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投资理财

如果政策不改,私宅跌幅能到20%么?

现在的私宅比起高峰期大概跌了10个百分比,倘若打击房价政策在1-2年里依旧维持不变,普通私宅价格有机会继续跌多10个百分比么?
感觉现在新加坡的经济前景很不明朗,TPP又黄了,身边很多人或回国或去其他国家发展。
可是最近有很多报道说私宅要回温了?也不懂凭什么辣么乐观。各位看客觉得呢?


其实不涨就等于跌了,2013到现在过了三年,通货膨胀本应该涨10%,现在跌了10%。。。里外里就是调控了20%

很多地方的房价已经回归2011年左右的水平,现在政府手里那么多降温政策拿在手里,随便调控一项房价都会大涨。

现在经济虽然不好,但是只要不是经济危机就问题不大,而且最近地是越卖越少了,尤其是郊区的大众型公寓。

总之个人看法,房价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涨,但是理应不会再跌了。。。

自住应该进场,投资可以多挑挑二手的。


投资真的还可以观望一阵子我觉得


自己住,无所谓涨跌。


自己住也不是无所谓涨跌,而是无所谓正常的波动。如果发生暴跌,你自己不在乎,可是银行在乎。到时候会要求你追加资金,这就不好玩了。


可是我认为有人流才有楼市,与其说经济危机不如说不看好新加坡的前景。目前为止没看到什么振奋人心的消息,然后美国老大哥感觉也要撒手不管了。周围是人才的真的撤了很多,或者拿了身份回国发展的。倘若接下来几个月私宅价格仍旧无起色,是不是有机会一路向南?


凭感觉,明年经济还会继续恶化,房价会再降。政府会取消一部分的调控措施,大概会在明年初,美国加息或者特朗普上台前后。


经济继续恶化肯定会取消掉部分的政策的。


经济我觉得没那么糟糕,coe还在5w上面呢。所谓的人才撤了很多,也没啥,要么人才要打引号,要么某些行业不适合继续在新加坡发展。

不过,坡坡的房屋政策有些地方真的是不合理。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把在这里工作的外国人和纯外国人等同看待。这样就会导致中等层次的人才,身份拿不到房子也不能买,毕竟15%的absd实在是有点太多了。


有的时候是大家觉得房价该涨的时候,也许正是房价要跳水的开始。有的时候人们都觉得房价该跌的时候,正是房价开始猛涨的开始


今年是比较有意思。
本来作家相对属于比较稳定的职业,
部门同事一年走了近十个。有几个在本地读博的同事,估计在这没钱买公寓,又买不了组屋, LP找工作比较困难,年纪不小估计打算生小孩,不得已回国。
没想到的是,
今年居然还颇有几个本地同事,合约到期没有续,年纪也不大,40+而已。看来一些传统学科或半新专业的,难免逃脱为鱼肉的境界。


本地读博然后工作的,没钱买公寓,lp如果是国内来的,pr很难,就算拿到了,又要三年后才能买组屋,这种情况,如果要留在这里,入籍是唯一办法。既然没钱买公寓,那么国内一线城市的房子也不用想了,一线的教职也更不用想了。回国的出路就是去二三四线城市找个高校。但是这个也不是能让人轻易接受的,毕竟奋斗了那么多年,从小城市奋斗到大城市,现在只能回去,心有不甘。子女要继续这种hard模式,更是不甘心呀。更重要的是,自己当年还可以凭借能力往上走一下,现在中国的社会已经板结,阶层流动几乎停滞,下一代混的可能还不如自己。


我周围那些离开的朋友或许对别人来说他们只是普通人,但都比俺厉害所以俺觉得是牛人。搞科研的都往美国转移(不过川普上台后他们有点懵,之后的计划不清楚),回国的有几类人:做生意的(包括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也是短期常驻国内了),回国创业的,还有类似码农或者建筑业的。 留下的只有类似俺这种没野心,高不成低不就拿着死工资等升职加薪的。
你说的那些40+没续约的然后他们咋办啦?


股票点点鼠标就可以完成交易,尚且没有人能够精确的抄到底,连股神巴菲特都是左侧交易,入手先套一段时间。

房产流动性远不及股票,想抄底那就更加的困难,别想着形势转好了再投资,那个时候你的资金未必追的上上涨的房价了。

我认为要投资房产,就要资金相对雄厚一点,买了被套几年,房子空几个月甚至更久都不慌。资金绷得很紧的话,那相当的危险。


咋周末都加班回帖这也太拼了哇。。。如果坡还有得发展,离开的人再回来一部分倒有可能,推动楼市前进。比如08,09年离开的人,后来还是不少回来的。但那次并没有伤到坡坡筋骨。如果只是这样搞初级的招商引资没有自己的本土产业,可能比较难哦。互联网行业哪有单纯靠招商引资搞起来的哦,人口基数也不够。光搞高科技噱头,也是赔本赚吆喝。咱们中国码农可以为了情怀拼命的加班做产品,老板也舍的大把花钱拢人心,坡行吗?老是想着辐射印尼马来,人家听你话么?看皇京港进展吧,那将对坡坡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恶性竞争不可避免。


很好奇楼主是做什么工作的,同事里面有十几个作家。莫非是在联合早报?


