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准证

ICA是靠什么条件录取PR的?

有些人工资不过2000申请三个月就获批,有些人月薪10k在新加坡生活了好几年却屡战屡拒,到底ICA是靠什么条件去决定是否录取或拒绝PR的?
1. 国籍?
2. 性别?
3. 年龄?
4. 学历?为什么有些poly的可以秒批,而一些985加NUS硕士的却会秒拒?
5. 工作/职业?
6. 在新年份?为什么有些人在新不到半年就拿到,有些在新加坡住了6,7甚至10年却还是被拒?
7. 家庭背景?
8. 父母背景?

除了这些,ICA还会凭什么条件去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为PR?


:)还有家庭,配偶身份加分减分。 工作行业背景。这些条件揉在一块


“揉在一起”的除了以上,还有第一次进新加坡是以什么身份进入的,


不同时间要求不同。目前是薪水低一点反而优势


嗯,poly薪水1500的比poly3000的有优势。
国外学历4000的比国外学历10000的有优势,
或者说Poly2000的一定比国外10000的有优势吗? 光看到10000的来新一年没拿到pr,为何看不到poly在新加坡学习了三四年了呢?
小孩子说话就是太随意。。。


高薪欧美居多,他们也不在意申请新加坡pr, 更不会来这里,以孔窥天,狮城论坛看起来是好大的天啊。。。
高薪高能从来都是新加坡人才追求的目的,而不是Poly的底薪, 他们只不过是新加坡劳动资源匮乏的补充。


别老盯着Poly是个事儿,Poly怎么着也是公立院校学历,读Poly的从来到毕业申请PR一般在本地待了至少四年,国内985的来读个master不过才一年两年,就这个融入度都不如Poly。。。
薪水低或者高,本版有个大神,从5K到15K的帖子,他都能回复一句,学历高薪水高是硬伤,硬你个锤子。。。


在新年份这个事儿,近几年来了半年就拿到PR的,除了新加坡一家人的马华,估计就是特殊行业的引进人才了。。。
至于七八年,十来年还没拿到的,我还真认识那么一个,专科SP,带WP老婆,40多岁不到3000的底薪,这种“人才”除了在新时间,还有其他一丁点的优势么。。。ICA能看在他来新十来年,每年申请一次这么诚恳的份上就闭眼给了PR么。。。如果你是审核官,你给不。。。
细究下来,ICA肯定是有自己的评分标准,不过那个标准不为我们所知而已,各方面条件糅合在一起的综合评分,而不是单单某个条件过关了,就必须给PR。。。


尤其是10年以后,更加小心谨慎


永居后无法入籍的例子多吗? 还是国家要求要保证一些人只能是永居?


肯定是为了种族,年龄比例的平衡吧,这个年龄段的一些名额要留给少数族裔,以确保百分比,如果这个段人够多了就不太需要了,而不至于这边人多那边人少


说得对,要用HDB的分配方法来考虑申请PR和公民的申请者


但问题是,ploy及本地本科文凭的确是其中一个标准而已,


poly容易申请pr的原因不是融入更好而是poly的身份很难在中国找到更好的工作,所以poly毕业对新加坡依赖性相对较强,更容易长期工作生活在新加坡。哪些人拿到pr后又离开新加坡,ica肯定会归类统计,然后把结果反馈到审批阶段。


学过统计学的都知道,“ica肯定会归类统计,然后把结果反馈到审批阶段。”这个很重要,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融入性只是其中一项标准,绝非起决定作用的一个因素。。。我之所以说别盯着Poly是个事儿,主要是有些国外学历,瞧不上Poly,总觉得自己单单在学历上就赢过Poly结果还没拿到PR就不服气。。。来读poly的年轻人的融入性远高于30岁左右的人,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哪怕是北方人,十几岁到新加坡在本地形成的习惯跟30岁来新加坡的南方人也是不同的。。。
zf之所以更考虑poly,也是因为读poly的多数拿奖学金跟zf有合约,毕业之后给本地做贡献的几率大,而且poly培养的多数是基础人才,基础人才的需求量远大于高端人才。。。


