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一下这几年写文字,大多都是以前的ID写的。希望有人喜欢…
最早的是写看小说心得,从ID游艾开始:
帖的名称: 分享看过的小说
http://bbs.sgcn.com/thread-14453538-1-1.html。 帖子: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
http://bbs.sgcn.com/thread-15662639-1-1.html?_dsign=b3091247
帖子: 都来推荐点评作品
http://bbs.sgcn.com/thread-15668917-1-1.html?_dsign=330908a2
帖的名称: 分享看过的小说-
http://bbs.sgcn.com/thread-14840915-1-1.html帖的名称: 分享看过的小说-《慢船去中国》
http://bbs.sgcn.com/thread-14918069-1-1.html
帖的名称: 分享看过的小说–《刀锋》
http://bbs.sgcn.com/thread-14999384-1-1.html
帖的名称: 分享看过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http://bbs.sgcn.com/thread-15056986-1-1.html
帖的名称: 分享看过的小说-
http://bbs.sgc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115728
帖子的名称: 格子
http://bbs.sgcn.com/thread-14641639-1-1.html
帖名:
http://bbs.sgcn.com/thread-15592222-1-1.html?_dsign=7be5a4f4
先膜拜下~
整理的太好了!不用到处找、到处翻
多谢挽尊
不小心压到只蜗牛
好忙的一天,还加班。放工先到食阁填饱肚子,继续回住处,想着端午节就要这样过了。这时,你出现了,拖着沉重的壳,慢慢爬着。本来想躲过你的,转前轮,交叉,后轮…。后轮没避开,小时候这动作老熟练了,避个石子水坑轻而易举,今天却没有避开。对不起了,也许天意该在今天,到那边不要怪我。
其实你也不能怪我。就你自身來说,你的壳子重,爬的慢,而且不该到不该去的地方。很容易阻挡到别人,你也不希望别人为了等你先走引起堵塞?再说,狮城的自行车道够小的,两条黄线之间,不到一尺,我也要小心翼翼的骑车,还要注意那些重货车,它们更喜欢压线。所以很少注意路上,反正是水是坑,慢慢过去就好,谁知道你却占据了这地方?
今天被压在轮下还是不错的。不要再担心会被吃了;刚好是被我压着了,还会给你写个祭文;最后,今天端午节啊!以后人们会像纪念屈原那样记住这一天。走好!!!
这帖还是用链接,有点调侃的,
帖名: 自杀帖
http://bbs.sgcn.com/forum.php?mo … amp;_dsign=74f2492d
图钉
半年前搬到这边,日子没什么不同,做工,吃饭,上网,睡觉,周而复始。刚开始,不太顺利,做事出错多,挨骂的也多;住的地方环境也不好,倒班的,打呼噜的,还有一段时间有臭虫,一切都是不顺利。有人就建议去拜拜当地的神明,我只是笑笑。
那天没事,听着收音机到处瞎逛,脚底突然很疼,发现一枚图钉穿过鞋底扎在脚上。忘记了疼痛,很好奇为什么会有图钉?这种圆头金属图钉,在90年代比较常见,喜欢在木质的家具上包上塑料薄膜,或是用钉挂历。现在常用的都是彩色塑料头的美式图钉,但是这少见的图钉既然在新加坡出现,刚好扎到我了。茫然抬头不远处一庙宇香火很盛,觉得可以理解,寺庙久远,有图钉也算正常。于是,拔出图钉扔到一边,回去了。
