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投资理财

为什么新公寓价格还那么离谱

看了一下一些广告和对比以前朋友在HOU GANG买的公寓价格,发现5年过去了并没有涨多少,反而比开盘买的时候跌了一点。

开盘买高楼面泳池的120左右的3卧室,98万,现在看挂着卖的都是92万甚至底楼还80几万。

那说明政府调控了2手房不怎么涨,(包含2手HDB这几年也没赚到钱),那请问新的公寓开盘价格为啥还那么贵?发现好点学区或者好地段的房子开盘都1500一尺或者甚至东海岸的FREE HOLD都1700一尺。

这新房买了不涨是常态还是会改变? 新加坡投房子的还是好投资吗?

大家讨论一下。
顺便讨论一下国内投资还有没有意义?现在那么多限购。。。北上广没希望以后,请问有机会在2线买的现在上车可是好时机?


从楼主的描述可以知道心仪的房子是跌了!而且跌了大概10%,是吗?
大概说一句这就是新加坡房市的走势,不会大起大跌(像天朝那样)。
楼主请问,新公寓价格还那里那么离谱呢?是那么离谱不跌吗?


一点愚见,欢迎讨论。

1. 对于99年公寓来说,新公寓剩下期限长些,而且设计设施也好些,选择面广;全新的东西贵点也正常;

2. 物价的涨跌一般取决于供给和需求。

需求这一侧,第一,由于不存在像08年那样的大放水预期,所以期望值不大;第二,本地利息已处于低谷,未来不存在降息的预期,甚至可能会加息,这对房价是负面影响;第三,absd和各种限购措施的存在,也使得一些刚需人群从买转租。而且由于供给加大,租金在不断降低;第四,本地经济在看得见的未来没有太多增长点,生产模式已经开始滞后,周边竞争加剧。这也促使一些刚需转而观望,或者以大换小,以公寓换组屋。

供给这一侧,第一,新房供应量大,开发商那边折扣容易谈下来;第二,新的松绑政策导致目前二手房市场供应量加大,对二手房价成负面影响。

3. 新加坡的公寓具有很好的居住价值,至于投资价值,当然对比香港,目前已经算很低的价格了。但是国情不同,腹地有限,未来不好说;总之对于刚需自住来说, 没什么好犹豫的。

4. 至于国内房产,有能力有资格挺进一线的,目前的限购回调是一个上车的良机。我说的一线指的是北京,上海,深圳。每次领涨都是深圳带头,估计下次领涨后,追平香港也不是不可能; 准一线和二线城市目前限购力度也不小,但这些地方投资一定要挑城市,挑地段。大多数二线城市的新区规划已经落实,建设如火如荼,预期红利差不多已经吃光;目前可以参照一线城市十年前经验挑选二线地段和楼盘。另外,大多二线城市楼盘质量普遍不高,要挑开发商。周边配套也很重要,从高到低依次为:公立小学名校,地铁,商业,公园,医院。。。


请教下,HDB置换成EC 会不会以后EC也会跌??? 目前是HDB置换成EC的好时候吗??


也不是我心仪的,只是当时朋友买的时候我也在场。所以知道楼层和价格。不过当时是12年正是高峰。

所以觉得那时候买的公寓应该都没法赚钱了。 现在5年正是公寓抛出的黄金时期 也么有涨那是不是就很难再回本了?

其他新房开盘也越来越贵了。。。心里觉得二套房的目标有点遥遥无期,如果公寓买了不涨,可能暂时也不会考虑入公寓了。毕竟ABSB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回本。


谈不上请教,大家讨论下。如果你是从政府手里买的新EC,一般不可能跌吧。5年后卖出去还会小赚一笔。EC本来就是政府给公民的福利。你可以参考下guru上的成交记录


现在的形势不是很好,无论经济形势还是政策,都对房价构成压力。这是客观事实。

为什么新盘价格相对坚挺,因为是开发商在卖。

假设suntec city里面的office,是单独一个一个业主买下来往外租的,那么即使是99%的出租率,对于没租出去的1%单位的业主来说,那就是100%,资金的压力就会陡增。这些空置业主就会迫于压力,降价出租,从而拉低整体租金。

相反,如果整个suntec city是由REIT来打理(事实上也是如此),即使是有一定的空置率,对REIT来说不算啥,只要保证出租率大过一定的百分比即可。价格轻易不会降。这和资本家把牛奶倒到河里面一个道理。