看大数据说话,一年批准3.5w的pr,本地学历才占多少?如果有350个本地学历被批准,那也就1%而已(实际可能没那么多)剩下的99%还是靠实力的。


新加坡对技术移民标准并没有硬性的标准。 主要还是看学历,工作性质, 收入, 在新时间。。。 当然有时候也有一点签证官的主观因素, 会有个别的偏差, 不过大方向还是一致。


1999年来新工作,十年前我本人申请Pr一次就过,分享我一些小经历,自己填表格信担保自己,申请一切跟公司无关。原因是我没有老板的签名,所以要这样做了。那年我工资才1700,我也添上我事实的工作1700.我看N些人填工资2500到3500.才来新3年而已‘工资就那么高了!(真假怀疑)呵呵。我也不管他人的事情,做好自己就对了。我只有中学程度,学历不高。那就怎样申请到来,对已我本人感觉,意见资料要填真正的,别填虚假的资料,比如工资才来新3年就3500块了,那么高?这些问题就会令ICA人员怀疑了。不是不相信你,而是他们会注意跟多检查几篇。还有学历的问题???种种其它问题,首先officer会对你说几句英文,你回答不了跟听不明白的话就麻烦了哦。所以事实资料比较可靠。这些都是本人我的意见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都申请,祝大家都成功。


凤姐,芙蓉姐姐,许纯美,三大奇女子


绿卡尚未到手,喷子仍需努力。


哎呀,还以为自己是能力之外等于零拿到绿卡的,没想到是靠喷,真是惭愧。


取中游,太差的不能要,太好的留不住。就这么简单


经典的抛物线理论


每年批多少高端的,多少中端的,多少普通的,ICA应该有考量


求各位,申请必须要交满三年的个人所得税吗,我们想家庭申请的,求指点


这个帖子内容太深,毫无地方插嘴,回答一下这个兄弟吧,ICA是要你提供三年税单,但是没有说必须,if applicable大概这个意思,我是来了一年零2个月交的,身边也有几个栗子和我差不多都没有三年完整税单,也都一次批过了!到时候你签一个授权信让ICA自己去查吧!祝好运!


对,我只有两年的税单也过了


第一肯定是公民的家属们 第二马来西亚华人和本地poly和uni 第三就看运气了吧 哈哈哈


总结的很深刻


前几天,我回了以前读书的poly找我以前的讲师报PR的喜。吃饭的时候我就问了他为什么poly的毕业生很多都可以很顺利地申请到PR,于是他就跟我分析了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他跟我提了szf 2013年的人口白皮书。他说白皮书的目标就是在2030年达到六百九十万人口,但由于出生率实在太低,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每年批 30k 新PR 加 25k 新公民来达到这个目标。但是,现在还面临着人口老化的问题,所以这每年新引进的55k公民+PR最好是越年轻越好,所以在审核申请时会比较喜欢年轻的申请人。

后来他就提到 szf 在这几年来都非常注重五所poly +三所ITE的发展,尤其近几年一直砸重金扩建及提升poly/ITE(这我就有印象了,我刚来poly读书的时候设施什么的都看起来很老旧,突然在2014/15年期间全校大翻新,扩建了好几栋校舍还翻新了许多的实验室和讲堂),还推行了如SkillsFuture之类供poly及ITE毕业生进入职场后能继续提升的计划。另外,他也说从2012年到今年的国庆群众大会,总理的演说中举的例子几乎都是poly/ITE的毕业生,而且有提及什么新的政策或新的focus时也会提到poly/ITE。据我讲师说这就是在明示新加坡的各个企业及一般民众不要对poly/ITE的技术人才有偏见,而应善用这些实用性的技术人员。

当然,除了这两个因素之外,他还说融入度,语言(e.g. 英语),职业,所在行业及公司的规模等都会影响到申请者是否能获批。换句话说,那张表格里的每一个格子的资料都会影响审核结果。