这事过了一段时间,有天晚上,下班回來已经有点晚了,又急着去汇钱,就骑车抄近路走。快到的时候,听到嗤嗤的响声,不一会自行的后轮就没气了。借着路灯,顺着还在嗤嗤作响的声音,一枚图钉扎在后轮。不觉中,一个激灵,抬头望去,不远处三柱香突然冒出一团蓝色火花,袅袅升起…
老自行车
自行车很长时间作为生活的必须品。在城里上班上学买菜或串个门,首选的就是自行车;乡下进城走亲戚都是以自行车为主。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北方人习惯称单车,而南方称脚车,新加坡大概延续南方的习惯称”脚车”,自行车是书面用语。
自行车其实很耐用,不是太大的意味,修修补补用上几年是没问题,加上要求不高,少个刹车,掉个挡泥板,都是能用。家里如果有罐机油加付扳手,自己就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现在公交车费低廉,加上线路方便,另外就是摩托车的普及,让自行车渐渐淡出视野。
在新加坡,对于外劳来说,自行车是个必须品,不是有钱人锻炼才用的休闲品。刚來的时候买了辆二手的自行车,加了个铁链锁。上下班非常方便,由于是旧车子从来不怕被偷,确实省心。一年后,不小心卡到沟,把后轮弄歪了。推到上班的厂里踩几下,再把刹车去掉,有前轮刹车又可以骑。又过几个月,不幸又来了:把手断了一截。那位置被撞过,有裂纹加上生锈。半截把手也能凑合着用。终于有天爆胎了,看看外胎也用得差不多,就这样结束了它的使命…
接故事
(主帖) 每次乘坐巴士,我都喜欢窗边的座位。
不是因为窗外的风景有多么的漂亮。我近视散光二百五,看啥都模糊。而是为了能够有一个美女,坐在我身旁。
虽然很多次都是大妈,但我始终相信美女就在下一个巴士站。。。(知了)
跟帖: 每次乘坐巴士,我都喜欢窗边的座位。
每天回家习惯坐在前段靠窗的位置。做工对着电脑,整天的盯着,坐在车上喜欢看着路边的风景不断掠过,
弥补着这一天内的唯一视野。不知什么时候那位置总是有人,真希望他能在下一站下车。。。
跟帖: 每次乘坐巴士,我都喜欢窗边的座位。刚来这城市的时候,对于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坐BUS就是难题之一,担心错过了站。那时幸好身边有她。对她来说这里一样陌生,可是每次却镇定的说:“没事,你休息一会,我看着就好。”所以每次坐车,我们习惯选在靠窗的位置,这样她可以看着外面,记着每个标志物和站台的名称。
独自一人后,还是习惯坐在靠窗位置,想着她曾经说的每地方的标志物。“看到那个超市就是快到了,前面拐个弯,再有一站下车。”可惜这几天那位置总有人坐着,“一个人的城市,日子过得漫长而有无奈。”连回忆有时也没了依附。。。
跟帖: 每天我都会注视着坐在巴士靠窗的那个人,很久都不是我想见到的他。那年一起坐车下班回家,坐在那个位置,轻声细语,憧憬着未来,孩子…。突然而来的车祸,让我们分离。事后,没多久,他选择离开这里,而我只能每天站在车轮上,看着坐在那位的那个…
不一样的日子
这次回国过了几天不一样的生活,就是没电加气温40度。
天气炎热,加上很多地方忙着开工,所以在乡下一天只有几个小时有电,而且不知道什么时间能来电。刚开始确实不适应,因为没了网络,没了游戏,没了空调。但日子还得继续,白天带小孩到处逛逛。要说他们对乡下好奇的颇多,花花草草,虫鱼鸟兽,一切都是好奇,寻找,照相,整理。中午带些西瓜香瓜回去,水里泡一会就可以好好享受。傍晚,吃过晚饭,一家人一起乘凉,聊天。小孩在旁边嬉闹着,累了就趴在大人的怀里睡觉。大人轻摇扇子,驱着蚊虫也驱走暑热。最后在屋顶打地铺度过一天剩余的时间…
跟帖:每次乘坐巴士,我都喜欢窗边的座位,不为风景,不为旁边坐着谁,只为了躲开站在旁边的老人。。。让座也是旁边的那位先让吧,至少可以坐得久一点。。。
手段
曹丕的诗写的好,虽然他的主业是当皇帝。他当上皇帝手段可以概括为两个,这个现在很多人都会,包括小孩老人。
一就是让群臣劝进,手下上了十几次折子劝他当皇帝,前面的都推辞了,表现的是没有当皇帝的想法,总结一个字是”装”。
