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准证

诚心咨询有多少上海人想长时间留在新加坡的吗

偶上海女生,已婚,老公也在坡。我是公司内部transfer过来,刚来时觉得这里没有上海这么多人,然后大部分人比较有礼貌,天气也一直不会冷,所以觉得还挺不错的。但时间长了,觉得这弹丸之地一成不变的生活实在日趋无聊。我来坡1年多,岛内和周边国家能玩的地方都去玩过了,周末都不知道干什么。相比上海的生活丰富多了,有多的多的朋友,活动,餐馆,聚会。而且上海去北美,欧洲或者周边日韩台湾也方便的多。目前这里唯一让我留恋的是这里的工作,虽然是总部但居然比上海轻松,而且工资也比较高,当然扣掉高昂的房租,这里的净收入也就比上海高不了多少。我所在的团队由于大部分是外国人,所以大家处的都挺愉快的,很少碰到叽歪的坡人。另外由于住的近了,每天去上班都只要很少的时间。总之日子过的轻松但无聊。:sleepy:
想问准备长久留在这里的上海人是什么吸引你呆在坡的?论繁华这里没有上海繁华,论生活丰富远不如上海,论空气质量虽然是比上海好但有小半年受印尼影响也挺差的,而且我对于融入新加坡本地人圈完全没有兴趣,非常厌恶singlish,最重要的是新加坡人对中国人有很强的歧视。
btw, 偶工作地点在MBFC,有附近工作的朋友中午可以一起出来吃饭撒,希望能多结识些在坡的朋友~


你在DBS,SC, Barclay,…?工资有多高啊


空气质量好一点。。。没有了- – 也没有准备长久留这- –  


2楼您好直接啊:L


繁华不繁华,我觉得是很主观的。上海的浦东金融区我还觉得不比新加坡的洋气呢。

再说,就算在华丽的地方又如何,人山人海,游客硬盘一大堆,乌烟瘴气的。周末还不是可以省得不出门就不出去。

偶也是上海来的。整体来说,这里的生活比较宜居。可是对一个喜欢热闹习惯被父母朋友围着打扰的人,新加坡难免寂寞了一点


上海什么保护主意呢?外地小孩也可以上公立的呀。想上好的学校还要什么贵得离谱的学区房


话说之前在香港呆了两年,和香港比,这里听到上海话的机会真是少多了。。。。


发现很多国内来的囔着说无聊,却不知道你的无聊只是因为生活圈子小。这样就是放你去大好几百倍的美帝也是无聊的


我觉得工作后的圈子和学生时候建立的始终是很不一样的- –


和北京比,上海在这个开放上已经做的是很好了


偶生活圈子的确是小,所以想多认识些人,扩大下圈子。不过话说你们周末一般干嘛呢


无法融入就不是政府要的了,好合好散。不要勉强自己融入,比新加坡好的地方太多了。


本来年初就想回国,offer都拿到了,老板不放人,最后就同意再呆段时间。我也觉得我和坡谈不了以结婚为目的的长久恋爱,只是想听听其他童鞋们的感受,也多找些活动打发无聊的周末