42楼是看着结果找原因,典型的马后炮。政府要是这么喜欢poly,就不会连工作准证都要一而再再而三的appeal才能批,甚至有些都拿着wp工作了。
再说了,在poly当讲师,当然要说poly多么多么有前途,屁股决定脑袋而已。


说新加坡需要poly补充技术基础力量,一点都不差。但如果说pr主要要招收poly来挽救新加坡,是真的看高自己的。
新加坡的产业需要基本员工,但如果新加坡的产业没有方向或新的突破点,多些poly也就是多些失业人口。。。。


但是poly和fresh的大学生可不怕失业,反正挣的钱也不多,干啥都是干,最entry level的反而是最好找工作的。


同千股,基础行业技术人员其实并不怕失业,看得清现实,而做过高层的反而很难放得下架子做基础工作或者转行,所以如果经济情况不好的话,竞争力并不如基础行业的人员。。。
前段时间,我有海运船舶行业的朋友失业了,虽然有船厂招聘,但是曾经拿17K的月薪,这会儿哪怕降薪只要求14K的,人家也不给机会。同个职位,经济情况不好的时候,人家反而愿意请新人或者曾做过高层但是年纪不大的人,可以培养。。。但让一个曾经17K月薪的人去做6K的工作,估计也是需要下很大的决心的。。。


POLY 毕业的飘过。
我咋就纳了闷了有些2B凭啥老拿POLY跟你们比,挤兑我们,十年前老娘放弃了二本。放下身段上POLY,政府给我们PR咋了?你眼红去ICA门口哭大街啊。
我们POLY在国内某考点笔试+面试刷下去一百多号人,最后只剩下我们十来个学生,还不够证明我们优秀?所以政府给我们PR咋了?
我们上了三年学,工作一年,了解的新加坡人情世故不比你在国内找个校花校草谈恋爱强?所以政府给我们PR咋了?
最后来一句绝的。我们会说道地的Singlish你会吗?不会吧,去加塞。


好些人不知道什么是假赛


作为一个从小就很抵触新鲜事物,新环境的北方人,不敢说自己融入的有多好。但是跟新加坡人,马来西亚人打成一片,用广东话,客家话,福建话骂骂人讲些


poly不被看好,一方面是这学历相当于大专,国内博士硕士遍地走,大专显然不入流。其次是挣钱少,刚毕业的很多只能拿wp,这社会很现实,嫌贫爱富。


认同。当时我高中毕业选择来新读poly时,有位老师问我为什么那么看不开,还有老师说“没关系,进了poly再努力也是可以的”。当时我的统考(类似高考)的成绩ok,不是最顶尖,但是可以进暨南(当时有认真考虑过报暨南),所以很多老师不了解我为何放弃本科而选专科


身边知道有两个秒批的例子

一个是苹果的中国人,来坡半年,有苹果高管写介绍信,很快就批了。

另一个在坡创业,开公司,雇了十多个本地人,也是不到一年就批了。

但也有 新国立研究生毕业的,在这边好多年了,老婆是pr,还生了儿子,还被拒了的。


硕士现在不算学历了


以前mom也有bug,poly收入远远低于 ep的线,但是却可以批ep,其实就是mom特批poly生可以不受quota限制,不用交levy,但是薪水是市场决定的没法高。后来一蟹不如一蟹,逐渐往sp和wp走了。上了poly的外国人本质上还是外国人。

