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用手机叫出租车的经验。通常,乘客用手机应用程序预订出租车时,手机程序上会显示司机的基本资料,而司机同时亦拥有乘客的个人资料。不知你有没有想过,个人资料轻易让别人获取在一定程度上有没有风险呢?
根据报道,新加坡有一名出租车司机声称被乘客“放飞机”,乘客叫了车最后又不上车。这名司机感到很不忿,于是把事情张扬到脸书上贴文道:“放飞机!当她看见其他地方有出租车后,就绕过我身边走去出租车站。我打电话给她,明明看着她的手机亮起来了,但她既不接电话也不取消预订。”
报道说,出租车司机的这个贴文,引来同行间很大的回应。有人留言建议,将会她的手机号码恶意地到处张贴(spam)。也有人说,在清晨时分给她一个“toilet wake up”电话扰她清梦。
看到这里,有网民就开始为自己平时用手机应用程序预订出租车的习惯感到担忧,他质疑出租车手机程序的专业性,并且担心自己的个人资料不保密,最终落得像事件中这位事主一样,个人资料轻易地在网上被转载给陌生人。他希望,出租车公司能正视这项乘客个人资料的保密问题。
事件中这名乘客的行为确实不对,不过出租车司机这样以牙还牙的方式同样有错。
在使用预订出租车服务时,司机和乘客都各自拥有对方的基本个人资料。因为,在注册账号时,双方都必须填妥资料,方便乘客和司机之间取得联系。
据了解,有些手机叫车应用程序是,乘客在上车前若要更改上车地点或是取消行程,可在手机屏幕里的司机大头照,透过手机拨打“加密电话”联络司机。同样的,司机打给乘客也是透过加密电话,举个例子,显示的电话号码是912345xx。这项功能是为了保障司机和乘客的各自的个资权益,在更安全的环境下有效沟通。
看来,所有的手机叫车应用程序都应该沿用这项联系功能,保障乘客与司机的隐私。
Uber的电话是加密的,这个司机和乘客用的应该是grab
人性本恶,要从制度来上制约。预订之后一定时间内取消是免费的,但是过了这个时候再取消就要扣费。当然,如果司机超过一定的时间不到,乘客有权免费取消。举例来说,下单后5分钟内取消免费,5-10分钟扣一定费用,超过10分钟后取消恢复免费。
应该的,他们命中注定有这一循环。
那司机放飞机又怎么样? 有一次早上8点多这样,oncall 了一辆出租,等了20分钟没来,中间来了电话,说是不认识路。结果再等等问你还来吗?说是找不到, 然后再等,估计是他取消了,我手机显示让我取消,我认命的上班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