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卫视现在正在放的电视节目,精华版「明星到我家」,里面的明星我只认识张柏芝,张柏芝连香菜都不认识,估计家里做饭都是靠女佣吧,还说自己多么用心带孩子。然后张柏芝嗓音太粗了太吓人了好不好。
看到一家人的小孩,三四岁吧,发烧了,她家在农村嘛,奶奶抱着孩子,和孩子那个已经掉眼泪的小姑子以及明星一起坐车赶去县医院,先给孩子抽血,孩子哭死了。然后给孩子输液,静脉点滴啊,我的天,发烧也没有多少度啊,怎么动不动就输液呢!输液对人体多么有害啊!
国内就认输液。其实如果只是盐水糖水的输液,不用加抗生素,也没有什么害处,就是补充身体的水分了,一包比身体凉的水进去,降温当然效果显著。对于不爱喝水的小孩儿,确实要有效,如果滥用抗生素,那就得不偿失了。
里面加了抗生素的,就算不去输液的也口服抗生素,自己在药店买的,中国人都当自己半个医生的
中国滥用抗生素后果很严重啊,搞的病毒现在也比以前厉害了,人类都发明更好的抗生素来压住病毒
输液方式会导致进入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省略了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环节,药液直接经由血液进入心脏。要是有伤害,会当即暴发并且十分凶险。据国家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推算,目前中国每年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高达250万。而长期输液更会导致一些健康隐患,严重者还会导致癌症。”
注射剂微粒会在体内积蓄,常输液体内会长“肉芽肿”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常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
输液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易将病毒细菌带入体内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输液药物的不良反应强烈,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口服药物可以先通过肠胃进行吸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而肌肉注射等注射方式,因所给药物的剂量较小,也不太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但这在国内应该并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
显然,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绝大多数没必要通过输液来解决。中国人治病对速度和效果急功近利的追逐,其实是建立在一种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的背景下。如今误导已经造成,而且“医”和“药”之间的利益同盟使让种输液迷信依然在延续。
在国内只要你去看医生,医生就会让你输液!因为输液比药好赚。
国内医生薪水真的这么低吗?要低到以丧失医德开赚钱?
那你说为什么一个吃了不干净的东西的四岁男童。就是个沙门氏菌。在新加坡就给死了呢.医生只给用药。不给输液。不重视。耽误了。对新加坡的医生是有所保留的,病例见的少,没办法,人少,医生这种职业学历再高没有实际用途,经验比什么都重要。
深有体会啊。
前个星期,我爸妈来了,来的第二天女儿发烧了, 第三天确认是手足口症。第四天开始不吃不喝。
我妈就一直在旁边念,赶紧去吊个水,很快就好了。对于这个, 我一直坚持我自己的立场。喉咙痛,发烧38度左右,最高38.9.不吃不喝是因为喉咙太痛了。我就只是给吃了总共5次3ml的药效较轻的paracetamol。到发烧的第四天,就好很多了,第五天完全不用吃药,第六天也不痛了,孩子完全恢复正常。
吊水=输液确实可能让孩子没有那么痛苦,可能提早结束病症。但是对身体的损坏呢?
虽然我妈最后还是在说,这要在国内,哪有家长会这么等,要是输了液,早就好了,孩子哪需要遭这么多罪。我回了两句:但身体的抵抗力呢?就这么变弱了,还好得回来吗?
咋不说国内那么多因为输液造成儿童因为过度医疗死亡的病例呢,这边医生虽然经验少,但是至少谨慎。哪里都有医疗事故,但是就比例来讲,新加坡一定是比国内要好
其实,至少20多年前,医生就知道输液的危险性的,
我高考,上吐下泻发高烧,去医院,相熟的医生就不让我输液。
这里的儿科医生都不建议输液的,你要求输液,他都不给你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