开发商就是REIT,resale的业主就是单独的业主。


国内气氛有点观望,特别限购后,持币观望的多。不过好楼盘一出还是一手难求,虽然有名额限购,贷款等问题可是如果诚心想买,都有办法的

本地如果都不无法在房子TOP 5-10年看涨,那二套房就没有意义了。 因为持有2套房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杠杆一下赚钱出手吗? 真的要HOLD2套收租,租金现在疲软也是够吃力的。

出租房子还要多收税,还有物业折损。


看出来了。如果楼主持币待购的话,就不要心急。投资不能心急。
新房肯定比旧房贵。其实在金融危机时,新房也肯定比旧房贵。想买新房的话就要付溢价。

投资买房,做多了你会觉得很有乐趣。在不断的杀价中很有成就感的。慢慢来不要心急!


如果现在住的hdb地点好容易租,那我觉得完全可以考虑再上一套公寓,住公寓租hdb。因为hdb出租收益高,不但能cover贷款,还能赚钱来贴补公寓的贷款。过个十几二十年,hdb贷款还清,租金相当于家里多个人挣钱呀。相当于越过越轻松。

真正要注意的是住公寓再上一套公寓的,形势不好的时候,贷款很难cover租金,这就相当于两头都要出钱。一旦空置,资金压力马上就来了。


是的是的…. 这位朋友和我想的一模一样

不过因为我现在还是很喜欢目前住的HDB的周边环境和舒适程度,也在想是不是上套公寓后出租公寓?公寓的出租收益(绝对数字)应该会比HDB高吧…  希望能cover公寓的贷款成本


120平方  98万的公寓还贵啊、、

是EC吧,新ec是吧


看到这个标题。第一反应是抱怨现在公寓还不跌价的。没有想到是抱怨已经跌价了。


之前不是有人说过加上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房价没飙涨就算跌了么?我觉得房子买了只要不是地点太偏的大豪宅(几千万那种)肯定亏不了啊,就是赚多赚少,还有你的holding power强不强


你错了是12年的新公寓。


那个后港新出的ec,乐赛小学旁边,您觉得如何,买了以后会亏吗?


单价有过800吗?


据靠谱消息,单价一定超过800


房产投资是长期的,短期能赚就要靠运气了。


谢谢,您的回复,不知道你所说的观点,由什么数据或者证据支撑吗?


长期是指多久才算长期?


您这个回复是楼主的帖子,说太偏远了是吧?


以目前行情 住公寓出租组屋 十年以上才能赚回额外贷款利息印花税和其他杂费


这个就要看hdb的位置了,如果靠近mrt,一个月租个2k问题不大吧,一年就是2.4w,刨掉中介费,税,杂费等等,算一年纯收入2w吧。
而买个大众化公寓,按照100-120w的水准,absd是7w到8.4w之间,按照最大的来算,也就是4年赚回来,为什么是十年以上呢?


上面漏算你的投资成本了,100万每年正常收益3%,四年应该还有12万。。。


你没计算利息啊


看来在讨论之前应该先明确一下,到底是住hdb租condo呢,还是相反。不同的方式,计算收益就有差别。


膜拜一下 3%


我觉得2012年的大众公寓120平的才98万,你就偷着笑吧。太便宜了。对比现在肯定是长了呀,现在EC都不值这个价


你是说HPR吗?
旁边的regentville, TOP 2000, 尺价700。硬伤是客厅不方正,里面设施齐全,function room好像带空调还免费;沿羊错港路下去有个Terrasse, TOP 2015,成交尺价1000+。很新,设施齐全,位于排屋区,楼不高,整体容积率低。
如果这个地段EC期房定价800+感觉升值空间有限,而且ec转售价本来就比同区域公寓低一些。

从宏观来看,如附件所示,上一个上升周期大概在07到13年这5,6年时间,13年后开始下降;至于要下降多久,可以参考之前97到07年的10年周期。
有几点要说明,并欢迎讨论。理不辩不明。
1. 上升和下降都不会是线性的,中间会经历动荡;
2. 在一个成熟的体制下,房产周期可以参考经济周期,但不能排除政府主观调控;
3. EC本来不具备投资属性,属于政府为提高公民居住条件的福利性举措;买EC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居住体验。

另外,你现在的居住条件如何,方便透露吗?