就仅仅是这样啊,高考回家乡考。比起这里没有身份带来的不方便。。。还是不说了,不然有扯倒去移民三流九教的问题,歪楼了


所以该走的就走,不要拖泥带水,最讨厌那些一边说政府坏话,一边又赖着左右为难的人。说实话,比墙头草还不如。


我觉得融入还是挺重要的,不然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L


上海绝对没有三流九教机关算尽的问题。就是没有户口,工作学习买房我真的不太觉得有什么差异,或者是造成巨大生活成本代价的不便


亲,身份是很重要。咱不是说完全没有关系,咱说的是,就是没有户口前提的机会还算是平等的。在新加坡这个问题就严重多了,身份可以直接造成你的孩子或者进不了公立学校。

希望哥哥不要扯远了。我实在不是想说坡的坏话,我也知道一家不同一家,只是就事论事


保护主义哪都会有啦,新加坡上小学不是公民优先选,然后再pr,最后外国人吗,而且公民里还分有没有兄弟姐妹在该学校就读。在香港也有“港人优先”的运动


呵呵,楼主虽来了才一年多,就把这看的很清楚,我个人对工作方面感觉还ok,  但对文中提到的 “叽歪” 很感同身受。


现在有限购,外地单身不能买房。。我一个朋友北京户口在上海工作之前有因为这个在纠结要不要换上海户口- –


一年去感受坡县已经够长了啦,而且我也有不少在这里呆了挺长时间的朋友。如果离开这里最可惜的是这份工作,上海同部门真的是hard 模式。


限购以后可能会放开的,现在中国房地产普遍不景气


我只是举个例子说户口有时候还是有关的- –


说到工作这个么。。。我是因为妹子要来这里读phd过来的,然后我们也都比较舍不得家里人,以后打算回去。我又觉得这里工作压力没有国内大,怕回去不适应,所以我也打算读phd了- –


恩那,我也担心回国后要不适应hard模式了,所以才纠结,不然我根本不会发这个贴,早就打包回上海了


在这边留多久 还是需要考虑下你老公的情况再说呀,老公的事业发展同样重要


限购只是不能买第二套。大不了就结婚吧。有户口和没有户口的价钱是一样。

最大的差别是不能买经适房,可是这个只是很小的不同,上海人也不到百分十有经适房


我老公的事业肯定是在国内更好,之前他在这里找了份工也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了。根本没指望他能在这里大展宏图。:L
而且不知道大家的父母是怎么样。我父母虽然可以长期跟我住在坡,但老人已经较难适应一个新环境了。老人的医保都在上海,完全不懂英文,在这里也根本不认识一个人。目测老人也不想待这里


沪籍单身限购一套,外地单身不能买


身边至少5对上海夫妻已经换公民长居了


上海是个好地方,目前有3-4万新加坡人在上海。虽然不是上海人,还是建议楼主回沪发展。


很多观点都值得商榷吧。

上海去美国 欧洲 日韩要方便的多?从何说起呢。这边护照比你在上海领的中国护照方便的可不是一点半点,无论去哪都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即使按机票票价来说,上海去韩国也不比新加坡过去便宜,尽管后者的距离是前者的好几倍。

Singalish么更是见仁见智了,对我这种在这边待了将近十年的人来说,已经听得非常顺耳,而且也会去跟同事用Singalish交流。相比而言,本人对娘不垃几的上海话 浙江话倒是听着很不舒服。


我觉得这是一个更偏精神层面的选择,从条件上来说,对于一个上海人,努力一下终会达到差不多,只不过可能在新加坡付出努力可能要多一些,毕竟是外国人,换一个环境多些付出很合理也很难免

精神层面的纠结就很难决定了,就拿我自己来说,老公是马来西亚人,回去可能性一时半会也没那么大,虽然这里也有同事朋友,大家关系也都不错,不过总觉得还是国内的发小闺蜜更亲切,毕竟从小都在上海,network会让自己更如鱼得水一点

现在每次回去都会觉得国内的城市也都一点点在进步,所以纠结的同胞也会越来越多,关键还是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要过安稳的岁月静好的日子就在新加坡吧,如果要热闹一点还想闯一点大事业的国内机会比较多


我说去方便当然是指飞行时间和票价上比,护照肯定目前还是坡的方便,但中国护照也在慢慢变好,现在美国加拿大都可以给10年多次往返签证,欧洲也有给5年的。另外你说这飞韩国比上海飞便宜,这怎么可能啊。随便搜了一天12/1,这里飞转机一次16小时300多新币,直达的600多新币。上海直达的200多新币,一个多小时。都是含税价。
singlish这是仁者见仁罗,个人喜好。我们team基本都是英国人,我受singlish影响还不大


