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学这个的家长吗?
一直不懂,学习这个有什么帮助?就提到记忆能力吗?
几岁开始比较适合?
需要什么基础吗?
谢谢
我女儿是6岁学的。 儿子是5岁学的。 觉得珠心算和钢琴有类似功效开发左右脑。不过女儿小一小二忽视了速算的练习,现在做题会做,但是算数不快。我家孩子学前可以从一数到50, 不知算不算基础。
我是给娃娃用扑克牌练习计算。
先用一到十来算加。
再用一到十来算减。
最后用一到十三算加减。
对小学的基本计算能力提高很大。
看到一个帖子说珠心算有弱点也贴给你看, 我家教到一年左右就停了。
一、珠心算和手脑算的心理学原理
珠心算和手脑算的原理:第一步——将数转化为珠或者动作。第二步:数和数的相互关系成为珠和珠的关系、动作和动作的关系并得出珠的结果或动作的结果。第三步:将珠和珠、动作和动作的关系的结果转化成最后的得数。
二、珠心算和手脑算教学的弊端
1、幼儿的思维是由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展的。幼儿学数学是从动作开始,用自己的手操作各种物品以及相互关系,并形成表象储存在头脑里,最后将表象中的数概念或者数学原理抽取并表达出来。
珠心算将幼儿的表象固化,手脑算将幼儿的思维停滞在动作,对幼儿来说,是思维发展的退化或者倒置,是与科学的数学教学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孩子真正理解数概念。孩子为什么学得会、学得快正是将思维停滞在动作思维和固化的形象思维基础上,学得是快,但是对未来的发展不利。有的幼儿在做几笔珠心算加减的时候,很快,但是做简单的2+3=?却要用手辅助,就是最好的证明。
2、到了两位数的学习,儿童是在了解了个位数和十位数的真实意义和运算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本规则是: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而珠心算和手脑算不是,珠心算是从高位加起,手脑算由特定的动作表征。这对孩子进入小学二年级学习竖式加减是很不利的。
3、学习珠心算和手脑算是需要时间的,大班学习珠心算和手脑算,把原本幼儿数学的部分学习内容压制到下一个年龄段,比如,将十以内的加减压制到4—5岁学习,将认识数字的实际意义压制到3—4岁学习。从幼儿的年龄特征看,这样的压制让孩子无法获得牢固的数学基础。在现实中,很多孩子学了数学但不理解数学就是这个道理。
4、珠心算和手脑算固化了孩子的学习数学的方法,这是极其麻烦的。孩子到了小学需要重新获得新的学习数学的方法,部分孩子因无法转换直接输在起点上了。
5、让部分孩子对学数学失去信心。
三、珠心算和手脑算的优点
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学得好的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学得好的孩子)。
四、怎么让孩子学好数学?
1、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操作。
2、突出数量关系。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pPRHq4KA13ysbdd2#rd
妈呀,这是什么啊,我家孩子快五岁了,是以内加减法还掰手指头呢
市面上有不少学前练习加减法的卡片,孩子玩玩就会。用不着专门学珠心算
哎呀,其实一直都纠结
觉得苦了孩子, 花那么多时间真的值吗?
这个要学很久才能看见进步呢
半途退出就浪费呀
最好不要学。背熟1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九九乖法口诀就可以了。多做口算题加以训练速度即可。我女儿目前小一,从K2启蒙数学。现在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可以心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竖式,除法竖式没有问题。两位数的分数的加减乘除也没有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打好口诀基础。
女儿K2的数学补习老师说那些学了珠心算的孩子在上了小三,运算结果始终差一个数。
当初选择, 就是懒得数学启蒙教育(主要没耐心一个一个的掰数字), 又觉得左右手同时运用可以开发左右脑。 如果有弹钢琴, 可以象两个妈妈说的, 不是必学的, 珠心算和小学学的数学体系不太一样, 学太多了, 反而不好。 所以我家就学少于一年。
太厉害了吧我们小一两位数加减法还困难着呢
没啥厉害的,就是勤学苦练。建议你在国内买一套口算题给孩子做,每天做一页,做上一本就什么都快了。我女儿目前在做中国小学三年级下册的速算题,不过还没涉及分数的运算。分数的运算是因为她在外面的数学补习中(小二程度)有了分数的概念,学了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之后,我就顺便教了她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
