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乎
这两天我女儿在学校有一些变化。
我们的卧谈会,她反复和我确定了两件事:1、她的舅爷爷是不是大学教授;2、我们家到底是一个什么背景。我给她数了一下家里有几个教授。她很兴奋的说,原来我是教授的孩子啊。太棒了。我问她为啥要问这个。她说最近在学校出了一些人际方面的问题。然后她去给同学说舅爷爷是教授,嘚瑟一下。这个身份太给她长脸了。她觉得自己比其他小孩牛。因为她是教授的孩子。
这事本来我没往心里去。但是最近生活中好像出来了很多小升初的话题。所以了解了一下,其实我是有些担心的——怕她无法上好的大学。结合她和我的这种心理。我有点警醒,这个就是我的家庭教育——惟有读书高。我没想到,到了我女儿这里,我们从来不会给她在学习方面做任何的要求和刻意的引导,她还是被这种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或者说,她就是主动选择和认同了这种理念。
在我家里,一个人也许会很有钱,或者很有权,但是地位不会比一个博士高。哪怕这个博士赚钱能力有限,社会地位也一般。我先生就是因为没有上过大学,虽然他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是家里人刚开始非常不接受他。后来相处之后,发现他知识相当渊博,才弥补回来了。
我在这种家庭教育的影响下,无论工作上做出啥成绩了,都觉得自己不行。我非常努力一刻不停的工作了快十年,在家里的口碑才逐渐接近了我的硕士博士哥哥姐姐们。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长辈们老了懒得说我了。就算他们的工作没我的好,赚的不如我多。因为我不是博士,没有去做学问。这种情绪和思想用了很多年才慢慢淡化。我妈我爸也逐渐认可了我在工作上是有一些成绩的。
家庭教育给下一代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可能会固化,可能会没有那么自由和开眼。但是所有的子孙都无法逃脱。对于我女儿,她爸没上过大学这事,她是觉得嫌弃甚至有羞耻感的。后来知道原来姑姑们都是大学教授,然后她爸慢慢的教她英语,背各种诗词,练毛笔字,她觉得哎呀我爸还挺渊博的,这才扳回一局。
舅爷爷这个事情是她第一次在攀比,攀比的方向还是知识和学习。我才知道,她的信心和优越感都来自于学识。我也知道,其实现在人的选择非常多,上不了大学,只要看书多,知识不会落下。我们也给她铺点别的路,其实以后的人生都没差的。但是如果上不了一个好的大学,可能对她来说就是世界末日。不是怕她今后走的不顺利,而是她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无法接受自己。说真的我都不知道这孩子从哪方面获得的这种意识。只能归功于家庭教育了。
所以我想,如果我们是一个从商的家庭,或者从政的家庭,小孩的思维也是会不一样的。
家庭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传承和温和的进化。
虽然还等你回答我的医科,不过本科是基本教育,博士不是。女孩子读书家庭两不误比较好。 当然小不点知道家里有几个教授还是鼻子翘的挺高。但是那是别人的,不是自己挣来的,爸爸妈妈给的都没有成就感。孩子自立,有个温暖的家很重要。可能我打小在大学校园长大,看见的教授太多了,没有反应了。我公公有次还碰见一个院士,也来这看孩子的。
在等我的回答吗?很抱歉啊。我女儿因为早就明确表示对医科没兴趣,所以我没关注过这方面的信息。
只知道约翰霍普金斯在医学研究方面是一流的。但是在美国学医科,的确是一场持久战。孩子如果真的热爱是没问题。不然真的太辛苦。
转载的帖子不是说教授或大官或大富豪有什么了不起。只是觉得最后那句话很对。”家庭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传承和温和的进化”不同的家庭,所看重的东西本来就是不一样的。
我有几个朋友,人超好,但是最美好的年华都读书了,读博士的时候,男的研究生要么有女朋友,要么岁数不太合适。40岁还一个人。我觉得女孩在最美好的年华也要学会和男[关键词屏蔽]往,即使缘分不够,也不要学业为重做理由,等读完书再说错过了婚姻。同学聚会,她们在场,都不太好提孩子先生。有点尴尬。
原帖的讨论的是: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觉得讨论的内容还挺有意思的。可惜网址贴不过来。
又犯粗心的毛病,少看见一个转字
有时是父母的坚持。伯父有个学生大学毕业后被父母(也是大学老师)逼着出国留学,硕士毕业在美国做房屋中介,小伙子做得很不错,但他父母不接受儿子的职业规划,为了让父母不再埋怨,他又去伯父那儿读了博士,有了这个头衔他才争取到择业自由。[lol]
最近又看一本书非常好,如果你的孩子是女儿,又处于青春期。可以读一读。http://lz.book.sohu.com/book-24701.html
这是给家里有青春期男孩子的。 还没看几页。http://lz.book.sohu.com/book-24699.html
传承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非常同意。但我现在就在努力让孩子不受我们的影响或者说局限。他才能走得更远。和文章作者一样, 我们家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但是我现在觉得这种思想很害人。其实经商从政除了智商还需要更好的情商财商, 而读书只需智商就好, 哪个更高一筹不是一目了然吗
同意家庭教育就是家族的一种传承和进化,只是原帖没有过多地表述标题的观点,而有点显耀了。
说俗气一点,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家庭学究气氛高的,孩子很喜欢读书和做学问,
家庭是经商的,孩子从小就对经商,创业等有兴趣,比如香港李家。
家庭是从政的,孩子长大了基本会从政,比如新加坡李家。
我混投资理财版的,我儿子从小就对投资理财有兴趣。不爱读书啃书本。
环境和遗传不一样。
虽然树哥讲的很对,智商,情商,财商都很重要。但无论什么思想,都是因地制宜比较好。在坡坡,读书好还是最重要的。若读书不好,在坡坡除了自己单干外,其他无论打工还是从政,几乎都很难升上去的。所以智商读书好还是要排在第一位的,其他各商无论如何都是要建立在读书好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