我上海人,来新12年。

为啥留这里?
1. 老公孩子在这里,老公外地人(不是坡人哦)啊哈哈。。。
2. 来很久了,回去朋友圈剥离了
3。 周末找地方溜娃,吃饭,或者串门做饭,包饺子,上周包了馒头。
4. 没在上海工作过,对回去工作前景未知,可是我这里的朋友回国工作工资也上2万了,我有机会也想回上海

现在儿子听说上海话,希望以后孩子能记得自己也是上海人的娃。当然也是老公的娃啦~啊哈哈。

楼主慢慢你就习惯了,在哪里生活自在就在哪里生活,这里离上海就5小时,很快就能回去了,每年直飞。。。一天好几班。对于孩子成长来说,我比较习惯这里。 因为上海家没电梯,上下楼外婆腿脚不便,路上推车不方便。这里地方小,上下班比上海近点。还有,以后孩子上名校的机会比上海多。为了孩子,为了家,在这里继续奋斗!

加油阿拉上海小姑娘!


上海也就是去日韩近点吧,去欧美那能叫方便?另外你咋不说新加坡去澳洲新西兰和东南亚其他国家近呢。。去韩国的机票我是今年上半年在cheaptickets上买的,只花了199刀,当然这个可能没代表性,机票整体还是看路程远近的,上海去首尔便宜,但新加坡去悉尼便宜啊,有啥好争的。

像这种比较上海和新加坡的帖子几乎过段时间就会出来一个,我的看法是哪儿好并不重要,关键是自己混得如何。。像你这样刚来工作不久,没有身份也无房,等PR遥遥无期,又得花大钱租房子住,可以理解你的心情。等你把身份混到,组屋+公寓都齐全了,本地的朋友圈也稳定了,再回来看这个帖子,相信你的视角会有所不同。


上海如果能解决住的问题,那当然是上海生活舒服了。


嗯,土生土长的圈子肯定是不能比的。
至于繁华,指的是什么呢?楼房的高度?拥挤程度?物价?

anyway,繁华与否,无聊与否,简而言之就是喜欢与否
一句我不喜欢能节省大家很多时间,免去很多不必要的争论。


Singlish你是改不了的
中文烂你也是改不了的
你觉得不够繁华,太无聊,这个也是无解的——去争论谁更繁华谁更无聊是没有意义的。

结论:楼主赶紧回。


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在哪里都能如鱼得水。
特别是不缺钱的人,在哪里都一样,想奢华奢华,想腐败腐败,想糜烂糜烂。。。

离开上海11年了,现在在上海的朋友不是中学的同学就是从这里回去的朋友。混的都很好,感觉都很羡慕。每天花天酒地的生活色色一一,觉得自己在这里苦哈哈半天也想有机会回去试试。
但是实际想一下,没在上海工作过。那种要抱大腿套关系尔虞我诈的社会关系,做不到啊。。虽然夸张了点,但是国内的环境职场上陪个笑脸看个脸色啥的肯定是要的。在这里就从来没有过,一就是一,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抱大腿虽然也有,但是靠实力的更多点。再来就像lz说的,上海想要有番成绩或者高薪职位,完全就是hard模式了,这里实在说不上压力多大。

感觉纸醉迷金的生活离自己已经好远了,在这里安安静静的过完一生,争取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才是现在的目标。生活最终总会归于平静的。

以前就有人总结过,喜欢冒险喜欢刺激的生活的肯定是不适合留在这个弹丸之地的。就让我这种不求上进的人继续安安分分过日子吧。;P


我觉得这个帖子对我还是有好处的,通过讨论我发现我的确不太喜欢坡。
不过我也发现的确有不少朋友喜欢坡。反正青菜萝卜各所有好,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就好了。


恩,身份我觉得不是太大问题,跟我条件差不多的朋友,来了这2年多,这两个月都拿到PR了,都是internal transfer,没有在本地读过书的。MOM说让他们再等个2,3年可以考虑申请公民。只是我朋友们也都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在这里耗下去,主要纠结的两个原因一个是觉得无聊,一个是觉得有被主流社会歧视的感觉(当然身边的坡县同事朋友没有一个敢赤裸裸的流露出歧视的)。
个人觉得不是在坡县读书工作很多年的,要完全融入并长久热爱这里还是挺难的。时间呆久的会比较热爱这里,应该是有感情了


就是这样,每个人的好恶都不同。自己不喜欢的人家再喜欢也没意义。跟着自己感觉来。想留再要身份,不想留身份有什么用?