二是让汉献帝禅让,这只能靠威胁。写一次禅让诏书不够,胁迫着写了二次和三次,才假意不得以接受,总结一个字叫”逼”。
这两字很好用,现在的都会,时常能看到人们使用这两手段,真是:众臣劝进”装”而辞,献帝禅让”逼”是实,非常手段曾惊世,如今村夫亦熟悉。
我在雨中等你
在下雨,沿着组屋楼下走了一圈,只是瞎逛,突然想起这句话:我在雨中等你。这是加恩斯坦2008年的一本小说的书名,据说非常畅销。有赛车,有人思想的宠物狗,有悲欢离合的故事,还有一定生活哲理…。
这书看了有段时间,故事简单:一条狗恩佐,见证赛车手主人丹尼的生活经历,事业的小有成就,生活上幸福的家庭;到后來事业的停滞不前,妻子病逝,女儿的离开。他也因为赛车错过家庭责任而活在自责中。所有一切只有这狗恩佐相伴…
这书写法是以宠物狗恩佐的视角和想法写的。没人知道狗的内心想法,所以看起来回觉得有点意思。就我来说,不喜欢宠物,主要是看不惯宠物的主人把自己动物看得比别的人重要,觉得是不尊重人却对动物青睐有加。所以对这视角不感兴趣。
还有人说这书有一定的生活哲理。雨是困难,困难会使人恐惧,退缩…。丹尼发现了这问题,在赛车中克服了自己,使下雨这个困难成了他在赛车中的最大优势。这也是书名的由来,恩佐希望自己的来生可以在丹尼最喜欢的雨中赛道上再见…
回了,把马甲写的汇总…
谢谢楼主分享,辛苦了:)
还回不回论坛呀,给我们带点国内的信息。
正常是没时间,哪里还有工作能像在坡县这么闲?
斑竹这样高亮加加精很有压力,还想藏一两id…
关于举报
曾经看了某卫视的某直播室,有期说的就是”举报”。第一个例子,员工举报老板,结局丢了工作,而且找不到工作;第二个例子农民举报乡镇,结局被泼硫酸瞎一只言,挑了双手手筋;第三个例子,记者做专业举报人,扳倒些贪的,暂时没事;第四个例子,记者。报道出黑幕,被设局陷害关了十來年。
这大概就是举报的现状。现有的贪WU和违法不能处理跟现有的举报制度有关,贪官的问题很多是小三和二奶的举报。前面的帖子提到了文革,说的目的大概也是希望通过全民的参与或举报來打击现有的违法问题,但太过激了,现在的环境也是不可能实现。
毕竟提倡的是法制,只能完善举报制度上着手,保护举报人,惩罚透露人员,让更多人参与才是可行方法。
文人
按定义,必须承认自己不是文人。并不是写文章的人都可以称为文人,而是”指人文方面的、有着创造性的、富含思想的文章写作者。严肃地从事哲学、文学、艺术以及一些具有人文情怀的社会科学的人,就是文人,或者说,文人是追求独立人格与独立价值,更多地描述、研究社会和人性的人。”
文人要有自己的操守,比如说:文人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带入自己的作品中,影响读者的判断。
文人的骨气。文人要有骨气,所以有自己的下限,像人们说的”不树碑,不立传”就有指文人不给人著书立传,不写墓铭。当然上限莫过于赴死,最有名的就是南宋赴海而死的那些文人,
在这解释一下那句”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句在海外经常听说,他们用这句话來表示,曾经被外族占领。崖山指崖山海战,南宋完败,十余万人赴海而死。
当然随着时代的不同,文人的上下限也在变化,有些人只求温饱,也不需要随时准备赴死。
这是与社会地位相关的,宋朝重文轻武,文人的地位高,可以说是文人执政,南宋的灭亡他们负有主要责任,赴死就没什么不好理解。现在纯粹的文人不好生存,定为只求温饱也是能接受。但是把下限公开來卖就失去文人的底线。
“欲亡其国,先灭其史”
这句话出自龚自珍:“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意思指”思想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影响的重要性,想要一个国家灭亡就要先让这个国家没有历史文化作为支撑;想要灭掉一个民族,最主要的是让这个民族没有了文化思想。”
这句话在帖子出现一般有几种情况:
一,提醒。某些帖子中会出现的片面的,不真实的,或是捏造的历史,对于发帖的目的可以给于这样的定位,出现这句给人提醒。
二,对于一些国家对历史的美化给以批评。就像美国对早期在美洲的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的美化。
三,对现实中一些不实新闻报道的不满。有时新闻因立场的不同,报道出的内容不全面。有些人就会用这句话,毕竟今天是明天的历史。
所以要看清…
世家
反腐和法制是现在最主要的两项政策,全国支持。
社会主要矛盾来说,还是发展经济。但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没什么灵丹妙药,能让发展一帆风顺。就治国來说,从古到近主要问题都是世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世家,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世家,不同在于世家让利多少给百姓。世家掌握着政,军,商,工,农,教,医…。现在的形实不同,原先世家只是一个家族,现在是从上至下金字塔型的关系网。普通的个人根本无法抗衡,绝大部分人选择依附,依附在一层一层的关系网中。另一种就是联合,小家族的大联合,就像温州炒房团的联合,或是福建包矿山的联合。
这些对普通百姓来说都是难以做到,该打工的打工,该种地好好种地。改变这种状态,不知道有没有人有对策?美国那样也是个办法–扩张,掌握着更多的地方,发展出更多的世家。直到大战爆发…
午饭(写于520)
厂里有个文员,每天中午下班都会收拾好桌面的东西,带上早上带来的午餐。不是像其他人那样去餐厅,而是走出厂门口。细心的人会发现,她带的午餐份量较多,大概有两个人的量。同事也会发现她刚走到厂门口,刚好有辆的士出现,带她离开,上工时间又准时回来。一直如此。
后来知道那个是他的老公,是个的士司机。她是每天早上六点起来做饭,只为了中午两个人能一起吃饭。。。
看样子最后一个id不拿出来就没内容了…
(一)
四月的新加坡更热了,很多不知的花绽放着鲜艳,但是枯黄的落叶却也多了起来,有点萧瑟感。做工可以躲在办公室吹
空调,放工总是要回去,路上的时间就是一天的出汗时间。老游,每天冲了凉都是不想动。靠着手机与外界交流着,上网、
短信、电话…。手机突然震动了两下,有新信息,却不知道在哪里,因为QQ、短信、微信都用相同的提示。翻了一会终于在
很久没有人聊天的QQ的陌生人栏里找到了那句:“哥,在吗?”
“在,有事吗?”
随手回了一句,看ID知道是谁的留言–小姨子。(就讲她的故事。)
广州火车站–旁边是省汽车站,市汽车站还有流花车站,拥挤不堪,熙熙攘攘。十月份的广州还是酷热难耐,秋老虎依然
发威。老游的妻子终于在省汽车站找到全身是汗但穿着夹克的妹妹。(后来才知道出来没带夏天衣服,到广州又没钱买新的,
一直穿着夹克)。老游比他的小姨子同天生日,刚好大一轮,所以刚知道她的时候觉得有缘。妻子第一次提起这个妹妹是因为
她地叛逆。十一年前,十四岁就已经长到一米六的女孩,拿着初二报名的学费和攒下来的零花钱跟另一个同学跑到广州去了。
在流水线做了一个月晚班,工资还没拿到钱已经花完了,加上劳累,只好向姐姐求救。才有了汽车站的那一幕。之后才收敛一
点,开始用心在学习上。
老游在上次把她QQ删了之后,有很长时间没再和她联系,这次不知道会是什么事情,小企鹅再次闪动…。
在茶馆的时候偶尔会路过随笔 刚看二楼才知道楼主以前的ID是游艾印象深刻 膜拜一下 还记得有个帝雅哥很有文采
帝雅哥的诗写得好,有段时间没见到了…
半夜起床看鬼故事,
看完只恍惚了两个钟头好象就醒来了。。。
我记得以前在哪里看过有个*林家铺子*的才子,写的帖子情诗一般,词句华丽,浓情蜜意。。。好久没出现了。。。
赞!如果你在新加坡就参加读书会吧
这是个老贴了,本来不应该顶起来,因为我欣赏楼主的评论和文笔 ,所以也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