坦白讲,10-20年,真的是很很很很长期了。。。。。


有道理。但是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中国,中国的一手房也卖的比二手贵很多。可是大家还是买一手。但国内的一手常常就是毛坯房


这个区还有一个越卖越偏远的问题, D19太大了


确实很有道理。但卖家这么想,买家为什么也愿意付premium呢


开发商控盘能力强,同等条件下议价能力比单个卖家强得多。开发商还可以在媒体做广告来吸引买家,总之公司比个人的实力强大太多了。
但是也不是说开发商想卖多少就卖多少,也受到供求关系影响。


中国通常二手比一手贵


开发商抢地皮,Stirling Road那块刚刚中标的超过10亿,新公寓的楼板价跟以前比越来越高了,开发商卖出来的时候还要翻倍卖,所以看到新公寓很多卖得贵。市场买不买账是个问题,新加坡经济受外部影响大,波动大,收入扣除通胀基本上停止增长,经济不乐观,政府控制外来人口又收ABSD,贵的公寓本地普通人消化不了,租金又一直跌,外国人看了觉得不太值得投资。又不象国内有钱人为了小孩教育,医疗,各种资源挤破头也要去一线城市。为了控制总价好卖,现在开发商开盘的新公寓都很小,基本上不适合本地家庭从HDB升级去公寓居住。如果是HDB住户想买多一套公寓作为投资的,目前的行情其实不乐观。将来几年新推出的楼盘会越来越少,供给少了,价格应该还能稳住。另外二手HDB的价格从高峰跌下来很多了,以前有一部分本地人脱手了HDB给新移民然后去买EC或者新公寓,现在这部分人也少了。


这是大家被舆论欺骗产生的的印象,实际上按统计上看一手固然便宜一点点,可是一手的地点差很多,当然应该便宜一点。同样地点的一手贵很多


能否稍微解释下,您所说的越卖越偏远是什么意思?


一手房的地址位置是比较偏远的,比如说通州什么的。所以看起来均价低些,里面有很多地理位置的因素。卖地越卖越偏远所产生的问题


这个不是绝对,国内楼市很复杂,同地点有些二手房是比一手贵,有数据可查。


新加坡投资房地产一定要有足够定力,做好八年抗战的准备。最关键是80%的居住需求是HDB解决的,这和国内或者任何一个其他城市都完全不一样,所以无论是租房需求还是投资需求都是有限的,如此有限的需求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要非常耐心了。好在新加坡的利率非常低,借钱压力不太。


是的,特别是现在很多地方不仅限购,还限价,新盘价格有限制,超过的不发预售许可证的,根本没法卖


这个还真不知道。只记得好多年面粉比面包贵了


今天看到新闻说,中资又甩了人家几条街,出价标了实龙岗上段的一块地。会开发99年的私人有地住宅。这个标价比第二名高22%,所以小弟愚见,最近看到新公寓的价格高是因为有些开发商有信心,敢高价拿地也高价卖。 ABSD这么贵市场上还是有人会买,只能感叹土豪太多了。


QUEENS TOWN地王也是中国发展商拿下的。

所以我觉得大家都能消化这些贵房子,只有我买不起。。。哼哼哼


开发商也是人,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否则就不会有烂尾楼这种事了。中国发展商和老百姓一样,出国一看,哇,新加坡地也不贵啊,买买买


开发商肯定有策略团队啊,不然随便标地,难道没有人监管吗?股东同意吗?

我觉得开放商策略团队肯定觉得回赚啊。当然面相的受众肯定不是我们这些叫贵的人。


标地的时候肯定是测算过有的赚的,但是很多也是预估的,外来的发展商比较激进,就看坡今后的经济情况能不能支撑房价上涨


买不起贵的就买便宜的,要炒楼花我觉得新加坡不适合,除非你眼光特别好


买什么有3%的收益?


95%以上的中国城市,几乎没有二手房市场。


地产界有个迷信:开发商一定赚钱的。 所以开发商只要标到地,立刻就有人噼里啪啦算一下这块地的房子以后卖多少。这招在过去的十年屡试不爽,坚定了很多人的信念。 那么问题来了,开发商包赚的话,是不是就不存在破产的可能。


就是这个问题,现在的状况国内地产商有意太高地价,乘机抽逃资金,让新加坡本地中介无比兴奋,不看看世界和新加坡经济形势的大局,个人觉得新加坡政府还算有自知之明,没有取消absd,否则这个泡沫真的会出问题。。。。


只想说一句, 有钱人太多了, 不在乎ABSD现在在买第3 套第4套的新加坡人还是有的。
我也好想知道为什么人家这么赚钱啊。
还有买那么多房子干嘛啊? ? ? 租能租多少? 想不通哦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