实际上我觉得你举的那几点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有的人觉得不是大问题有的人觉得完全不是问题罢了。这不存在对错。


说的挺实在的


至于组屋嘛,无非是个住所。也不是啥高大上的地方。楼主住惯了高级公寓恐怕是住不惯组屋的。

买公寓的话,新加坡房子的增值潜力还不如上海呢。


我一个朋友在回国前买了一套公寓,然后出租,这里的租售比比上海高多了。当然如果以后这里的房产跌价了,那就不划算了。


坡县,坡县地称呼新加坡,完全颠覆了我对在marina bay financial central工作的人的高大上的形象。


come on, 坡县这个称呼又不是我原创的,我在这里呆了很多年的朋友都这么叫,网友们不也很多这么称呼,我毕竟才来一年多,跟风而已,而且我觉得这么叫不是要贬低阿,听着挺亲切的撒


我也是上海人,刚来新加坡的时候跟楼主一样,讨厌这里的人,讨厌singlish,讨厌这里的小,讨厌这里的热和无趣,但是后来读了poly找了工作拿了pr,慢慢觉得这里也蛮好的,自己也开口就是singlish,跟新加坡人交流也没任何问题,虽然有的人确实很小鸡肚肠,但是也有很多人很友好,是可以交朋友的那种。
回上海的时候觉得城市好脏,人的素质好差,公共场所治安也不太好(小偷什么的)食品安全也大有问题,虽然现在回国之前还是会跟高兴,但是发现其实更习惯在新加坡生活了,回国高兴可能也只是因为父母亲人在国内,还会有一种归属感,但是跟以前在上海的同学/朋友交流的时候觉得也是有一些差距,一些思想都已经慢慢不同了。以后如果自己在新加坡买了房,安了家,可能会把家人接过来住,上海嘛,难得回去几个星期可以,常住的话我想还是住不太习惯了。
ps:突然发现我讲了一大堆居然都是喜欢新加坡的,看来政府对poly学生一直有潜规则也不是没有道理哈~:lol


楼主标题不用加上海人啦,我也是上海人,个人有个人的看法和圈子,不要把地域问题带进来~只要自己圈子小,随便哪里来都一样。自己社交圈子大,也没人会在乎你是哪里人,出了国都是中国人吗~


不是想地域,只是不同地方的人想法会差异很多,而且据我所知有些感情上就讨厌上海。所以想咨询上海作为故乡的童鞋,意见会更客观些


恩如果长呆,肯定需要身份,据我所知换工作买房子孩子上学都有影响


保不准楼主自己就是个YP,冒充上海拧


。。。我可没吃的那么空,而且如果是yp我干嘛要回上海,还不如留在坡。上海对外地人的歧视也很厉害的好吧


来的时候年纪小,成见小,容易适应和融入。
poly外国学生和本地学生之间隔阂肯定比30, 40岁来工作的小。


网上谁知道真假呢,但你说话和想法不是很像上海人,个人感觉


您随意了,就算您觉得我是非洲难民假装用中文冒充魔都人也行。别歪楼就好了


我组屋+公寓+身份都齐全了,可怎么还没什么本地朋友圈呢,好吧可能是我性格太掘了,呆这里快6年了感觉还是跟这里的气场不合,PS我四川人,本来喜欢热闹的我在这里反而性格被磨的内向了