ica迟早要走这条路,就看是早还是迟了。

政策趋严,没有人是有绝对优势的,我同事马华pr照样等了七八个月还没批,服了兵役后的pr也不见得就秒批sc,一个道理而已。


读了poly回中国基本上就是海带,ica不用担心这些人会离开新加坡。


poly毕竟只是大专,也只有在新加坡还能混混,其他国家哪里都不认的


真的发现你的评论几乎都在针对POLY。POLY人吃你家饭拿你家钱了? 还是踩到你的尾巴了?扪心自问你当年来新加坡拿到PR的时候有poly学生的融入度好?
ICA 批准 POLY 的PR,无非不就是POLY融入的好,跟从小在新加坡读小学,中学拿PR的学生融入度都差不多。其次,POLY 毕业的就永远是POLY 了。 您老是不是忘了新加坡还有NUS, NTU 和SMU。你国内的毕业的大学在牛X,按照你只注重大学与排名的逻辑,还不是在前两所的后面。POLY 拿到PR后可以以折扣的学费上这三所大学,所以政府POLY优惠怎么了?请你赶紧闭上你的嘴吧,别整天在网上针对POLY了。 有意见在网上发牢骚又什么用,去以下地址给他们提建议,不要让他们给POLY的学生PR。还有不要给马来西亚人PR,他们很多人都是些不入流的大学毕业的,而且薪水巨低。哦,对了,还有跟公民,PR结婚的配偶也不要给,条件应该都不怎么样,不会挣钱,过来还要靠配偶养,是负担。

PS. POLY每年毕业的加起来不到两三千人,跟每年3万的PR比起来连1/10都不到。而且POLY的外国学生在逐年递减,最近两年已经几乎绝迹了。所以POLY 根本就不影响你们这些人申请PR的成功率,你成功与否POLY学生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成功与否POLY学生就在那里,与我无关。

这是地址方便你的意见与建议。
Immigration & Checkpoints Authority
ICA Building
10 Kallang Road
Singapore 208718
Tel: 6391 6100


楼上的这位也就只能用融入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来说事了。别提什么接着进修了,如果以后能脱产学习还值得一提,否则parttime那种根本不能算数,我们公司看到这种学历,基本上是按照poly来考虑给钱的。
有些东西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后续是没法补的。

如果是国内考上大学来这里读poly的还算是可以的。如果从小在这里读书后来考个poly,你自己想想你在同龄人中能排多少。放天朝,恐怕连个四本都考不上吧。


我很少在论坛上发言,但是自从申请了公民,交了材料之后每天上论坛看大家各种交流,就似乎看到了希望。
其实我只想给POLY学生说几句,我本身就是POLY毕业的, 不是说我为了维护自己,但是说实在的,POLY时间真的很锻炼人,而且新加坡POLY三年其实不比国内本科研究生差在哪里,甚至要高出很多,国内大学6级考完了,4年本科读完了,中文演讲都会怯场,可是POLY3年,英文演讲,写作,逼也逼出来了,而且新加坡政府确实肯在poly教育上下血本,而且POLY的建设,投资也不比国内大学差,我读的是义安,义安每年交流的学校不是浙大,就是华东师范大学,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名牌院校,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来POLY几乎可以和国内的高等院校齐头。

在一点我想为POLY学生出口气,第一,我们融入性确实很强,毕竟我们在17.18岁的时候就来了这里,大多数从国内高三过来的,所以我们对社会的起初认知也是从这里开始(高中前除了幼儿园就是学校,接触社会机会很少)。再次,POLY的学生家庭背景也代表新加坡60-70%的普通家庭,所以更深一步让我们从同学中接触中融入。最后,我们毕业的时候可以拿到的工作大多不是高职位,多为技术性,几年后才可以一点点升职,所以我们一毕业更容易放下身段去做一些基础的技术性工作,这样无论以后进修还是升职,基础还算好,而且肯放下身段。

最后的最后,祝福所有POLY的学哥学弟,学姐学妹,都能再小坡混出个属于我们的精彩的小天地!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大家在看看很多新加坡报纸上的发明创造,贡献,很多都是POLY学生研究出来的! POly三年除了打工,读书,泡图书馆,所以现在新加坡政府给我们一点点小偏爱,我们又留在这里,也算值得!


