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年轻充满活力的妈妈。如果写些小学GEP孩子,学习,交友,生活,对向往GEP的父母也有吸引力。
非常好的建议!我有一些idea了,会尽量写写这方面的内容的。比较稍微类似点的文章是这篇:新加坡GEP“天才班”briefing与择校篇
主要是教育部门争对GEP学习生活给父母的一些建议。我觉得也值得借鉴和参考。
谢谢,我也住yishun附近,哈哈
:)很好的育儿理念,谢谢分享,不过排版看着实在难受。
妈妈写的实在好, 我把GEP选校的全文贴上。上篇讲到GEP的简介以及Edison考试、录取的全过程。不过录取之后可不是结束,还有一些手续要走。录取的时候就会有一些文档可以阅读,包括为何政府要设立GEP,接下来的流程,以及供选择的学校等等。接下来就是协同孩子本人去NUS High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参加一个关于GEP的briefing session。新加坡设有GEP“天才班”的小学们
Briefing到了briefing当天,流程大概是这样的。先带Edison去注册,注册后领他去小孩子briefing的教室,他们自行对GEP的背景、如何应对、如何适应等话题接受教育。我后来看了看他们的材料,基本和大人们的材料中心思想是一样的,不过他们的言简意赅也配上图,更加容易让小孩子了解吸收。
大人们则统一安排到一个大礼堂接受教育,听发言,看录像,我也大概做了一些笔记。比如错误的一些教导方式大概有:
The overly critical parent ——小孩做啥都不对。改正方式——应该适当给孩子鼓励,学会多看小孩的长处,set realistic expectations, identify their efforts.
The overly dominating parent —— 什么都要帮小孩想好,让小孩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改正方式——别给孩子step by step的assignment。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做。还要注意不要对孩子们区别对待,比如对gifted child更加偏爱等等。别去帮着孩子做作业!(发言人还说,有些孩子交上来的是家长的作业。大家都笑了。Don’t submit parents’ homework!)
The overly conscientious parent——什么事都太注重太刻意。改正方式——给孩子自由给予适当任其发展的空间。See the value of allowing the child unstructured time and self-initiated play with peers. Don’t fill every minute to learn. 别一有时间就说,学习,学习。
The overly directive/permissive parent——要不就太独裁/要不就太顺着孩子。(我个人反省自己还是属于比较顺着孩子型)——改正方式:help the child set boundaries 要给孩子一些规范和纪律。特别是聪明的孩子,他们更加懂得如何摆布大人。
很多时候小孩子“天才”基本家长也比较“天才”(哈哈听到这个还是有点暗爽),但是这并不等于家长就要帮他们学习,帮他们做作业。特别是刚开始上GEP的学生们,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突然之间大的作业量,和同学之间强劲的竞争。以前是小池塘里面的大鱼,现在到了大池塘,很可能只是一条小鱼,这种心理落差需要有适当的方式去面对和调整。作为家长,只能确保他们做好作业,鼓励他们。不能帮助他们做作业,但是可以帮助他们做好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
关于兄弟姐妹之间的处理问题——(对于我来说也很受用啊)
不要比较 avoid comparisons.
给他们每个人足够的时间(和注意力) set aside time and attention for each of them.
不要偏爱 avoid favorism.
前面说了很多关于GEP难适应压力的课题,其实也有很多positive的feedback。比如很多学生表示上了GEP之后竟然更加向往去学校了,因为同学们都很聪明,所以交流起来更加容易,也可以探讨一些更加深入的话题和更加复杂的问题。听到这些我感到欣慰,希望Edison上了GEP之后也是这样的感觉吧!
择校说来也真算Edison争气,其实在新加坡为了孩子能上好一些的小学而专门买特定地区房子的家长们大有人在,可是我们没条件让他去啥特别好的学校,于是就随便挑了一间离家近的邻里小学。没想到现在大好的机会就放在眼前,新加坡顶尖的小学放在面前让我们选。
其实即使在去briefing之前我们还是不大确定要选哪间学校。离家近的只有两家--Rosyth和Cath High。我内心比较偏向Rosyth,因为Cath High是男校又是宗教学校,但是他爸比较偏向于Cat High。当然最后决定权还是掌握在娃自己手里。
我们在接受完教育之后,家长和孩子汇合,开始参观各个学校的booth以及问问题。看了各种手册,一番了解之后,心情还是很复杂,Edison还是表示很纠结,不知道如何选择。看着Edison的旧同学已经早早做好的决定(他爸说,那孩子非常坚定的不信神,对学校里的各种标语表示uncomfortable,于是对Cat High不予考虑),我们始终还是有些不知所措。超爸提议说回家考虑之后再做决定,我当场就觉得,要不要啊,其实现在纠结,回到家只有更纠结……可是又不想给Edison太大压力。没想到Edison自己突然间下了决心。就当我列出俩学校的comparison,提到Cat High是男校的时候,他突然说:“对哦!我都忘了Cat High是男校了!hmmmm……”想了想又说:“那我还是去Rosyth吧!I wanna compete with both boys and girls”。 哈哈哈,小样儿,well said,挺冠冕堂皇的嘛!