那挺正常的,没有本地朋友圈也可以正常生活啊,就像在上海的expat也都是混expat圈的,没听说有混本地圈的。只要喜欢这个地方倒是可以一直呆着


哈哈就是上海人也会很多不同的想法吧,超过三千万人口 (加外地人),一样米养百样人。就像我和你都是上海的,可是思想就不一样了。

不过,出来久了的人,会看得比较透彻。上海人的确是比较自我优越感。就是那种什么都是上海最好那种。


我觉得只要热爱家乡的都会对自己家乡有优越感的。而且话说我来坡之前可是一直觉得坡比上海好的,直到待了一段时间才改变想法的。所以当发现这里也没那么好的时候就会纠结有必要留在这里被优越嘛


那肯定,如果所有人都和我一样想法,我还有必要发这个贴吗。不过我在这有个关系很不错的贵州朋友,她挺讨厌上海的,所以我从来不和她讨论要不要回上海这种问题,就算问了结果也是biased的


上海人的优越感可是跑到哪里都能觉得什么没有上海好。。。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论坛上潜水了很久。感觉似乎融入好的都是大学以前就来的- –    我人生的前22年都呆在上海,刚出来蹦跶玩两年的真心好想念上海。。。。


你是指我朋友没啥犹豫要不要回国?她这个月刚拿到pr,来了两年多,经常出去social,但喊无聊她喊的比我多,只是要回国她应该也不会考虑上海


只是回应你的 “想咨询上海童鞋的意见” 。

坡人的优越感很莫名其妙,可是身为上海人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那是我的家乡,我也很想念也很以上海自豪,可是我不会因为这样就去优越人家。


这些优越感都是没有必要的。一个是Singlish, 一个是蹩脚的上海口音英语,半斤八两。
话说回来,上海的英语真的不行,现在回去工作,还怕英语都忘了


你说的地方我基本都去旅游过。实事求是的讲,上海有自己的优势也有劣势,但最重要的是作为上海人对上海的感情和本土优势都是非常加分的。换句话说这些地方我最喜欢瑞士,但我如果在瑞士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养家糊口,被主流社会排斥在外面,那再好的地方也和我没啥关系,你说是吧


那肯定,她更倾向留在这,因为她要回老家根本找不到对口的工作,除非去北上广


欧洲那几个城市去旅游过,作为exchange student在欧洲呆过半年,在香港也呆过两年,真心都觉得没上海好。。。


还没有孩子,不过我是不会为了孩子影响我的生活。
然后我觉得我从小到大也是挺轻松愉快的


在下不才,大学四年在贵州大学读的,其实,贵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尤其在贵阳,也是有有钱人,我十多年前在那里读书时、也有开敞篷跑车的,我倒觉得优越感这东西实在搞笑兼莫名其妙。生在哪里,能说明什么问题?上海人未必人人有钱,贵州是落后了点,未必都是穷光蛋。优越感在于你兜里、银行里有多少钱、跟出生地有毛关系??


我觉得上海的英文水平还是可以的,我从上海直接过来的,和团队的英国人工作上吃饭时插科打诨淘浆糊拍马屁都妥妥的。而且你怎么就断定我是蹩脚的上海英语呢


我没有说你的英语蹩脚啊,不要对号入座。不过,你听惯了家乡的口音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啦,那些老外也不会直接告诉你的英语在虐待他们的耳朵。
上海的英语不行啦,出去讲要听死人的


我可没说上海对贵州有优越感啊,我觉得只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都会在感情上偏向自己的地方的,就像北京的朋友顶着雾霾依然觉得北京最好。至于我贵州的朋友不回去是因为她做的那块领域在贵州根本找不到对口的,甚至在整个中国都不多


英国人是觉得除了英国英语,其他美国澳洲加拿大都是乡下音的,更别说什么singlish chinglish indilish…我只是觉得如果想提高英语不是应该和正统的native speaker多交流,多靠近吗,至于想完全去掉口音这辈子基本都不可能


支持你和老外交流提升口语水平。

话说回来,是你先说别人新语的嘛。我只是想告诉你不要一百步笑五十步,上海的英语更烂,大学生六级的真还不如这里的小学生。

不要看小坡人的英语能力喔,很大部分是可以非常流利标准的表达,新语只是菜市市井小民的特色


我可从来没有小看过坡人的英语水平,人家毕竟当母语学习的,我只是不希望自己变成singlish,如果这样还不如不来呢


从来没有看不起,可是又口口声声Singlsih ….