放低身段的说法,我非常认同。我有个我刚开始在新加坡工作时的经历要分享:

我有位朋友在新读私立本科,毕业出来后就去应征工作,可是却怎么都找不到。人家最初开2500,他不要,说大学毕业生的市场价应该是2800到3200之间。

隔了好几个星期,去另一家公司面试时已经把要求放低至2300,结果老板还是说太高。他就当场放低要求至2000,结果被老板反问了一句很难听的话。生气的他后来对我说“我好歹也是一名degree的,薪水怎么可以比poly的低”

后来他因在新加坡持短期逗留签太久了,不能继续留在新加坡了,就决定薪水多低都接受。去了另一家面试,这次对方只开1500,他就接受了,可是要求公司必须为他申请SP(他听说poly毕业生1500就有SP了)。不幸的是,他的SP申请被秒拒,持了WP工作两个星期就辞职回国了。

说到这里我就心里为他感到遗憾,他如果当初愿意接受那份2500的offer(他被offer了,但是因为认为可以找到更好的就拒绝了那offer),说不定他现在也已经PR了(他中学时的成绩比我好很多,大学时也是近乎满分的)。


私立本科还真不如公立的poly,不知道你的朋友哪来的那么大信心。而且私立申请pr的成功率根本无法和poly相提并论。


融入性不是特别重要的因素,所谓融入性其实还是反映了申请人是否会在新加坡长期生活。我一个马华同事,从小在新加坡生活,大学去了美国一流大学,拿美国绿卡,娶了新加坡人,在新工作3年,申请pr还不是被拒。现在的情况就是比较优秀的申请人被拒的可能性反而更高,当然特别优秀的还是会秒批。


参考这个帖子,我觉得说的非常到位了。
http://bbs.sgcn.com/thread-15500398-1-1.html


这个链接说的两年内sp取消 这都距离发帖快四年了依然没取消


poly比肩国内一流大学?
唉,说这话的人,难道不知道毕业生的质量是靠市场来衡量的吗。市场是最公正的,你有几斤几两,市场衡量一下不就知道了,自己在这里嘴硬说有多优秀,然并卵。


从这句话看,确实融入了新加坡


你自己不懂取舍是你自己的问题。


这怎么几天没看就变Poly掐架贴了。。。


莫名其妙


我说错了吗  确实到现在sp还没取消啊 你看不懂是你的问题


说实话 确实到现在sp还没取消 不知道你楼上的怎么了 莫名其妙


这个跟取舍有什么毛线关系,再说了,不单单是sp没取消,独生子女批的每年也是大有人在,根本不觉得有什么影响,相反,自从这个帖子一出,好多独生子女申请前瞻前顾后的,这难道不是这个帖子带来的遗毒么?


那个帖子谁信谁傻


洒家这么能穿越?


看不懂


性别会是因素吗?我有个女性朋友,条件跟我差不多(马华,poly,在同个行业领域的公司工作,薪水大概少100块,年龄大我一岁),比我早了三个月递交申请,但是今天看到悲剧了。


我觉得马华没那末大比例。我那个组,马华四人,国人四人,其他两人。


我那个组除了我和我老婆,全是马华。我在新加坡生活了17年结果是我们组最短的一个


马华以前是不想入籍的,因为马来西亚护照一样好使,也方便以后回马来西亚生活,毕竟两地的收入差距大,年轻的时候这里挣钱,年纪大了回去靠收入差能过上很好的生活。

但是新加坡政府也不傻,现在pr和sc的差距越来越大,马华pr除了买hdb不受quota的限制以外,其余的和其他国家pr也是一摸一样的。所以马华要想在新加坡长期生活,不入籍的代价越来越大。所以入籍的也就越来越多。

还有一点,不管是准证也好,pr也好,sc也好,马华并不代表想要就能拿到,以前还有马华为了每个月到手的钱更多而不申请pr,后来证明这容易玩脱了。现在干啥都是越来越难,这也是促使马华pr入籍的一个原因。


综合考虑,很多条件.


老妹 牛 B 轰轰的


ICA的标准就是没有标准。 交上去试试吧。不同时间不同需求。PR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非要说标准,就是基本要求达到+运气。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