没有太大必要,思路和之后的小学计算思路不同,我有朋友的孩子就一直混淆,以至于并没有加强速算的水平。
珠心算还是挺有趣的,开发一下左右脑,提高计算速度,如果上小学后就不要继续,个人觉得还不错。小学阶段有的学术类除了,英文,表演,科学,数学也只有珠心算,要不只能自己在家教小一的数学,速算,逻辑推理。如果教太多,又怕孩子上课不学了。
孩子能学多快学多快不更好?小学数学,一般跑得快的孩子都不听讲的。只要孩子不扰乱课堂纪律就行。
教育理念和你的不太一样,观点可能不同。让家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去吧。 孩子太不一样,没有方法适合所有孩子。希望在版里看到不同意见,也是我学习的过程。谢谢。
我女儿K2的时候在LP学数学,班上有两个孩子学过两年珠心算,头三个月计算速度比我女儿快,三个月后,我女儿就把他俩甩到后面去了。我先让女儿背熟十以内的加减法口决,然后每周坚持做三到四页10以内的加减法。一个月后推进二十以内,再一个月推进40以内,50以内,100以内的加减法。我都是要求她心算,不列竖式。去年下半年她自己在Utube上看乘法口诀表,然后跟着唱,也背下来了。我就给她做口诀内的乘除法口算,也稍微推了一下,背到19*19。不过久了沒练全忘了,只剩9*9了。在口诀熟练的基础上,她现在可以心算7/12+14/15,她先算分母为160,然后算分子7*15+14*12=273,结果会写成273/160后还能化成最简分数=1 113/160。其实我也有点佩服她,尤其她可以一步到位心算出分子。所以万变不离口诀,口诀熟了,心算也快了。
这不是简单的教育理念的问题。
就你这个例子来说,即使你不教,孩子上课也基本不会去听课。因为课程的进度慢过孩子理解的进度。孩子在课堂上就会感觉无聊,正是你怕孩子产生的情绪。这种情绪和教不教没关系。和吃饱吃不饱有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因材施教的原因,把孩子喂饱了,才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你可以说,我觉得孩子这样喂就会饱,所以不教。这是另一个问题。
你也可以说,我的理念就是不喂饱,你可以观察孩子一段时间,看达是否达到了你的目的,也就是孩子上课在不饱的情况下还会努力学习老师在课堂里教他/她的知识。我觉得你达不到你的目的。
我有点想说的是想要孩子算得快,就别学珠心算。我儿子心算能力更强,小四时在奥数班上3位数乘以4位数,老师一念出数字,儿子马上说出答案。老师连忙按计算器验证答案,结果让老师惊讶地合不拢嘴。儿子也没学过珠心算,也是从加减法口诀,乘除口诀学起的。
我女儿数学学得超前一点,可是在学校上课仍然很专心。老师常让她帮助程度差的孩子,让她自信满满。
有个成熟和自律的孩子真难得。这样的孩子在新加坡机会多多。
看来抓住孩子的特点,满足孩子不同的需要,方法是挺多的。
对数学有一点思考, 根据女儿学习数学的反思。做题快,计算快,很重要,尤其作业多的时候。尤其到小五据说作业更多,考试有些孩子可能做不完。但是在小四小五群,小六群混了半年, 看家长贴出的题,大多两种, 1 是奥数, 家长不会解决, 一种是用合适的方法回答数学题。 但是计算都不复杂。 所以我觉得越大,越注重培养的是解题能力。
嗯,若是不拼奥数的话,心算速度并不是很重要。必竞小五可以用计算器了,不用计算器的部分的计算量都不大。
尤其中学奥数,对计算能力要求非常高。
对数学,我没有多少发言权。但觉得计算能力的高低完全不能代表数学能力的高低。花很多时间学习和练习各种速算技巧,对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没有多少促进作用。这些技巧只是一些简单的方法,孩子很容易掌握,当经过一定的练习掌握了一种思维方法后,并不能让孩子学到新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不是靠训练量来进化的,是靠接触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进化的。训练量只能提高该思维的能力,不能让思维变成另一种东西。(这里借用下口袋妖怪Pokemon Go游戏里的词汇,进化Evolve,提高Power Up)。
这也是为什么,好多孩子在小学数学很好,到了中学就很难优秀。中学很好的,到了高中后期,大学,又完全跟不上趟。当你算兔子一分钟跑500米,乌龟一分钟跑50米会算,跑十公里各要多少时间,谁跑得快,你马上就算出来。当你算乌龟先跑5分钟,兔子什么时候追上乌龟,你可能有点吃力了。当叫你解释清楚兔子真得追得上乌龟嘛?你可能根本解释不了。因为乌龟先跑了250米,兔子跑到了250米后,乌龟又跑了25米,当兔子跑过了这25米,乌龟又跑了2.5米,这样一直跑下去,乌龟总能在兔子跑到上一个时间点的时候又向前爬了一段路程,兔子永远也追不上乌龟,可根据经验,兔子一定能追上乌龟。
顺路问一下: 新加坡小学不是按科目分班上课的吗?数学好的,去上数学a班,英文差了就去英文b班?没有固定教室,没有固定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