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投资理财

神忽悠-OCBC结构性理财产品

本人于去年在OCBC开了房贷帐户,看到帐户有钱,RM开始忽悠,买了她推荐的比债券风险还低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最后在75美元的高位接了LVS的股票。现主要有个问题,买入该产品当时RM没有解释清楚而且是误导。请论坛里的高手评评,此事如何处理?谢谢!1、本人原先买了二个债券,后卖了债券,因RM告诉此产品比债券风险低而且收益高。2、当初认可的股票波动幅度是80%以下,但买的前三只分别是80%、72.5%、79%。最后一只幅度是85%,RM在电话时确认根本没提及。3、RM当初介绍时,说股票成交是买在80%的初始价格,后来实际成交是100%的初始价格。4、交易文件签名是补签的。


结构性产品风险低? 那个银行的RM告诉你的, 和股票挂钩的比双货币风险更高.
你在买之前做了风险分析吗? 如果做了,看是什么级别, 至少要4或者5才可以买这个产品.
如果没有做, 那么MAS的规则是不允许超级别投资风险产品,

只好这么试试了, 你有RM, 算是大户了, 不是在柜台谈的吧–以后记得录音,否则就难讨公道, 你说的几条, 有证据吗?木有吧!如果是电话授权, 通通有录音, 可以要求review, 重听录音, 后补签字在电话授权的情况下是合理的.


风险评估是做了最高级,但这些都基于你在中国的投资记录,在新加坡是从0开始。 OCBC现更搞笑的是,她认为电话录音不能算是成交确认,要以你的文件签字为准。尼玛,俺不懂英文


这种挂钩这个那个的产品,听着就不靠谱。感觉专门骗不大懂理财但是却很有钱的人。


我的钱是用来还房贷。认为这边利息底,多贷些款,钱生钱,一不小心,中枪了,新移民的代价。


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证明: 1。客户是vulnerable client(比如不懂英语,年龄过大), 2. 客户风险评价不符,客户经理未揭示风险,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操作 ,否则如果正常程序下基本很难和银行PK


亏得多,找律师
亏得少,自己跟他们搞搞,争取点补偿,


谢谢!我也是这么想,在新加坡请律师打场官司需化多少钱,有没有可能不请律师,自己辩护?


自己辩护有那时间还得有那能力呀


RM告诉此产品比债券风险低而且收益高,这句话脱离了投资定律:高风险高回报。加上又是银行的普通产品更加不可能风险低收益高。该次要记住。


血的代价,4个月亏损30%,


呵呵,以事实为依据,据理力争。


有个金融机构跟客户的仲裁机构 可以去告他门 不行去mas告丫的


这是什么意思? 没看懂. 是不是说买的这几个股票涨回来, 你就不亏钱了?


钱生钱,靠能力靠技术的。不是必然成功的。我是没有能力,所以现在还在存活期。亏不了太多。
就当交学费了吧。30% 还好啦,亏90%的人也是有的。上次在香港,巴菲特都是哭着走的。


那就木有办法了, 这个是你自己的错.风险评级为顶级的人, 默认就对风险有认识能力及承受能力, 而且敢于冒险,愿意冒险, 是富贵险中求的类型.

所以你没得争了, 只好认了, 除非你是像Huang XX一样的亿万富翁, 数额巨大, 也许有点机会. 几十几百万的, 就没戏, 忠言逆耳!


结构产品是把双货币的搞法用股票替换了, 风险大大增加, 利息也很高, 所以看起来很吸引人-选的都是优质大牌股. 呵呵


请教是什么仲裁机构可以受理,谢谢!


这个机构可以试试:

Financial Industry Disputes Resolution Centre Ltd (FIDReC)


谢谢!俺可有大把的时间。不然就一直和OCBC耗下去,太霸道,自誉最安全放心的银行,后了解下来,新加坡三大银行只有OCBC在做100%的initial价位转成股票,操作流程很不规范。


我不明白这种理财产品存在的意义,如果要富贵险中求,那就直接开户买股票,加杠杆融资,或者买卖option。搞这种玩意出来,规则复杂的都看不懂,比股票期权的规则复杂多了,这种产品我看就是专门忽悠人骗钱的,而不是真正理财的。


上面两楼, 需要了解一下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本质, 如果真正理解了, 是可以减小风险, 同时增加流动性, 还可以得到合理的回报,

sales在推销的时候,总是讲每个极端, 所以就是风险极小, 回报极大, 流动性及好了, 哈哈哈, 看图–sales 就会说, 我们的既快又好还便宜了


RM推荐这个结构产品的commision一定不低,白纸黑字签字了,很难索赔吧


我看到的报道,多半就是外资银行设计出来的理财产品让某个富翁亏了好几百或者好几千万。没听说替人赚了大钱的。
要降低风险,股票加期权完全可以做到,还很容易理解。
最不利的,扔给基金公司理财也比被骗了强呀。


是的,还不如直接买股票。这里关键的问题以80%的价格拿时价的股票还是100%的价格拿股票。这时被RM忽悠了,她说是以80%的价格拿股票,但后续的文件签的是100%的价格,专门欺负中国人不懂英文。


說實話,四個月百分之三十,真得不算是極端。

何況,你是默認高風險的。

就算自已買個房子也有風險啊。

金融上有個規律很重要,就是:

高利潤一定會有高風險!

但反之并不一定成立,就是說低利潤有時也可能會高風險!後一種往往是忽悠人的騙術。


呵呵, 那是因为亏了的老叫, 赚了的闷着,所以……


神忽悠–此类产品只是设计产品的人懂得,银行叫一大帮狗屁不懂的RM去推销。好多人是哑巴吃黄连,赚小钱,亏大钱。


呵呵, 我自以为,稍微懂那么一点点.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