对于很多坡人的英语流利水平我是从来没有轻视,但发音我很不喜欢,就是这样,您要不要这么咬文嚼字啊


我是上海本地人,感觉坡很好,可能是因为我才来了一个月的原因吧。
据说现在拿PR很难是吗?我好纠结要不要把老婆孩子都接过来常住。这里公寓价格跟上海房价差不多,完全可以直接换房,就不需要付高昂的房租了。
三年内如果那不到PR,我小孩到时候就要面临读小学的问题。
好纠结啊


LZ我也是上海人,我和你的想法历程一样,来之前觉得这里比上海好的,来了之后发现还是屋里好


没有咬文嚼字,看来是你不明白Singlish 是什么意思。我说的标准不光是发音词汇书写都和洋人很接近。


大家怎么都忽略主题了,lunch啊


个人觉得pr好像不太难啊,我几个朋友都是2年多不到三年拿到的,而且都是最近的事,当然要看你工资水平,新加坡就是一个现实到骨子的地方


就是就是


我们这边是苦一点,一般都是在地下或者坐downtown line出去的,只要不太远,都可以catch up啊


我是上海人,在上海有房,有户口,在上海工作多年后,来新2年,也是公司transfer 过来(不过不是公司调我过来,是我自己因为家庭原因申请调动过来). 我觉得吧,其实这完全跟个人的生活追求,生活现状有关, 是年轻无孩?还是拖家带口?是20+?还是30+? 如果是两人世界,或许喜欢更热闹点;如果是带个小孩,或许考虑更多的就是 不是自己而是未来孩子的发展,生活重心和关注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我家里,我哥哥多年前在欧洲学习工作生活,后来就觉得还是上海好,回来了,现在有了小孩,又为了孩子再次移民了欧洲,这就是人的思想和重心的变化. 又比如,楼主的老公在上海发展更好,那么内心给坡县打分自然低,可如果他在坡县发展更好,是不是内心会给坡县加分呢?
说道融入,我觉得有一点,新加坡很多人是信基督教,而且爱宣传教义,而中国人是没有这种信仰的,我刚开始过来,身边很多新加坡朋友带我融入他们的圈子,可慢慢地,因为信仰不同,你是无法勉强自己的,就还是远离了.


再说到语言和工作环境, 我们新加坡公司人也很多,过千人,欧美老外比例高, 平常工作吃饭这些日常的交流都是没问题的, 可如果真贴切到一些生活细节,明显中国人的英语词汇是无法比拟新加坡人的, 除非你本身在美/英学习工作多年,而他们跟新加坡人的交流是真正无障碍的,尽管有些语音怪怪的. 就好像很多中国人说英语也觉得自己说的不错, 欧美人还夸你英语讲的好,那是因为他们自然认为中国人的英语很差或者说曾经接触过的中国人英语讲的很差,然后没想到你讲的他们听的懂,更重要的是, 欧美人没指望你的英语跟他们一样好,反正在他们听来都是有口音的,凑活着,能理解,也就行了.


我也是downtown line都可以。快点约起来吧~~


私信你


还是圈子的问题 自己再玩不起来的话就肯定觉得不好


我觉得有的人说得对,一种米养百种人。每个人在坡县的体会也不一样,关键是综合自己的条件看在哪里发展对自己最有利,其实我们都是很怀念上海的毕竟是我们曾经生活的地方。坡县确实太小了暂时领先中国,长远看中国还是有很大潜力的,只是时间问题。


1. 优越感是客观存在的
2. 优越感可以来自各个方面,不光是出生地。
3. 几乎所有的优越感都是莫名其妙却又情有可原的
4. 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有优越感。给自己一个理由并不难。