大家有点歪楼了。我想知道就大家经验,只要政策不变,跌多10个百分比机会大不? 因为据某些楼市的老司机经验谈,说在跌幅有20个百分点入市比较安全的。具体原因不详,估计是经验之谈。


本人目前没有看到促使新加坡房价上涨的因素。房价上涨一般有两个因素:人和钱。
先说人的因素。在新加坡,由于一个家庭买两套房的是少数,所以只有持续不断的高收入人口净流入才能推高房价。然而新加坡在2011年以后实际上已经关闭了技术移民的大门,只留一扇很小的窗户。这几年每年批的3万PR,主要人员构成是新加坡人和PR的家属(包括新生儿)、本地poly和大学毕业生、护士。这些人基本都在等3年买便宜的转售租屋,不可能推高房价。君不见PR申请板块上,一大堆小夫妻来新六年、家庭收入一万二、有意愿有能力在新加坡买房的被无情的一次又一次的拒掉PR。

再说钱,新加坡目前也没有吸引外资进入的利好。加上特朗普上台,美元升值,热钱回流到美国,未来几年投到新加坡的钱不会比以前多多少。

至于房价还能降多少,没人能预测,因为这个看政策。目前需求是被抑制的,近几年出台的这些降温措施拿掉一条,房价都会有一波上涨。比如取消absd,会有观望的外国人买房。

我的观点是,如果是第一套房自住的话,什么时候买都可以。月供约等于房租,自己的房子住着还舒服。如果是投资的话,目前看不到新加坡的房产尤其是公寓有什么投资价值。有这些钱还不如分散投资,股票、REITS、余额宝都比现在买公寓投资强。这些投资变现容易,一旦看到房价上涨的势头再取出来买房也不迟。


经济是不怎么好了。

记得十多年前, 本地著名大学计算机系的硕士, 毕业后本地码工起薪上3K/3.5K并不困难。

最近听实习的学生说,如今去软件公司当码工,普遍起薪还是3K或只多几百块。

十多年貌似没什么变化。呵呵。


有道理,其实从2011开始,川普政策就已经在新加坡实施了,引进移民方面,本地学历权重过大,连sp都要三番五次才能申请到的人,申请pr比五六千以上的高学历人士还要容易些,这就是片面强调本地化融入带来的恶果。

以后要是高学历技术移民越来越少,拥有本地学历但是只能在公司打个酱油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公司也没必要开在这里,那可就真的糟糕了。


还有要搞清楚什么是投资,不是拥有两套房就一定是投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目前的住房比较满意,再买一套用来出租,这叫做投资。如果目前住的很不爽,急需要购买一套来提升生活质量,这叫做改善住房,属于刚需,这种情况下,目前的这套房子才是投资。

所以,如果是前者,不妨等等看时机,如果是后者,那个人觉得没必要考虑太多,人生短短数十年,提高生活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没办法,听说过一个项目组PM多过码农一大群人围着一苦逼码农解bug的吗?谁在这老实干事谁是傻子,干好了功劳是PM的,干不好加班搽屁股还影响考评。local ploy轻松踩在985 master头上。倒是每天上狮城网灌水不写code来的轻松,反正不写code绝对不会范错,哈哈


我也期待公寓能继续跌,现在这价,实在买不起啊。


呵呵,两套房不是投资就是自住一套父母养老住一套。所谓投资无非是为了passive income,无论是转手赚一笔还是长期当包租公包租婆。至于千股涨停这种,个人觉得是妄想,中彩票都比这个几率大,哇哈哈…


同意哈,新加坡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收入分配不公
卖鸡饭卖茶水的碾杀工程师


不同行业这个都好理解,关键是公司里护犊子,你懂的


卖鸡饭卖茶水收入高的那是老板,把老板的收入和打工的比,有这么比的吗。你觉得卖鸡饭收入更高,这一行又不是垄断,你行你上吧。

什么poly踩985,真同情你们,在这种奇葩公司,难怪言行如此不正常。


我不晓得工程师辛苦不,但卖鸡饭的肯定辛苦。我们楼下的咖啡厅每天早上3点多就来开店了。估计那时候很多人才刚入梦乡吧


哎阁下不是教育我们要结实工程师朋友吗?在下也是从你的工程师朋友那里听来的,我哪有命像您老不惑之年年薪巨高达十多万坡币之巨还坐冷气室哦?都快混不动了,还是准备回一线吧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