于是就这样填报了志愿。不过填报了志愿也不一定真的能上喔!还是要看报名的热门度以及一些指标的,所以每人至少都得填三个志愿。我们是在12月中旬正式收到的学校通知,确定Rosyth了!
FAQ:
如果家中有一个小孩录取了GEP,那么另外的小孩是否能转学到同样的学校?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政府鼓励兄弟姐妹在同一间学校上学。可是GEP小学都非常热门,很难有空位让sibling进去读书。一般都必须先加入waiting list再慢慢等位。虽然有家长硬要让学校承诺一个时间期限,学校的态度也是很强硬的——这个我们真的无法保证。要看有没有空位。如果没有空位的话,等上好几年也是可能的。
=.=
本来期待了好久,今年开始俩娃终于都是上午班,可以手牵手一起愉快的上下学了,却没想到哥哥换了学校,弟弟却还不能跟去(还是在相反的方向),桑心啊……好希望弟弟能快点排上位!
一般GEP学生的弟弟妹妹要等到小四才能转入GEP学校的非GEP班,因为之前没有人转出,小三GEP考试后走掉一批GEP学生后就会有些空位出来。
我是直接从blog的原文copy paste过来的,可能在那看排版会稍微好些~
我们只排了三个月就有弟弟的位了,不过阴差阳错,居然他们爸爸不赞成弟弟去上,我也就只能呵呵了,为了避免腥风血雨。可是事后我后悔万分。现在我决定排除万难继续帮弟弟申请waiting list。
觉得你先生是理性的。 在名校拔尖不容易, 因为大多数的父母从进名校就会狠抓孩子读书。 所以不易在名校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但是能在名校拔尖真是很厉害。
家里有一个理性的比较好。 可以看到孩子的需要。 我和先生在孩子教育上总有一个扯后腿的。
有个朋友的孩子是很好邻里名校的, 当初考过第一轮, 父母坚持不转GEP学校, 学校head prefect, 啥好事老师都惦记, 去了名校,是否适应还不知道。
如果孩子能进名校,最好让他/她进去。
我的主要理由是,不能替孩子做主,让他/她的孩子进名校的机会变小了。
孩子适应能力很强。不用太担心孩子适应不了名校,这里的竞争毕竟比中国小很多,名校里也有很多不厉害的人。
只要不在每一个项目都和这个项目里最厉害的孩子去比,不和那0.01%去比,心理都能够基本平衡。
让孩子和爸爸妈妈决定吧,我家有时瞻前顾后,怕孩子太累了,承受力不够,老思量有空打个球,孩子好久没出去玩了, 芭蕾舞和钢琴也不能撒手。教教学习还可以的普通孩子还行。牛娃要有付出,要有牺牲,要有放弃,我们推的不够坚决。
推孩子真是个技术活。每年高考过后,我都小受刺激。国内朋友的孩子,有的从小推到大,最后如愿去了世界顶尖大学。有的,一路优秀,但是孩子到高中后,可能是没后劲了,开始厌学。高考成绩不理想,结果因为曾经优秀过的原因,选择大学高不成,低不就,孩子家里条件不错,选择上合资的2+2大学。这种基本就白推了。到底什么样孩子该推,怎么推,还真是让人头疼。
很懂教育的一个聪明妈妈,想请问一下,孩子进GEP读书后,您感觉GEP的教育如何,GEP的教育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呢?