优越感客观存在这我知道,所以我才说莫名其妙,在下认为自己银行里的存款有几位数才算真正优越感,不然顶个北上广的户籍或发达国家的公民的光环,过着一般的生活,一般的享受,甚至入不敷出,负翁一枚,就算美国英国公民又如何?我乃湖南屌丝一枚、去上海的孔祥东音乐机构一次,在我看来,有些上海人还不如贵州人有钱,比如说陶华碧……所以出生地这层优越感,实属搞笑。你说优越感还来自别的方面,我想听你说优越感还来自一些什么方面。但在下认为,就算再有优越感,别人不需要仰仗我们吃饭穿衣,再在别人面前有优越感,别人对我们的优越感也不会买账的。


懒得理你!跟谁说,也不会跟你说。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有钱就是爷,不然,顶个好的户籍所在地,或发达国家的公民身份,一般市井小民,或穷得叮当响,还要去别人面前显摆出生地这层优越感,你搞笑吗?


我说我的,关你屁事!我说的是本国范围内,不是tm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相比。别来发表谬论了。


你非要比,你这种level,在孟加拉,柬埔寨人相比,你过的生活就是皇帝生活了。


为啥就钱能产生优越感呢?
能产生优越感的多了去了

比如一个有钱的乡下拆迁户

有钱是他的优越感来源
乡下人身份是城市人的优越感来源,对于某些城市人来说,乡下人永远都是土包子,有了钱也是暴发户云云。
中国身份是N多国家人优越感的来源。

要延伸,还可以是长相啊,身高啊,学历啊,就读学校啊,工作单位啊,甚至父母什么身份,子女什么出息,都可以拿来当优越感。

有些优越感甚至是相互的,比如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

所以我说,只要你愿意就能找到优越感
因为啥都能拿来歧视

君不见中华城市吧各种相互攻击。。。。


你有太多的东西想当然了。。。。


我大概能猜到你说的别的优越感来自哪里,漂亮,身材高挑等等外在条件,几十年后也逃不过人老珠黄,年老色衰。至于工作条件好什么的,人不靠我们吃饭,不靠我们穿衣。这些优越感在人眼里一文不值。所以那些优越感只是我们太自以为是的产物而已。


那他们是怎样的条件能透露下伐:)


呃,你要这么说就没什么意义了几十年有钱的可能累死了,可能被打劫了,可能因为投资失败,子孙不肖,以及其他显而易见的原因家破人亡咧。

就好像我说今天的马云马化腾明天也可能是个阶下囚 还不如我一屌丝自由身好你觉得有几个人不觉得我有病?

钱难道不是外在的吗?

为何书生总说铜臭味?看不起啊,优越感啊。觉得精神财富无价啊。。。。


应该这样说,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的财富而有优越感的话,
其他人因为其他方面的优势而有优越感同样是成立的。


严重跑题了- – 话说我觉得我只是爱家乡,没有什么优越感不优越感的,金屋银屋不如我家茅草屋- –


有些优越感是理所当然到自己都没感觉到的。


猜测楼主应该还没有小孩。

我和太太都是上海人,外企白领,2010-2012在新待过2年,都是申请的本公司内部调动来的。2012年底,太太工作调动又回国了,然后举家又在广州待了2年。然后的然后,2014年12月我又申请调动回新了,太太还在找新的工作。生命在于折腾!

对我们来说,本地薪水的优势真的只是税了,国内薪水税前还比这里高呢,更不用说国内每年8-10%加薪,坡县3%。。。。 每月能存下的钱,估计两边差不多,甚至说还是国内高一些,毕竟这里开销大。房租就不说了(3000SGD HDB vs 5000-6000CNY 公寓),幼儿园的费用都是好几倍的(1500SGD 私立 vs. 4000CNY 私立),以及交通、饭店的价格。。。。

但是国内的空气(帝都,说你哪!)、食品安全和拥挤(特指上海,广州没那么挤),社会安全(在国内带小孩出去玩,目光是不能离开的),双语的教育(虽然SINGLISH无法听啊),这些是我们又回来的理由。


岭南的文化,除了听不太懂粤语,其他没啥大区别啊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