。我也是没有做好后勤工作
今天已经懒洋洋不想复习了,明天考完就彻底放松了
我们尽量不出门,出门也是戴口罩,开始很不习惯,热啊。
什么牌子的空气净化器比较好呀,可以介绍一下不
考完了。 雾霭也散了。。
散了没两天,又回头了。
从来不戴口罩的我,昨天感觉喉咙痛了,夜里喉咙痛到醒,今日出门,不敢不戴口罩了。
我也平时好好的,烟霾一来喉咙痛,鼻炎也犯了
原先以为烧芭很快过去,这钱还是省了吧!看来这雾霾不知要到什么时候啊!朋友说要烧到明年一月,悲催死了,还是书归正传吧, 我家买了两台空气净化器,EuropAce,本地品牌,噪音大,不好;另外一台韩国牌子Samsung的,静音,很好。本地还有一个牌子卖得挺火的,型号挺多的,没用过,不知怎样?看来空气净化器是家庭必备品啊。
太谢谢了我先生一直催着要买EuropAce,他说他同事买了。我觉得还需要多了解,因为准备买四台,怕买错了。
我也觉得十月应该雾霾会过去的。也拖着。今天我先生又要买EuropAce。 我没有同意。NTUC只有EuropAce和Philips
看了你的回复,现在我心里有一点点底了。今天晚上去比较一下本地卖的火的牌子和Samsung的,就买了吧,不等了。
再谢。
如果雾霾要烧到1月,那可是太烦人了,我父母11月要来呢,老人家可受不了这样的空气啊。
印尼人把自己国家的树都烧光了 自然也就消停了 没东西烧了也好 不是吗
烧了再种,永不消停。真的没有办法解决吗?
忍无可忍的人,应该越来越多。
烧不烧印尼说了算,真是连个盼头都没有
我之前还跟你因为雾霾的问题争论了好久,哈哈,看来是我太新人,没有经验,原来要持续这么久。。。。。。。我LG说我怎么去哪就把雾霾带到哪。。。。哈哈
孩子咳嗽带去看病,破天荒的只花了10块,收钱的解释说政府有补贴。
发口罩,补贴诊费,政府能做的事,好像很有限。
在与印尼对话方面,新加坡缺乏筹码,感觉政府是一筹莫展。
我女儿咳嗽好几个月了也不见好,专科也看好几次了。天天处于吃药喷药的状态,一种蓝色的和一种橙色的,喷完就心跳加速和头晕了。真可怜,还要服5个月的药。
大人都受不了,不要说体弱的孩子了。
多喝水。
其实我能说新加坡最大的优势是双语教育吗?大家现在觉得美国好,那么几十年后的美国是否也如新加坡一样被慢慢超越没有优势,所以学好中文势在必行,靠去美国上个补习班学中文跟我们以前在国内学英文毫无语言环境优势是一个道理。很少朋友去了美国愁的就是这个。英文也必须学好,毕竟英文作为世界第一语言还会继续一段时间,眼光放远一些,我觉得娃在坡受教育学习,是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个人观点,新加坡能作为区域中心的只有两个行业:金融业和医疗。如果要从事这两个行业,新加坡是不错的地方。
我是觉得学好语言工具,走哪都不怕,是属于全球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