一点就通的孩子可推,靠勤奋的孩子不可推或到后期推不动。
高中阶段还是比孩子的脑子,小学题目还是比较简单,主要还是家长推为主+孩子的智商,目前中国学习的情况,如果孩子智商一般,或只是中上而已,高中阶段基本推也效果不大的,在中国进好的大学概率并不高的。
我认为关键还是小时候观察孩子的情况,比如阅读能力,记忆力,专注力,数学能力这些方面,如果只是普通,其实到了中学阶段推也没有啥用的,只是做好心理准备,推也不推不高的,世界名校,中国名校的机会并不大,当然如果是普通的孩子,不去推的话,那就一般进普通的学校,比如POLY,如果不管可能会去ITE。
我孩子都没机会过第二轮,要问问Jpe和其它GEP家长看看有没有好点建议。.不过我心思, 新移民的孩子华文数学都不弱,科学可以找到补习的, 即使是GEP, 唯独英文难度偏大,如果可以全力在英文方面推上去,可以试试,大不了过一年半载回主流。听说 儒廊回来的都当宝贝对待。当年有一个过第二轮的去了来福士, 但是后来回到主流,选择很一般小学, 最后也是高分PSLE去了来福士女中。所以如果不是推的无边无际的, 个人觉得去去看看, 万一你孩子潜能爆发了呢。不去的人也不是没有,大概5%-10%. 当然垫底的也有,4门不及格的也没听说退回去, 只是在关注中。
关于要不要推孩子
在开始的时候家长很难准确地知道孩子到底有多大潜力,能推就尽量推,推的力量决定于对孩子兴趣及能力的逐步了解和掌握。在基本掌握孩子的能力后,再尽量培养孩子的习惯,让孩子能尽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平
在基础教育中,
语言,最需要推,而且只要去推,就可以看效果。像“可怜天下父母心”说的一样,阅读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写作是第二步。要持之以恒地推。
数学,小学可以推出高分,中学后就主要看理解力,推不出高分,但用力推的话,至少可以保证不考低分。
其他学科,记性好,成绩容易好。语言好,文科容易好。数学好,理科容易好。
在素质教育里,基本的音乐,艺术,体育。要弄好,得吃很多苦,孩子一般都倾向于玩,避免吃苦。不用点力推,很难打好基础,经常半途而废。
当然,寓教于乐,让孩子高高兴兴主动地学习是最好的方式,希望这里的虎妈虎爸们能多多分享这方面的经验。迷糊小妈咪做得就不错。
关于鸡头凤尾,大池塘小鱼,小池塘大鱼
就像nansyxu说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里也可以用这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这样说吧,学习无第一,领袖无第二。
如果只看学习,来到好学校,即使你落在最后,你的成绩也可能和一般学校最好的成绩差不多。完全不用担心孩子最后一名压力大,只要她/他学得比以前好就是进步。更大的平台只会让孩子做得更好。这种例子举不胜举,绝对比读不下来的孩子多得多。如果大部分在大池塘的孩子都失败了,那么这个大池塘修得也太失败了。
如果看领导力的培养。再好的学校也只有一个head prefect,再差的学校也有一个head prefect。谁当?当然是学有余力,有能力,有人缘,有背景的人去当。要走这条路,呆在一般小学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关于GEP的心态
每年三年级的家长都对GEP抱很大希望。有的估计过高,有的估计过低,有的用力推,有的完全不推。当家里的孩子考进GEP,估计高的,不推的觉得是自己的实力。估计低的,用力推的感觉是运气。
如果客观地看这个问题。能进GEP的孩子基本都是有很强的能力,这些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加上一些后天未知的因素,及一些主观推动的因素。这些因素很难简单地归结于家长的背景或者推还是没推。比如母亲聪明,男孩子一定聪明吗?我觉得遗传学上来说,的确有点道理,但很多妈妈不笨却因为各种原因没考进大学,她的孩子笨吗?很多妈妈孩子都很聪明,可能小时侯有些习惯没养好,粗心不记事,考试很可能过不了。从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一些联系,有偶然也有必然,但基本上每个人都还是有机会,对大部分家长来说,只要有机会就不应该放弃。
总之,考进去考不进去GEP都只能代表未来5年的读书经历有点不一样。之后都得经过A水准的检验。PSLE对这些孩子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基本都能考进4大或者10大,到了JC水平都不差。
体系过早的把孩子分类。
----
这就是我推孩子的初衷。在这里,如果小三前不推孩子,孩子机会少很多。
最好的方法是小学初中连读。高中再分流。但新加坡现有的教育系统几乎不可能改到这个方向。现在是初高中连读。小学成绩好的人更容易出来,这对很多晚熟的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